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全”育人理念下职业院校后勤育人实践路径探析*
2023-01-08汤超林于廉关娇娇
汤超 林于廉 关娇娇
(重庆水利电力职业技术学院)
一、引言
2017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的《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职业院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意见》中,提出了职业院校要坚持“全员、全过程、全方位育人”,简称“三全”育人。2020年,教育部等九部门印发了《职业教育提质培优行动计划(2020-2023年)》,明确提出了要构建职业教育的“三全”育人新格局,指出到2023年,要培育200所左右“三全”育人的典型学校。职业院校后勤服务工作是保障学校教育事业正常开展的基础。其在服务教学、实习实训、科研和师生员工生活的同时,也应该承担起后勤服务育人的重要责任,这“既是服务问题,也是政治问题”[1-2]。后勤育人在全面培养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方面起着不可忽略、不可替代的作用,在“三全”育人的工作格局中发挥着中流砥柱的作用。
目前,大多数职业院校在开展后勤服务工作时能够坚持“三全”育人的工作思路和理念,然而,为了持续满足育人工作的时代发展需求和标准,需要对照后勤育人工作中出现的现实状况和特点,优化后勤服务保障工作的育人内涵,为职业院校学生的学习、生活和成长提供完善的后勤服务保障。此外,在开展后勤服务工作的过程中,需要推进后勤服务改革措施真正的落实落地,在进行全方位后勤服务保障的基础上,充分发挥后勤服务自身的育人作用和价值。要加倍重视后勤服务育人的探索和实践,体现后勤服务的作用和价值,为职业院校“三全”育人教育的落地打造坚实的后勤基地。
二、“三全”育人含义的解读
“三全”育人是为了适应新时代职业院校人才高质量发展而提出的教育理念,这种教育理念代表了新时代对职业院校人才发展的需要,它是针对职业院校立德树人的深度强化,让职业院校立德树人教育立意更加高远,思想更加深刻,内容更加丰富。“三全”育人是指“全员育人、全过程育人、全方位育人”。全员育人是指职业院校在育人过程中,从领导干部到普通教师,从行政职员到外聘的工勤人员,都需要自觉培养育人意识,为职业院校立德树人营造一种良好的氛围环境。它要求职业院校全体教职员工在做好自己本职工作的同时,将立德树人的优良品质融入到日常工作中,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的思维观念,进而指导学生的学习和生活行为,为学生树立良好的模范形象和道德榜样。全过程育人是指要把育人的工作贯穿到学生学习和生活的全过程中,它强调了学生在生活中也要始终着力培养自身的道德观念。全过程育人的提出更多的是针对学生可持续性学习发展的要求,教师在学生初入校园直到毕业的全过程里,需要不断改变自身的工作方式和内容,根据学生的实时学习状态和心理状况进行有针对性的育人活动,可以使学生在整个大学的学习过程中根据情况的变化、时代的要求不断地获得进步和发展。全方位育人关键在于要着力提高教师的综合素养。教师在教育学生的时候,需要充分利用自身的教学资源,为学生提供不同的教育学习渠道。这种渠道可以进一步让教师在教书育人的时候使用更多的载体。它在帮助老师向学生传授课程知识的同时,学生也能在学习中得到优秀思想道德素质的熏陶,这种思想教育可以更好地、细致入微地渗透到学生学习生活的各个方面,使学生的综合素养得到全面的发展和提高。
三、当前职业院校后勤育人存在的突出问题
(一)职业院校对后勤育人的重视不够1
职业院校后勤服务工作不直接参与到学校的教育事业,因而具有较强的隐蔽性和沉默性。后勤服务工作多为基础性的、普适性的工作,这使其工作成果时常被师生们所遗忘。另外,职业院校后勤工作人员普遍存在“一高一低”“三多三少”的现实问题。即年龄偏高、文化水平偏低。低学历多,高学历少;普通员工多,技术员工少;简单劳动多,复杂劳动少[3]。这种内生的结构性现实矛盾导致后勤服务人员常常自愿隐藏于幕后,默默地完成其本职工作,学校师生与后勤服务人员很难有直接地、深度地接触。“现实角色”的缺失致使后勤服务人员在校内的影响力和存在感严重不足。两方面的不利因素综合作用导致职业院校从上至下都缺乏对后勤服务工作与“三全”育人理念契合度的深入思考,使后勤服务育人教育难以真正落实落地。
(二)职业院校后勤育人的策略不优
职业院校的后勤服务育人通常缺少校级层面的顶层设计和统筹规划,后勤部门内部也缺乏系统性、完整性的后勤服务育人可持续的长效机制[4]。后勤服务工作大都着眼于提升校园内的管理和保障能力方面,缺少对后勤服务育人的深度思考、研究、比较和实践途径创新。此外,学校内部各部门之间的信息流通壁垒也阻碍了后勤服务育人工作的有效开展,使后勤服务育人沦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
(三)职业院校后勤育人的动力不足
自1999年职业院校后勤服务工作社会化、市场化改革后,虽然实现了后勤资源的高效整合配制和后勤服务的社会公平供给,但潜在的矛盾和问题也逐渐显现和暴露出来。学校后勤服务市场化、企业化运营导致其趋利性的特征逐渐掩盖其公益性的目的[5]。学校后勤服务低成本的招工现象大范围普遍存在,后勤员工大多为劳务派遣制,缺乏归属感,人员流动性大,服务质量参差不齐。此外,职业院校通常缺少完善合理的后勤服务育人激励机制,导致后勤服务育人功能在职业院校很难有动力持续正常稳定开展。
四、职业院校后勤育人突出问题的应对途径
(一)从认知层面破解后勤育人重视不够的问题
职业院校后勤部门要坚持服务学校、融合发展的理念,促进体制改革和机制创新措施并举并能真正得到落实,着重培养和打造一支综合素质高、业务能力强、服务质量优的后勤服务队伍。通过专业化、标准化的规范管理和服务,高质量地完成学校后勤服务工作,并对后勤服务工作进行全面的管理和监督。彻底扭转后勤服务人员在师生心目中无足轻重的沉默形象,使后勤部门在学校的影响力和存在感得到稳步提升,让后勤服务工作逐步从幕后走向台前。此外,后勤部门要坚持高起点谋划,坚定学校后勤姓“教”[6],积极落实后勤服务保障工作与后勤服务育人相结合,通过对后勤服务人员开展各种类型的学习培训,传递后勤服务育人理念,增强后勤人员育人意识,敦促后勤人员在做好后勤服务的同时,履行育人的职责任务。在开展后勤服务改革的背景下,学校需要一贯之地坚持后勤服务学校、服务师生的理念,坚持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的工作情怀,明确自身的工作职责,着力推动学校后勤服务工作充分发挥其自身的作用和价值,为职业院校后勤服务工作的健康发展提供坚实的制度保障。
(二)从制度层面破解后勤育人策略不优的问题
职业院校要逐渐形成由学校党委(或党总支)统筹协调,后勤部门牵头运行,各个行政部门通力合作,一线员工具体示范的后勤服务育人长效机制[7]。通过后勤服务设施的现代化、后勤服务手段的信息化、后勤服务产品的标准化、后勤服务队伍的专业化建设,拓展后勤服务发展的能力和范围。要将后勤服务育人作为实现“三全”育人理念的重要组成部分纳入到大思政工作体系中。目前,大多数职业院校都普遍建立了后勤社会化改革体制机制,在开展学校后勤服务工作运作与管理时,具有相对复杂的特点,包括大范围多方面的内容,普遍采取服务外包的模式,需要完善多元一体化监管体系的建设,从而确保为师生提供优质的后勤服务。学校后勤部门在发展的过程中,为师生的日常工作和生活提供优质的服务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和意义,在这种思路指引下,职业院校相关职能部门和工作人员需要加倍重视,着力改善学校的基础设施条件,扩大服务工作的范围,狠抓服务工作的质量和效果,为院校师生提供优质的服务和良好的生活环境。在开展物业服务工作时,要尽量采取服务外包模式,提高准入门槛,加强招投标管理,确保能够优选出质量高、服务优、专业化程度强的物业企业,同时运用大数据信息化系统,加强对学生的物业服务工作质量和效果的监督管理。后勤服务部门要建立和完善强有力的监管体系,思考引入并实施第三方监管机制,督促物业企业持续提高校园物业服务水平,不断满足师生们日益增长的日常生活需求和标准。此外,职业院校后勤部门要坚持建设绿色和谐校园的发展目标,确保校园内各种建筑、景观的科学合理规划,针对不同的环境采用各具特色和风格的美化措施,体现建筑、景观的育人作用和价值,促进建筑、景观与校园内自然环境的深度融合。要研究制订后勤服务育人的工作目标计划和考核评价方案,使后勤服务育人融入到学生人才培养计划的环节中。学校各行政部门要努力打破信息流动壁垒,积极主动地系统梳理各行政服务岗位的育人元素,形成育人合力。后勤部门要把握后勤服务育人教育实践的正确方向,出台相应的后勤服务育人制度和管理办法,同时强化具体实践活动过程中的监控,使后勤服务育人工作逐步迈向科学化、规范化。
(三)从保障机制层面破解后勤育人动力不足的问题
职业院校要明确后勤服务育人在“三全”育人体系中的重要地位,努力化解学校后勤服务工作因市场化、企业化导致的趋利性与其内在公益性之间的矛盾。在经费预算、人员待遇、表彰激励等各方面,综合考虑后勤的保障服务职能与后勤服务育人的需要,避免因后勤服务工作的过度市场化导致后勤育人事业难以落地生根,为后勤服务育人的研究、实践和推广提供强有力的支持和动力。
五、高职院校后勤育人的创新实践—以重庆水利电力职业技术学院(以下简称渝水职院)为例
渝水职院位于我国西部最大的职业教育基地—重庆市永川区。学校后勤目前采用“行政管理+委托经营”的模式,统筹开展相关的后勤管理工作与服务。近年来,后勤部门秉持“三全”育人的理念,积极构建后勤服务育人的创新实践体系。
(一)后勤育人与文化育人协同联动
学校坚持后勤育人是“三全”育人理念的重要组成部分,深刻领会到没有真正的后勤育人,绝不是完整的“三全”育人。认识到后勤服务育人包括环境育人及环境中的人、事、物育人。结合学校若水文化、若水哲学思想的文化育人体系,推动校园中的“人”具有“若水文化”职责,不上讲台也为师,推动后勤服务人员“教师化”;让校园中的“事”具有“若水文化”的韵味,做中是学也是习,推动后勤事务“教程化”;让校园中的“物”具有“若水文化”品行,润物无声胜于教,推动后勤物品“教仪化”,建设独具特色的“若水文化”校园环境。
(二)构建后勤育人目标体系
学校确立后勤服务育人的目标是把学生培养成合格劳动者,具有上进心、求知欲和服务意识的合格劳动者。教育学生树立正确的劳动观念、养成良好的劳动习惯、体验向上的劳动荣光。引导和培养学生在后勤劳动服务中实现人生价值,为生命增光添彩。后勤部门协同学校其他行政部门,通过广泛的师生调研、会议研讨、专家咨询等方式,构建了可嵌入各专业人才培养目标计划的后勤服务育人子目标体系。
(三)打造“校园学徒制”创新培养模式
学校明确后勤育人的方法必须特色鲜明、行之有效。利用保洁、绿化、安保、楼宇管理、维护维修、医疗卫生(包括心理健康管理)等校园工种和岗位,采用市场化运营的方式,打造了“校园学徒制”的创新培养示范模式。开展了后勤服务人员“以工带徒”和学生校内“拜师学工”的教育创新实践活动。出台了后勤服务人员“以工带徒”的考核奖励办法和学生校内“拜师学工”的学分置换及考核奖励办法。同时利用信息化技术手段,对后勤服务人员的带徒和学生的学工进行大数据管理。通过具体的实践,在“校园学徒制”的培养模式下,已形成四本名为《在校学保洁》《在校学绿化》《在校学安保》《在校学维护》的具有可操作性、可复制性的后勤服务育人实践指导手册。
(四)后勤育人成果的评价
学校奉行后勤服务育人必须遵循“真育人、育真人”的教育理念,“校园学徒制”教育实践活动试点开展一期后,通过对参与班级学生的大数据研究发现,参与“校园学徒制”试点班级的学生在校级各类比赛活动中参与的比例和获奖的比例均高于未参与试点班级的学生。且其进一步参加市级和国家级技能竞赛的比例也较高。在对学生的访谈调查中发现,有“校园学徒制”经历的学生,心理状态大都经历了从“怕被人看不起、怕被人鄙视”到“让别人羡慕”的转变,都体会到了“劳动的价值”“以劳动贡献社会”的重要性,言谈举止中也更显自信。
六、结语
后勤育人是职业院校“三全”育人落地生根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贯彻“立德树人”思想的重要举措。后勤育人的成果既是新时代加强劳动教育的价值追寻,也是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的永恒主题,更是培养新时代劳动者、奋斗者的创新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