俱乐部教学模式下的高职院校体育课程教学改革研究*
2023-01-09刘亚东王丽水
刘亚东 王丽水
(合肥职业技术学院基础教育学院)
在高职院校的教育工作当中,体育这一课程是不能忽视的。在当今社会,学生本身运动量就不达标,天天就是躺床上玩手机,主动去运动的学生只占据了一小部分。学校的体育课程就成了大部分学生为数不多的运动实践,也是学生提高身体素质的一个重要的渠道。
随着中国国内高职学校教改的不断发展,按照《全国普通高等学校体育课程教学指导纲要》以及《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里提出的体育教学改革方向,中国高职学校体育教改项目在终身教育和健康至上思想精髓的指引下,逐步地将过去的传统体育运动课堂形式转变成了体育俱乐部课堂形式。而此种崭新的体育课程教学模式是根据发达国家的经验总结出来的,并与中国的现实状况相结合创立的一门新的体育教学方式。
一、体育俱乐部教学模式的概述与高职院校体育教学的现状
(一)体育俱乐部教学模式的概述
对于俱乐部模式的概念,中国国内研究者欧阳萍认为,俱乐部模式指的是在终生教育理想的指导下,为实现终身体育教育的总体目标,通过训练大学生科学的运动意识,提高其运动技术水平,从而促进其综合素质提高的这种教学方法。而研究者许明荣则认为,通过运动俱乐部的多种形式开展教学活动可以充分调动大学生集体学习的主体能力,加强其运动意识,提高其运动技术水平,提高体育活动课堂质量的可持续发展性,从而有利于实现终身体育教育目标和实现综合性素质教育。本章中对运动俱乐部模式的基本内涵做出了如下定义:在终身体育理念的指导下,运动学习者自主选择活动资源,并以此为基础组成新的运动班级,用俱乐部的模式进行运动教学。也因此,运动俱乐部突破了活动内容、教学进度等的约束,从而更加符合了运动教学的本质特征,既能够在课堂上开展,还能够在闲暇时刻开展。
(二)高职院校体育教学的现状
随着社会的发展,高职院校学生的教育也更加受到教育部门的重视,但是大多都只是停留在文化课程上面,对于体育课程,没有太多的调整,大部分的高职院校对体育课程的习惯性忽略,所以在体育设备上面,相关的设备也并不完善。由于学校整体的重视,单凭某一个体育老师的一己之力,也是很难改变现状的,也导致了体育老师对于体育方面的教育改革的信息的接收是不灵敏的,久而久之,老师对于体育课程对于学生的重要性以及积极意义的认识也存在不足。综观现在的大部分高效,很多的本科院校都对体育课程作出了相应的改革方案和措施,绝大部分的高职院校,还是以前老一辈的体育教学模式,没有加以更改。由于高职院校整体都体育课程的重视程度不够,体育课程的老师也会出现松懈的心理,就会出现不充分的进行课前的准备,课前没有对课程进行合理的设计,学生对于对课程的兴致也就不高了,更不会积极主动的去上课,体育教学的质量也是很低的。
在现阶段,由于各个学校对体育锻炼的关注程度有所不同,学生个人的体质状况也有所不同,因此差别也很大。由于不同的学校都有学生自己较感兴趣的体育锻炼,而传统的教学模式对学生的运动兴趣也缺乏关注,因此学校的参与程度较小。而体能测试的达标率则是检验各个高校体育教学管理工作是不是高效的关键指标。在过去多年的体育考核中,高职学校的达标率始终在百分之六十上下,和普通本科学校的区别很大。但在走向社会以后,高职学校的毕业生常常需要从事一定劳动强度较高的作业,而良好的身体素质又是高效率作业的重要保障。所以,高校要关注学生生的体育锻炼,注意各个学校的差异性,以学生为中心进行教育工作。
二、俱乐部教学模式对学生体育能力塑造的好处
(一)课程的种类更加丰富,体育项目的选择更加多样
在体育课程的教学中使用俱乐部的教学模式,在教学的基本形式以及时间分布两个点上,可以看出与之前的教学模式有着很大的不一样,这种模式的上课时间更加的自由,教学的空间也更加的多样,很好的将体育运动以及体育理论知识结合了起来,学生在身体锻炼的同时,还能通过理论的学习来对自己的身体状况更加的了解。意识到所掌握的运动理论知识与专业技能的重要意义,从而明确了自身要掌握的运动专业技能,使大学生在课下同时也坚持体育锻炼活动,使其树立了终身开展体育锻炼的理想,从而增强了身体素质。
(二)以学生为重点,增强学生的自主学习
在中国传统的教育形式中,学校课程一成不变,教学方法单一,所有教师均以应试为目的而进行教育与培训,忽视了素质的养成。而俱乐部教学模式则把学生当成中心,给予了学生更高度的重视,使之自由地选择,以符合其对体育发展的现实需要。利用俱乐部的教育形式,大学生可以自行选定上课项目、授课时段、上课老师,有助于增强学习者运动的积极性,也有利于养成其的独立个性。而利用俱乐部教学形式,大学生可以更广泛感受运动的乐趣,培养运动的优良习惯,促进终身运动目的的实现。
(三)可以促进教师的竞争与协作意识的强化
俱乐部的教学模式使用的是学校开设了很多种类的体育课程以供学生选择,让学生自己去选择感兴趣的体育课程,这样不仅仅遵循了学生自己的意愿,对于老师来说,在老师群体之中也是形成了一个公平竞争的环境。在这个前提下,体育教师们选择自己擅长的体育课程进行教学,在自己擅长的领域,教学起来也更加的得心应手,而且会主动地去探索和思考如何更好地进行课堂教学,也会不断地学习新的理论知识,不断地丰富自己,久而久之,体育老师们整体的课堂教学水平以及整体的专业知识水平将会得到很大的提升。还形成了良好的学术竞争的氛围。此外,俱乐部的教学模式也改变了过去一个老师同时执教几个体育项目的现象,并根据每名老师的专长,设置了相应课程,老师的基础知识和实际操作技能得到了全方位的展示和运用,从而大大增强了课堂教学的质量。
三、体育俱乐部教学模式在高校体育教育实施过程中的存在的问题
俱乐部教学模式的开展虽有很多的好处,但是由于它投入实践的时间还是比较短的,很多东西都还在磨合期,有的东西也缺乏一些专业的理论知识。况且,每一个学校学生的情况都是不一样的,因此,在实施的过程中还是会出现很多的不足。
(一)教师观念陈旧,体育俱乐部成为了摆设
绝大部分高职院校在老师的选择上都是选择教学经验丰富的老师,但是随着时代的改变,学生的思想也在发生着改变,这些老师的教学方式已经无法适应当代的大学生了。尽管大部分学校在教学模式上使用新的俱乐部的教学模式,但是这些老教师还是固守着原来的教学模式,没有从以前的教学思维中跳出来,最后的结果就是俱乐部的教学模式只是一个名号,并没有真正实施起来。
(二)缺乏完善的制度条例,存在生搬硬套的现象,忽略了学生身心发展的不平衡性
当下,大部分的高职院校的俱乐部教学模式没有相关的制度和要求,很多的老师也不知道如何在这种模式下给学生教学,再加上每个学生的喜欢的运动都不尽相同,性格也是天差地别,导致老师们经常忽略掉这一点,以为的遵循学生的喜爱去开展教学,有时候还会根据表面看到的去批评成绩不高的学生,这样的行为,会打击到学生的学习自信以及心理健康,不符合俱乐部教学模式的核心理念。还有一些教师以以人为本为幌子,喊着以学生为中心的口号,对于学生缺课及胡闹的行为置之不理。大部分学生在课堂上都是三心二意,自己做自己的事情,完全没有学习的氛围。
(三)学校体育设施不完备,体育俱乐部的实施缺乏硬件设备的支持
许多学校的成立时间也有一定的年头了,很多的设备都是很久之前的了,设备老旧老化问题严重,体育俱乐部教学模式,很多的时候是要基于比较好的基础设备之上实施的,设备老旧的问题与新型教学模式的矛盾比较突出。例如,有的体育俱乐部教学模式会加入音乐的元素,但是因为没有好的音响设备,教师不得不作出相应的改变,那么教学的效果就会大打折扣。因此需要国家追加对教育成本的投入,学校方面也应当合理分配这些资金。随着教学模式的不断改革,学校的硬件设备也应当及时地跟上步伐,相关的监督部门也应当更加仔细盯着学校资金的使用,避免出现教学资金被贪污的情况。
四、俱乐部教学模式下的高职院校体育课程教学改革的方法建议
(一)逐步拓展体育俱乐部教学类别
高职学校要在开展俱乐部教学的过程中逐渐地由课内过渡到课外教学,逐渐配置好俱乐部教育课外学校师资团队,并运用多种多样的方法,在课内或者课外开展多种形式的训练课程,如基本技术练习、基本技术提升、基本战术的训练、裁判员培养、健身指导等,并由学生选择教室和课外的项目,来充分地带动其学习的兴趣,培育其创新精神,提高其团队管理水平,从而使课程与实际情况有效地融合。因此,俱乐部教学模式在促进高职院校竞技运动水平提高的过程中,学院运动文化的建立也有了更长远的发展。
(二)健全的课内外一体化教学体系
课内外一体体育俱乐部的教育模式是以高职学校体育馆为基础,在“终身体育”与“健康至上”的核心理念指导下,为达到学习者身体、心理和社交等三个方面的发展目的所设定的,以学习者自身选择运动项目为根本,通过整合运用各种教育方略与方式,将课堂与课外体育活动有机融合的一个新教育形态,它一方面承担着课堂责任,另一方面承担着业余训练、健身运动等效能。而课堂与课外一体化教学模式的实施,具备了以下有利条件:国内外高职学校体教活动改革为其课程的开展提供了机会;国内外部分高校院校采用课内外一体俱乐部教育模式,已积累了相当多的实践经验等。此外,由于其自身的特点,将教学与课外有效融合,相互促进,可以在很大程度上提升课堂教学效果,顺利完成教学工作,并成为高职学校体育教学改革在将来一段时间发展的新趋势。
(三)注重体育俱乐部教学模式对应的教学团队的水平
新型的体育教学模式的实施,在老师和学生之间的关系上以及学习的整体氛围上有着很大的改变。但是也对相关的教学老师的要求更加的高了,整体教学团队的水平都应当得到提升和改善。具体内容包括:一是应定时举办训练项目,相当于为体育教学的老师一个学习和技能提升的平台,使之改变现有知识结构、提高教学课程的相关知识水平。二是组织体育教学的老师长期稳定的进行交流会,使老师们通过共同的研究与交流,相互借鉴、互相促进,从而加深互相间的感情,使体育老师们不断地吸收新的教育理念和经验,并逐渐转变成自己的知识,从而增强了高校学院教师的总体水平。三是在教师力量配备方面,教育学院应该制定具体的教师发展方略,并平衡好老师与学生之间的关系,以保证各种教育项目的顺利实施。四是大学院校应予以老师更多的关怀和支持,随着高校院校建设规模的扩大,进一步改善老师们的薪资水准,协助老师处理工作中的困难,让其把整个身心置于工作上。但对于一些思维陈旧、无法接纳全新观点的老师,则应当加大思想培养力度,以帮助其重新认识自己的教育职责,并提升其对体育俱乐部教学模式的重视水准,让其转变思想、转变观念。
(四)健全考评体系与激励体系
在完善考核体制和激励体系的过程中,应该把老师和学员都视为主体。师资方面的考核和鼓励,要求学院将体育俱乐部教学考核纳入到学校体育教学的考评体系中,还可以邀请这方面更加专业的人员来进行课程的旁听,在这个过程中,专业老师会分析老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和发挥的比较好的地方,并进行科学合理的教学评估。对于教学效果好的老师应当给到适当的奖励制度,并且让该老师进行经验的分享与交流,或者把他上课的视频给其他的老师观看,以便其他老师看到好的榜样后,对自己的教学方式进行反思,从而摸索出更好的教学模式。对表现好的学生也应当给到适当的表扬,对于表现不好的学生,处罚也是非常有必要的。学校可以把学分的制度放入到俱乐部教学模式中,根据整个学期学生的上课态度、出勤情况以及相关专业学习情况,再加上最后体育考试的结果,按比例组合而成学生的整体成绩。并且给学生全面科学的评估,以正确的语言指导学生,促使其不断地完善和提升。
五、结论
俱乐部教学模式改革既能够拓展学校体育课外活动参与范围,突出学生的重要主体战略地位,有效提高学生的学习意识,推动教师竞争精神和合作意识的提高,还能够丰富学生的课外文化生活内容,对学校促进体育教学改革和完成国家全面体育锻炼规划的目标,具有很大的意义。根据学校体育俱乐部教学的现状特点,高校应当确定学校体育俱乐部性质,并建立促进学校体育俱乐部的健康发展和健全管理的制度,推动体育俱乐部良性发展;重视运动社团师资队伍的建立,完善考核和奖惩制度;运动社团要和学校运动课程紧密联系,培育学生运动能力和兴趣爱好以及终身运动的良好习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