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西医院校中医教学中直面中药毒性的体会及反思

2023-01-10叶敏

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 2022年14期
关键词:毒副作用炮制半夏

叶敏

(海军军医大学第二附属医院中医科,上海 200003)

目前中医学是西医院校学生的必修课程之一,中医课程所占的学时少,授课内容多,笔者所在的院校一门中医课程的教学中涵盖了中医基础理论、中医诊断学、中药、方剂、中医实用技术等多方面知识点,课程结束、考试合格后,能留在学生脑海中的中医知识少之又少。同时各大媒体对中药毒性的报道又触目惊心,“中药致人死亡!”“警惕中药导致药物性肝损伤!”“中药引起患者急性肾衰竭!”不仅仅是西医院校的学生,甚至不少医务工作者,对中医中药也有着不小的偏见和误解。笔者认为应当在教学过程实施中,直面中药毒性,理性看待中药毒副作用问题,消除学生对中药毒性的偏见。这才是西医院校开设中医学所应该达到的目的之一。

1 少数中药有毒 毋须否认置疑

其实,老祖宗早就明言:是药三分毒。而中药之所以能治病,就是靠着其偏性(如果使用不当,就会产生意外伤害,表现为毒副作用)来调整机体的失衡。所以,中药的来源尽管多数为纯天然、绿色的农产品,但并不代表没有毒性或毒副作用。如早在《神农本草经》中老祖宗就将中药分为上中下三品,而位列下品的药物,多是有毒之品。所以,部分中药存在大小不一的毒性,这是一个客观事实,笔者认为,在教学过程中,与学生无须避讳。许多中药的毒性成分,却正是它发挥治疗作用的物质基础,如砒霜有剧毒,但却是白血病治疗的神药[1],其根据其主要成分制成的亚砷酸已进入白血病临床诊疗指南;再如全蝎、蜈蚣等可以抗肿瘤,靠的就是其所含的毒性蛋白。另外,目前国家药典中对于一味中药是否具有毒性,毒性大小,都有明确的界定。即便是有毒中药,只要按照规定的剂量、用法使用,其毒副作用多是安全可控的。

2 多数中药无毒 滥用产生毒害

掺假伪品有毒:或由于认识不足,或由于利益因素,临床出现某些掺假伪品,比如关木通代木通,木通科的木通和马兜铃科的关木通都统称为木通,关木通含损害人体肾脏的马兜铃酸[2],毒性较大,而木通不含马兜铃酸,正是这2 味完全不同种属的药,演绎出木通从“无毒”到“有毒”的“故事”,让有通利行水功效,能治妇女经闭、乳汁不通的木通背了多年黑锅。

不良炮制致毒:坊间乌发神药“首乌”,生首乌含有二苯乙烯苷类、蒽醌类化合物等[3],对肝脏、肾脏有损害作用。临床入药一般为制首乌,需经过九蒸九晒,如炮制过程中偷工减料则会导致有害成分去除不完全,临床使用出现毒副反应。

孟浪用药生害:民间有些没有资质的医生,打着“老中医”的旗号乱用滥用中药,使某些无毒中药因剂量过大而产生毒副作用。正所谓“抛开剂量谈毒性都是耍流氓”,即使是人参、红参等滋补类中药,如过量使用也会导致腹胀食少,甚者流鼻血。这些非正规医院的医师因滥用中药剂量而致毒性,这在教学过程中也需要和学生强调。

所以,很多中药的“毒性”—其实是因为使用不规范、不科学产生的。

3 用毒不致毒 中医有妙招

在中医的教学过程中,对西医院校学生值得重点指出的是,炮制是中药的一种独特加工手段,包括火制、水制或水火共制等加工方法。目的主要是加强药物效用,减除毒性或不良作用,便于贮藏和便于服用等。生于天地间的本草经过炮制,承受住了数千年优胜劣汰,适者生存了下来,比如草乌生用有大毒,经用豆腐炮制后,毒性显著降低;半夏生用有毒,经甘草、生石灰炮制成法半夏,善于健脾化痰;经生姜、白矾炮制后成姜半夏,善于降逆止呕;经白矾炮制后成清半夏,善于燥湿化痰。这3 味药在临床应用广泛,许多大家熟知并使用的中成药均含有这3味中药,比如香砂养胃丸、藿香正气水含姜半夏,小青龙合剂中含有法半夏,蛇胆川贝枇杷膏、百咳静糖浆中含有清半夏。这些中成药疗效明确,是临床常用药,也未见有毒副作用报道,可见有些有毒中药经过炮制后,可使有毒变无毒,发挥它们的临床疗效。

配伍减毒,中药讲究相互配伍,一份处方中各个药物君臣佐使,各司其职,不仅配合使用可增加原有疗效,还可以配伍使用减轻毒性。一种药物的毒性反应或不良反应,能被另一种药物减轻或消除,称为“相畏”,反之称为“相杀”。如生半夏有毒,与生姜同用,毒性能减轻或消除。

4 科学选医用药 远离误用药害

中医学看病注重整体观、辨证施治,选用中成药时也需要辨证用药。如一个简简单单的感冒,有风寒、风热、暑湿等不同分型,正如柴胡颗粒对风寒感冒有效,却对风热、暑湿无效。如若不懂辨证,误用可能延误病情。

其次,看病问诊需远离庸医,中医学讲究配伍,十八反十九畏,如若医师配伍不当,会产生药物毒性,如甘遂与甘草同用,乌头与瓜蒌同用而致中毒。

第三,中药需科学煎煮、服用,中药的毒副作用也会因煎煮不当产生:如附子中毒,多因附子需要久煎,而实际煎煮时间太短。

最后,在教学过程中还需与学生强调,警惕个体差异引起中毒的原因,比如对某些中药过敏。

中医中药作为传统医学,为我国广大劳动人民维护健康,防治疾病,不仅救死扶伤,还防病养生,是千百年来中医药发展过程中形成的精神财富和物质文化,为民族的繁荣昌盛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在现代医学迅猛发展的今天,传统医学和现代医学并不矛盾,中医中药也并不过时,不应该被误解,更不应该因为“毒副反应”而被摒弃,西医院校学生作为现代医学医师的后备军,更需要在学生时期就正视中药毒性,正确认识中药毒性,这需要教育工作者在教学讲解上有侧重点,科学理性认识中医学与现代医学的不同,扬长避短,保持中医特色的同时也需要积极利用现代科技,正所谓“不忘初心、方得始终”,这样才能更好地为人民健康服务,也是中医教师在西医院校授课的重大责任。

猜你喜欢

毒副作用炮制半夏
不同温度对半夏倒苗的影响
我的梦想
分析半夏的炮制方法及其对药效的影响
半夏入药多炮制
花开半夏 Let the flower blooming anywhere
半夏入药多炮制
中药复方安全性因素的研究分析
附子的毒副作用分析
藏药的采集加持、炮制
静心的毒副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