APP下载

临床医学5+3 一体化学生基于医院为主体的职业素养培养模式探究*

2023-01-10宋安琪牛启超姜泓伯

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 2022年14期
关键词:医学生职业培训

宋安琪 牛启超 姜泓伯

(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学生工作部,黑龙江 哈尔滨 150001)

临床医学“5+3”一体化学生人才培养模式旨在整合医学本科教育、硕士学位研究生教育为一个有机整体,通过总体设计方案标准化培训,实施分阶段教学认证评估任务,逐步将医学生五年的本科教育在学校与医院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相结合,全面加强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保证硕士学位研究生教育系统医学教育质量和效率最优化,培养优秀的临床医学人才[1]。

经批准,哈尔滨某医科院校具有培养临床医学“5+3”一体化学生的资格,关于“5+3”一体化学生的职业素养培养方面,我国广大医学院校正处于试验改革的节点,暂无完备的培养方式可供引用。为继续推动临床医学“5+3”综合性一体化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顺利推进,哈尔滨某医科院校第二临床医学院尝试基于医院为主体的职业素养对培养模式的研究展现出一定的成效。

1 临床医学“5+3”一体化职业素养培养模式意义

职业素养是指职业内在的规范和要求,表现为职业过程中的综合素质,包括职业道德、职业技能、职业行为、职业精神和职业意识等方面。而医学职业素养是由多种范畴共同构成的概念,在一些学者眼中医学职业素养(Medical professionalism)也被译为医师职业精神或医学专业精神[1]。

目前,临床医学“5+3”一体化人才职业素养培养模式的主流方式为医学院教育5 年加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或全科医师规范化培训3 年。

长久以来,我国毕业后从事临床工作的医学生,虽然在教学期间有临床实践,但由于缺乏教师的相关指导和强制性标准规范学生操作,导致实习效果不佳;加上毕业后实习培训再教育有一定缺乏,导致全国普遍存在医生的相关医疗技术数量不断增加,而医疗水平及条件参差不齐的情况。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有利于我国医师相关培训专业化、规范化。且医师培训规范化的实现,是提高医疗卫生工作质量和水平不可或缺的一环。这对保持和提高人民健康水平,深化医疗卫生体制改革,实现“健康中国梦”具有重要意义[2]。

2 临床医学“5+3”一体化人才职业素养培养模式现状

医疗卫生体制的多元化改革及我国大学生的就业制度和政策,深刻地影响着医学生的择业观念;进而逐步改变了医学生的职业素质观念。纵观全局,医学生职业素质观念的转变顺应了当今时代的发展大势,适应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与建设。它的主体是积极、健康和乐观的。但不可否认当代医学生的职业素质观念仍存在不同程度的差异,表现如下。

2.1 对“5+3”一体化培养模式的认识较浅薄“5+3”一体化模式是医学生毕业后教育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它在很大程度上扭转了医学生培养过度依赖学科性教育的局面,从临床实践出发,逐步实现“三赢”;并能为医院训练优秀的医护人员。然而,大多数医学生对“5+3”一体化培养模式缺乏深层次的认识,尚未意识到“5+3”一体化是当前医学培养模式的主流。因此,大多数医学生在毕业后就业时,出于对家庭经济状况担忧、培训期间的收入较低等问题的考量,更倾向于毕业后选择一份稳定的工作。也有一小部分医学生认为,经过专业的培训后却没有就业保障,导致心理压力增大[3]。

2.2 职业生涯规划不明确通过访谈和调查,大部分学生缺乏中长期职业规划的意识,更无从谈及有明确的目标,对自身职业道路的规划更趋于模糊与从众。成绩优良的学生在自身职业生涯规划中应优先考虑考研,尤其是专业硕士学位,可以与自身职业方向规划相结合,极大程度节约医学生学习的时间成本,且毕业后可以找到更好的工作[4]。而绝大多数学生就业意向常与个人发展以及工资相挂钩,且就业眼光较狭窄,大部分学生优先考虑供职于家附近的医院,积极响应国家号召毕业后努力工作等等,而不是根据发展形势和人才流动的状态、自身专业对应职业架构的变化来选择个人就业方向;不能正确处理职业理想与理想职业的关系等[5]。

2.3 缺乏相关职业的学习兴趣一些医学生在报考医学专业时,存在从众心理和盲从心理。这部分学生表示对自己正在学习的专业呈无所谓态度;只有一小部分学生展现出对成为一名优秀的医护人员的强烈愿望,并愿意将我国医疗卫生事业的发展作为自身的终生追求。此外,医患矛盾的突出,也在临床的实习经历中极大程度地影响了医学生坚守的医学工作职业情感、决心与态度[2]。

2.4 沿用5 年制本科+3 年制硕士研究生教育 培养模式欠完善从外部环境看,职业素养培养层级阶段关系不明显,无法达成“一致性、整体性”的培训目标。其次,阶段化的培训和管理制度(学校研究生院和医院教育部门)将学生分属至不同部门,导致学生缺乏归属感。此外,在课程设置上,本科教育与硕士阶段教学内容关联性较弱,常出现知识内容重复的情况,导致综合培养无法展现出应有的优势[6]。

2.5 优质教学资源配伍不足 长学制教育优势不明显临床医学“5+3”一体化医学学生普遍拥有较高素质,本应有足够的优质教学资源相配伍,但一些医学院校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没有提供对应的优质教学资源,导致长学制教育的优势无法凸显出来。目前,中国的医学教育主要采用“三阶段”教学模式,分别为基础时的公共课、基础专业课,以及临床实践课;其弊端是教学脱节现象明显,使得它无法将早期接触临床实践的教学理念充分体现出来。一体化学生职业素养培养相关课程设置在改革中未能跟上教学方法和培训方法的改革,未能体现高素质学生知识、能力和专业素质相结合的培养目标[7]。

2.6 缺乏系统的分流与降级制度从进入大学的那一刻起,临床医学“5+3”一体化的医学生在五年内从理论上获取了专业硕士学位的地位[7]。没有考研的压力,也没有保研推免硕士研究生的竞争压力;他们可将自身学业围绕学分与绩点展开。与此同时,综合性培养模式也限制了部分学生考取其他大学并进修硕士、博士学位的规划。当前长学制学生培养工作缺乏完备的系统分流制度与降级制度约束,导致部分学生失去了拼搏的动力与高昂的奋斗精神,甚至有的学生产生了“及格万岁”的不良学习心理,进而使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不足[8]。

3 医学生职业素养情况分析

3.1 当前社会大环境因素随着经济全球化进程加快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进一步发展,人们的个人意识在日益增强,个人的价值与利益逐渐成为众人追求的主流。在这种社会大环境影响下,部分医学专业学生对待学业的态度也随之改变。除此以外;医学生教育日渐凸显出“学制长、压力强、风险大”的特点。因此,当医学生进入社会面临职业选择时,往往表现出渴望成功与名利的心态,且更注重眼前能够产生的经济效益,而忽略了自身最初的职业理想与追求[9]。

3.2 院校自身教育因素由于临床医学“5+3”一体化学生的学业课程很繁重。大部分医学院校对医学生的教育与培养更注重相关专业知识的培养与教育,而疏忽了医学伦理等医学人文的培养和教育;有的院校虽然投入了一定师资力量进行医学相关伦理教学,但也不够深入:如医患冲突、医德伦理等社会热点问题在教学中涉及较浅。因此,部分医学生在面对现实问题时缺乏坚定的信念,不能很好地整合个人价值和专业价值[9]。

3.3 家庭背景经济性因素作者所采访的对象是东北地区的学生居多[10]。相关调查指出,采访对象中有50%以上的家庭享受国家精准扶贫政策或为低收入家庭,且其中大多为非独生子女家庭,经济压力较大。从短期来看,临床医学“5+3”一体化医学教育模式时间长,在增加了学习时间成本同时于无形中给贫困家庭增添了不少经济负担。因此,毕业生选择就业时,经济收入成为这部分学生就业一大重要考虑因素。出于经济因素考虑,往往高收入家庭选择继续支持学生进行规培,而低收入家庭的学生更倾向于直接就业[11]。

4 对策及建议

4.1 加强临床医学“5+3”一体化医学教育模式相关宣传工作职业素养虽作为临床医学“5+3”一体化教育模式的主体,但大多数医学生对这一重要主体的内涵认识尚比较浅薄。因此,教师应该落实临床医学“5+3”的一体化医学教育的宣传政策,将相关政策融入新生的入学第一课,并在医学生培养的每个阶段落实就业指导课程政策,辅助学生正确理解“5+3”一体化培养模式的优点,从而帮助学生树立正确而稳定的职业素质,跟上时代的步伐[12]。

4.2 优化医学生职业素养的社会环境加强新闻媒体对医疗工作的正面报道宣传。新闻媒体是信息传播的最重要的来源之一,目前,促进医疗诚信应当被视为宣传和报道的重点,并通过宣传工作为当前社会营造一个理解与尊重医护人员的美好氛围,共创良好的医患社会环境,提升医学生职业自信与崇高感,从而增强他们的职业认同感。

重视并发挥社会主义核心素养在当前社会意识形态中的主导作用[13]。从职业特点出发,医务工作者的仁爱、救死扶伤、诚实自律等职业价值观是社会主义核心素养在医疗领域的具体体现。医学生的意识形态教育将成为我国相关医疗卫生建设的又一大重点。每位医学生都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的接班人,是社会主义核心素养从业者,应该不断提升自身综合素养,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努力奋斗,更好地满足人民群众对卫生保健和卫生服务日益增长的需求[14]。

4.3 充分发挥学校思政教育主体的作用校园作为学生接受思政教育的主体,各大院校应为医学生创造一个良好的思政学习条件与环境。辅助医学生打下坚实的思政基础[15]。不断丰富相关教学内容,用唯物辩证法解析当前社会热点问题、实际问题、医患关系问题等[16],将思想政治理论教育与医学生能力培养相结合,为医学生形成高尚的职业道德素养打下坚实的基础。

在加强理论教育的同时,各院校应充分发挥实践和文化教育在学生思想政治建设中的作用。如在“暑期三下乡”的社会实践及志愿者一系列服务活动中,发扬“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志愿者精神,在实践中不断提升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帮助学生树立坚定的理想信念。除了各种实践活动,校园应结合重大节日和周年纪念,拓展主题思政教育活动。如在五四青年节期间可邀请退休专家同广大医学生举行研讨会,让学生们在医学先辈的奋斗故事中明确前进的方向,在交流探讨中理解医学事业发展的艰辛,从而帮助学生树立更高的专业理想,并引导学生能继承和发扬五四运动的精神[17]。在每年8 月19 日的中国医生节,院校可举办庆祝医师节日系列活动,培养学生对医生职业的尊重、加强对医疗事业的热爱,形成科学的职业素养[18]。

5 小结

临床医学“5+3”一体化学生培养模式是培养高层次、高素质临床医师的重要途径,是规范临床医学人才培养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推进医学教育全面改革的重要内容[19]。

针对医务人员培训的特殊性,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从管理模式、课程体系建设、教学方法改革、临床综合能力培养、分流降级制度等方面对职业素养培养模式改革进行了深入探索,并在医学生培养中发挥出较好成效;并成功地解决了学生在早期接触临床时知识生疏之弊端,将基础教育和临床阶段能力培养相联合,使本科教学和研究生教育联系更加紧密,有效地提高了学生的学习热情,加强学生们的学习动力,并解决了诸多问题;至于以“早期临床实习、临床实习”为主题的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的系统化安排则需进一步探索和解决[18]。

猜你喜欢

医学生职业培训
医学生与非医学生对减肥与断食晚餐认识的比较研究
守护的心,衍生新职业
医学生科研能力培养中人文精神教育策略的思考
医学生颈痛情况及相关因素分析
培训通知
CIT培训学院2020线上培训正式启航
以医史学史料为载体提高医学生人文素质
从五方面做好引导培训
职业写作
我爱的职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