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冠肺炎疫情视域下中西医并重 中西药并用的意义和价值

2023-01-10章雨桐徐桂华

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 2022年14期
关键词:西医中医药发展

章雨桐 徐桂华

(南京中医药大学护理学院,江苏 南京 210023)

不同时期的国家领导人对中西医的结合以及对中医药事业的传承发展都曾做出过重要指示。在建国初期,毛主席就曾指示,对疾病的预防和治疗要结合进行,教育大家讲卫生,要中西医合作。在延安时期,他主张破除中西医之间的隔阂,改变当时延安的几家医院以西医为主的局面。在1940 年白求恩逝世一周年大会上,他强调必须团结中医发挥中医的作用。进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后,习近平总书记也曾多次发表关于中医药事业的重要讲话。在2019 年的全国中医药代表大会上,他强调要遵循中医药发展规律,传承精华,守正创新,加快推进中医药现代化、产业化,坚持中西医并重,推动中医药和西医药相互补充、协调发展[1]。由此可见,不论在哪个时期,都提倡中西医相互结合、共同发展,并且对于我国自己的中医药事业更是要继承创新。

1 中西医的区别

1.1 中医—传统医学中医学是指以中国汉族劳动人民创造的传统医学为主的一门医学,是研究人体生理病理以及疾病诊断和防治的一门学科[2]。中医产生于原始社会并且早在春秋战国时期中医理论就已经形成。和西医一样,中医学也属于医学科学,中医理论是在实践中总结出来的经验科学,主要来源于对医疗经验的总结,包括精气学说、阴阳五行学说等。中医和西医最明显的区别可能就在于中医强调的是辨证施治,中医认为人体的各个部分是以五脏为核心将人体各组织紧密连接成一个整体,注重从整体出发,这种整体性表现在生理、病理和诊断治疗方面,临床上就是根据这种联系和影响来指导辨证施治。正如人们所说,中医治的是“病的人”,而不是“人的病”。这是中医的整体观,主要是从宏观角度去认识问题和执简驭繁的说理方法。相对形体而言,中医更重视机体的功能,以这些较为简单的组织结构概念来表达和概括丰富、系统、复杂的机体生理活动。所以,中医学的许多人体组织结构概念在内涵上比西医学要宽泛得多,二者往往不可对等。有些人认为中医说不清道不明,不像西医那样可以对症开药。相反地,笔者并不那样认为。在笔者看来中医诊治是有自己的一套标准的,之所以称为辨证,是因为在不同疾病或者疾病发展的不同阶段会出现不同的证候,相比于西医的对症治疗,中医的标准可能就是“同病异治”“异病同治”。

1.2 西医—现代医学西医换句话来说可以叫现代医学,是西方学者在摒弃西方古代医学后又发展起来的全新医学体系[3]。西医的诊断更多的是医师们借助先进的现代医疗器械和实验室检查结果来判断病情再对症治疗。比如医生通过视诊、触诊、叩诊、听诊、嗅诊等方法或借助听诊器、血压计、体温表等简单的工具对患者进行全面、系统的检查来诊断疾病。大概在古希腊时期,西医也有偏向于哲学的表达,和中医有着相似之处。比如古希腊医学认为“机体的各个部分是相互联系的,身体中充满了各种液体。这些液体的平衡是机体赖以生存的基本条件,它们的平衡与否反映在气色、气质和性情上”。但在后来这些学说慢慢被否定,建立在实践和科学基础上的医学逐渐发展起来。

2 中西医并重的成功范例—以新冠肺炎为例

2019 年年末暴发的新冠肺炎疫情牵动着无数中国人的心,虽然疫情现在已基本被控制住,但是钟南山老先生说过这是一种会一直存在的病毒,一直以来,人们都始终跟着中国共产党走,积极防控疫情,始终不放松警惕。

在此次疫情当中,中医药发挥的作用不容小觑,也是向大众展现了中西医结合的一个成功典范[4]。其实,这里说的中西医结合笔者认为只是既用到中医的方法同时也保持着西医的治疗方法,但一直到现在对于中西医结合并没有一个确切的定义,因为它不仅仅是简单的中医叠加西医,中药治疗加上西药治疗或者是西医治疗、中医调理。现存的问题就是中西医结合的临床应用原则、特色以及优势不明确,中药无法通过西药的方法来管理,西药也不一定能适应中药的储存方法,这一系列问题就会导致争议。所以与其说是结合,不如说是做到中西医并重。对于传染性疾病,西医可以充分发挥优势,通过特效药迅速杀死病毒控制症状或者是通过医师高超的外科手术医技、新药研发、生物技术等等来达到治疗的目的。而中医也可以发挥独特优势,通过增强人类自身免疫力的理论和辨证施治、提高抵抗力的方法以最终战胜病毒。

在此次新冠肺炎的斗争中,就充分发挥了中西医的各方面优势。不仅保持着一贯的西医治疗方法,还融合了中医一系列的治疗养生康复的方法。比如那碗“清肺排毒汤”便活跃在武汉一线医院中并且该药方的效率达到了90%。再比如武汉方舱医院中活跃了这样一批身影,他们晚间或晨起都在通过中医的经络操、太极拳、八段锦、易筋经等来修养身心,达到周身经脉畅通、形神相合,从而增进机体健康。

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是新中国成立以来暴发以及传播速度最快、波及范围最广、防控难度最大的一次公共卫生事件,这样一种紧急情况下,中医西医中药西药的结合更是组成了牢不可破的统一战线,打赢这场疫情防控的攻坚战,可以说在疫情面前不分中西[5]。

3 新冠肺炎疫情背景下对坚持中西医并重不同看法的原因探讨

3.1 对中医的价值认知形成从古至今,我国传统中医已经有着上千年的历史,从医圣张仲景、神医华佗再到医药学家李时珍,中医大家数不胜数,都对中医的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6]。中医的价值观念基本上经历过数千年历史的沉淀,但其实,中医在很长时间内仍然处于逐渐衰落的状态,人们体会不到中医带来的价值或者说对中医的重视程度低、反思与认识少。现如今,中医临床从业人员重临床、轻理论,这种弊端导致在几千年后其逻辑思维和理论框架仍然停留在《黄帝内经》的初始层面,由于语言、思维方式以及时代烙印造成的隔阂以及后来的西方文化冲击、新媒体的影响、大众驱使等因素导致我国中医药文化越发边缘化[7]。当下,对中医的价值认知呈现出天平失衡状况,积极认知与消极认知比例差异化增加,只有极少数人能真正了解到中医价值所在。

中医追求至精至善、西医追求务实求真,二者其实在价值取向上是有差异的,但最终的目的都是治病救人、促进人的身心健康。而传统中医凝聚着深邃的中国哲学,逐渐在时代发展中形成了自己的一种文化价值。

3.2 价值观念形成的影响因素

3.2.1 积极方面首先从内因上看,包括了自我概念认知,这是受主观因素影响较多的。一种文化不论是积极的还是消极的、正面的还是负面的、它在社会上是广泛传播还是没落,都取决于自身是否接受它,是否愿意接受某种文化的影响。传统中医也是同样如此,中医学本来就不是某个时期突然产生的,而是在几千年文化积累传承而来,就调查来看,大部分人对于包括中医在内的传统文化都是认同的,但这种认同感仅停留在表浅层面,并未付出实践[8]。

其次是受历史因素影响。中国古代中央集权统治、儒家思想中“定于一尊”、古代大陆环境的特点等孕育出了传统文化中追求大一统的价值观念。后来的儒家思想逐渐渗透到社会各个方面,包括折射到中医当中,于是就形成了和传统思想一脉相承的价值取向。儒家思想注重“礼治”“德治”“仁治”,孔子把“仁”作为最高的道德原则、道德标准和道德境界,而“仁”也是儒家学说的核心。儒家的仁孝观念促成了儒家医学伦理形成也就是仁者爱人,认为作为医师要对患者仁慈,其医学道德也在孙思邈的大医精诚中完美体现[9]。

最后,是受国家相关政策影响。新中国成立后党和政府就十分重视中医事业发展的相关问题,主要实行的是“中西医并重”的方针政策。1997 年1 月发布的《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卫生改革与发展的决定》中明确把“中西医并重”确定为新时期我国卫生工作的方针之一[10]。并且在《宪法》总纲中第二十一条也规定:“国家发展医疗卫生事业,发展现代医药和我国传统医药”。国家采取的一系列政策保护、支持、发展中医事业,体现国家对中医药事业越来越重视,在响应国家的号召下,中医事业逐渐深入人心。

3.2.2 消极方面首先,还是个人主观因素。中医文化存在于社会中,但总会有一部分人不愿意接受它甚至认为没有价值,这一现象是存在的。其次,从客观来说,受教育程度是一重要因素。教育在社会和人的发展中起至关重要的作用,中医院校作为中医文化传播的重要场所理应最大程度发展中医教育,但现在教育缺乏的情况仍然存在,学生对于中医知识只有零散化的认知而没有整体系统的思考,很难形成自身对中医的价值认知观念[11]。再次,对中医的认知与重视程度地域差异明显,也就是说,价值认知的形成一定程度上与地域有着联系。中国自古以来就处于一个较为封闭的环境,受地理环境的影响,不同地区的中药药效也有差距,因此人们对中药的改观程度或者看法不同[12]。同时每个地区会综合各种因素考虑形成一种只适合当地人民的诊疗方案,这样一种地域形成的风俗习惯在无形之中影响着医者的认知方式,也影响着当地人民心目中对于中医的价值认知[13]。

4 如何坚持守正创新 做到中西并重、共同发展

我们都应该清醒认识到,我国对于中医药事业的传承和发展还存在许多短板与不足,中医药人才队伍不够庞大,传承创新不足、学科体系不够完善等。面对这一现状,各个阶层都应当共同参与。

从国家层面来说,应加强中医药人才队伍的建设,例如在2019 年7 月—8 月,通过对福建省关于基层中医药服务能力的调研可以发现国家在制定科学发展规划、加大财政投入力度等方面取得明显成就,但在人才队伍方面存在不足,中医药人才培训制度亟待恢复,应完善中医药人才培训机制,建立多种多样灵活的培训及考核等规则[14]。此外,还可以实行定向培养招生制度,扩大基层所需专业的高考名额,例如针灸推拿学、中医康复学等。对于中医药的创新发展,国家可以通过开展多次传统中医资源的调查,深度挖掘传统民间手法,开发利用中医疗法等一系列措施。对于中西医并重,国家需提高中医药事业在整个医疗卫生事业中的财政投入的比重,不仅要重视西医类医院建设也要同等重视中医类医院或者是基层中医馆的建设。

从社会层面来看,社区需加强中医药文化的宣传,全面提高中医药的社会服务能力。积极开展中医药养生保健服务、普及中医养生保健知识等活动。另外,完善医保政策,让每个患者都平等享有便捷和优质的中医药服务。

从个人层面来看,新时代青年学生应当积极响应国家发展中医药事业的号召,尤其是作为中医类院校的学生,更是要认真学习中医知识与技能,保证中医技术能够继续发展。作为中医类在校研究生,应积极开发有创造性的关于中医的科研思路,成为中医药事业后继人才。基层群众也可以通过互联网在线平台接受有关中医养生保健类的知识,中小学生也建议从小接受中医文化,培养对中医知识的兴趣。

猜你喜欢

西医中医药发展
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法》实施五周年
《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这十年》
迈上十四五发展“新跑道”,打好可持续发展的“未来牌”
中医药在恶性肿瘤防治中的应用
贯彻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法》促进中医药振兴发展
两手
张竹君 中国历史上第一位女西医
砥砺奋进 共享发展
改性沥青的应用与发展
蒙西医结合治疗对宫颈癌术后中性粒细胞及CD4+/CD8+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