萨提亚模式下的世界技能大赛选手“四阶循环”心理训练模型的构建与实践
2023-01-09姜建平
姜建平 潘 雅
(江苏城乡建设职业学院心理健康教育中心 江苏常州 213001)
0 引言
世界技能大赛(World Skills Competitions,WSC)被称为世界技能奥林匹克(简称世赛),是全球范围内规模最大、级别最高、影响力最为深远的综合性职业技能比赛[1]。世赛使用反映典型工作任务的竞赛题目和真实性评价策略,评估参赛选手的专业化水平、临场发挥能力和创新能力[2]。已有研究证实,世赛不仅是选手职业操作技能水平的较量,更是心理素质的抗衡[3]。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办公厅在《第46届世界技能大赛参赛集训工作指导意见》中提出,要加强心理训练,为选手提供心理咨询、测评和疏导。世赛选手心理训练是运用心理学的方法和技术,有目的、有计划地对参赛选手的心理过程和个性心理施加影响的过程[4]。
本研究以为江苏城乡建设职业学院第46届世赛选手提供心理训练为例,前期采用《心理技能评价量表》评估26名选手在认知、自信、动机、团队四个维度的水平,随后采用结构化访谈,围绕竞赛心理准备、竞赛认知、参赛动机、团队协作四个方面对进入省赛选拔阶段的6名选手进行一对一心理访谈,针对选手存在的主要心理困扰,提出基于萨提亚(Stair)模式的“四阶循环”心理训练模型,在选拔、集训、赛中和赛后四个阶段,正向引导选手深入自我探索,挖掘优势资源和过往成功经验,通过一致型沟通增进团队理解与信任,确保备赛、参赛过程中技术技能稳定发挥。
1 萨提亚模式的基本理论与技术
萨提亚模式用成长的理念看待人,认为人生而平等且独特,每个人都拥有解决自身问题的资源,拥有让改变发生的无限可能[5]。萨提亚认为,即使人们无法改变已经发生的事情,但仍可以改变事情带来的影响。觉察是改变的开始,当个体觉察到自身的应对姿态时,改变就已经发生。
在改变的过程中,人会呈现不同的防御或生存机制,萨提亚称之为应对姿态。人的生存空间包含自我、情境、他人,在这三要素互动中产生了指责(忽略他人)、讨好(忽略自我)、超理智(忽略自己与他人)、打岔(忽略自己、他人和情境)、表里一致(尊重自己、他人与情境)五种应对姿态。虽然前四种是在压力情境下的不良应对,但是萨提亚模式看重每种应对方式背后的积极资源,倡导通过提升自尊水平和自我价值感,促进一致型沟通,实现自我、他人和情境的内外统一。
同时,萨提亚模式强调系统性,用“冰山隐喻”(见图1)呈现个体内在系统的互动关系。“冰山隐喻”认为,个体的体验是在冰山的六个层面发生的,即行为、应对、感受、观点、期待和渴望,而最底层的“自我”是个体生命力所在。压力情境下,人的自我部分易被各种行为、事件、负性情绪遮蔽,触发冰山的晃动,从而引发心理困扰,绘制冰山图有助于更深刻地理解自己和他人。
图1 个人内在冰山图
萨提亚认为人的心理成长需要不断与自我和他人联结,并提出了联结建立技术。本文根据世赛选手的心理困扰,运用以下技术开展心理训练。
1) 自我曼陀罗技术。自我曼陀罗是联结自己的工具。曼陀罗的图画包含八个同心圆。圆心为“我是”,代表每一个有尊严的人类个体。八个圆环分别代表个体普遍存在的资源,由内向外依次为身体、智力、情绪、知觉、关系、环境、营养、精神。透过自我曼陀罗,可以看到人的机体部分如何运作,全面地了解个体所具备的资源和力量,激发人的生命力。
2) 冥想技术。冥想是在当下情境中与自我联结的工具。萨提亚坚信人都是有价值的,并且能够照顾好自己,冥想是与自我联结,并照顾自己的独特方式。在冥想中,个体通过反思、感受自身的生命能量以获得内在平静。冥想用于心理训练开始或结束环节,采用温暖平和的语言,帮助个体回归当下,探索自身优势,联结深层次的智慧,整合自我,改善情绪状态。
3) 天气报告技术。个人“天气报告”是在当下情境中与他人联结的工具,也称为“自我心情报告”。在主题活动开始前,确保每一个人都有机会表达内心感受,能够被倾听、被尊重。通过构建“我欣赏—我担忧—我的抱怨和建议—我有新的决定—我希望”五步读取法,建立体验式互动情境,让成员分别从内心感受和外部情境体验其所处的空间,提升个体对自我和他人的责任感,为后续深入自我探索和建立联结,营造安全、可信赖的氛围。
4) 影响力车轮技术。影响力车轮是与他人联结的工具,引导成员看到在人生的不同阶段,给予自己情感或物质支持的人以及互动关系。选手作为主角将自己的名字写在圈中,在自己名字周围列出他人的名字,形成一个带着辐条的车轮,辐条粗细代表关系亲密程度,线条越粗,关系越亲密;线条越细,关系越疏远。在每一个名字下面,主角需要列出三个形容词描述“车轮”中每一个个体。影响力车轮上标注的名字越多,代表主角在成长过程中获得的资源和影响越多,同时在标注过程中,让主角看到自己在成长过程中那些曾经被忽略的资源,激发主角的生命力。
2 世赛选手的心理困扰
1) 片面化自我认知。世赛参赛选手在集训与比赛中遇到挫折,易激发在过往学习生活经历中习得并强化的消极思维模式[7],出现过分概括化等不合理信念。同时,选手因不自信会存在归因偏差,倾向将取得的成绩归因于运气、巧合等外在因素,忽略自身能力、努力等内在因素。
2) 两极化参赛动机。受自身兴趣、发展预期、个性特质、同伴等多重因素影响,选手的参赛动机呈现两极化。一类是参赛动机过高,包括希望通过技能竞赛证明自己实力,弥补高考未能如愿就读本科遗憾的高内部动机或看重丰厚赛后物质奖励的高外部动机[6]。根据阿特金森的成就动机理论,过高的参赛动机容易导致选手紧张焦虑,影响发挥的稳定性。另一类是参赛内驱力不足,选手报名和退出存在从众现象,易受同伴影响。
3) 持续性情绪困扰。选手的情绪困扰在备赛、参赛不同阶段持续存在且呈阶段化特征。在常规训练阶段,长期重复、枯燥、艰苦的训练环境下,选手易出现身心倦怠、情绪激惹、团队合作不融洽等困扰。在比赛前期,负性消极思维驱动下,会出现担心自己发挥失误、裁判打分不公平等消极预期,导致选手过度紧张、焦虑;还有的选手赛前过度亢奋、情绪高涨,致使精力过早消耗。在比赛或考核阶段,消极自我暗示,患得患失,注意力无法集中,导致临场发挥欠佳,难以取得理想成绩。
4) 内耗型团队沟通。参赛选手来自不同学院,个体差异大,难以快速建立团队概念,缺乏有效沟通。当训练中出现失误或比赛成绩欠佳时,选手会指责队友配合不力,将责任推给他人。也有选手为了讨好队友而压抑自己的真实想法,对训练方案不敢提出优化建议,训练成效难以提升。
3 萨提亚模式下的“四阶循环”心理训练模型
提高应赛心理技能,使选手在比赛中能正常发挥乃至超常发挥,是进行心理训练的目的所在。通过前期调研访谈,了解到选手存在片面化自我认知、两极化参赛动机、持续性情绪困扰、内耗型团队沟通四个方面的心理困扰,同时也发现世赛选手具备吃苦耐劳、专注细致、谦逊好学的优秀品质。
本文围绕选手存在的主要心理困扰,基于萨提亚模式基本理念,紧密贴合选手训练、比赛周期,按照选拔、集训、赛中、赛后四个阶段设计心理训练方案(见表1),运用自我曼陀罗、冥想、天气报告、影响力车轮等技术开展团体辅导与个别辅导,并构建了“四阶循环”心理训练模型(见图2)。
表1 萨提亚模式世赛选手“四阶循环”心理训练方案
图2 “四阶循环”心理训练模型
1) 第一阶:选拔期进行心理评估与反馈。在校赛选拔阶段,心理辅导教师与技术教练沟通选手心理训练诉求,运用问卷进行心理技能水平评估;采用结构化访谈,对选手进行一对一心理访谈,并针对性地核实问卷数据的真实性和有效性,进一步了解选手对竞赛的观点与感受;面向全体选手开展团队融合训练,评估选手的团队协作意识。通过整合多维信息,将选手心理评估情况反馈技术教练组,共同协商制订心理训练方案。
2) 第二阶:集训期强化心理优势与资源。校赛选拔之后,选手进入省赛集训阶段,经过省赛考核,有2名选手进入国赛集训。因此,集训阶段的心理训练主要在省赛、国赛两轮集训期间开展。围绕心理训练方案,基于萨提亚基本理念,运用自我曼陀罗技术带领选手发现自身更多的优势,增强自信;运用身体雕塑、冥想放松帮助选手觉察应对姿态带来的身心感受,缓解负性情绪;绘制冰山图,觉察自身和队友之间未满足的期待,增进团队融合,强化团队意识。
3) 第三阶:比赛中提供心理支持。世赛每两年举办一次,每次周期为5天,混凝土建筑项目选手需要在4天内完成识图与放线、钢筋加工与绑扎、木模制作与安装、多卡模板拼装、混凝土浇筑五大模块的任务比拼。这些任务中有个人考核项目和团队考核项目,比赛现场声音嘈杂,选手虽佩戴耳罩,但在激烈的比拼中仍经历紧张的心理活动过程。比赛中心理教练不跟随选手进入现场,在一天比赛结束后,通过网络视频在线联系选手,运用萨提亚冥想放松技术帮助选手缓解当天的紧张与焦虑,稳定情绪,肯定选手赛中表现,并引导选手之间一致性表达与沟通,促进团队和谐、互信,为后续竞赛调整好身心状态。
4) 第四阶:比赛后开展情绪疏导与宣泄。选拔、集训、省赛、国赛以及国赛期间的多轮阶段性考核,周期长达一年,世赛选手停课停学完全沉浸在训练中,经历高强度的身心消耗。比赛结束后,选手通常也会呈现两极化的情绪反应,被选拔上的选手内心兴奋,同时对后续考核心存焦虑,落选的选手一定程度出现消极负面评价。因此,赛后阶段通过天气报告技术、小组晤谈帮助选手建立深层次联结,引导选手表达自己、释放情绪,进一步夯实已具备的优势和资源,并引导选手将自身优势资源扩展到生活的其他方面,促进选手心理品质和人格的全面发展[1]。
4 世赛选手心理训练成效
1) 全面认知自我,增强自尊自信。萨提亚自我曼陀罗技术通过身体、智力、情绪、知觉、关系、环境、营养、精神八个层面探索自我。在常规训练阶段,引导选手掌握曼陀罗绘画方法,在绘制自我曼陀罗的过程中,促使成员观察自己,让选手意识到,能够入选世赛,每个人都具备独特的天赋,是否发现以及如何运用好天赋,取决于自己。同时也让选手明白,通过考核选拔进入省级集训离不开自身的努力和坚定意志,而不仅归因于运气和巧合,进一步增强选手自我价值感和控制感,提升自尊心态。
2) 畅想生命力量,激发内源动机。“种子生命力畅想”自我探索练习,引导选手觉察自己通过层层选拔,入围省赛、国赛阶段,是具有实力和能力的。相信自己拥有强大的内在力量坚持完成国赛考核,争取代表国家参加世赛,为国争光。选手在训练中想象自己是“长在山谷里的野草,虽然不起眼,但是特别有力量,默默生长,等待一鸣惊人”,也呈现积极、正向、阳光的训练状态。
3) 冥想体验放松,促进情绪稳定。每一期心理训练,都在初始阶段进行冥想练习,帮助选手与自我的身体联结,回归当下,用身体雕塑体验不同姿态带来的内心感受,并用言语表达。在混凝土建筑项目中,选手通常因为要操作较沉重的器械会出现肌肉酸痛情况,通过冥想放松训练,引导选手专注在酸痛处,然后有意识放松肌肉,最终达到整体身体放松的目标,进而舒缓情绪,促进身心稳定。
4) 冰山加深联结,提升团队默契。通过绘制冰山图,引导选手了解“行为”受到隐藏在冰山底下的“感受、观点、期待、渴望和自己”等内在系统的影响。在冰山图绘制辅导中,选手A坦诚和选手B沟通上的不顺畅。通过冰山图分析,选手A觉察到自己属于“指责”与“讨好”的应对方式,选手B觉察到自己是“打岔”应对,面对选手A的主动沟通选择回避或者不理会的应对。在生命力上,引导选手A看到自己是“负责任的”“有团队精神的”“有包容心”“有力量的”,引导选手B看到其应对背后是期待“队友自我负责”“期待自己能够有足够的休息时间”等,冰山历程探索,进一步增进了团队之间的理解与信任,让选手一致地表达自我,融化了沟通阻碍,让团队配合更加默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