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人口老龄化背景下养老护理人员培养的问题与对策*

2023-01-09刘晶晶张玉晶

智库时代 2022年26期
关键词:护理员养老护理人员

刘晶晶 张玉晶

(洛阳职业技术学院)

截至2020年末,我国60岁及以上人口约2.6亿人,占总人口的18.7%,其中,65岁及以上人口约1.9亿人,占总人口的13.5%[1]。随着中国市场经济的迅速发展,人民的收入水平日益提高,老年人群众的生活需要呈现出多样化的趋势,而且具备高龄化、少子化、老人空巢化以及老年失能化的特点。目前传统模式下家庭养老方式的作用不断降低,再加上我国养老服务现阶段的发展很难适应老年群体需求,使得中国养老服务社会化趋势的进一步增强,养老产业的需求也不断提高。中国的老龄化问题突出,但养老服务产业仍处于初级阶段,如何保证老年人的晚年生活有安全感、依赖感和幸福感,是国家和社会共同面临的问题。国家于2021年3月13日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明确提出:推动养老事业和养老产业协同发展,健全基本养老服务体系,大力发展普惠型养老服务,支持家庭承担养老功能,构建居家社区机构相协调、医养康养相结合的养老服务体系[3]。养老人才培养体系面临着许多不完善和不健全的地方,严重制约着中国养老服务业的高速发展。

一、我国养老护理服务现状

(一)养老护理人员数量缺口大

2019年,我国65岁以上老年人口占比12.57%,“十四五”期间预计将超过14%,并进入深度老龄化社会[5]。根据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公管所课题组测算,目前全国有65岁及以上失能老年人2127万人,需要养老护理人员257万人。根据民政部最新发布数据,截至2020年10月,我国仅有30万名养老护理从业人员[4]。据此预测,我国尚有227万养老护理人员缺口,远不能满足老年人的照护需求。预计“十四五”年间,我国老年人口将超过3亿,再加上此后对老龄化需要旺盛的高龄老年人数量还将持续上升,因此养老护理人员缺口还将在逐步扩大[5]。

(二)养老护理人员流动性大

虽然中国养老服务行业人员十分匮乏,岗位需求量很大,不过却很少有人愿意从事老龄服务工作人员。即使是对口专科的毕业生,他们也并不希望直接参与到事老龄服务的工作当中,甚至个别毕业生在参加后也仅仅将之视为临时工种,但如果找到了其岗位便会很快离职。资料显示,调研的养老服务机构工作人员中,90%的工作人员工作时间低于五年。养老服务行业人员招聘较难,人才短缺问题严重,服务队伍结构极不稳定,且专业化水平也较低,因此养老服务人才这种尴尬的供需矛盾主要有以下原因。养老服务工作工资待遇偏低,福利较差,多数机构只为工作人员提供“三险”甚至没有交保险,只有极少数工作人员享受与其他行业一样的“五险一金”待遇。养老机构为了节约成本而雇佣护理员过少,养老服务工作本身就比较繁重,工作时间又较长,劳动强度过大,护理人员的身心健康造成伤害,同时对老人的服务质量也很难得到保证。受我国传统文化的影响很大,养老一直被看作是伺候家人的最低贱工作,且社区地位较低,说出去不光彩、不体面,只有找不到其他合适工作的人才会从事这一工作。因此,从事这一行业的多是下岗工人和农村务工人员,他们或是下岗找不到合适工作,或是没有一技之长,选择养老服务行业实属无奈之举。

(三)养老护理人员年龄偏大,学历偏低

社会对养老护理人员有偏见,认为照护老人是“伺候人”的职业,不体面、又脏又累、工资较少、社会地位也不高。现从事养老工作的群体大部分是40岁—60岁之间,女性为主,因此现阶段养老护理人员整体学历较低,人员素质较差。尽管不少高校都已开设了养老相关学科,但毕业生的就业满意度低下、稳定性差,原因主要集中在工作压力大、工作强度大、家庭关系复杂、继续学习深造机会少、待遇不好、工作环境差等方面[6]。调研统计表明,智慧健康养老服务与管理专业学生毕业后进入健康养老护理行业的比例并不高,到岗第一年的流失率超过30%,第二年超过50%,第三年达到70%甚至更高[7]。

(四)养老护理人员职业能力欠缺

目前从事养老护理服务行业的人员多为中年妇女,虽然在护理老人方面已经有一些成功经验,在进行了简单岗前培训之后可以上岗工作,但没有专业的老人看护,健康、心理、康复等专业技能和理论知识缺失。一份关于养老机构护理员现状的调查结果也表明:中国现有养老护理员高中以下文化程度占 79.04%;拥有养老护理员初级以上国家职业资格者仅为13%,而且以初级职称为主,需要进行养老护理专业技能培训的占 93.27%,专业养老护理人员比例低下严重影响着养老服务业的发展,以及护理质量的提高[9]。

(五)养老护理人员培训不够

目前,养老服务行业护理人员严重短缺,使得养老服务机构从业人员的专业培训不规范。一些应聘的下岗职工或农村妇女,经过两三天的岗前培训,直接上岗护理老人,大多数岗前培训不超过一个月[11];经过培训的养老护理人员在基础护理、日常看护方面基本掌握,但在老年学基础知识、心理护理、康复护理、职业道德、相关法律知识方面均比较欠缺。

(六)养老护理人才培养结构失衡

随着老年人收入的增长,生活水平不断改善,对养老服务的要求也愈来愈高,逐渐呈现个性化与多样化。现阶段,中国养老护理服务人才培养体系以中高职院校培养的基础养老护理服务人才为主,缺乏通过本科和研究生教育培养的复合型养老护理服务人才和研究型养老护理服务人才[10],人才培养结构严重失衡,导致学校输送到养老服务一线的人才结构失衡。而且现在我国智慧养老迅速发展,势必需要更多的综合型和研究型养老护理服务人才,不但掌握养老护理各学科专业知识技能,又可以有效地利用信息数据、软件平台等现代化智慧康养技术手段,满足老年人多元化、个性化的养老需求。

(七)养老护理行业缺乏统一标准

现代社会大部分行业对于人员的准入均有一套明确的职业资格认证标准,由教育部门认定的老年照护职业技能等级证书和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门、民政部门认证的养老护理员职业证书,都还未作为养老护理从业人员的准入资质。虽然我国目前已经出台了《养老护理员国家职业技能标准》,也采取了养老护理员职业资格考试认证制度,但是这样的认证机制并非强制的。《养老护理员国家职业技能标准(2019年版)》 指出,养老护理员职业技能等级分为5级,分别为初级工(5级)、中级工(4级)、高级工(3级)、技师(2级)、高级技师(1级)[12]。但在实际工作中,只是对工作内容和技能要求做出了界定,同时每个级别缺乏较为清晰的工作职责范围。不同机构的认证管理导致养老护理从业人员的职业水平、专业技能界定不一致,不利于确定养老护理人员的培养目标。

二、对于养老护理人员培养的建议

(一)建立分层培养模式

针对养老护理员自身情况,为其提供有针对性的分层培养,以促进养老护理队伍专业化建设。我们可以根据各个养老机构的情况,以及养老护理员的年龄、文化背景等,按照不同等级以及需求,进行针对性的分层次培训,以适应各个养老机构的需求,而通过对养老机构的护理人员提供适当的、足够的教育和进修等培训,就可以促进和提升护理服务质量。因此,养老机构可根据自身情况,为在岗的养老护理员进行适当的培训,以适应老年人的个性化需求。

(二)加强社会认可和职业认知

社会地位低是影响养老护理人员工作的满意度的原因之一[14]。养老护理工作属于服务行业,再加上特有的属性,很多人认为养老护理工作是服务他人的工作,社会认同感较低,大部分男性及青年人不愿意从事养老服务相关工作。社会对养老护理工作存在偏见,进一步加剧了养老护理人员的缺乏,所以提高社会的认可度,从根本上改变公众对养老服务人员的看法迫在眉睫。在养老机构成立志愿者服务中心,鼓励社会各界志愿者加入到养老服务中,让更多人有了解养老服务工作的机会;国家、省、市、各高校和养老机构举办养老护理竞赛,竞赛中获奖者予以奖励,并采访报道,加大宣传力度,弘扬养老护理人员的敬业精神、奉献精神等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破除人们对养老人员认知的陈旧观念,增强养老护理人员的职业认同感。

(三)加强校企合作、院企合作

养老机构与周边的医疗卫生机构合作,面向社会开设养老护理技能培训班,提高养老护理人员的专业技能,同时也为养老机构输送相关人才[13]。养老机构、健康产业、企业、社会组织、社区机构等可以针对养老护理服务行业的特点,与学校、政府等机构组织进行合作协商,建立多样化的人才培养机制,进行有针对性的培养,增强培训效果。引导职业院校师资、课程、教材、教学等走进护理院、养老院、社区,鼓励养老机构与职业院校共同进行员工培养与持续教育,以提高在职护理人员的素养。

(四)明确养老护理职业教育培训规范标准和要求

针对行业发展方,在行业和企业代表、高校代表和政府主管部门代表等的共同参与下,阐述不同类型、不同层次养老机构的养老护理岗位设置、人员编制、核心职业技能和评价规范标准。尽快形成全国养老护士的专业技术规范制度,确定全国养老护理职业教育规范和目标。统筹不同主管部门共同制定的养老护理员、养老照护等职业证书的技能标准,进一步完善身份鉴定管理与互认。

加强养老服务人才的培养已成为我国社会化养老服务体系构建的首要任务,国家、政府和社会应当为此予以充分的关注。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建设一支高素质、专业化、足额的养老护理队伍,是老年人幸福生活的重要支撑。虽然我国在养老服务人才培养方面已经取得了很大进步,但仍有不少问题亟待解决。养老服务业发展壮大的关键在于培养人才。只有把握了这些关键点,才能解决人才供需矛盾,逐步完善养老人才培养制度,以适应我国老年人多样化的养老服务需要,促进我国养老服务业的稳步发展。

猜你喜欢

护理员养老护理人员
养老生活
在困惑与坚定之间——年轻护理员的职场心态
当“我”老了——“90后”养老护理员的“自述”
医疗护理员工作满意度研究进展
探讨新型冠状病毒肺炎隔离病区护理人员希望水平、心理健康及其影响因素
护理管理者如何保护和调节护士的身心健康
护理人员奖500被批“寒酸”
浅谈优秀护理员的工作要求
重症监护病房护士的压力源分析及应对方式
养老更无忧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