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持续深化乡镇(街道)机构改革奋力构建简约高效的基层治理体制

2023-01-09山西省委编办

中国机构编制 2022年1期
关键词:街道乡镇网格

●山西省委编办

山西省按照强基层、强治理、强服务、促发展、保稳定的目标,以重塑基层机构职能体系为重点,推动全省乡镇(街道)实现机构设置规范统一,县乡职责关系逐步理顺,各类资源力量有效下沉,初步建立起科学规范、运行高效、权责一致的乡镇(街道)机构职能体系。

一、坚持高位推动,抓好顶层设计

山西省深化乡镇(街道)机构改革工作于2020年6月正式启动,2021年4月底前基本完成。省委高度重视这项工作,提出了编制现状图、运行图和设计图“三张图”的工作思路。省委编办、省委改革办和部分市委编办组成联合工作专班,通过深入调研、全面分析,编制了深化乡镇(街道)机构改革的“三张图”,构建了“纵向到底、横向到边”的参照系。在此基础上形成了实施意见,突出“六个把握”(把握好加强党的全面领导这个核心、把握好区划调整和机构改革衔接这个节点、把握好机构设置和职能配置这个难点、把握好机构编制下沉这个重点、把握好为民服务这个基点、把握好队伍建设这个关键),结合实际提出了九个方面20条具体贯彻措施。规范机构设置,厘清县乡关系,整合资源力量,有效破除深层次体制机制障碍,推动重心下移、力量下沉、保障下倾,不断提升基层治理能力和水平。

二、聚力重构重塑,优化职能体系

全面贯彻“先立后破、不立不破”原则,既坚持审慎推进,又注重机制创新,在寻求最大“公约数”的基础上,因地制宜,大胆破题,推动乡镇(街道)改革向纵深推进。一是优化乡镇(街道)行政区划。结合国家新型城镇化建设和城乡融合发展要求,综合考虑当地经济发展、资源环境、人文历史、地形地貌、治理能力等情况,依法有序推进“乡镇撤并改”工作,提高“城镇型”政区占比,优化乡镇(街道)行政区划结构布局,解决部分乡镇人口少、规模小、实力弱的问题。调整后,全省乡镇(街道)总量比改革前减少120个,其中,街道增加8个,镇增加55个,乡减少183个。“城镇型”行政区占比66.3%,比改革前增加10.2%。全省乡级政区人口平均达到2.9万人以上,区域经济发展动力与活力增强,“以强带弱”“优势互补”的效应逐步显现。二是统一规范乡镇(街道)机构设置。改变以往乡镇(街道)机构改革只管机构数量不管具体设置的做法,对乡镇(街道)机构设置统一实行限额管理。乡镇(街道)统一设置“5办1站2中心”8个机构,即党政综合办、经济发展办、社会事务办、规划建设办、综合行政执法办、退役军人服务保障工作站、党群服务中心、综合便民服务中心。12个经济发达镇,综合设置“6办1站3中心”10个机构。改革后,全省乡镇(街道)党政机构和事业单位设置得到统一规范,职能配置更加科学合理。三是规范设置派驻机构。按照“依法下放,宜放则放”的原则,县级部门派驻乡镇(街道)的涉农类、服务类站所统一下放,实行属地管理。继续实行派驻体制的公安、司法、市场监管、自然资源等执法机构,党组织关系全部转入属地乡镇(街道)党(工)委管理。派驻单位主要负责人的任免、奖惩,征求所在乡镇(街道)党(工)委意见并形成长效机制。乡镇(街道)对派驻机构工作考核评分占比达到60%以上。四是统筹基层编制资源。明确三条具体举措,即通过“减上补下”推动人员编制向基层下沉;建立“市县统筹、重点保障、动态调整、周转使用”的基层编制周转池制度以解决基层人员紧缺的问题;各县(市、区)可统筹调剂所辖乡镇(街道)人员编制,赋予基层更多的自主权。在全省市县事业编制精简13.6万名并实行总量控制的前提下,各市共为基层增加事业编制15000余名,全省乡镇(街道)事业编制平均达到35名。五是厘清县乡职责关系。印发《山西省乡镇(街道)权责清单参考目录》,明晰县乡工作任务、主体责任和配合责任,厘清职责边界。制定权责清单并建立清单外事项准入制度,全面清理规范“一票否决”和签订“责任状”事项。通过权随事转、人随事转、钱随事转,确保基层事情基层办、基层权力给基层、基层事情有人办。

三、着眼为民服务,激活“神经末梢”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推动更多资源、管理权限和民生服务下放到基层。一是建立完善基层综合行政执法体制机制。与各领域综合行政执法改革总体部署相衔接,整合乡镇(街道)现有执法力量和资源,组建统一的综合行政执法队伍;建立行政执法事项清单,推进执法力量下沉;推行“街乡吹哨、部门报到”模式,建立县乡综合执法协调配合和联合执法机制;加强对乡镇(街道)综合行政执法队伍、执法人员的业务指导、培训和行业监管,初步建立起权责明晰、上下贯通、指挥顺畅、运行高效、保障有力的基层综合行政执法体系。二是建好建强“便民服务一平台”。按照布局合理、功能完备、互联互通的要求,将乡镇(街道)综合便民服务中心作为县级政务服务大厅的延伸窗口,实行“全科受理”“一窗办结”,大大缩短了群众办事时限。因地制宜推进村(社区)综合服务站点建设,将点多面广、直接面向人民群众、基层迫切需要且能有效承接的审批服务事项,统一进驻便民服务中心。改革后,村(社区)便民服务代办点得到全面普及,代缴代办代理等便民服务广泛开展。三是健全完善“基层治理一张网”。以综治网格为主,将上级部门在基层设置的党建、社保、应急、社会救助等网格整合,实现“多网合一”。按照原则上每个普通网格不超过300户1000人,人口密集区域的网格规模原则上不超过500户1500人的标准,实现统一编码管理。推进“全科网格”建设,组建“网格长+网格员(专职网格员)+网格辅助员”的网格团队,编制网格准入清单,合理确定网格监管任务和事项,将城乡网格打造成排查安全隐患、化解矛盾纠纷、宣传政策法规、服务人民群众的前沿阵地。四是优化乡镇(街道)基本公共服务资源配置。创新基层公共服务供给方式,制定《乡镇(街道)购买服务指导性目录》,通过政府购买服务等方式支持社会组织参与社会服务,对适宜采取市场方式提供、社会力量能够承担的公共服务项目尽可能交由社会力量承担。建立村(社区)法律服务顾问制度,促进乡村法治建设。

四、持续巩固提升,扎实做好“后半篇文章”

印发《关于开展深化乡镇(街道)机构改革总结评估的通知》,制定《评估指标》,包括“改革完成情况”和“改革成效”两大类18个方面90个子项验收标准。省委组成两个评估组,按经济发达镇、行政区划调整涉及乡镇、街道和一般乡镇等不同类型,选取6市16县(市、区)27个乡镇(街道)进行实地评估,通过查看改革资料1190件、召开各类座谈会27次、发放调查问卷1080份,有力推动了改革各项任务落地落实。为持续推进行政执法权限向基层延伸,印发《向乡镇人民政府和街道办事处下放部分行政执法职权的决定》和赋权指导目录,将由县级人民政府有关行政部门行使的部分行政处罚权以及与之相关的行政强制权、行政检查权首批49项下放至乡镇(街道)。制定印发《关于全面推行村级组织履行职责事项清单制度的指导意见》,梳理编制指导目录、流程模板,对村级组织必须履行的党建工作、村级重大事项决策、“三资”管理等八类28项职责进行了明确和细化,切实减轻村级负担,让村级干部有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做好基层管理、群众服务。

猜你喜欢

街道乡镇网格
乡镇改革怎样防止“改来改去”?
热闹的街道
“老乡镇”快退休,“新乡镇”还稚嫩 乡镇干部亟须“平稳换代”
追逐
街道生活
乡镇扶贫印象
重叠网格装配中的一种改进ADT搜索方法
让乡镇纪委书记敢亮剑
风居住的街道
街道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