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河南文化旅游现状与融合发展策略

2023-01-09文/刘

当代旅游 2022年17期
关键词:文化节牡丹文旅

文/刘 凡

[内容提要]目前,对文旅融合的研究多集中在融合理念、融合模式、个案研究等方面,但河南省文旅融合的研究在数量和深度上都不尽如人意,对中原地区文旅融合的模式研究较少。基于此,本文结合河南省实际的文旅融合现状,探究其理论与现实意义。

引言

文化和旅游的融合是当今社会融合发展背景下的一种趋势,通过文化来激活旅游产业的活力,反之也促进文化的活力延展与消费能动性,使原本静态的、互不相干的两者结合在一起,促进了人们的精神娱乐消费,提升了地方经济活力,展现了旅游地文化景观的魅力。目前,河南省的文旅融合产业发展正处于上升期,有着自身的天然文旅优势基因,但也存在着一系列实际问题,探究河南省文旅融合的实际现状对于未来河南文旅融合的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 河南文旅融合的典型个案

河南地处中原,自古以来作为华夏文明的发源地,有着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文化,拥有黄帝故里、少林寺、龙门石窟、北宋皇陵、白马寺、铁塔、相国寺、殷墟、商丘古城、老子故里、虢国墓地车马坑、张衡墓和医圣祠等文化名城。

(一)新郑黄帝故里拜祖祭典

黄帝在有熊国(今河南新郑)统一了华夏,后人为了纪念黄帝的功德,每年三月三这一天举行拜祖祭典活动。随着国家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视,2008年国务院确定新郑黄帝故里拜祖祭典为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黄帝故里拜祖大典逐渐发展为炎黄文化节。拜祖祭典活动和炎黄文化节等也激活了黄帝故里景点的活力,拜祖传统用以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缅怀始祖功德,具有十分重要的文化意义,由此,旅游与文化实现了完美的融合。

自2020年初,受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的影响,大型聚众性活动难以举行,拜祖祭典活动受到限制。2020年和2021年的拜祖祭典活动采用线上与线下结合的方式,充分利用了互联网络的媒介优势。如2021年(辛丑年)的拜祖大典由河南广播电视台等联合进行的现场直播以及录播活动,并设置了黄帝故里网上拜祖祈福平台,包括“拜祖”“VR寻根”“黄河文化月”“种姓氏族”和“穿越换装”共五个端口进行线上活动,对于无法到现场拜祖的人们可直接进入此网络平台进行一场“云拜祖”。除了拜祖活动,黄帝故里景区也早就推出了官方网站,包含景区服务、拜祖大典、黄帝文化、姓氏文化等栏目,景区也会经常推出一些文化活动,如“黄帝文化研学大讲堂”。

总而言之,黄帝拜祖祭典活动是一场大型的文化活动,每年一度的举办形成了较大的影响力,黄帝故里作为这一文化活动的举办地、旅游胜地和精神文化的承载者,较好地进行了文旅融合,将文化品牌与旅游品牌进行了完美的融合,不失为成功的文旅融合案例。

(二)开封清明上河园

开封清明上河园是以画家张择端的写实画作《清明上河图》为蓝本,以宋朝市井文化、民俗风情、皇家园林和古代娱乐为题材,集历史文化旅游、民俗风情旅游、休闲度假旅游、趣味娱乐旅游和生态环境旅游于一体的主题文化公园。清明上河园于1998年对外开放,于2011年就进入了中国旅游收入亿元景区俱乐部行列。清明上河园相继推出了《大宋·东京梦华》实景演出、《清明上河图》光影秀以及《开河祈福》《欢乐宋》《大宋·汴河灯影》《新汴梁八景》《菊美人》等夜间演出剧目,通过夜游产品的打造,让清明上河园实现了从传统的白天观光型景区,向综合的休闲度假型景区转型。其中特色演艺节目《大宋·汴河灯光秀》再现汴河两岸繁华盛景,年游客量突破300万人次。清明上河园除了夜间实景演出品牌的打造,也随之开展了配套的文旅服务,如进入清明上河园的游客可免费穿汉服服装游玩,由此带来开封市服装加工业的经济增值,当地的开封市戏剧服装厂从面临倒闭的状态,随着清明上河园游客的稳定增加达到了稳步盈利、供不应求的发展状态。周边的餐饮业、绣品产业、文创产业都得到了良好的发展。

开封深入挖掘、提炼本土历史文化资源,充分将文化与旅游相结合,着力打造彰显地方特色的文化品牌,重视文化旅游产业转型发展。2017年9月,清明上河园联合腾讯公司打造了智慧旅游新IP,将景区的各配套服务整合在同一平台上,从闸机到监控、从无线网络到商业经营,从游船调度系统到员工园区内行为轨迹,将数十个系统实现一个平台的信息快速传达,方便景区管理者快速决策,从而提升运营效率、生产效率,全面提高景区管理运营质量。近年来,清明上河园结合我国传统节日推出了“中秋文化节”“七夕文化节”“端午文化节”“清明文化节”等相关的节事活动,并成功策划了“开封菊花小姐大赛”。清明上河园提出了打造“文化清园”“欢乐清园”“品质清园”“梦幻清园”的战略发展目标,通过引进木版年画、吹糖人等非遗项目、博物馆和展馆等方式,打造古灯博物馆、钱币博物馆和木偶奇遇馆等,有效地拓宽了文旅融合发展的路径和渠道。

虎年春节,开封市清明上河园的本市游客占比高达95%。大宋武侠城景区,有各类武侠表演,又有打铁花等年俗节目,热闹非凡,今年春节携程的门票订单同比增长273%。清明上河园在景区服务方面还有较大的提升空间,景区的管理服务水平有待提升。不少游客反映景区票价管理不统一,在美团APP上购买的票价要高于实地票价,兑换票和退票服务不够完善。在演出剧目上,文化创意和情节特色上还需要下功夫提升,演出的时间安排上还需要优化,大部分演出需在晴朗无风的天气在室外进行,极易因为天气影响演出效果甚至停止演出,因此,在演出时间和空间的搭配安排上需要更加精细地协调与安排。

(三)洛阳牡丹文化节

洛阳作为中原古都,自古以来就有“洛阳牡丹甲天下”的说法,古代文人常有许多诗句描写洛阳牡丹。1983年,第一届洛阳牡丹花会举行,共接待中外游客250万人次;1996年,第十四届洛阳牡丹花会举行,并同期举行中国民俗风情欢乐节、全国牡丹精品画展等活动,由中央电视台实况转播,共接待中外游客90多万人次,各类经贸成交21.612亿元。2011年,洛阳牡丹花会更名为洛阳牡丹文化节,成为了国家级的节会品牌。2021年第三十九届中国洛阳牡丹文化节·洛阳牡丹时装周举行,为期三天的时装周以“牡丹新国潮,复兴耀东方”为主题,开展了10场时尚大秀、直播带货、国韵少年、国韵姐姐、165超模大赛等一系列活动。纵观洛阳牡丹文化节的发展历程,从赏牡丹、举盛会到牡丹书画、民俗风情、牡丹国风服装等,真正实现了与时俱进、以点带面、以牡丹文化为核心,整合其他行业,形成了牡丹文化产业,带动了洛阳的经济发展。

洛阳的智慧旅游已初见成效,但洛阳牡丹文化节尚未充分利用智慧旅游的优势,文化节的管理人员的管理水平和业务水平有待提升,营销理念和营销策略有待转变和创新。

二 河南文旅融合发展的特征

河南省因历史上大部分区域位于黄河以南,故名河南。远古时期,黄河中下游地区河流纵横,森林茂密,野象众多,河南被描述为人牵象之地,是象形字“豫”的根源。

(一)旅游经济增速迅猛,但文旅产业效益提升不够

河南省旅游业的发展,大致经历了以少林寺、龙门石窟等一批文化遗产类景区开放为标志的探索阶段、以云台山等5A级旅游景区为标志的发展和稳固阶段。

“十二五”期间全省新增5A级景区5家、4A级景区53家。河南省旅游招商引资总额达7200亿元,2015年,全省接待海内外游客5.18亿人次,实现旅游总收入5035亿元,同比增长14%和15.8%。旅游总收入相当于全省生产总值的比重由2010年的9.9%上升到2015年的13.3%。

“十三五”期间,河南省先后探索出了以新县、济源等为代表的一系列全域旅游助推脱贫攻坚的典范,为河南旅游再出发提供了鲜活样本。2018年全省接待海内外游客达7.86亿人次,旅游总收入达8120.21亿元,同比分别增长18.15%和20.28%,跻身中国旅游第一方阵。2019年全省接待海内外游客达9.02亿人次,旅游总收入达9607.06亿元,同比分别增长14.72%和18.31%。其中,接待入境游客351.47万人次,同比增长9.24%;旅游创汇13.04亿美元,同比增长26.16%。

2022年春节7天假期,河南共接待游客2768.97万人次,较去年同期下降18.58%;旅游收入130.76亿元,同比下降11.4%。在“就地过年”倡议下,虎年春节,各景区、文化场馆、历史街区等纷纷推出丰富多彩的春节民俗活动,本地游成为出游基本方式。优质资源整合开发力度不够。

(二)地域旅游资源发展不均衡,文旅产业竞争力薄弱

河南省下辖17个地级市,22个县级市,以农业大省和人口大省著称,耕地面积居全国第三位,各地市均拥有悠久的文旅资源。然而,河南省文旅资源发展不均衡,文旅产业难以集聚以形成大型经济支柱产业。截至2021年年底,河南18个地市的国家5A级景区数量最多的地市是洛阳,共有龙潭大峡谷、老君山风景区、鸡冠洞、白云山旅游度假区和龙门石窟5个5A级景区,其中以山川峡谷自然景观为主,还有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的龙门石窟这样的人文艺术景观;其次是焦作和安阳,然而,还有三门峡、鹤壁、周口等8个地市没有一个5A级景区。在河南省各地市的国家4A级景区中数量最多的是洛阳和郑州,其次是南阳、信阳和三门峡。综合来看,河南各地市文旅资源相对较少的是周口、濮阳、漯河和商丘等地。这些地区的人均GDP排名也较为落后。在文旅产业营造城市品牌和促进城市发展的环境下,城市经济发展离不开各行各业的共同促进,文旅产业也是提升城市影响力、活力和经济实力的重要支柱产业之一。河南省地域广博,各市发展差异较大,文旅资源分布不均衡等现状,也造就了河南省文旅产业的竞争力较为薄弱。

(三)核心文旅品牌建设不完善,文旅融合力度不足

河南省的旅游业起步相对较晚,但发展速度较快。目前,河南省的旅游业已从门票经济向产业经济转变,从景点游向全域旅游转变,从旅游城市向城市旅游转变。河南各地对于文旅产业逐步重视起来,各地市开始探索打造具有自身特色的城市旅游品牌形象,但这些还处于初级阶段,核心的文旅品牌建设尚不够完善,文旅融合的力度也不够深入。

河南省知名的文旅品牌主要有以登封少林寺为代表的武术与佛教文化、以太行山脉为代表的山水旅游品牌。近年来,河南省重视文旅开发,开发的古都游、黄河游、红色游、民宿游等产品多头并进,其中主要打造“老家河南”和黄河文化为依托的黄河流域生态高质量发展高地。

(四)重视智慧旅游,但管理服务水平欠佳

智慧旅游是在“互联网+”背景下旅游行业的变革和创新。河南各地市中,洛阳市作为国家首批确立的18个“国家智慧旅游试点城市”之一,洛阳龙门石窟上线的微信公众平台具有购票、退票、无线网络连接、联系客服等功能,改变了以往拥挤在售票口买门票的现状,取得了不错的效果。随后,河南省的其他旅游景点也都进行了智慧旅游的推行,如洛阳牡丹、开封清明上河园、焦作云台山等都建立了官方网站,除了购票服务、热门景点导览,更多是景点历史文化的介绍,旅游服务常见问题解答,还有在线游览功能。这些旅游景区的网络平台建设充分表明了河南文旅建设中对智慧旅游的重视,对游客体验的关注。然而,景区的管理服务水平仍有较大的提升空间。

通过笔者发布的关于河南旅游问题的调查问卷的统计结果得知,游客对于河南景区需要改进的最多选项是景点周边设施,如停车场、公共交通服务等;大部分人的选择是卫生管理状况及隐性消费。根据大众的旅游体验来看,这不单单是河南旅游景点需要不断改进的地方,但相比较而言,河南旅游的发展和发达程度落后于其他省份,对于文旅的认识还不够到位,对于旅游经济的认识仅仅停留在门票经济上,部分景区对于周边设施的建设还不够完善,如一些非著名景点通常处于偏远荒芜的地区,周边的配套设施不完善,如缺乏酒店住宿服务、公共交通难以运行或极不方便,一些“火热”的景点周边却缺乏停车场,拥挤的人群和车辆使景区看上去很糟糕。

三 结语

目前,河南文旅融合的发展正处于发展攀升期,地方政策支持和重视文旅发展,文旅融合的观念和思路正在转变,也有着较大的转变和提升空间,应更加积极应对外部环境的变化。重视旅游地周边的配套设施建设、推行新型智慧旅游、提升文旅从业者素质、提升旅游产品的策划能力、凸显中原地域特色、增加旅游体验感等都是亟待解决的问题,因此,河南文旅融合发展的未来充满着机遇与挑战。

猜你喜欢

文化节牡丹文旅
齐鲁大地上的文旅盛宴
乘风破浪的日照文旅
文旅融合,从无到无限大
“三不够”牡丹节
赏牡丹
安东:东方的幽静文旅之乡
第三届广灵湿地文化节开幕
南国牡丹
悦来动漫文化节震撼来袭
绿牡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