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思政教育在高校实验教学中的应用*

2023-01-10王义翠刘延鑫徐华明

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 2022年14期
关键词:育人实验教学思政

王义翠 刘延鑫 徐华明

(1.河南中医药大学药学院,河南 郑州 450046;2.河南中医药大学医学院,河南 郑州 450046)

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中心环节,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实现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努力开创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发展新局面”。要求学校各方力量、各种资源、各类课程都能发挥育人功能,实现“协同效应”。实验教学是课堂理论知识的验证,也是培养大学生创新能力、实践能力、独立工作能力等的有效手段[1],是高校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重要环节[2],在实验教学中融入科学精神、实事求是精神、创新精神等宝贵的思政元素,不仅可行而且有良好育人效果[3]。实验课程中的每个具体的实验项目都蕴含着丰富而深刻的哲学原理和辩证唯物主义理论,深入挖掘专业课蕴含的思政元素,让“思政教育”和专业知识进一步有机融合,做到在传授专业知识的同时,于潜移默化中培养学生建立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和勇于探索的科学精神[4]。

高校实验教学是培养大学生的重要环节,中医药高等院校实验课程占培养计划的比重很大,笔者所在的河南中医药大学开设了医学综合设计学实验、医学基础形态实验和中药设计综合性实验等多种独立的实验教学,通过诸如此类有针对性、专业性强的实验课程,极大促进了中医药学生将临床操作技能学以致用等方面的能力,增强了学生的中医药专业素养、中医药思维和中医药文化自信。学生在实验课堂上可以接受长时间的教育培养和氛围熏陶,真正感受到专业使命,所以应充分挖掘其中蕴含的思想政治教育基因,将思想教育与实验课程进行有机结合,并贯穿于实验教学的全过程。

迄今为止,思政教育在高校理论课教学中得到了较为广泛的应用,但在实验教学中的应用却相对薄弱。本文旨在探讨“思政教育”在高校实验教学中的应用现状,以期为思政教育在高校实验教学中更为全面、更为深入地推广应用提供有意义的启发和参考。

1 思政教育在高校实验教学中的应用概况

以中国知网(CNKI)为检索平台,同时以“思政教育”和“实验”为篇名进行检索,截止到2020 年1 月20日,共检索到思政教育与高校实验课程相关文献40 篇,现将代表性检索结果简要总结如下。

在化学基础课程方面,石河子大学龚晓武等[5]通过制定涵盖课程思政教育目标的教学大纲,融合实验化学教学目标与德育教育目标,挖掘实验化学课程的思政教育资源,在对实验化学课程的专业知识和技能进行考核的同时,适当地加入思政考核内容,实现了实验化学课程与思政课程相向而行,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目标。梧州学院李石雄等[6]从统一实验课程思政教学、学生参与教师科研课题及学生的实验技能竞赛3 种途径,构建科技强国等思政教育及学生化学实验综合创新能力提升的化学实验教学模式,提高了学生的实验操作技能,培养了学生爱国主义思想、创新意识、创新能力,进而提高了学生的社会适应性和竞争能力。盐城工学院冒爱荣等[7]结合基础化学实验课程特点,从安全环保、培养正确的职业观和团队协作精神等角度提出实现教书育人的有机统一,实现专业知识与思想道德的同步提升。唐山师范学院翟江丽等[8]提出了在基础化学实验教学中渗透思政教育的途径与方法,包括马克思辩证唯物主义教育、爱国主义教育、科学精神和职业道德教育、环境保护意识教育4 个方面,做到了教书和育人平行发展。佳木斯大学周淑晶等[9]提出了在有机化学实验课程中融入思政教育的3 个途径以及措施,即提高教师的教育教学水平,完善课程思政教学方案,以教师为榜样为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以反面案例提高学生法制观念,做到学法、知法、守法、护法;引入有机化学方面的名人事典,提高学生民族自豪感和培养爱国情怀。充分发挥课堂教学的主渠道作用,达到了全面育人的目的。佳木斯大学李进京等[10]发现在有机化学实验教学中融入思政教育,无论是教师还是学生都会受益颇多,提高了教师的育人意识,不仅能夯实学生有机化学基础、调动学习积极性,还能大大提高实践技能,可利用掌握的知识有效地解决实际问题,并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中原工学院李慧等[11]通过把专业发展前沿与专业相关的社会热点事件、中国传统文化元素、绿色化学思想以及化学发展史等内容融入无机化学实验课程中,使学生更好地掌握专业知识的同时,提高了学生的整体素质和创新思维,使其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启发其科学思维,培养其对专业的认可及正确的专业伦理。太原科技大学张谱[12]提出在分析化学实验教学中渗透思政教育的途径与方法,包括从规矩意识和法制意识的建立中渗透职业道德教育、通过定量分析实验中“量”的概念的建立进行职业能力教育、从综合设计实验中渗透职业理想教育3 个方面渗透思政教育。通过分析化学实验课程这种隐性思政教育,真正做到同等重视知识和能力,教书与育人协同发展。山西医科大学李波等[13]提出高校医用化学实验教学“课程思政”建设的有效途径,如在实验教学项目设计中融入思政教育,教学过程中挖掘教育素材,实验教学考核体系中增加思政考核评价,提升实验教师思政教育能力等方面,为实验课程的思政教育提供参考。

在其他专业基础课程中,云南中医药大学柯瑾等[14]开拓新的思想教育形式,在药剂学教学中融入思政元素,深入细致挖掘了该课程9 个实验的思政融入点,如工匠精神、团队合作、科研创新思维、民族自信心等,在专业实操技能培训的同时达到“立德树人”效果。吉林医药学院安英等[15]从药理学实验的教学内容入手,收集、整理相关案例,让学生在学习的同时有所感悟,潜移默化中完成思政教育。通过挖掘药理学实验课程中丰富的思政教育内容,让学生理解实验课学习不仅仅是简单的知识学习,而是生命的对话、心灵的沟通、情感的交流,使学生对如何做人、如何实现人生价值、如何处理各种关系等问题真正有所思、有所悟,并以各种道德准则规范行为,建立自己的道德信仰体系。

东华大学邓云霞等[16]通过把正确价值引领、共同理想信念塑造作为教育教学的主导,开展线上线下混合教学、引入历史、理论联系实际、拓宽视野把思政教育融入“微生物学实验”课堂教学。东北林业大学张杰等[17]从微生物学实验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引入典型案例、教育效果等方面,进行了探索,将“课程思政”元素融入学生的学习中,构建“全员育人、全过程育人、全方位育人”的校园文化。

天津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朱春凤等[18]结合生物专业的人才培养方案和实验课程特点,探索了一套将思政教育融入遗传学实验教学中的方案,取得了显著效果。广州卫生职业技术学院黄诚等[19]在大学生病理学课程实验教学中融入思政教育,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中心环节,把思政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实现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不仅提高了病理学教学效果,还显著提高了学生的操作技能、职业道德和人文素质等,对学生的未来发展具有重要意义。齐齐哈尔医学院孟娜娜等[20]发现随着课程思政理念逐渐深入,教师不断将思政教育带进课堂,学生课堂上的表现有了较大转变。通过课程思政的实施,学生的操作技能、职业道德和人文素质等方面得到了显著提高。在医学机能实验学教学中,培养了学生团队协作和沟通能力,使其感悟生命的价值,学会了敬畏自然,在实践中逐步养成良好的学术研究和观察实验的本领,培育科学精神、探索创新精神,培养学生抽象思维、逻辑推理等方面的能力和服务国家的本领。中国农业大学于静娟等[4]在讲授综合性实验课程分子生物学实验和基因工程实验技术时,将思政教育贯穿在实验课程授课过程中,将专业知识传授和价值观引领有机结合起来。从教师的表率作用、经典文献研读和半开放实验几个方面,培养了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团结合作、持之以恒的精神,面对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学生获得了极大的成就感,激发了学生从事科学研究的热情,于潜移默化中培养学生建立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和勇于探索的科学精神。

此外,长沙理工大学朱华丽等[21]以大学物理实验模拟法测绘静电场为例,探讨了将课程思政教育融入实验教学的创新方式。通过实验课程建设,指导理工科学生掌握实验原理和实验技能的同时,激发了学生科学精神和理性思维,发挥了实验教学与课程思政教育的协同效应。

2 结语

实验课是培养学生实践创新能力的重要平台,很多重要科学研究成果都是在实验室产生的,在实验软硬件方面融入思政教育元素,可在潜移默化中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好奇心以及努力钻研的精神,培养符合时代要求的高素质人才。实验课程要遵循教育规律,注重课程的育人理论与实践课程结合,要让思想政治、立德树人的内容有机地融合在专业实验课程中,要让学生真正地从实验过程和现象中去达成学习目标,进而形成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课程思政立足于育人的长远性,不仅要立足于学校,而且要立足于社会,教学环节要始终把握教书育人理念,最终真正实现对学生精神上的引领。

综上所述,笔者认为,在高校实验课程中强调并推进“思政建设”是向教育“初心”回归的必然选择,是一项需要长期坚持的目标,在高校实验教学中有机融入思政教育元素具有紧迫性和必要性,是对新时代全体教育工作者提出的新要求,在高校实验教学中融入思政教育元素,增强教学的吸引力、说服力和感染力,引导学生主动学习、积极思考,在潜移默化中实现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理论认同。

猜你喜欢

育人实验教学思政
文化育人的多维审视
育人铸魂守初心 赓续前行谱新篇
家校社协同育人 共赢美好未来
思政课只不过是一门“副课”?
关于基础教育阶段实验教学的几点看法
关于国企党建与思政宣传有效结合的探讨
小议初中化学演示实验教学
电容器的实验教学
对初中化学实验教学的认识和体会
思政课“需求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