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化科的肝病医生
——记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同仁医院消化科的展玉涛教授
2023-01-08东来
本刊记者:东来
人物档案
展玉涛:医学博士,博士后,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同仁医院消化科主任医师。中日医学科技交流协会医药发展与健康促进分会会长,国家卫健委百姓健康电视频道消化分频道专家委员会主任委员,海峡两岸医药卫生交流协会消化病学专业委员会总干事,中华肝病学会脂肪肝和酒精性肝病学组委员,全国肝胆病咨询专家,中国医师协会医学科学普及分会肝病科普专业委员会委员,北京医学会肝病学分会委员,北京亚太肝病诊疗技术联盟常务理事,北京市中西医结合学会肝病专业委员会常委,北京医学会消化病学分会肝病学组委员。主要从事慢性肝病尤其是脂肪肝的临床与科研工作,在脂肪肝防治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作为项目负责人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北京市自然科学基金、北京市教委科技计划资助及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同仁医院消化科基础与临床等课题研究;发表论文100余篇,其中以第一或通讯作者发表SCI论文30余篇;主编或参编6部,培养硕士、博士研究生30余人。
一、“做消化科团队里最好的肝病医生”
位于北京市经济技术开发区、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同仁医院南院区内科住院楼消化病区内,展玉涛教授的办公室布置很简洁,办公桌、书柜、一把椅子,仅此而已,然而书柜里层层叠叠的藏书却告诉我们,教授花白头发的由来。展玉涛教授和蔼可亲又善谈,开口略带山东方言更令人觉得亲切。“如今科里的年轻人们都喜欢做镜子(消化内镜),内镜下切除早癌、取胆管里的石头,他们做的都非常漂亮。但我是搞肝病的,消化内科不能不懂肝病”,展教授讲起自己的从业经历娓娓道来。早在上海第二医科大学(现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攻读博士研究生期间,展玉涛教授就选择了肝纤维化防治这一医学难题。毕业后到北京大学肝病研究所做博士后期间,更进一步研究了骨髓干细胞在肝纤维化病理环境中的分化情况,这在当时是十分前沿并且难出成果的科研课题。“我把这个课题做了下来,完成了博士后出站。做了多年的肝病研究,我对它是很有感情的。”展玉涛说道。他2002年来到北京同仁医院消化内科,科里的大夫们以看胃肠疾病为主,没有人专攻肝病方向,然而等待就诊的肝病患者却很多,往往得不到全面精准的诊疗。展玉涛选择了以慢性肝病、脂肪肝为突破口,“经济越来越好,人们越吃好越好、越来越胖,脂肪肝就多起来了。”2004年展玉涛教授在北京同仁医院开设了脂肪肝门诊,该门诊是北京市开设最早的脂肪肝专病门诊,近年来,他还联合内分泌科、心血管科、营养科、肝胆外科、超声科为脂肪肝患者提供了全面的多学科协作诊疗。2011年同仁医院消化科成为中国医师协会脂肪肝中心单位,2016年评为全国肝胆病防治技术示范基地,2018年被北京市医管局批准为展玉涛肝脏疾病知名专家团队,在肝病防治这条路上,他越走越远。
5年前,一名40岁的男子,因为“头晕、转氨酶升高、血氨升高、反复发作胰腺炎”辗转多家医院消化内科、神经内科就诊,都得不到明确的诊断,眼看患者都逐渐出现了精神异常,来到同仁医院展玉涛专家团队门诊后,被收住病房观察。“这绝不是简单的肝性脑病,一定是身体代谢出了问题。”展玉涛带领团队夜以继日地守在病人床边,并通过大量文献查阅,最终确诊患者是非常罕见的Citrin缺乏症—成人发作Ⅱ型瓜氨酸血症,这是一种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由于线粒体内膜上天冬氨酸/谷氨酸载体蛋白缺乏,导致瓜氨酸蓄积及各种代谢紊乱。“脂肪肝很常见,我们要坚持去做(为患者科学诊治)。但是疑难和危重的肝病、内科病,也要会看、看好。”展教授说起临床疑难病例,也眉飞色舞起来。
二、是临床专家,也是医学科学家,还是一位老师
深耕肝病领域多年,展玉涛相信,只有科学研究的持续进步才能让临床治疗的技术方法永远充满新的希望。“如果没人搞科研,看病看得再熟练也可能会走入死胡同。我们最不愿意和病人说的话就是‘你这个病还搞不清是怎么回事’或者‘你这个病目前还没有有效的手段’。”展玉涛说。十余年来,围绕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发病机制与防治积极开展科研工作,作为项目负责人主持过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北京市自然科学基金、北京市教委科技计划、首都医科大学基础-临床科研合作基金、首都医科大学省部级重点实验室开放研究课题及北京同仁医院课题等课题研究。他发表论文100余篇,以第一或通讯作者发表SCI论文30余篇,其中一些研究结果发表在国外著名杂志或老牌杂志上,如普罗布考的保肝作用发表在Hepatol Int杂志上、Smurf1在脂肪肝发病中的作用及其机制发表在Lab Invest及 FASEB J杂志、CKIP-1在脂肪肝发病中的作用及其机制发表在Exp Cell Res杂志上。他撰写的《天然免疫细胞与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糖基转移酶与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以及《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肝硬化》的综述均为PubMed收录期刊最早发表的相关综述,《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与心血管疾病》的综述是国内期刊最早发表的相关综述。受中华医学会肝病学分会等学会邀请,展玉涛教授还参与国内指南和共识的制定,参加了《酒精性肝病防治指南(2018 年更新版)》、《中国脂肪肝防治指南(科普版)》及《肝硬化合并糖尿病患者血糖管理专家共识》等指南共识的编写。
作为首都医科大学的临床教师、硕士和博士研究生导师,展玉涛如今已经培养了硕士研究生和博士研究生30名。“学生们都很优秀,我带他们入门做科研、发文章,他们反过来也让我一直在审视自己,在哪些地方做得还可以、哪些地方做得不够好。”展玉涛说,他喜欢别人叫他“展老师”而非“展主任”,“科里的年轻同事们也叫我展老师,我也会尽我最大的努力在课题和论文方面帮助他们。”他担任教学组长,认真做好首都医科大学的临床教学工作,无论是五年制本科班、长学制班学生、规培住院医生,还是进修医生,都得到过他的悉心指导,他多次被评选为同仁医院优秀教师和优秀导师。
三、把学术进展推向全国
2019年,展玉涛教授牵头成立了中日医学科技交流协会医药发展与健康促进分会,作为分会会长,他积极组织开展学术交流活动。2020年来,尽管新冠疫情带来诸多不便,他还是克服困难,组织开展了16次线上学术交流活动,包括北京站、天津站、上海站、广州站、辽宁站、河南站及山东站等专场会议,100余位来自中国及日本的知名专家受邀参会。2020-2022年,学会连续主办三届全国消化肝病大会,反响热烈。在今年的大会上,共有140名专家教授同仁在会上作了专题报告或学术点评,囊括了中华医学会肝病学分会、中华医学会消化病学分会多届主任委员、副主任委员、常务委员、各省市的主任委员等业内顶尖大咖,为全国各地的消化、肝病医师带来了学术饕餮盛宴。同时,展玉涛作为海峡两岸医药卫生交流协会消化病学专业委员会总干事、中华肝病学会脂肪肝和酒精性肝病学组委员等学术组织的成员,多次在全国肝病会议上作报告,内容包括“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真实世界的研究”、“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肝纤维化诊治研究进展”以及“欧洲肝病学会(EASL)肝病严重程度和预后非侵入性检查评估临床实践指南(2021)解读”等,《国际肝病》等多家学术公众号刊载了其中的主要内容。
四、让知识科普惠及百姓
习近平总书记在今年开创性地提出“科技创新、科学普及是实现创新发展的两翼,要把科学普及放在与科技创新同等重要的位置”。展玉涛努力践行着新时代科普工作,积极传播健康先进理念。作为全国肝胆病咨询专家及中国医师协会医学科学普及分会肝病科普专业委员会委员,积极开展科普宣教工作。他在院内及社区开展肝病义诊活动;在好大夫网站、肝胆相照平台开展科普咨询活动;参加腾讯视频《名医大讲堂》等科普讲座;在人民广播电台、北京电视台等媒体进行科普讲座。他主编了《脂肪肝自我管理全书》,撰写《脂肪肝的治疗》、《糖尿病性脂肪肝的诊治》《饮酒与消化道肿瘤》等科普文章。最近,展玉涛带领中日医学科技交流协会医药发展与健康促进分会与国家卫健委百姓健康电视频道合作,成立了消化分频道和专家委员会,组织了20名全国著名消化肝病专家开展科普讲座,惠及了广大人民群众。展玉涛在积极开展科普宣传工作的同时,自己以身作则,坚持良好的生活习惯,保持身心健康,他被评为2022年首届北京十大职业健康达人。
后记
当我们好奇已届退休年龄的展玉涛教授还要为一场学术会议奔波劳碌、耗费心力的时候,他给出了自己的答案:“现代人好像越来越浮躁,但是到我这个年龄,不妨踏下心来,做一点事情。”或许,这就是歌德说的:在这个躁动的时代,能够躲进静谧的激情深处的人确实是幸福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