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经性厌食家庭心理健康状况及家庭功能分析
2023-01-08陈乌兰胡昕华
张 亮* 陈乌兰 李 双 管 琳 胡昕华
(大连市第七人民医院进食障碍病房,辽宁 大连 116023)
进食障碍在国外的研究较为成熟,早在17世纪已有类似神经性厌食的报道,作为一个诊断进行描述首次在19世纪(Gull,1874年;Lasegue,1873年),而神经性贪食的报道直到20世纪才出现[1]。神经性厌食是一种严重的健康问题,对患者的身体和心理均产生严重的功能损害,常常合并情感障碍、焦虑障碍、强迫性障碍、物质滥用,有较高的病死率及高自杀风险[2-3]。本研究收集进食障碍病房收治的首次住院神经性厌食患者,评估二线城市就诊人群家庭的心理健康状况及家庭亲密度特征,为提高和完善进食障方面的治疗水平提供依据。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入组标准:2017年10月至2020年2月首次住院进食障碍患者(诊断编码ICD-10F5.0),经副主任医师及以上医师再次评估诊断符合DSM-5神经性厌食或神经性贪食的诊断标准。排除标准[4-5]:神经性厌食其他进食障诊断;误诊病例。纳入30例神经性厌食病例,符合DSM-5标准者30例。同时病例父母纳入参试。对照组来自同期大连第七人民医院的实习学生30名。纳入标准:女性。排除标准:符合DSM-V的任一精神障碍[6];患有严重的原发性躯体疾病患者,同时对照父母纳入参试。所有入组人员均知情同意并签署知情同意书,本研究已获得我院伦理委员会的批准。
1.2 方法 采用病例对照研究方法进行研究。研究工具如下。①一般状况调查表:用于了解患者住院时的病例特点,包括性别、年龄、入院体质量指数等。②利用症状自评量表评定精神病症状特点,包含躯体化、强迫、人际关系敏感、抑郁、焦虑、敌对、恐怖、偏执、精神病性、其他共10个症状因子,症状严重程度采用1~5级评分法,得分越高表明个体精神病症状程度越低[7]。本研究采用SCL-90总分作为评价精神病症状痛苦总体水平的指标[8]。③家庭亲密度与适应性量表(Family Adapta Bility and Cohesi,Second Edition,FACESⅡ-CV)由Olson等于1982年编制。该量表为自评量表,包括2个分量表,共30个项目,大约需25 min完成[9]。FACESⅡ主要评价2个方面的家庭功能:亲密度即家庭成员之间的情感联系;适应性即家庭体系随家庭处境和家庭不同发展阶段出现的问题而相应改变的能力[10]。每个项目的答案分为5个等级,参试者的回答代表该项目所描述的状况在其家庭出现的程度。
1.3 统计学方法 数据分析采用SPSS 13.0软件。采用描述性统计分析方法,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计量资料采用()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单因素相关分析等。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一般人口学资料 30例神经性厌食患者均为女性,平均年龄(21.30±4.73)岁,发病年龄(18.30±1.5 0)岁,从发病到首次入院治疗平均时间30.80个月。神经性厌食患者参试父亲平均年龄(47.33±4.77)岁,对照组参试父亲平均年龄(46.10±4.44)岁,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376,P>0.05)。神经性厌食患者参试母亲平均年龄(47.13±4.48)岁,对照组参试母亲平均年龄(46.10±4.24)岁,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398,P>0.05)。
2.2 症状自评量表结果 与对照组对比,病例组SCL-90的9个因子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病例组父母的恐怖因子、精神病性因子分同对照组父母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1 两组症状自评量表评分比较(分,)
表1 两组症状自评量表评分比较(分,)
表2 病例组参试父母与对照组参试父母症状自评量表评分比较(分,)
表2 病例组参试父母与对照组参试父母症状自评量表评分比较(分,)
2.3 病例组及参试父母与对照组及参试父母FACESⅡ-CV比较 病例组及其父母的实际亲密度、实际适应性因子均显著低于对照组(亲密度,tAN=-5.18,P<0.05;tPARENTS=-3.16,P<0.05;适应性,tAN=-4.83,P<0.05;tPARENTS=-3.74,P<0.05)。见表3。
表3 病例组及参试父母与对照组及参试父母FACESⅡ-CV比较(分,)
表3 病例组及参试父母与对照组及参试父母FACESⅡ-CV比较(分,)
注:aP<0.05
3 讨 论
神经性厌食患者共病的精神疾病包括抑郁、社交焦虑、分离性焦虑、强迫性障碍、广泛性焦虑、物质滥用,回避型、依恋型、强迫型、冲动-攻击型人格障碍等[11-12]。本研究中,病例组心理健康状况明显较对照组差,存在更明显的躯体化、强迫、人际关系敏感、抑郁、焦虑、敌对、恐怖、偏执、精神病性的问题,而在饥饿、营养不良状况下,情绪问题会更加突出,病情严重时出现自伤或自杀行为[13-14]。参试父母的心理健康状况评估,病例组较对照组差,在躯体化、强迫、人际关系敏感、抑郁、焦虑、敌对、偏执方面问题更加突出,提示病例组家庭整体心理健康状况较差,父母同病例间可能存在相互间的影响。神经性厌食患者的节食、暴食、抠吐、伴随的情绪问题及糟糕的躯体状况,症状的反反复复,让父母感觉精疲力尽;另一方面,父母因工作、感情等问题无法及时消化自身的情绪问题,以冷漠、焦虑、攻击、纠结、控制等方式释放到家庭,进一步导致或家中神经性厌食患者的问题,同相关研究结果一致[15-16]。神经性厌食是进食障碍的一种,发病同生物因素、个性特征、社会因素、家庭因素等因素相关。家庭功能被定义为家庭成员之间的互动及相互影响,包括生理方面、情感方面及心理方面的一系列活动以及家庭作为一个整体的运作过程,包括交流沟通及在解决问题过程中对环境的控制等[17-18]。本研究中对家庭功能的评估有2种方式,一种是将其作为整体性的概念定义为“总的功能”,对家庭处于健康状态或者病理状态进行总括,另一种是将其划分为几个不同的元素分别进行评价,如亲密度、适应性、沟通等。家庭系统理论将家庭系统作为整体来看待而不是将家庭成员分开看待[19]。有学者提出了神经性厌食症的家庭系统存在以下典型特征,即纠缠、过度保护、僵化、回避冲突或缺乏冲突解决能力,有这些特征的家庭被称为“心身家庭”[20]。
本研究中,病例组家庭的亲密度、适应性明显差于对照组,呈现出僵化、冷漠的特点,患者对理想家庭功能有更大的期待,这也意味着更大的失落感。家庭关系异常使得子女处于不良的成长环境,家庭冲突的持续以及解决冲突能力的匮乏使得子女形成易感性心理素质,饮食行为所负载的情感与意义以及社会文化因素的影响使得子女选择这一异常行为作为应对应激情景的方式,构成了此类症状群。
综上所述,对家庭亲密度和适应性的研究结果可进一步应用到神经性厌食患者家庭治疗策略的制订中,在实践中得以进一步验证与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