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华市三大工程助力低效用地再开发
2023-01-09金华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丁建京
□ 金华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 丁建京
近年来,金华市紧扣高质量发展要求,锚定“最节约集约用地城市”目标,对标全国一流的节地水平和产出绩效,实施集约节约用地“筑基、提质、增效”三大工程,着力提升资源统筹能力、配置效力和市场活力,走出了一条“以强度换空间,向存量要增量”的高质量发展新路。2021 年,金华市低效用地再开发工作在全省名列前茅。
一、2021 年完成情况
2021 年初,金华市政府确定全市“低效用地再开发3 万亩、盘活存量建设用地2 万亩、消化批而未供3 万亩”等三项指标任务,并分解下达各县(市、区);同时,金华市委、市政府首次将低效用地再开发纳入县市综合考核,额度0.5分。以低效用地再开发“新四破”专项行动为抓手,全年完成低效用地再开发33076 亩、盘活存量建设用地24992 亩、消化批而未供39349 亩、处置闲置土地1999 亩。通过创建国土资源节约集约模范县、国务院和浙江省政府大督查奖励、盘活挂钩、处置存量等方式获取增存挂新增建设用地奖励指标13852 亩,占全省17.3%。
二、金华市低效用地再开发主要举措
(一)实施集约用地“筑基”工程,增强资源统筹能力
摸清家底才能精准发力,在工业用地调查数据积累的基础上,充分发挥规划在空间治理中的引领作用,擎画产业发展蓝图,谋划减量增效战略,为节约集约用地找准方向。
1.牵头协同推进。金华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认真履行低效用地再开发牵头部门职责,每季度组织推进,加强统筹,强化督导,形成合力。金华市政府出台《金华市低效用地再开发“新四破”专项行动方案》,成立市级、各县(市、区)“新四破”工作专班(破批而未供、破空闲用地、破低效用地、破遗留问题),建立十大问题清单、十大指标清单、十大制度清单和十大工作机制,加强全市统筹,形成工作合力,每季度通报开发情况,疾蹄步稳推进全市低效用地再开发。
2.巡察整改推动。2021 年以来,金华市政府分管副市长多次专题研究关于低效用地再开发工作的巡察整改问题,金华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每月召集各区会商研判,整改销号。截至目前,除企业未供先用违法占地、工业用地再开发、司法处置、临时改变用途等4 个共性问题和个案企业地块闲置等3 个问题正在整改中,其余问题均已完成销号整改。
3.一图一库管控。通过市县联动,摸清全市存量低效用地和批而未供底数,建立空间分布“一图”和动态数据“一库”,梳理形成全市“一本帐”。围绕“一本帐”,市县两级自然资源主管部门对全市低效用地再开发的整治规模、整治时序统筹安排,处置一宗、销号一宗,动态管控,确保底数清、情况明、数据实。截至目前,全市共排摸存量低效用地64917 亩、批而未供77695 亩。
(二)实施产业用地“提质”工程,增强资源配置效力
金华市资源有限,必须精打细算配置新增资源,用好用活每一寸土地。为此,该市树立“以亩产论英雄”“以效益论英雄”的资源配置模式,深化产业用地资源配置效率改革,不断提高产业用地“含金量”。
1.政策组合支撑。近年来,金华市委、市政府以及相关部门制订出台了一系列低效用地整治政策,形成政策“组合拳”。聚焦“工地姓工、工地工用、集约用地”,一年来持续推出涉工政策举措10 余项,包括破解“天价违约金”、工业新业态用地(M0)、“新四破”专项行动、工业控制线、工业项目审批委托放权等政策。“天价违约金”破解后,2021 年以来金华市区司法处置工业用地16 宗,面积878 亩,减除违约金5200 万元。
2.“真金白银”激励。经金华市政府研究同意,从2021 年起市区按实际到账土地出让金收入的0.5%计提,作为市区低效用地再开发专项资金,专项用于市区各主体低效用地再开发工作及考核奖励。奖励标准按完成任务第一名奖励40%、第二名奖励33%、第三名奖励 27%比例执行。目前,已会同市财政局,已发放一二季度工作经费补助和季度晒拼奖励共7700 万元。
3.工地总量管控。创新工业控制线制度,强化“像保护耕地一样守护工地”理念,建立工业用地总量动态平衡机制。基于目前市区现状存量工业用地有9.62 万亩,尚有7087 亩批而未供工业用地,未来几年市区还有一定规模的新增出让工业用地,拟确定市区工业用地总量不低于10 万亩,其中婺城区不低于2.8 万亩、金义新区(金东区)不低于4.1 万亩、金华开发区不低于3.1万亩。
(三)实施存量资源“增效”工程,增强市场参与活力
目前,金华城市发展已从增量时代转入存量时代。因此,金华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要以土地要素市场化配置改革为契机,通过构建存量系统、强化激励机制、拓展盘活路径,强化存量盘活举措,推动资源利用更加高效。
1.平台破散促聚。目前金华市区共有各类产业平台27 个,其中省级以上产业平台10 个,市级产业平台4 个,乡镇级产业平台13 个。金华市政府高度重视产业平台破散促聚、集约高效工作,市区拟谋划“6+6”共12 个产业主平台,即6 个万亩工业平台和6 个转型升级平台。6 个万亩工业平台分别为金义新区信息技术创新产业平台、江岭高新智造产业平台、金华健康生物产业平台、新能源高端装备制造产业平台、飞扬智能制造产业平台、临江智能装备产业平台。六大平台拓展后,规划总面积87135 亩,拓展率 47%。
2.规划指标优化。为提高工业用地节约集约利用水平,尤其是支持低效企业“退二优二”和内部挖潜,2021 年上半年,已对工业用地规划管控指标进行调整。其中建筑密度上限从60%提高到65%,容积率下限不低于1.0,绿地率控制在15%以内、生产性用房和配套用房建筑限高从24米提高到40米至60米。目前,已对零跑汽车、金字火腿、派尼尔等一批工业项目的建筑高度和容积率等提升扩容。
3.典型示范引领。2020 年,该市编印《金华市低效用地再开发典型案例》《金华市“工改工”典型案例》,梳理九种路径模式。2021 年,编印《2021 年全市低效用地再开发典型案例》,梳理汇编一批新典型。金华开发区石城街片区案例,具有代表性,该片区之前为工业项目集中区,工业用地1008 亩,通过“退二优二”改造提升,收回低效企业3家、自主改造4 家,平均容积率由0.9提高到1.97,达产后该片区亩均税收可达30 万元以上。
三、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是低效用地存量规模大,亩均效益低。截至目前,全市存量低效用地49109 亩(市区占32.9%)、存量批而未供75371 亩(市区占30.7%)。全市占地3 亩以上的规下企业总用地9.4 万亩,亩产税收仅为4.98 万元/亩。
二是整治方式较为单一,企业主体动能不足。低效用地再开发整治方式,目前以政府收回收购类型居多,低效用地企业自身参与再开发积极性不高。一些低效用地企业把工业用地的价值与商业用地的价值相等同,期望值过高,企业退地难度大。
三是再开发周期较长,项目效益尚待发挥。一宗低效用地,从协商收回或司法处置完成,到再次供地、新厂房建设和项目形成生产能力,一般都要三年到五年。因此,虽然前几年全市低效用地再开发从数据看规模不小,但许多低效用地整治后尚待形成有效产出。
四、2022 年工作计划
2022 年,金华市以推动高质量发展为目标,以“新四破”专项行动为载体,以“亩均论英雄”改革为导向,以更大决心、更大力度推进低效用地再开发,争取继续走在全省前列,不断提升土地综合效益,构建集约、高效、可持续利用的资源要素保障体系。
一是科学确定年度目标。拟确定2022 年全市低效用地再开发任务3 万亩、盘活存量建设用地任务2 万亩、消化批而未供任务3 万亩,并将2022 年目标任务由市政府分解下达到各县(市、区)。同时,发挥市县两级“新四破”工作专班统筹作用,围绕“十大问题清单、十大指标清单、十大制度清单和十大工作机制”,以“新四破”专项行动为牵引,高质量完成年度目标任务。
二是继续政策激励。市区继续落实按实际到账土地出让金收入的0.5%计提,作为低效用地再开发专项资金,专项用于市区各主体低效用地再开发工作及考核奖励。同时,督促指导各县(市、区)落实全省“腾笼换鸟、凤凰涅槃”攻坚会议关于提取0.5%以上的土地出让收入作为低效用地整治专项经费的精神。
三是提升平台能级。继续深化“亩均论英雄”改革,重点做好市区六大万亩工业平台的用地资源保障,指导产业平台做好城镇开发边界划定、永农优化调整、控规编制、土地征收、建设用地报批、做地工作、土地供应、消化批而未供、低效用地整治、土地收回等重点工作,推动平台能级提升。市区划定10 万亩工业控制线,建立动态平衡机制。同时,指导各县(市)上半年全面做好工业控制线划定。
四是强化指标管控。对市区新引进的工业项目,一般要求容积率2.0以上,投资强度500万元/亩以上,亩均税收30 万元/亩以上。建议单个项目用地低于20 亩或投资总额低于1 亿元的工业项目,原则上不再单独供地。规划绿地率控制在15%以内,生产性用房和配套用房建筑限高从24 米提高到40 米至60 米,提升土地利用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