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多学科融合的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探索*

2023-01-08巴达日夫

智库时代 2022年3期
关键词:交叉应用型学科

巴达日夫

(河套学院)

在时代不断发展的过程中,单一型人才已经无法有效满足社会发展的实际需求,多学科融合是未来人才培养的主要方向。当下各行各业都在高速发展当中,无论是科技、经济、能源,还是教育、医疗以及环保,每个行业都存在大量的应用型人才缺口,并且该缺口还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越来越大。但是当前部门高校学生的知识面相对较窄,无法有效满足行业发展需求,实践能力以及创新能力都相对较弱,因此积极探索多学科融合的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在当下更具实际意义,下文将根据该问题进行深入研究。

一、构建多学科融合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的重要性

在互联网时代的大背景下,以学科为中心的教育模式在当前高校教育体系中的影响正在逐渐减弱,各个学科教学工作的精细化开展也导致知识渐渐隔绝甚至割裂,高校通过该种教育模式开展教学工作所培养出的人才知识体系构成相对单一,将理论知识与实践相结合的能力也相对较差,在工作以及学习过程中发现问题的能力也相对较差。根据上述内容可以发现中国高校教育工作所存在的主要不足就是学生批判性思维欠缺以及跨学科的广度不够。未来人类将面临的问题会越发复杂,跨学科合作将是解决问题的主要手段之一,因此积极培养出更多具备跨学科能力和合作能力的人才在当下具有更加重要的现实意义[1]。多学科综合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是有效打破学科边界,强化学科之间融合性以及交叉性的有效方式,因此,高校开展教学工作的过程中应当积极应用该种教育模式,促进多学科融合应用型人才的培养。多学科融合应用型人才的创新能力以及实践能力都相对较强。通过将多个学科的理论知识进行融合,搭建出更加完整、全面、创新的学科知识体系,是培养掌握多学科理论知识、基础扎实、综合素质相对较高、适应能力强的应用型人才的关键所在。除此之外,由于当前我国经济发展得非常迅速,各行各业所遇到的问题也都变得愈发复杂,为了有效解决相关问题,各个行业对综合应用型人才的需求量也越来越大,为此中国各高校应当着力培养综合素质较强,职业素养较高的多学科融合应用型人才。在开展教学工作的过程中,高校也应当积极构建学科互相渗透、有机结合,面向高校大学生实践能力以及创新能力培养的教学环境,在日常生活中对学生进行潜移默化的影响,激励学生学以致用,充分将理论知识与实践相结合,进一步拓宽学生的知识广度,提高其综合素质。

二、传统培养体系存在的问题

当前高校教育体系当中很多学科都是新兴学科,在对学科专业建设的过程中,很多实践与研究内容还需要不断的摸索,对于相关产业来说,教学内容还相对滞后。多学科融合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的主要目标就是找到相关行业发展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并在学生接受高等教育的过程中,帮助学生养成解决相关问题的能力,这也是构建该种培养体系的重点所在。

下文将针对传统培养体系中存在的不足以及无法与行业发展相适应的问题进行阐述。

(一)传统学科具有一定的孤立性

在当前中国高校教育体系当中,无论是人文科学还是自然科学,在发展的过程中都与各种各样的学科存在联系,进而构建出相对完善的学科体系。每个专业学科的进步是通过不同学科之间的相互影响以及相互促进来推动的。在教育模式、教育体系不断完善与发展的当下,孤立、单一的专业学科教学体系的弊端已经完全显现。专业知识的单一、教学方法的单一、人才培养模式的单一等等都对学生的发展造成严重制约,通过该种模式培养的人才已经完全无法满足当前行业发展对于应用型人才的需求。并且当前中国高校也一直在推动多学科融合教学平台的建设进程,但是因为教育制度以及保障机制不够完善,导致该平台当前所能发挥的作用还相对较小。在促进多学科融合应用型培养模式建设的过程中,采用与之匹配的管理体系至关重要,并且在应用相应管理体系的过程中,还应当配套相应的政策办法,从而为这种人才培养模式的发展提供保障。在进行学科建设以及人才培养模式建设的过程中,很多问题还有待解决,因此高校应当协调多门学科共同进行多学科融合人才培养模式的建设,建设出完整化、整体化、系统化可以有效打破学科孤立的人才培养模式,进而培养出综合素质高、专业能力强,可以为相关行业发展作出贡献的应用型人才[2]。

(二)传统人才培养平台的建设制度不够健全

通过相关数据以及实地调查的结果显示中国高校传统人才培养平台的建设大部分都是依托某一院系或者专业建设而成的,其管理模式也是传统的自上而下纵向管理,该种人才培养平台的管理模式相对单一,无法有效促进多学科的融合,相应的应用型人才培养平台的建设机制以及管理机制也不够健全。而多学科融合应用型人才培养平台的建设与传统人才培养平台有着非常明显的不同,因为无论是管理人员的构成、平台的管理,还是人才经费的使用以及科研成果的管理都涉及到多个专业学科,在应用该平台进行人才培养的过程中,可以有效打破专业壁垒,推出适合多学科应用的建设制度以及管理制度,有效促进多学科的融合发展,实现多学科协同创新,是当前高校推进学科发展,实现科技创新、高素质、高质量人才培养的重要手段。

(三)学科交叉融合意识薄弱

当前国外高校与国内高校最明显的不同就是国外高校的多学科融合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已经相对完善。在国内经济水平与科技水平不断发展的过程中,应用到多学科融合的领域越来越多,无论是建筑行业、教育行业还是医疗行业都急需多学科综合发展的应用型人才,社会的发展也对人才培养模式提出了更多要求。但是当前中国高校开展教学工作的过程中依旧是以基础课以及专业课的理论教学为主,并结合相应的实训教学,完全没有意识到学科交叉融合的重要性。尽管通过该种教学模式教出的学生基础理论知识非常扎实,但是因为对其他专业知识的了解不够深入,导致其无法有效满足各个行业发展的实际需求。如果该种人才培养模式一直持续下去将会导致各个学科之间的专业界限很难被打破,严重制约多学科融合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的建设,也不利于专业高素质人才的培养以及相关行业的高效发展。

(四)教学过程中缺少真实项目

要想保证学生可以将所学到的理论知识应用到实践当中,在开展教学工作的过程中应当积极应用真实的工程项目。通过解决相关工程项目中存在的问题,有效对专业知识水平进行提升,锻炼自身的工作能力。但是当前高校在进行人才培养的过程中应用企业真实工程项目的频率较低,并没有从实际问题中提取有教育意义的内容开展教学工作,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都受到了严重制约,教学内容与产业发展一定程度上存在脱节现象,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也相对较差,无法将所学到的专业知识与实践工作有效结合,严重影响多学科融合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的实效性[3]。

三、多学科融合的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的构建思路

(一)构建多学科交叉融合平台

构建多学科交叉融合平台是促进多学科融合应用型人才培养的有效方式,因此校方应当积极就该问题开展相关工作。在对多学科交叉融合平台进行构建的过程中,校方应当依托校内优势学科群进行建设,有效打破教学工作与实践工作之间的壁垒,突破管理体制限制,进而构建出可以有效促进学生综合能力提升的平台。除此之外,在加强对校内多学科交叉融合平台的建设之后,高校还可以与校外的相关企业进行联合,通过项目合作以及科研合作强化学生对当前行业发展热点的认知,并在校外企业学习的过程中让学生参与到相关项目当中,有效积累工作经验,并将相应经验应用到后续的学习当中。在企业进行实践的过程中,学生的学习兴趣也可以被进一步激发,通过强化学生的实践能力以及相关项目的参与度,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通过多学科交叉融合平台的构建,学生可以得到更高效、更广泛的学习机会,真正实现多学科融合应用型人才的培养。

(二)构建多学科交叉融合体系

在建设多学科融合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的过程中,高校也可以从学术团队入手,强化多学科交叉融合体系的建设,明确学科发展方向,加强对教学工作的引导,进而保证多学科融合应用型人才培养工作可以高效开展。例如,在对多学科交叉融合体系建设的过程中,高校可以通过举办交叉学科学术交流会以及高校大学生创新实践比赛的形式来强化交叉学科的交流与学习,进而高效开展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以及多学科交叉融合体系的建设。在建设多学科交叉融合体系的过程中,高校还可以从学科交叉融合的角度设置相应的学科融合必修课以及学科交叉选修课,通过必修与自由选修两种形式对学生的学习需求进行满足,保证不同学科背景、不同专业的学生可以共同高效地开展学习工作,强化学生之间的交流效率,增进学生之间的感情,使学生的兴趣爱好可以得到有效发挥,进一步拓展学生的思维,提升学生的创新水平,有效促进多学科的交叉融合,打破各个学科之间的孤立屏障,突破人才培养的单一化瓶颈[4]。通过建设完善的多学科交叉融合体系,还可以进一步加强学院与学院之间的交流,强化各个学院的多学科交叉融合意识,进一步提高高校对多学科交叉融合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的重视程度。

(三)加强学科交叉的混合课程设置

混合课程设置也是当前高校建设多学科融合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的重要举措之一,教学课程的丰富性以及质量会对学生的学习质量产生影响,只有保证多学科交叉融合课程设置的合理性才能有效保证教学工作的顺利开展,因此在对应用型人才培养体系建设的过程中相关工作人员应当加强对混合课程设置的重视,保证课程设置的科学性以及合理性,进而为多学科交叉融合教学工作的开展提供保障。在对高校多学科交叉融合混合课程进行设置的过程中应当从以下几个方面展开:

1.高效开展各专业基础课程的教学工作

将相应课程作为必修课面向高校大学生开展,其教学内容应当包括各专业的基础知识,教学过程中帮助学生高效掌握相关知识,促进学生的高质量发展。在设置必修课的过程中,应当保证必修课学时不少于32学时,学分不低于2分。

2.创新设置相应专业的公共选修课程

在对公共选修课程进行设置的过程中,应当积极应用学科交叉融合的理念,让学生在选择课程的过程中,可以根据自身的兴趣爱好来进行选择,有效满足学生除了基本专业课之外的学习需求。通过明确自身的学习方向,进而有效对该方面的能力进行培养,保证高校教学工作以及人才培养工作的有效性以及明确性。

3.设置特色教育课程

在对多学科交叉融合教学课程进行设置的过程中,应当保证相关课程具有特色优势,在培养学生该专业核心技能以及专业知识水平的同时,有效对学生的综合素质以及专业素养进行培养,促进高校大学生的全面发展。

4.强化专业课程与其他教学内容的融合

在进行多学科交叉融合教育的过程中,教师应当将相应的教学内容与教学目标进行统一,帮助学生在教学过程中可以将各个学科的内容进行融合,从而可以从多个方面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进一步提升学生的工作能力,为其未来发展提供保障[5]。

(四)重视学科交叉专业教师的培养

教师作为高校开展教学工作的主体,其对多学科融合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的建设具有重要意义,因此在建设相关人才培养模式的过程中,应当加强多学科交叉专业教师的培养。首先,在对教师进行培养的过程中可以通过集中培训、课程进修等方式来加强教师对相关专业知识的了解,进而帮助教师全面掌握该专业中所包含的知识技能,并通过相应的专业知识开展教学工作,进一步提升教学工作的高效性[6]。在对教师进行培训的过程中,应当提高教师对学生学习目标的重视程度,将学生学习目标作为基础对教学内容进行设计,进而引导学生探索出学习的最有效途径,进一步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激发学生的创造性。并且,在此过程中教师的课程设计能力以及课堂组织能力也可以得到有效培养。其次,在多学科融合教学工作开展的过程中,高校应当加强对教师的培养,为教师提供相应的实践机会,并邀请相关专业的专家入校开展学术交流活动,帮助教师掌握第一手行业发展动态,更高效地开展学科融合课题研究工作。对于优秀的教师,高校还可以为其提供企业挂职锻炼的机会,进而帮助教师可以在未来提供更高质量的教学服务。除此之外,在对教师培训的过程中,高校还应当积极开展培训活动,活动开展期间进一步帮助相关教师进行知识的积累,帮助其有效掌握相应的专业技能,进而搭建出更加优秀、全面、完善的师资队伍。

四、教学效果

通过积极建设多学科交叉融合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进而形成了以资源、技术以及实践项目为支撑的多学科融合发展的教育理念,帮助学生养成课堂学习、课下自主学习的好习惯,有效对学生的综合素质进行培养,进一步提升应用型人才培养质量。并且在应用该种人才培养模式开展教学工作的过程中,学生还可以在相关行业的企业中得到锻炼,有效加强学生对相关知识的掌握,进一步提升的实践能力,促进学生将理论与实践有效结合。除此之外,在开展教学工作的过程中,高校应积极开展相应的创新活动以及创新比赛,比赛过程中使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得到充分发挥,不仅有效培养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也使学生可以更快地进入工作角色,在比赛过程中的收获也可以有效应用到学习以及工作当中,充分保证了多学科融合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的实效性。

五、结语

综上所述,为了有效满足时代发展的需求,高校在开展教育工作的过程中应当有效打破各专业之间的知识壁垒,实现多学科的交叉融合,实现对学生基本素质的多方面培养。该种培养模式是当今各行各业实际发展的需要,其输出高质量人才的水平也相对较高。应用该种人才培养模式开展教学工作,可以进一步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有效培养学生的职业素养。

猜你喜欢

交叉应用型学科
【学科新书导览】
关于应用型复合人才培养的教学模式探讨
菌类蔬菜交叉种植一地双收
应用型本科层次大学生网络在线学习策略及实践
土木工程学科简介
“六法”巧解分式方程
“超学科”来啦
连数
连一连
应用型本科院校商科教学改革与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