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两个确立”与理论强党

2023-01-09辛向阳

理论探讨 2022年6期
关键词:两个确立现代化马克思主义

◎辛向阳

中国社会科学院 马克思主义研究院,北京100732

回顾党的百年多的奋斗历程可以发现,中国共产党之所以能够历经艰难困苦而不断发展壮大,很重要的一个原因就是我们党始终重视思想建党、理论强党。我们党的历史,就是一部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不断推进理论创新、进行理论创造的历史。我们党的三次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历史性飞跃的背后都离不开领导集体核心的确立和指导思想的确立。党的十九届中央委员会第六次全体会议的公报指出:“党确立习近平同志党中央的核心、全党的核心地位,确立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指导地位,反映了全党全军全国各族人民共同心愿,对新时代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对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历史进程具有决定性意义。”[1]这一论断写入了党的二十大报告的决议和党的二十次代表大会通过的《关于十九届中央委员会报告的决议》。“两个确立”是党在新时代取得的最重大的政治成果、最重要的历史经验,是实现新时代新征程各项目标任务的根本保证。“两个确立”对于我们党的理论建设起到关键的推动作用。

一、党确立习近平同志党中央的核心、全党的核心地位使党的理论创新有了主心骨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同志对关系到新时代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一系列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进行了深邃思考和科学判断,就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什么样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怎样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什么样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建设什么样的长期执政的马克思主义政党、怎样建设长期执政的马克思主义政党等重大时代课题,提出一系列原创性的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主要创立者。为什么说习近平同志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主要创立者?因为习近平同志在这一思想创立的过程中作出了卓越理论贡献。为什么习近平同志能作出这样卓越的贡献?

(一)习近平是马克思主义政治家,是不断推进理论创新的政治领袖

2019年12月,十九届中央政治局“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专题民主生活会指出,“面对当今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面对错综复杂的国内外风险挑战,习近平同志高瞻远瞩、统揽全局、运筹帷幄、指挥若定,作出一系列重大科学判断,提出一系列重大战略策略,推动一系列重大工作,领导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在进行具有许多新的历史特点的伟大斗争、推进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上取得新的重大成就,展现了共产党人坚定的理想信念、人民领袖深切的为民情怀、马克思主义政治家高超的政治领导艺术”[2]。新时代十年党和国家事业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历史性变革充分证明了这一论断的正确性。

作为马克思主义政治家,习近平同志高瞻远瞩地看到了理论创新对我们这个大党大国来说具有的非凡现实意义。习近平同志指出:“实践没有止境,理论创新也没有止境。要使党和人民事业不停顿,首先理论上不能停顿。我们要根据时代变化和实践发展,不断深化认识,不断总结经验,不断进行理论创新,坚持理论指导和实践探索辩证统一,实现理论创新和实践创新良性互动,在这种统一和互动中发展21世纪中国的马克思主义。”[3]从我们党百年的历史中可以感悟到,我们党之所以能够历经考验磨难无往而不胜,之所以经受住各种风浪考验,关键就在于不断进行实践创新和理论创新。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发展的历程中可以体会到一点,理论创新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蓬勃前进的强大动力,正如习近平同志所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是中国共产党领导,最鲜明的特色是理论创新和实践创新、制度自信和文化自信紧密结合,在推动发展上拥有强大的政治优势、理论优势、制度优势、文化优势。”[4]46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诸多的特色中,最鲜明的特色就是理论创新和实践创新、制度自信和文化自信紧密结合,理论创新和实践创新的紧密结合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取得辉煌奇迹的重要源泉。没有理论创新,就没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

作为马克思主义政治家,习近平同志深刻认识到: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要回答“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什么样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怎样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要把科学社会主义理论逻辑和中国社会发展历史逻辑辩证统一在一起,需要进行不断的理论创新,在创新中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既坚持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则,又根据时代条件赋予其鲜明的中国特色;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进入了不可逆转的历史进程,要回答“实现什么样的伟大复兴、怎样实现伟大复兴”,要面对那种企图迟滞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脚步、幻想让中华民族进入一个永远达不到目标的循环磨道的势力,面对的无数风险挑战,需要提出更多更系统更全面的理论,使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进程有着坚实的理论根基;全面踏上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新征程,要回答“建设什么样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要解决推进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物质生活共同富裕和精神生活共同富裕的关系、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的关系、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关系、和平发展与反对霸权主义的关系、率先实现现代化与共同走向现代化的关系等等,需要进一步拓展中国式现代化的理论;中国共产党成为一个历史超过百年、执政70多年、拥有9,600多万党员的大党、老党、强党,要回答“建设什么样的长期执政的马克思主义政党、怎样建设长期执政的马克思主义政党”,要解决党的建设中的风险问题、危险问题和根本问题需要理论创新,进一步丰富发展党的建设思想特别是自我革命的理论;面对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要回答“建设一个什么样的世界、怎样建设这样一个世界”,要解决“世界向何处去?和平还是战争?发展还是衰退?开放还是封闭?合作还是对抗?”这一系列时代难题,需要理论创新,要推动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构建向纵深发展。

(二)习近平是马克思主义理论家,是具有强大思想创造力的人民领袖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同志在领导推进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实践中,以马克思主义理论家的思想洞察力、逻辑穿透力,提出了一系列具有开创性的新理念新思想新论断。

作为马克思主义理论家,习近平同志具有活跃而且深厚的理论思维。习近平同志指出:“恩格斯说过:‘一个民族要想站在科学的最高峰,就一刻也不能没有理论思维。’中华民族要实现伟大复兴,也同样一刻不能没有理论思维。”[5]习近平同志的理论思维来自理论创新的迫切要求。2015年1月23日,习近平同志主持十八届中央政治局第二十次集体学习,他说,我们党一贯重视理论工作,强调理论必须同实践相统一。理论一旦脱离了实践,就会成为僵化的教条,失去活力和生命力。实践如果没有正确理论的指导,也容易“盲人骑瞎马,夜半临深池”。

作为马克思主义理论家,习近平同志具有的真挚人民情怀使其理论创新有不竭动力。习近平同志是从人民中成长起来的人民领袖,深得人民爱戴,他对人民有着无限的情感,“我将无我,不负人民”是习近平人民领袖的真实写照。阿根廷共产党总书记维克托·科特在2021年就说过:“习近平总书记的思想最显著的特点是其对人民福祉的承诺,并运用马克思主义寻找解决难题的办法。”[6]他在另一篇文章中进一步指出:“我们认为,习近平总书记最显著的特点就是,他一心为人民,胸怀为民谋福利的信念和抱负,并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去寻求解决问题的有效办法。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必须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坚持以人民为中心,为人民谋福利。我们认为,习近平总书记的这一观点非常重要。”[7]为了实现人民的福祉,习近平同志提出了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提出了人民至上的价值理念,要求各级领导干部要贯彻党的群众路线,牢记党的根本宗旨,想群众之所想,急群众之所急,把所有精力都用在让老百姓过好日子上。在这个方面有许多重要的论断:历史充分证明,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人心向背关系到党的生死存亡;在社会分配中体现人民至上,要注重经济发展的普惠性和初次分配的公平性,既注重保障资本参与社会分配获得增殖和发展,也注重维护按劳分配的主体地位,坚持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坚定不移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道路。可以说,正是“不负人民”的立场使理论创新生机勃勃。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人民性是马克思主义的本质属性,党的理论是来自人民、为了人民、造福人民的理论,人民的创造性实践是理论创新的不竭源泉。”[8]19一切脱离人民的理论都是苍白无力的,一切不为人民说话的理论都是经不起历史的风吹雨打的,一切不为人民造福的理论都是没有生命力的。

二、确立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指导地位使党的理论创新达到了一个新水平

(一)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新飞跃

党的二十报告指出,党的十八大以来,“我们党勇于进行理论探索和创新,以全新的视野深化对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取得重大理论创新成果,集中体现为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8]17。

第一,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敏锐地认识到历史方位的变化,提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新时代是承前启后、继往开来、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继续夺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的时代,是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而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时代,是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不断创造美好生活、逐步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时代,是全体中华儿女勠力同心、奋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时代,是我国不断为人类作出更大贡献的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与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的区别在于:新时代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中接近质的飞跃的阶段,新时期是初级阶段的量的积累的阶段;新时代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时代,新时期是建设总体小康、推进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提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阶段;新时代是解决美好生活需要的时代,新时期是解决物质文化需要的时代;新时代是实现共同富裕的时代,新时期是让一部分先富起来、先富带后富的时代;新时代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时代,新时期是为实现这一梦想提供充满新的活力的体制保证和快速发展的物质条件的时代;新时代是为人类谋进步、为世界谋大同的时代,是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时代,新时期是促进人类和平发展的时代。新时代历史方位的重大变化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新的飞跃提供了客观的历史基础。

第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紧紧抓住了新时代的主要任务。新时代党面临的主要任务是: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开启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新征程,朝着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宏伟目标继续前进。党的二十大报告强调,从现在起,中国共产党的中心任务就是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8]21。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要引领中华民族强起来。这一思想通过回答包括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什么样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怎样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什么样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建设什么样的长期执政的马克思主义政党、怎样建设长期执政的马克思主义政党等在内的重大时代课题,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这三个重大时代课题就是围绕着一个核心问题即强起来:第一个时代课题要解决建设一个强大的社会主义社会的问题,彰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科学社会主义本质和它的以人民为中心的特征,突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是中国共产党领导,最鲜明的特色就是理论创新和实践创新、制度自信和文化自信紧密结合;第二个时代课题要解决建设一个强大的社会主义国家,建设一个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建设现代化的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以中国式现代化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第三个时代课题要解决建设一个强大的马克思主义政党,把党建设成为始终走在时代前列、人民衷心拥护、勇于自我革命、经得起各种风浪考验、朝气蓬勃的马克思主义执政党,使中国共产党在立足千秋伟业中彰显执政的能力和强大。

第三,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紧紧扭住社会主要矛盾变化,提出一系列重要的新论断。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从美好生活的角度看,一方面人民需要日益广泛,不仅对物质文化生活提出了更高要求,而且在民主、法治、公平、正义、安全、环境等方面的要求日益增长;另一方面,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不仅是需要内容的扩展,而且是需要质量的提升即主要是解决“好不好”的问题。从不平衡不充分发展的角度看,一方面注重发展的系统性;另一方面,注重发展的变化性,也就是说,这些不平衡不充分是在不断变动的。

(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深刻回答了中国之问、世界之问、人民之问、时代之问

这一思想以原创性的观点回答了新的时代课题,极大地坚持、捍卫了马克思主义,极大地丰富和创新了马克思主义,形成了马克思主义发展史上的又一座新的理论丰碑,构成21世纪马克思主义的标识性理论形态、经典性思想形态。作为21世纪马克思主义,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贯通了19世纪、20世纪和21世纪的马克思主义,贯通了马克思主义哲学、政治经济学和科学社会主义,贯通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世界社会主义。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不仅旗帜鲜明地坚守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而且还消除了一些理论陷阱和迷误;不仅清醒地捍卫了马克思主义的科学体系,而且赋予其鲜明的时代内容。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破解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与中华文明结合的难题,极大地传承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夯实了党和国家事业永续发展的坚实基础。马克思主义能否与一个国家的文明形态结合,不仅决定着马克思主义发展的命运,也决定着这个国家的前途和命运。苏联东欧国家虽然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与它们各自现实国情的结合,但没有实现马克思主义与它们各自的优秀传统文化的结合,更没有实现与自身文明的结合,马克思主义在这些国家的文明中扎得根不深,稍有风吹草动,就会被连根拔起,所以出现了苏东剧变这样的历史悲剧并非偶然。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保持维护道路、理论、制度和文化独立的战略清醒和高度自觉,着眼于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和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灌注强大精神动力,为解决世界百年未遇之大变局进程中面临的共同难题贡献中国智慧、中国方案,为推动时代主题朝着和平、发展和安全方向发展,展现中国的责任和担当,实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与中华五千多年文明在制度、文化、价值观、人文精神等方面的深度结合。这一结合推进了中华文明现代化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进程,焕发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生机活力,彰显了社会主义在世界范围的优越性。在这一历史进程中,习近平同志提出了“两个结合”的重要论断。他强调:“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我们党创新理论的‘根’,我们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根本途径是‘两个结合’。”[9]只有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而没有别的什么思想,能够解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中华民族的前途命运问题。只有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而没有别的什么思想,能够深入推进21世纪马克思主义和科学社会主义的发展,引领时代潮流和人类文明进步方向。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提出人类命运共同体、全人类共同价值、人类文明新形态等具有重大世界历史意义的原创性思想。这些思想深刻揭示了当今人类依然处于马克思主义所指明的历史时代,更加证明了社会主义必然代替资本主义的时代本质和历史趋势,更加证明了人类实现共产主义这一美好理想的不可逆转性。这一思想揭示当今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加速推进的时代特征,在“东升西降”“中治西乱”“社兴资衰”日益鲜明对比中展现人类社会的发展方向,为破解当代世界发展困境提供了战略指导,为人类走向先进社会制度提供了思想引领。这一思想打破了“西方中心论”格局、打破了西方发展道路唯一性“普世神话”、打破了西方民主制度先进性的“优越神话”,成功走出了一条中国式现代化道路,这条道路不仅成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康庄大道,而且丰富和拓展了人类走向现代化的新路径。在新时代,中国式现代化具有了更为丰富的内涵、更为明确的目标。党的二十大报告不仅更具体更详尽地描绘了中国式现代化2035年的目标,而且更大气磅礴地描绘了中国式现代化到本世纪中叶的目标——把我国建设成为综合国力和国际影响力领先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党的二十大报告不仅阐述了中国式现代化的鲜明中国特色,而且指出了中国式现代化的本质要求:坚持中国共产党领导,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高质量发展,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丰富人民精神世界,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创造人类文明新形态[8]23-24。成功走出中国式现代化道路,从根本上扭转了中华民族的历史命运,破解了社会主义建设的世界性难题和人类社会发展的历史性难题,给世界上那些既希望加快发展又希望保持自身独立性的国家和民族提供了全新选择,打破了西方资本主义现代化的垄断地位和所谓“普世模式”,打破了西方资本主义现代化的各种神话,为人类社会发展提供了中国方案。

三、“两个确立”必将使我们党在理论创新中更加强大

笔者曾经在《党的理论创新的动力源分析》一文中提出,在当代中国,由于存在三种情况,理论创新显得无比重要,提出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发展和世界社会主义振兴都需要理论创新[10]。今天,我们来看,有六种情况凸显理论创新的意义。“两个确立”必将使我们党在六个方面迈出更大的理论创新的步伐。

(一)实现什么样的伟大复兴、如何实现伟大复兴,是亟须回答的重大课题

习近平同志指出:“只有创造过辉煌的民族,才懂得复兴的意义;只有经历过苦难的民族,才对复兴有如此深切的渴望。”中华民族既曾经谱写了万里驼铃万里波的浩浩丝路长歌,也曾经创造了万国衣冠会长安的盛唐气象,更产生了老子、孔子、庄子、孟子、墨子、孙子、韩非子、管子、荀子等闻名于世的伟大思想巨匠,发明了造纸术、火药、印刷术、指南针等深刻影响人类文明进程的伟大科技成果。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经过100年的奋斗特别是新时代10年的拼搏,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进入了不可逆转的历史阶段。在这个阶段,一方面需要研究伟大复兴的一些基本理论,例如,什么是复兴,伟大复兴的标准是什么,世界历史上哪些民族复兴的经验值得借鉴,伟大复兴之后的路该怎么走,等等。我们要构建出具有自主知识体系的民族复兴的理论,不仅要深刻总结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创造了根本社会条件的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历史经验、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奠定了根本政治前提和制度基础的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历史经验,还要深刻总结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了充满新的活力的体制保证和快速发展的物质条件的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的历史经验以及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了更为完善的制度保证、更为坚实的物质基础、更为主动的精神力量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的历史经验。另一方面,这个阶段各种陷阱和风险都会随时出现。理论创新就要用新的视野新的方法论发现各种各样的诸如“修昔底德陷阱”“塔西佗陷阱”“中等收入陷阱”以及“党大还是法大”的政治陷阱、“资源诅咒陷阱”等等,及时找到跳出陷阱的路径。特别是我们要充分运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坚持好、运用好贯穿其中的立场观点方法,聚焦实践遇到的新问题、改革发展稳定存在的深层次问题、人民群众急难愁盼问题、国际变局中的重大问题、党的建设面临的突出问题,不断提出真正解决问题的新理念新思路新办法。

(二)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什么样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怎样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是亟须回答的重大时代课题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发展到今天规模极为宏大、极为壮丽,甚至每一个领域的事业都极为宏大,任何颠覆性错误都会带来致命的危险。没有创新理论指导的实践,很可能就会出现颠覆性或者是全局性失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事业就可能毁于一旦。一方面要回答清楚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什么,要从理论上深刻阐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科学社会主义理论逻辑和中国社会发展历史逻辑的辩证统一,是根植于中国大地、反映中国人民意愿、适应中国和时代发展进步要求的科学社会主义,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赋予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则以鲜明的时代特色、中国特色、世界特色。另一方面,要通过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各个领域的理论创新推动整体理论的创新。我们党的理论创新既体现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也体现在包括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等五大建设中,还体现在党的领导、民族融合、人权发展、宗教事业、军事变革、国家治理、国际关系、一国两制等各个具体领域的理论创新中。从具体领域看,我们走出了一条中国特色减贫道路,形成了中国特色反贫困理论;我们走出了一条顺应时代潮流、适合本国国情的人权发展道路,发展了马克思主义人权观;我们在实践中形成了关于做好新时代党的统一战线工作的重要思想,就加强和改进统战工作提出了一系列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这是马克思主义统一战线思想的丰富与发展,等等,还有更多的具体领域的理论创新。面向未来,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发展的每一步都会提出理论创新的要求:要加强新的时代条件下资本理论研究,在社会主义制度下如何规范和引导资本健康发展,这是新时代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必须研究解决的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4]219;经过多年探索,我们对解决贫困问题有了完整的办法和系统的理论,但在如何致富特别是如何共同致富问题上还要探索积累经验,更要进行深入理论研究。

(三)建设什么样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这也是亟须回答的重大时代课题

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建设进入全面发展时期,各种矛盾和问题会不断产生。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建设,一方面要更好地解决新时代社会主要矛盾。可以说,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过程就是解决新时代社会主要矛盾的过程。解决这个主要矛盾需要进行理论创新。2020年10月29日,在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第二次全体会议上的讲话中,习近平同志指出,要深刻认识社会主要矛盾变化,增强解决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的系统性,“推动解决这些问题,要坚持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世界观、方法论”[4]120。另一方面,需要从理论上弄清楚一系列现代化进程中的重大关系。党的二十大报告要求把握好全局和局部、当前和长远、宏观和微观、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特殊和一般的关系。此外,我们还要处理好经济活力性与社会稳定性的关系、政府与市场的关系、党与法的关系、资本积极作用发挥与消极作用抑制的关系、先富与共富的关系、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协调发展的关系、人与自然的关系、中国与世界的关系、经济全球化与独立自主的关系等等。除此之外,还要深入研究人口规模巨大的现代化的机遇与挑战、实现共同富裕的有利与不利条件、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相协调的重点和难点、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优势与短板、走和平发展道路的时间与空间等。

(四)实现什么样的世界社会主义振兴、如何实现,这是亟须回答的迫切问题

世界社会主义要振兴,必须进行不断的理论创新。苏东剧变以来的30多年,由于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成功,世界范围内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两种意识形态、两种社会制度的历史演进及其较量发生了有利于社会主义的重大转变。这种转变并没有最终完成,还在进行中,如果没有理论创新,这一重大转变也许最终难以完成,或许还会使世界社会主义再次陷入低谷。2018年4月23日,习近平同志在十九届中央政治局第五次集体学习时指出,再过30年,也就是到2048年《共产党宣言》发表200周年之时,正是我们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之际。届时,中国共产党人和中国人民将以自己的壮举进一步证明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性、真理性、预见性,让我们以实际行动迎接这个伟大时刻的到来吧!这个实际行动就包括理论创新在内的行动。在这个方面,理论创新的空间很大:世界社会主义运动的发展规律需要进行深入研究,弄清楚世界社会主义走向振兴的基本标准与条件是什么,如何去创造这样的条件;世界资本主义发展的规律是什么,当代资本主义发展的基本矛盾在哪些方面发生了变化;世界马克思主义如何进一步在21世纪加强交流,不断加强彼此之间的联合和沟通等。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中国共产党是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的党,也是为人类谋进步、为世界谋大同的党。”[8]21促进人类事业进步很关键的一点就是促进世界社会主义事业不断发展、不断振兴。

(五)建设什么样的长期执政的马克思主义政党、怎样建设长期执政的马克思主义政党,同样是亟须回答的重大时代课题

我们党已经成为人类自有现代政党以来最强大的政党,不仅数量最多,而且组织性最强,最有战斗力。要把党建设成为始终走在时代前列、人民衷心拥护、勇于自我革命、经得起各种风浪考验、朝气蓬勃的马克思主义执政党,需要丰富的理论创新。中国共产党成为一个历史超过百年、执政70多年、拥有9,600多万党员的大党、老党、强党,要回答“建设什么样的长期执政的马克思主义政党、怎样建设长期执政的马克思主义政党”,要解决党的建设中的风险问题、危险问题和根本问题需要理论创新。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了党的建设领域存在的诸多问题:一些党员、干部缺乏担当精神,斗争本领不强,实干精神不足,形式主义、官僚主义现象仍较突出;铲除腐败滋生土壤任务依然艰巨,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面临不少顽固性、多发性问题等等。为此,就要进一步丰富发展党的建设思想特别是自我革命的战略思想。这一战略思想要回答:自我革命的持久动力在哪里,既有千秋伟业的远大理想的动力,也有不断让老百姓过上好日子的动力,更有保持自身先进性和纯洁性的动力;自我革命基本要求是什么,就是全面推进党的自我净化、自我完善、自我革新、自我提高;自我革命的靶向目标是什么,既有执政考验、改革开放考验、市场经济考验、外部环境考验等“四大考验”问题,也有精神懈怠危险、能力不足危险、脱离群众危险、消极腐败危险等“四种危险”问题,还有利益集团、权势团体、特权阶层等“三个利益”问题;自我革命制度规范体系有哪些,党的二十大报告强调:“坚持制度治党、依规治党,以党章为根本,以民主集中制为核心,完善党内法规制度体系,增强党内法规权威性和执行力,形成坚持真理、修正错误,发现问题、纠正偏差的机制。”[8]65-66自我革命的手段是什么,既要有把权力关进笼子里的制度体系,也要有以刮骨疗毒的勇气向党内顽瘴痼疾开刀,以坚如磐石的意志正风肃纪反腐。

(六)构建什么样的人类命运共同体、怎样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亟须进行系统的理论创新

人类发展到今天,面临着从未有过的复杂的局面,各种灵魂拷问式的难题摆在我们面前。2021年7月6日,习近平同志在中国共产党与世界政党领导人峰会上的主旨讲话中提出三个世界之问:“今天,人类社会再次面临何去何从的历史当口,是敌视对立还是相互尊重?是封闭脱钩还是开放合作?是零和博弈还是互利共赢?选择就在我们手中,责任就在我们肩上。”[4]4242022年6月,在金砖国家工商论坛开幕式上的主旨演讲中又提出了时代之问,习近平同志说:“当前,世界百年变局和世纪疫情相互交织,各种安全挑战层出不穷,世界经济复苏步履维艰,全球发展遭遇严重挫折。世界向何处去?和平还是战争?发展还是衰退?开放还是封闭?合作还是对抗?是摆在我们面前的时代之问。”[11]如何回答世界之问、时代之问?首先,倡导真正多边主义,坚决反对单边主义。《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四卷有一句让人印象深刻的话语:让多边主义火炬照亮人类前行之路,向着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不断迈进。习近平同志指出,历史和现实一再告诉我们,当今世界,如果走对立对抗的歧路,无论是搞冷战、热战,还是贸易战、科技战,最终将损害各国利益、牺牲人民福祉;反对恃强凌弱,不能谁胳膊粗、拳头大谁说了算,也不能以多边主义之名、行单边主义之实;当今世界,任何单边主义、极端利己主义都是根本行不通的,任何脱钩、断供、极限施压的行径都是根本行不通的,任何搞“小圈子”、以意识形态划线挑动对立对抗也都是根本行不通的。其次,为动荡变革的世界注入了稳定的、充满希望的未来曙光。比如,大力弘扬和平、发展、公平、正义、民主、自由的全人类共同价值,共同为建设一个更加美好的世界提供正确理念指引,和平与发展是我们的共同事业,公平正义是我们的共同理想,民主自由是我们的共同追求。我们不仅要通过推进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社会文明、生态文明的发展,创造出崭新的社会主义文明形态,还要“以文明交流超越文明隔阂、文明互鉴超越文明冲突、文明共存超越文明优越”等推动形成多样性平等共存、多层次交流互鉴、多领域共同进步的世界文明。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必须坚持问题导向。问题是时代的声音,回答并指导解决问题是理论的根本任务。今天我们所面临问题的复杂程度、解决问题的艰巨程度明显加大,给理论创新提出了全新要求。”[8]20理论创新不仅事关党的事业发展,还事关国家与民族的前途命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每一步发展,都将大大推进我们党的理论创新。

猜你喜欢

两个确立现代化马克思主义
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中国式现代化的创新抉择
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
深刻领会、准确把握 “两个确立”的决定性意义
深刻领悟“两个确立”的实践要求
“两个确立”和“两大奇迹”的内在逻辑
深刻认识“两个确立”的重要意义
牢牢坚持马克思主义儿童观
《农业现代化研究》第五届编委会
中国现代化何以起飞和推进
——评《中国现代化论》
马克思主义为什么“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