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衢州市衢江区耕地保护与可持续利用探索

2023-01-08衢州市衢江区国土整治和征收中心杨晓明

浙江国土资源 2022年5期
关键词:衢江区衢州市耕地

□衢州市衢江区国土整治和征收中心 杨晓明

粮食安全是国家安全的重要基础,耕地是粮食生产的命根子。为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四中、五中、六中全会精神,坚持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深入实施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衢州市衢江区在开展耕地保护与可持续利用方面积极探索与实践。通过织密耕地保护网络、全面提升耕地质量、创新耕地保护制度、促进农业提质增效等一系列举措,推动形成保护更加有力、执行更加顺畅、管理更加高效的耕地保护新格局,并为其他县(市、区)提供可复制的“衢江样板”。

一、衢州市衢江区耕地利用现状及问题

衢州市衢江区位于浙江省钱塘江上游,自然资源禀赋良好,农业发展优势突出。据第三次全国国土调查显示,该区现有耕地33.2 万亩,其中水田29.36 万亩,占88.44%;旱地3.84 万亩,占11.56%。耕地质量良好,产能较为突出。在潜力资源方面,耕地补充与整治潜力仍有进一步挖掘的空间。

目前,衢州市衢江区在耕地保护利用方面还存在一些不足。一是耕地保护意识有待增强。根据现有耕地保护补偿标准,永久基本农田每年补偿60 元/亩,一般耕地30 元/亩,对促进农民耕种积极性作用不大。二是绿色生产理念有待深化。化肥和农药使用过程中所产生的废弃包装不能全部回收,仍产生一些污染废弃物。化肥、农药、农膜等化工产品的长期使用会造成土壤污染以及耕地质量下降,对耕地生态造成不同程度的破坏。三是后期管护力度有待加强。新垦造耕地通过施用有机肥、覆土、清除砾石等措施,在一定程度上达到耕地的要求,但改善土壤的理化特性并不能一蹴而就,需要较长时间的地力培肥。四是资金保障能力有待提高。该区耕地保护目标任务较重,项目工程量大,在实施耕地整治项目过程中资金支持不足,导致部分工程推进困难。

二、衢州市衢江区耕地可持续利用对策

(一)织密耕地保护网络,守住耕地红线

1.确定耕地保护目标。为强化耕地数量、质量、生态“三位一体”保护,坚决守住耕地红线,确保国家粮食安全,衢州市衢江区通过开展耕地保护三年行动(2022—2024年),明确耕地保护责任和目标,规划耕地功能恢复目标,制定阶段性恢复任务。预计到2024 年,将全面建立最严格的耕地保护体系制度,实现新增耕地1 万亩以上,完成耕地功能恢复0.74 万亩,永久基本农田集中连片整治5.4 万亩。

2.建立“田长制”责任体系。在全区范围内加快推进建立“田长制”组织体系和田长责任体系,建立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的耕地保护机制,大幅度减少违法违规占用耕地现象。目前,该区已设定县级田长4 人,乡镇级田长88 人,村级田长278 人,村级巡查员446 人。

3.落实“耕地智保”场景应用。全区218个铁塔点位安装“耕地智保”场景应用探头,切实提升耕地保护监管治理能力和发现问题速度。发挥田长和村级巡查员的作用,逐地块确定耕地保护管理指标,形成“横向到边、纵向到底、全覆盖、无缝隙”的耕地保护新格局。

(二)全面提升耕地质量,夯实耕地保护基础

1.坚决遏制耕地“非农化”、基本农田“非粮化”,坚决落实耕地保护“军令状”。按照流转期限、苗木价值、经营状况等因素分类施策,对严重违法违规占用耕地特别是基本农田的,坚决予以纠正,立即恢复耕地属性,切实做到“六个严禁”和“四个禁止”。

2.大力垦造优质耕地。以垦造水田工作为重点,有序推进生态造地工程。通过严格项目立项选址、提高规划设计标准、加大项目实际投入、严格验收核查等手段,实现项目“前、中、后”闭环管理。以廿里镇富里万亩水田垦造工程为例,项目投资18 亿元,连片开发土地1.85万亩,全面实施田间道路、土地平整、农田水利工程,垦造优质水田。经过两年的建设,2019 年富里水田亩产达到了1080 斤,局部地块达到1350 斤,迎来历史最高产量。目前,该区正加紧以富里万亩水田垦造工程作为样板,深化“资金帮扶-代造耕地-指标调剂-互利共赢”的全链条合作模式,推广总承包模式,通过高起点“六位一体”综合创新开发,改革工作模式,提高工程效率。

3.开展耕地质量提升行动。结合今年部署开展的第三次全国土壤普查,衢州市衢江区将探索建立土壤健康分类管理制度,力争3 年内对全区土壤质量状况进行全面体检。同时,通过实施“旱地改水田”、粮食生产功能区提档改造、绿色农田建设、农田水利设施建设、污染耕地治理等措施,进一步提高耕地质量、田块连片度和耕种机械化便利程度,破解耕地抛荒问题,稳定和提高粮食综合生产能力。

(三)创新保护制度,激发耕地保护活力

1.率先开展耕地保护补偿机制改革。2021 年,衢州市衢江区围绕耕地保护补偿资金标准、补偿方案、资金分配方式等内容积极探索创新,在率先启动耕地保护补偿机制改革试点。结合当前政策要求,对实际种粮的耕地进行补偿,将原先永久基本农田每年60元/ 亩、一般耕地每年30 元/ 亩的耕地保护补偿资金标准提高2 倍以上。探索改革资金发放形式,将耕地保护补偿资金发放的范围由原土地变更调查确定的耕地调整为用于粮食生产的耕地,将部分资金直接发放到农户手中,使补偿资金既能用于农田基础设施修缮、地力培育、耕地保护管理等,也能使农户直接获得利益,最大程度激发农户种粮积极性。

2.推进“两山银行”改革试点。衢州市衢江区“两山银行”是农业农村体制机制的重大创新。改革试点中,“两山银行”不仅在衢江区西山下村、茶坪村、孟姜村等多地开展“整村经营”试点项目,打造了优质资产包,还陆续推出了生态资源储蓄单、储蓄贷、生态反哺利益联结、生态产品产业化运营等机制,打通了“两山”转化通道,真正实现以生态资源优势助力强村富民。

3.强化耕地保护宣传。利用“全国土地日”的契机,衢州市衢江区每年开展以耕地保护利用为主题的主题宣传活动。通过发放宣传册、提供政策业务咨询、开展知识有奖竞答等方式,面向群众宣传解读耕地保护、农村乱占耕地建房“八不准”、自然资源政策法律法规等内容,提高节约优先、保护优先的绿色发展意识。

(四)加大土地流转和整治,扎实推动共同富裕

1.持续加大土地流转力度。衢州市衢江区通过“村集体主导+‘两山银行’介入+主体引入+产业导入”,深入推进土地集中连片流转,探索土地确权不确地等做法,加大对各类主体规模流转抛荒地、山垅田、边角地的政策支持力度,提升农民财产净收入水平。逐年增加区财政对粮食生产的扶持力度,极大提高种粮大户的积极性,为提高农业效益,增加农民收入,实现农业产业化发展、规模化经营奠定基础。

2.大力实施科技“双强行动”。衢州市衢江区聚焦“科技强农、机械强农”,推广区域内农作物病虫害应用绿色防控技术,降低耕地生产过程中农药施用强度,确保粮食安全,保护耕地自然环境质量。

3.全力推进全域土地综合整治。衢州市衢江区始终把高质量实施乡村全域土地综合整治与生态修复作为贯彻落实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推进乡村振兴和共同富裕示范区建设的重要抓手。不断探索推进农村“三块地”改革、农业“标准地”招商和未来乡村建设,充分激发改革活力,促进乡村振兴,推动共同富裕。2020 年实施的衢州市衢江区富里全域工程项目,通过以每年500元/亩的租金统一流转发展现代农业,增加就业岗位约200 个,年增加租金650 万元,让望得见山、看得到水、记得住乡愁的“田园梦”逐步变为现实。

猜你喜欢

衢江区衢州市耕地
自然资源部:加强黑土耕地保护
我国将加快制定耕地保护法
新增200亿元列入耕地地力保护补贴支出
耕地种田也能成为风景
小脚丫
衢州市衢江区生态循环农业发展现状及对策
衢州市常山县天马一小
衢州市衢江区第一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