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把握共同富裕的辩证法

2023-01-09潘毅刚

浙江经济 2022年3期
关键词:贫富差距共同富裕差距

文/潘毅刚

浙江省发展规划研究院首席研究员

共同富裕是一个战略目标,实现这一目标的路径不会是一条直线

共同富裕是个极其重要的理论和实践问题。从理论看,共同富裕是个辩证的问题。首先,它是一个量变到质变的过程。共同富裕的基础是富裕,当富裕程度达到一定的水平之后,谈共同富裕才有意义。这就是为什么我们是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之后,才提出并实施这一战略目标的。富裕是个量的问题、共同是个质的问题。

其次,它是一个对立统一的问题。共同富裕是“做蛋糕”和“分蛋糕”的对立统一。中央让浙江先行实践示范共同富裕,在前面加上了一个高质量发展建设,道理很明白。就是分蛋糕,首先得做蛋糕。共同富裕不是谁来分这个蛋糕,而是人人参与、人人贡献、人人出彩的一个对立统一过程。它不是静态的,而是随着全社会生产力的提高、效率的提高、贡献度的提高,而逐渐动态提高福利的过程。同时,福利的改善也应促进生产力发展和效率提升。

再次,它是一个否定之否定的问题。共同富裕不是一蹴而就的。现在我国经济发展走在世界前列。有些观点认为,贫富差距是因为市场之恶,强调要强化政府分配这只手。但是,政府和市场的力量从来不是非此即彼的问题,它是一个相互支撑、互相发力的过程。我们不能认为市场的垄断导致了一些行业的贫富差距,就否定市场,也不能因为政府之手能矫正市场失灵而一味的运用行政的手段去干预分配。

从实践来看,共同富裕问题同样要用辩证思维去破除“四大误区”。

误区一:只注重形式,不关注内容。现在可能存在这么一种偏差,共同富裕是个筐,啥东西都往里装。要知道,从中央到省委、省政府,对共同富裕都是有具体部署和安排的,并不是所有的工作都是共同富裕的工作。我们在处理工作时,结合共同富裕目标是好的,但不宜泛化,可以把共同富裕作为一个重要目标去推动,但不要把任何工作包装成共同富裕的工作。这样不但无助于共同富裕,反而淡化了共同富裕的中心工作。

误区二:只关注结果,不分析原因。现在经常用城乡收入比、区域收入倍差来衡量城乡区域差距,用中等收入群体收入来衡量群体差距,并将此作为年度的重要指针。但我们忽略的问题是,收入只是一个结果指标,收入的背后是一连串的事件。比如,贫富差距问题,并不一定是收入问题,而是收入来源问题,是勤劳致富,还是食利而富?我们收入最大的差距,不在工资,而在财产性收入,这无论是城乡、区域还是群体之间,都是如此。工作一辈子,不如城里一套房子。思考这些问题背后的问题,才是我们工作的切入点、突破口。

误区三:只考虑可能,不顾及现实。罗马不是一天建成的,共同富裕也是如此。中央反复强调八个字“量力而行、尽力而为”。什么意思?有多少钱,办多少事。共同富裕工作中涉及二次分配的、涉及政府投入保障的一定要慎之又慎,福利是向上刚性的,上去了就下不来。我们在民生事业上要多做精算,少做许诺,要多做少说。在什么发展阶段,就保障什么水准。在社会保障、公共服务等方面,要以长远眼光去谋划部署,要发挥政府性投入的杠杆作用,多调动社会方方面面力量去放大,走出现实可行的路径。

误区四:只看到现象,不透视本质。有些地方,老是说自己城乡差距小、区域差距小,但却忘记了自己发展平均水平甚至低于全国,这样的差距小是低水平的。还有的地方房地产价值高,居民资产较多,但却忽略了居民杠杆率高这一内在风险,一旦资产泡沫出现,虚幻的财富幻觉将马上荡然无存。近年来,我们常说社会焦虑、内卷,根源可能就在于就业机会不够充分,教育、养育、生育成本高企,高品质的民生供给不足。这些问题都需要由表及里、深入剖析。

总而言之,共同富裕是一个战略目标,实现这一目标的路径不会是一条直线,还是那句老话——前途是光明的,道路是曲折的。

猜你喜欢

贫富差距共同富裕差距
论中国式共同富裕的基本特征
Palabras claves de China
在高质量发展中促进共同富裕
金湖:美丽生金,让共同富裕看得见摸得着
多去“扳手腕”——实际是跟差距较劲
难分高下,差距越来越小 2017年电影总票房排行及2018年3月预告榜
论基尼系数降低的法律完善
改革开放贫富差距问题研究述评
报告
幻想和现实差距太大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