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信息视点

2023-01-08任金玲,杨一浏

浙江国土资源 2022年5期
关键词:用地补偿资料

自然资源部:去年全国地质资料汇交率提升6个百分点

自然资源部办公厅日前发布的《关于2021 年度全国地质资料管理与服务情况的通报》(以下简称《通报》)显示,2021 年全国地质资料汇交率达92.7%,比上年提升6 个百分点,油气地质资料补交全面完成。

《通报》指出,为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深化油气体制改革要求,自然资源部组织全国地质资料馆、自然资源实物地质资料中心、中石油、中石化、中国海油等单位和企业攻坚克难,扎实推进油气地质资料补交,历时3 年,于2021 年全面完成8921 个油气矿业权涉及的358.35 万件油气地质资料补交工作,包括成果资料35.52 万件、原始资料322.83 万件、实物岩心116.09 万米,为提升油气地质资料汇交管理和服务利用水平、支撑油气体制机制改革打下坚实基础。

《通报》提出,地质资料汇交监管持续加强。部省两级自然资源主管部门和地质资料馆藏机构深入贯彻落实“放管服”改革要求,强化地质资料汇交管理,加强逾期矿业权地质资料汇交信息清理,2021 年全国地质资料汇交率达92.7%,比2020 年提升6 个百分点。江苏、浙江、四川、山东等省创新管理体制机制,推进地质资料管理向市县延伸,加强工程建设项目地质资料管理,初步构建了省、市(县)一体化管理体系,积极服务地方经济建设和发展。

《通报》显示,地质资料资源积累持续丰富。2021年,全国各级地质资料馆藏机构共接收汇交成果地质资料4.12 万档,截至2021 年底,部省两级地质资料馆藏机构成果地质资料馆藏总量达69.48 万档,同比增长6.3%。部省两级地质资料馆藏机构共接收原始地质资料0.61 万档、48.31 万件,截至2021 年底,该两级机构原始地质资料馆藏总量达5.66 万档、327.27 万件;受托单位共接收原始地质资料223.80 万档,累计保管原始地质资料332.33 万档,同比增长130.1%。部省两级地质资料馆藏机构新增保管实物地质资料岩心43.84 万米、岩屑2.63 万袋、标本0.75 万块、光薄片0.71 万片、样品114.27 万袋(瓶)。截至2021 年底,该两级机构共保存岩心291.78 万米;受托单位共接收实物地质资料岩心78.05 万米,累计委托保管岩心161.67 万米。

来源:《中国自然资源报》作者:丁全利

福建:编制完成近六百个乡镇“一乡一图”

福建省自然资源厅近年来有力有序推进革命老区“一乡一图”工程,截至目前,共组织完成近600 个乡镇“一乡一图”编制工作,成果数据在乡村振兴、自然资源管理、空间规划、疫情防控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得到了各界好评。

“一乡一图”工程是福建省自然资源厅围绕新时期测绘地理信息工作“两支撑、一提升”定位,不断强化地图保障能力,持续加强地图产品和服务的开发,更好地支持新时代革命老区振兴发展的重要工作举措。该工程自2018 年开展以来,经相关部门组织规划,选择原中央苏区和革命老区县为编制区域,实行省、市、县、乡四级联动推进,突出地域特色和时代特征,因地制宜、量身定制,全面发挥数据“基底”作用。

“一乡一图”整合利用了现有的地理信息数据资源,主要反映各乡(镇、街道)区域内地形、交通、水系等地理要素和水利、矿产、旅游等社会经济要素,交通详细到乡村道路,地名详细到自然村落,是目前各乡镇覆盖最全、最准确、最详细的地图。截至目前,福建省自然资源厅共组织完成39 个苏区老区县592 个乡镇“一乡一图”编制任务,累计向地方提交8700 幅地图和1500 册图册。

福建省自然资源厅通过编制“一乡一图”,为革命老区开展国土空间规划、防灾减灾等工作提供了基础底图和测绘地理信息保障。今年,福建省自然资源厅将继续安排编制15 个县185 个乡(镇、街道)的地图,实现龙岩、宁德、南平等革命老区全覆盖,并指导各地利用“一乡一图”编制更多惠民地图、适农地图,保持“一乡一图”常用常新,助力革命老区振兴发展。

来源:《中国自然资源报》作者:陈永香 赵勤恩 石荣福

江苏:深化生态保护补偿制度改革

日前,江苏省出台《关于深化生态保护补偿制度改革实施意见》(以下简称《实施意见》),要求按照政府主导、各方参与的原则,充分发挥政府开展生态保护补偿、落实生态保护责任的主导作用,加快推进江苏省生态保护补偿制度改革,到2025 年生态保护补偿制度基本完备,到2035 年政府有力主导、社会有序参与、市场有效调节的生态保护补偿格局全面形成。

《实施意见》聚焦生态环境要素,完善分类补偿制度,针对重要水源地、水土流失重点防治区、蓄滞洪区、受损河湖等重点区域开展水流生态保护补偿,明确补偿范围,探索常态化补偿机制。

《实施意见》明确了健全综合补偿制度的若干措施,包括加大纵向补偿力度,将相关生态功能重要地区全面纳入省级对下生态保护补偿转移支付相关项目范围;突出纵向补偿重点,根据生态效益外溢性、生态功能重要性、生态环境敏感性和脆弱性等特点实施差异化补偿;创新横向生态保护补偿机制,探索依据水量、水质等要素开展流(区)域交界断面生态保护补偿;落实跨省流域横向补偿机制,稳步推进太湖流域跨省生态保护补偿机制建设。

《实施意见》提出,完善自然资源资产产权制度,健全完善全民所有自然资源资产所有权委托代理机制,扎实推进试点工作。开展水权交易试点建设,探索启动省级水权交易平台建设。健全排污权有偿使用制度,明确排污权有偿使用费征收标准。完善市场化融资机制,大力发展绿色信贷、证券、基金、保险等各类绿色金融产品,更好服务企业建设发展。

《实施意见》明确,将对生态保护补偿责任落实情况、生态保护工作成效进行综合评价,完善评价结果与转移支付资金分配挂钩的激励约束机制。生态保护补偿工作开展不力、存在突出问题的地区和部门将被纳入督察范围。

来源:《中国自然资源报》作者:王旭雁

河北:率先启动全省域0.2米倾斜航空摄影

近日,河北省自然资源厅部署的中部地区7 万平方千米0.2 米倾斜航空摄影任务开始航飞,率先在全国启动全省域0.2 米倾斜航空摄影。

据了解,“十三五”期间,河北省完成了全域0.5米彩色航空摄影数据两次全域更新。为进一步提高航空遥感数据服务能力,满足各行业对高精度、现势性强的基础地理信息数据的需求,河北省自然资源厅将获取全省0.2 米分辨率倾斜航空摄影任务列入《河北省基础测绘“十四五”规划》。

按照规划部署,河北省2022—2024 年将完成0.2米分辨率倾斜航空摄影全省全覆盖,2023—2025 年将遥感数据制作成全省范围0.2 米分辨率数字正射影像图、2 米格网间距数字高程模型和数字地表模型、城市级地理场景三维模型。这些数据的制作将使河北省基础地理信息数据提升到0.2 米精度级别,并形成三维立体可视化形态的时空数据基底,可在国土空间规划、自然资源管理、新型智慧城市建设、数字经济建设、交通水利、公共应急等领域发挥重要作用。

今年,河北省自然资源厅安排在石家庄等中部地区共7 万平方千米的区域开展0.2 米倾斜摄影,航空摄影工作将在10 月底前完成并提交成果。

来源:《中国自然资源报》作者:李红涛

湖南:“四个转变”推动节约集约用地升级

记者日前从湖南省自然资源厅获悉,近年来湖南省坚持在理念、履职、管理、评估四个方面,推行“四个转变”,大力推动节约集约用地升级,使“亩均效益论英雄”成为园区发展的重要目标,新批土地全部实现“承诺供地”,遏制了市县以虚假项目占用计划指标的惯性冲动,推动了“土地要素跟着项目走”。2020—2021 年,湖南省闲置土地处置率连续两年居全国第一;批而未供土地处置率分别列全国第一、第五;克服疫情影响供应土地94.2 万亩,存量用地和新增用地占比分别为1 ∶1。

一是从重保障向保护和保障并重转变。在专项规划、项目建设和自然资源领域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建设中,湖南全过程贯彻空间规划管控和节约集约用地“双引领、双约束”理念,坚持把土地利用管理情况作为各级党委政府年度绩效考核重要内容和省委省政府督查事项,建立批而未供土地、闲置土地、违法用地“三张清单”,开展土地利用违规问题专项督查,进一步压实地方政府、主管部门和相关部门的责任。两年来,全省下发的36.78 万亩批而未供土地、28.94 万亩闲置土地整改任务,办理销号率达98.5%。

二是从被动等待审批向靠前服务转变。针对以往重大招商项目签约时间紧、市县用地服务弱的问题,湖南厅靠前服务,与招商引资相关部门建立协商沟通机制,对相关产业规划拟定的建设用地规模和布局提前审核,为后续农用地转用、土地征收审批创造有利条件。建立用地全程一体化管理技术体系,打通规划、审批、供应、利用、不动产登记等业务链,对土地实行全生命周期管理,突出对企业、宗地节约集约用地的要求。与此同时,建立健全建设用地管理标准,对超出定额标准的不予审批;对无标准可循的要求开展节地评价;对超出承诺时间没有供地的地方用地项目,予以通报警示并下达整改通知。两年来,全省累计核减不合理用地2.6 万亩。

三是管理由简单粗放向精准精细转变。湖南严格执行增存挂钩制度,要求每年前三个季度批而未供和闲置土地处置率分别达到3%、7%、15%,新批土地与存量土地处置之比严格控制在1 ∶1.1,否则将暂停其除国家、省级重点项目和民生保障项目外的用地审批。严格落实“净地”供应,开展批供一致和合同审查,将规划管控与用途管制要求落实到土地管理全过程,确保土地的供应用途与审批用途一致。建立园区用地“全谱图”,将全省企业用地范围纳入湖南省产业园区“全谱图”管理,对未按照出让合同履约的企业纳入失信人名单,进行联合惩戒。推行“标准地+周转用地+弹性供地”政策,将工业用地出让年期由50 年缩短到10~30 年,为企业减负的同时,降低地方政府债务风险。近两年来,全省实行弹性年期供应4.4 万亩,为工业企业减负59 亿元。

四是考核评价从松散向严格转变。将节约集约用地评价纳入到省政府真抓实干督查激励考核和市州党委政府高质量发展绩效评估重要内容,对获得激励的市州、县市区进行通报表扬,择优推荐申报国务院大督查激励,同时省级分别给予300 亩、100 亩新增建设用地计划指标奖励。

来源:《中国自然资源报》作者:王丽容 郭宏

宁夏:加强国土空间规划留白管理

近日,宁夏回族自治区自然资源厅印发《关于做好国土空间规划留白管理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提出要合理预留长远发展空间,切实提高国土空间规划科学性,保障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先行区建设空间。

《通知》明确,市县国土空间总体规划留白规模不超过规划建设用地总规模的10%。其中,指标留白规模不超过新增建设用地规模的10%;城镇开发边界内详细规划不安排指标留白,空间留白规模不超过其建设用地总规模的5%;村庄规划留白规模不超过其规划建设用地总规模的5%。在市县国土空间总体规划编制中要同步确定指标留白的使用时序,“十四五”时期规划留白使用规模原则上不超过规划留白总规模的20%。

《通知》指出,空间留白一般用于城镇、开发区和村庄及其周边尚未确定建设意向的新增建设用地范围,或城镇、开发区和村庄内部需整治更新的存量建设用地范围,市县国土空间总体规划应细化空间留白的使用条件和用途。指标留白应当用于基础设施、公共服务、民生保障、重点产业等项目,原则上不得占用永久基本农田和突破生态保护红线。村庄规划指标留白应当用于村民居住、农村公共公益设施、农村新产业新业态建设等。不得通过使用指标留白变相突破已批准的开发区规模和范围。

《通知》强调,使用市县国土空间总体规划指标留白和城镇开发边界内详细规划空间留白的,市、县(区)自然资源部门应制定使用方案,明确用途、规模、管控要求等内容,并报同级人民政府批准;对于村庄规划的留白,由村庄所在乡镇人民政府制定使用方案,市、县(区)自然资源部门审核同意后方可实施。

来源:《中国自然资源报》作者:任金玲 杨一浏

猜你喜欢

用地补偿资料
基于改进k-means算法的可见光通信非线性补偿技术
Party Time
PAIRS & TWOS
JUST A THOUGHT
2016年房地产用地供应下降逾10%
解读补偿心理
谈电力客户无功补偿运行管理中的难点
国土资源部启动全国土地变更调查临时用地审核
离婚时,能否要求家务补偿
集体建设用地改革路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