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市县动态

2023-01-08

浙江国土资源 2022年5期
关键词:全域整治土地

宁波市 打造精品示范 讲好“全域”故事

近日,余姚市梁弄镇全域土地综合整治与生态修复工程通过市级联合验收。到2021 年底,梁弄镇完成了生存环境低劣片区人口“内聚外迁”、零星村庄迁并集中、地质灾害避让搬迁和低小散乱污企业整体腾退,建成了商务会展教育培训产业基地和1.5 万亩宁波市特色小水果基地,年度旅游康养人数、商务培训人数分别突破165 万人次和30 万人次,完成非粮化整治4000 余亩,建成高标准基本农田740 亩,垦造耕地800 亩,复垦建设用地530 亩。

梁弄镇坚持“一个棋盘”统筹全域土地综合整治。一是实施“土地整治+现代农业发展”模式。以农地整理、耕地垦造夯实特色农业基础,建成樱桃园、百果园、盆景园等一批特色四季鲜果园。二是实施“土地整治+空间资源盘活”模式。以村居迁并整治、下山移民安置带动乡村更新发展,建成3 个农民集中安置小区,引导近7000 名农民移民下山致富。以低效用地再开发、土地增减挂钩拓展发展空间,引进建成了台湾健峰培训城、四明湖国际会议中心等亿元以上项目及蝶来紫溪原舍、稻田里客栈等一批康养民宿新业态。三是实施“土地整治+生态环境整治”模式。以城镇有机更新、森林生态修复培育全域魅力,关停搬迁了环四明湖存在环境安全隐患的企业60 余家,完成“低小散”整治企业60 余家,拆除各类违章建筑17 多万平方米,创建省级“一村万树”推进村2 个,森林覆盖率达到72%。

据了解,2018 年以来,宁波市坚持贯彻乡村全域土地综合整治与生态修复工程“3+X”理念,以高起点规划为引领,高标准推进耕地数量、质量、生态“三位一体”保护,严格把关各项整治内容,已启动实施乡村全域项目55 个;共涉及10 个区(县、市)、50 个乡镇,357 个行政村;完成高标准农田建设2522.11 公顷、建设用地复垦66.74 公顷、垦造耕地164.38 公顷和耕地质量提升10.35 公顷,解决了乡村空间布局无序化、资源利用低效化、耕地分布破碎化、生态系统退化等问题,助推乡村全面振兴和城乡共同富裕。

从1.0 到2.0,宁波市探索形成了整体推进的工作格局和因地制宜的工作实践,着力构建全生命周期长效监管体系,即已实施项目“回头看”、正在实施项目“全程管”、新项目“统筹谋”。建立市级预验收机制,进一步完善工程验收标准化流程,全力推进乡村全域土地综合整治与生态修复工程。同时充分发挥市保护耕地和全域土地综合整治与生态修复领导小组作用,按照“完成一批、推进一批、谋划一批、开展一批”原则,通过“两上两下”联审机制,做好乡村全域土地综合整治与生态修复工程2.0 版本工程计划和实施方案的编报。

宁波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 周意达

余姚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 柯翀

杭州市西湖区 探索更为多元的普法宣传途径

今年以来,杭州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西湖分局积极探索利用以公众参与为载体,结合重大民生建设项目的规划公示、规划公告、规划听证等工作,面向社会公众,开展广泛的普法宣传活动。

充分利用网络媒体平台进行线上宣传,利用项目现场及利益关系群体聚集场所多点位公示,力求最大限度扩大宣传范围,确保周边老百姓享有知情权的同时获得更多的参与权。组织专业力量有针对性地开展建设项目公示,充分调动广大群众参与城市建设的积极性,设立专人专机主动接受咨询,加强交流答疑,注重以法律法规为依据做好沟通解释。

严格依法组织公开听证,为确保工作成效,该局十分注重做好听证会前宣传沟通、会中倾听质证、会后跟踪问效工作。会前,与老百姓主动沟通,了解群众的真实诉求,力求确保双方信息畅通,将政策法规宣贯到位。会中,欢迎群众积极参与并充分表达不同观点和见解,行政部门依据法律法规充分做好解释。通过多方面对面的交流,让社会公众在为城市发展建言献策中了解法律法规和政策要求,树立法治思维,不断增强法治意识,懂得运用恰当的法律手段解决事关城市建设和群众利益的矛盾和纠纷。行政机关在与群众的关注质疑中进一步增强依法行政意识,提高依法履职能力。

今年以来,该局公示建设项目58 个,公告建设项目37 个,收到群众咨询约300 余人次,共组织群众广泛关注的项目听证会3 场。

前期广泛深入的法治宣传工作不仅为项目的顺利开工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公开公平公正的依法行政为项目的进行提供了重要保证,结合公众参与工作开展普法教育的广泛度和影响力大大超过了传统的被动普法成效。

杭州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西湖分局 丁晟

宁海县 “林长”“警长”齐上岗

2022 年以来,宁海县查处的破坏野生动植物资源犯罪案件已达十余件,与2021 年全年数量相近,野生动植物保护水平显著提升。这得益于宁海县启动“林长制”,按照“党政同责、属地负责、部门协同、源头治理、全域覆盖”的原则,实行“林长+警长”体系,野生动物得到更有力的保护,打击各类违法犯罪行为的力度大幅增长。

近日,宁海县自然资源和规划局接收到县公安局搜查解救的6 只野生画眉鸟,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野生动物保护法》第38 条规定,将这批野生画眉鸟放归大自然。

此次行动,系深甽派出所民警在工作中发现一条非法狩猎犯罪线索,通过信息比对、蹲点守候,民警成功锁定两名犯罪嫌疑人的活动轨迹并精密布控成功抓获犯罪嫌疑人。经审讯,发现二人采用引鸟诱捕的方式捕捉野生画眉鸟6 只。目前,犯罪嫌疑人已被县公安局依法采取刑事强制措施,案件正在进一步调查中。

自2021 年2 月1 日起,画眉鸟已被列入施行的《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名录》,属于国家二级重点保护的珍贵、濒危野生物种。它们不仅是中国特产鸟类,还是重要的农林益鸟,鸣声悠扬婉转、悦耳动听,又能仿效其他鸟类鸣叫,被誉为“鹛类之王”驰名中外,因此每年不仅大量被民间捕捉饲养观赏,而且大量出口国外,致使种群数量明显减少。今年以来,在各大媒体上,国内因非法捕猎、出售野生画眉鸟被判刑的新闻案件屡见不鲜。

根据2021 年2 月最新版的《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名录》,新增了517 种(类)野生动物,其中画眉鸟、鹩哥、红嘴相思鸟、歌百灵、云雀、红胁绣眼鸟、红喉歌鸲(红靛颏)、蓝喉歌鸲(蓝靛颏)等10 余种在以往笼养观赏鸟已晋级为国家二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这意味着非法猎捕、杀害或者非法收购、运输、出售这些鸟类,将构成危害珍贵、濒危野生动物罪。

野生动物资源是人类宝贵的财富,对于维护生态平衡具有重要的意义。宁海县当前分布有云豹、穿山甲、水獭等国家级保护野生动物,广大市民应当加强法律意识,不能随意捕猎和杀害野生动物,否则可能构成违法犯罪。从2022 年以来查处的破坏野生动植物资源犯罪案件来看,部分犯罪人员法治观念淡薄,尚未转变“靠山吃山、靠水吃水”的陈旧观念,对猎捕野生动物行为的社会危害性认识不足,容易触碰法律红线。

接下来,宁海县将持续加强野生动植物保护和拯救力度,建立的野生动植物保护队伍实行24 小时全天候执勤,承担野生动物救护职能。同时,以“林长+警长”体系,组织开展清网、清套、清夹、清毒饵以及巡护值守活动,坚决防范非法采挖猎捕野生动植物行为,积极打造健康宁海。

宁海县自然资源和规划局 吴宇航 赵晓燕

象山县 推出不动产组合登记新举措

为进一步推进“互联网+不动产抵押登记”服务,提升企业和群众办事便利度,提高不动产抵押登记办事效率,象山县不动产登记服务中心探索“二手房交易登记+金融服务”事项便民服务新模式,深入推进不动产登记向银行业金融机构延伸服务网点并深化服务内容。

新模式主要是通过整合优化二手房转移登记与抵押登记等相关联登记事项的办理流程,让二手房买卖双方在银行办理金融业务的同时提交不动产登记申请材料,做到还清原贷款、申请新贷款、解除原抵押(抵押权注销登记)、二手房过户(二手房买卖转移登记)、设立新抵押(抵押权首次登记)组合办理。

4 月26 日,象山县农村信用合作联社通过前期签署贷款审批表、三方签订多方资金监管协议等准备工作,在网点受理完成了第一笔带抵押的二手房转移、按揭申请事项,并将所有登记资料提交至不动产登记窗口办理组合登记。不动产登记窗口自材料受理完成后,在60分钟内办结了所有组合业务,并同步发放了新的不动产权证书及不动产登记证明。

“二手房交易登记+金融服务”便民模式将“转贷”二手房过户中五个主要环节高度融合,实现登记与金融充分协同,具有以下便民优势:一是通过优化办理流程、精简办事材料、合并办理环节,有效打通了银行、税务、登记的办理壁垒,提高办事效率;二是通过建立闭环式资金管理、组合登记模式,有效解决了“转贷”中卖方提前还贷的资金压力,缓解融资时间长、过桥利息高的问题;三是通过组合登记将多个业务进行联办,缩短单个业务出现的空档期,降低二手房交易风险。

目前,象山县该业务推广的范围为买卖双方抵押为同一家银行的办件,今后,在业务成熟及系统完善的基础上,将进一步扩大适用范围。

象山县自然资源和规划局 葛豪

湖州市南浔区 启动褚家漾区域旧城改造工程

褚家漾区域位于湖州市南浔中心城区中北部中心地段,北依頔塘、南临南浔区政府,总面积约135 公顷。由于开发时间较早,区内多以零散的木制品加工厂为主,土地利用水平较低,区内可建设用地匮乏、空间承载力低,制约了南浔中心城区重大项目、公共设施的建设与发展。

为了加快中心城区建设,改善城市面貌,补齐城市公共服务短板,提升城市能级,助推南浔“赶超跨越”发展,高质量满足广大市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2019 年,湖州市南浔区政府启动褚家漾区域旧城改造工程。

一是强化组织领导。成立由区主要领导任组长,区分管领导任副组长,区级各部门主要负责人为成员的项目推进领导小组,按照片区改造目标要求,逐级分解、落实工作责任,构建分工明确、部署科学、推进有力的工作格局,确保改造工程圆满完成。

二是强化要素保障。湖州市南浔区政府协调相关部门人员成立褚家漾征迁指挥部,经过日夜奋斗,区域内几十家企业全部签订了收储协议,土地收储率100%;积极向省、市争取规划额度指标和用地指标,全力保障开发项目用地指标。

三是坚持规划引领。湖州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南浔分局启动褚家漾区域概念性研究,依据片区自身条件及规划因素,规划住宅集中连片,优选公共配套设施布局,完善道路交通体系,依托天然水系布局城市公园,片区形成“一心、一带、四轴、多片区”的空间结构。

四是加强政策支持。湖州市南浔区政府出台中心城区低效用地再开发实施办法,设立低效用地再开发改造奖励基金,鼓励区内企业参与低效用地再开发;对企业在土地改变用途后,在规定时限内对厂房拆除并按规划要求重建的企业按土地面积予以奖励;从土地出让金中安排相应资金予以支持公共基础设施建设。

五是鼓励市场参与。充分运用低效用地再开发相关政策,土地除由原土地使用权人再开发外,允许市场主体以转让方式取得相邻多宗地块,办理不动产产权过户手续后,申请对收购后的土地进行集中开发。

湖州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南浔分局 于彪

平湖市 深耕“3+X”模式打造全域土地综合整治“江南样板”

近日,平湖市广陈镇龙萌村全域土地综合整治与生态修复工程取得全省综合评价第二,被评为浙江省级精品工程,并获得专项资金1000 万元奖励,为浙江省进一步深化打造综合成效显著、区域特色鲜明的精品工程、示范工程提供了样板。

一是农田整治,让耕地焕发新活力。突出“全域规划”“全域设计”,在首轮国土空间规划启动后,完成25 个村土地利用规划(村庄规划)编制,调整项目区内永久基本农田布局,以全域规划保障农村建设项目精准落地实施。有序推进5 个“千亩方”和1 个“万亩方”永久基本农田集中连片整治,统筹开展耕地功能整治恢复、美丽田园建设、生态良田建设等工作,2018年以来全市通过全域土地综合整治新增耕地1435 亩,建成高标准农田4512 亩,完成千亩方永久基本农田建设6005 亩,耕地质量平均提升0.1 个等级,占补平衡得到进一步保障,连续三年获评嘉兴市耕地保护目标责任制考核优秀。

二是村庄整治,让发展获得新空间。将村庄整治作为全域土地综合整治的重要内容,推动曹桥街道“安居共富”专项行动、新埭镇“整村整组搬迁”工程等。按照“先拆旧后建新”的原则,在全域土地综合整治项目范围内实施拆旧区和建新区建设用地异地置换,进一步优化国土格局。紧密结合未来乡村试点、新时代美丽乡村等建设,进一步优化产业发展、公共服务、基础设施等各类建设用地布局,有序推进工矿废弃地及其他低效闲置建设用地整理,重点加大工业园区外低小散企业腾退力度,根据产业分布和生产实际,对零散分布、管理缺位、亩产低效的传统产业,做好分类、有序整治;对低小散、高能耗、高污染的传统产业,劝导其退出;对高精尖产业,鼓励其向产业园区集中,进而加快实现产业转型升级。截至目前,通过全域土地综合整治,对零星宅基地、农村存量建设用地进行复垦盘活,全市共获得新增建设用地指标2500 亩,为乡村建设发展开辟出了更多可用空间。

三是生态修复,让土地创造新价值。将生态文明建设理念贯穿综合全域土地整治全过程,与美丽乡村建设、河道整治工程、废弃工矿用地整治等紧密结合,全面推进生态景观化河流、沟渠、道路、农田林网等田间基础设施建设,推动乡村生态功能的保护和恢复,不断提升乡村生态品质。截至目前,全市共完成创建A 级景区村10 个,无违建村14 个,农村人居环境提升工程13 个,建成四好农村路58 公里,完成疏浚河道72 公里,河道综合整治15 公里。今年,林埭镇陈匠村“废弃造纸厂变良田”的特色全域工程通过嘉兴验收。该项目将原村办造纸厂腾退,通过土壤污染检测,将项目地块从疑似污染地块名录中移除后进行复垦,盘活了74 亩的土地要素资源,同时修建生态沟渠、泵站机埠等现代农用基础设施,进一步实现粮食增产增收、质量绿色安全,为污染地块农田生态治理提供了样板。

四是挖掘特色,让乡村焕发新活力。指导各镇街道根据实际打造整治特色,先后诞生了产业生态融合型、乡村旅游带动型、现代农业引领型等多种实施模式,为提高土地利用效率、增加强村富民动力奠定了坚实基础。曹桥街道孔家堰村在全域整治、生态修复后实施土地流转,并引进智慧型优质生态农业项目,让村民获得土地流转收益,实现家门口“就业”增收;钟埭街道沈家弄村等4 村全域土地综合整治与生态修复工程着重围绕樱花小镇建设,先后打造钟溪樱姿、七彩水乡等旅游风景线,带动村民发展民宿经济;新仓镇结合旅游风情小镇建设兼顾特色农业发展,以“飞地抱团”等形式打造低态收入农户产业共富项目。通过积极发挥“3+X”效应,平湖市在促进农村产业兴旺、生态宜居和农民生活富足方面走出了具有江南特色的新路子。

平湖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 时逸 胡一婧

舟山市 宣传入村入户 村情入心入脑

为让基层干部和群众全面了解辖区内第三次全国国土调查(以下简称“三调”)主要成果和应用平台,宣传贯彻落实耕地资源保护等基本国情国策,坚持节约集约,高效利用自然资源,舟山市在全省率先全面开展第三次国土调查成果入村宣传活动。截至5 月底,已对辖区所有村(社)开展“三调”成果宣传活动,基层自然资源所干部、自然资源协管员、村干部参与率达到100%。

为充分利用好“三调”成果,进一步做好耕地保护、生态建设和节约集约用地等自然资源管理工作,坚决制止耕地“非农化”、防止耕地“非粮化”,舟山市充分发挥基层自然资源所干部、自然资源协管员、村干部的作用,利用微信公众号、门户网站、村宣传栏等媒介,采取“线上+线下、纸媒+新媒体”等形式积极组织开展“三调”成果进村宣传工作。

舟山市第三次全国国土调查经过三年多努力,圆满完成了调查任务,取得了重大成效。去年底“三调”主要数据成果已向社会公开,今年上半年,着重做好了“三调”成果进村宣传工作。一是做优村情宣传。充分利用“4.22 地球日”以及微信公众号、网站、村宣传栏等媒介,通过制作通俗易懂的图表、口号、漫画等融媒体产品和图件手册,以微信公众号推送、媒体报道、开设专栏、进村设摊等形式对“三调”成果,特别是各村主要地类的分布、数量等村情进行详细宣传。二是做专政策宣传。通过开展自然资源协管员培训、有奖知识竞赛等形式,宣传《土地管理法》《浙江省土地管理条例》和“田长制”等自然资源政策制度,提高耕地保护、生态建设、依法用地意识。三是做活应用宣传。宣传推广“国土调查云”平台应用,通过座谈学习、实操演练等形式开展“随手拍”“云查询”等应用功能使用培训,让农村村民,特别是自然资源协管员和村干部了解本村土地利用基本情况。

后续,舟山市还将“三调”工作中形成的可复制可推广的工作模式、经验做法,运用于年度国土变更调查、日常变更等自然资源调查监测工作之中。

舟山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

猜你喜欢

全域整治土地
“六乱”整治绘就宜居底色
我爱这土地
沁水县端氏镇『六乱』整治不松劲
用一粒米撬动全域旅游
环境卫生,靠整治更靠素质
对这土地爱得深沉
“全域人人游”火爆周宁
全域旅游向更广更深发展
旅游如何从景点走向全域
全国集中开展整治酒驾、醉驾行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