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湖湘红色文化融入湖南高职人文素质课程的创新性探索*

2023-01-08杨首华钟韵漪

智库时代 2022年20期
关键词:湖湘人文红色

杨首华 钟韵漪

(湖南电气职业技术学院)

现在的高职学生生活在信息年代,不断出现的各种思潮冲击着他们的思想。如何让人文素质类课程实现好“立德树人”的目标,充分发挥思政育人的重要地位是目前各高职院校面临的重大挑战。作为“革命摇篮、伟人故里”的湖湘大地,有着根深蒂固的红色革命文化。湖湘红色文化中蕴含了丰富的育人价值,汲取红色文化中的丰富精神营养,并运用到高职人文素质类课程的教学中,既是落实好“红色文化传承”的必然选择,也是让人文素质类课程更好地实践课程思政理念的必由之路。

一、湖湘红色文化的精神内涵和教育价值

湖湘红色文化是社会主义先进地域文化的重要源头之一,它是湖湘人独特的精神风貌及文化载体,具有非常鲜明的地域文化特色和革命文化特色,是近现代地域红色文化的代表。

(一)湖湘红色文化的精神内涵

湖湘红色文化是指在新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的过程中中国共产党领导湖南人民为民族解放和国家富强艰苦奋斗、奋发图强所形成和积累的集物态、事件、人物和精神为一体的物质与精神财富。湖湘红色文化与其文化最明显的区别就在于“红色”和“湖湘”二词,它是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人民广泛参与的、在湖湘大地所形成的一种特殊的文化。

湖湘红色文化作为一种重要资源,不仅包括有形的物质文化,更包含了无形的精神文化,它们都与党、国家、人民息息相关。出自于湖湘的一大批伟人将帅、烈士楷模身上所体现的心忧天下的爱国情操、经世致用的务实作风、敢为人先的创新精神和不屈不挠的斗争意志,是革命精神又是湖湘红色文化的精髓。湖湘红色文化见证了“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的历史、也诠释了“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的真谛。

(二)湖湘红色文化的教育价值

近代以来,湖湘既是革命英雄辈出之地,在抵御外敌、打倒反动派、实现人民当家做主的斗争中都涌现出了无数仁人志士,也是“断肠明志”“半条被子”等感人至深的红色故事发生地。湖湘红色文化因其丰富的物质、精神资源而具有十分珍贵的历史史料价值;因其具备政治信仰导向功能而具有重大的政治价值;因其具备可保护、传承而具有的开发、旅游等经济价值;也因其鲜明湖湘特色、红色精神、教育属性而具有文化价值和教育价值。湖湘红色文化中超越时空所传承的理想信念、价值追求,是激励后人追求理想信念、人生价值的动力源。挖掘和利用湖湘红色文化的教育价值,对促进学生爱国主义教育和思想政治教育入脑入心、优秀文化传承等方面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二、湖湘红色文化融入高职人文素质类课程的必要性

(一)有利于激活红色基因,提升课程思政的覆盖面

高职人文素质类课程并不是主科,课程时间相对较短,如何挖掘人文素质类课程的思政元素正是时代赋予课程思政的新要求。而湖湘红色文化蕴含有各种思想资源和物态资源,非常适合人文素质类课程的课堂、课外实践活动。其情感式的体验活动、地域上的亲切程度,都能很好地提高人文素质类课程的课程思政实效性,营造更好的课堂氛围,增加教学效果。

(二)有利于明确新时代高职学生的使命和担当

湖南高职院校的学生大部分都是湘籍学生,他们有着相似的文化大背景和地域背景,对湖湘红色文化有一定的了解。而湖湘之地蕴含丰富的红色文化资源,有“一部近代史,半部湖南人”之称。因此,在进行人文类课程教学时,可以将湖湘红色文化故事、革命传统、革命精神等引入课堂,进行浸入式的课堂活动,让学生在素质提升的同时深化对红色文化的认同感。同时,对高职学生继承和弘扬革命精神、明确使命担当有重要的现实作用。

(三)有利于教育主、客体的全面发展

加强对人文素质知识和湖湘红色文化的学习,对教师而言,把握精神文化的力量,既可以提升教学水平,还可以为组建一支高素质、高水平的教学团队打下坚实基础。对学生而言,则可以丰富他们的知识储备、强化素质,特别是通过自己身边的“榜样”不断提升自己的“文化自信”和“职教自信”。

三、湖湘红色文化融入高职人文素质类课程的瓶颈

(一)融入基础薄弱:理论研究不足

(1)国外相关研究评述。“湖湘红色文化”是湖湘地域独特的精神风貌和文化载体,国外研究尚没有找到更多的有价值的研究文献。此外,虽然西方国家也设有类似人文素质类的课程,但是他们更加侧重于从人类学、社会学、心理学等方面入手,在社会实践环境中开展理想、信念和国民教育,有着隐蔽性和渗透性。国外对人文素质类课程研究颇丰,可是由于国情、背景、教育课程设置等因素的不同,国外对人文素质类课程的研究对本课题具有的指导性作用不强。

(2)国内相关研究评述。根据对文献的检索得知,从目前来看相关领域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集中在高职人文素质类课程的教学方法、课程体系等教学方面的探索,在一定程度上对人文素质类课程教学提供了宝贵的建议。二是集中在关于湖湘文化在高职教学应用方面,研究了湖湘文化及其子文化在教学方面的运用,充分显示出湖湘地域文化对高职教学的育人功能。三是集中在湖湘红色文化与思政课程融合方面,作为思政课程的补充来丰富思想政治课程教学。

以上的研究为本文研究提供了借鉴与参考,但是总体来看,关于湖湘红色文化和高职人文素质类课程相融合的研究比较少,相关研究基础非常薄弱。

(二)融入载体较弱:重视程度不够

(1)顶层设计上对课程重视不够。目前,高职院校以市场需求、就业需求为导向,以培养应用型和技能型人才为主,重技术、重实操,但是却轻文化、轻人文素养。在课程设置方面,强调学生动手实践能力的培养,重点关注度向专业和实操课程倾斜。导致整体上高职人文素质类课程得不到学校的重视,被摆在次要的位置,不注重人文素养类课程的开发和设置。在教育经费投入方面,很多高职院校对人文素质类课程的经费投入也比不上专业课程,对人文素质课程的设计、实施、维护、更新只能做到“少而精”,从而降低该类课程建设的要求,导致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湖湘红色文化与人文素养课程结合缺乏基本的课程载体,不利于二者的深度融合。

(2)相关师资力量不足。由于国家对职业教育的中,近些年湖南高职院校的规模都得到了快速发展。在师资相对紧张的情况下,高职院校的教师中真正能够从事人文素质教育的师资力量远远比不上本科院校,很多课程一般由中文或思政专业的教师担任,甚至由辅导员来担任相关文化课程的教学,教师的专业水平良莠不齐,很难胜任人文素质类课程的教学要求。此外,湖湘红色文化内涵丰富、根深叶茂,要进行相关教学活动,教师必须要具有过硬的政治素养和文化知识。因此,在湖湘红色文化与高职院校的人文素养类课程相融合的过程中,存在着教师知识储备不足、开发人文素质类课程资源的意识及充分利用湖湘红色文化进行教育教学的理念欠缺等现象。

(三)融入程度不深:各方参与有限

(1)社会力量参与不足。湖湘红色文化分散于湖湘大地的各个角落中,要想将湖湘红色文化较好地融入高职课程教学中,必须依托政府和社会的广泛参与。政府可以整合红色文化资源,将博物馆等文化教育基地免费对高校学生开放,提供文化教育的阵地。媒体可以运用宣传方法引导高职学生主动吸收红色文化、接受红色文化教育,在全社会范围内形成学习湖湘红色文化的风气。然而,当前政府、社会这两支重要力量并未与高职院校有效联动,在很大程度上阻碍着高职院校人文素质类课程和湖湘红色文化深度融合的进程。

(2)课程内容缺乏感染力和渗透力。当前,高职院校知道要做好红色文化教育,部分高职也将湖湘红色文化的内容融入到人文素质类课程中,但是其教育质量和效果却差强人意的困惑。归结原因,主要还是相关教育内容的吸引力不强、没有真正说服人。一是内容乏味不入心,对湖湘红色基因的传承还停留在解读历史、读读提纲等理论层面,没有走出传统教学的思维模式,激不起学生的主动性。现在已经是信息时代,人们的思维方式等都发生了转变,坚持以前的教学方式将会使师生很难有效互动,湖湘红色文化和人文素质课程的融合也将陷入困境。二是实践活动流于形式,有些人文素质类课程设置了参观研学、基地实践等实践活动,但由于资金、时间、场地等因素的制约,实践活动变成了蜻蜓点水般地走走过场,达不到启迪的作用。在一定程度上,这也对湖湘红色文化融入人文素质类课程起了阻碍作用。

四、湖湘红色文化融入高职人文素质类课程的创新路径

目前有部分湖南高职院校将湖湘红色文化引入教学实践中,但是存在师生沟通少、实践走过场、文化氛围不浓等现象。如何更好地让湖湘红色文化与高职人文素质类课程深度结合,需要各方面的努力,共同创设、创新二者深度融合的路径。

(一)教师方面:重视学生主体、找准湖湘红色文化与人文素质类课程的契合点

(1)发挥教师主导作用,提升学生主体意识。教师是学生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和引导者,在湖湘红色文化融入人文素质类课程教学中必须充分发挥好教师的主导作用,着力设计有高度、有深度的教学活动,引导学生厚植红色人文情怀。同时,在教学活动中,教师还要及时改变教育方式,树立教育者与受教育者辩证统一的主体观,提升学生的主体意识。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中,教师是教育主体而学生是教育客体。但现代教育理念则认为学生也是教育的双主体之一,让学生们真正参与到课堂中来,突出他们的主体地位,对推动湖湘红色文化融入人文素质类课程的教学实效性有重要作用。

(2)及时补充知识储备,增强理论修养。在教学中,教师承担着传道授业解惑的重任。教师需要准确理解和把握湖湘红色文化的历史发展、文化意义和价值,只有在学通弄懂的基础上才能做好学生们文化自信的“引路人”。因此,教师要增强对湖湘红色文化的学习和研究,以研促学、以研促教,提升自身的理论积淀,创新性地将湖湘红色文化融入人文素质课程的教学之中。通过教师自身对湖湘红色文化的深刻理解,来提升高职学生们的人文素质。

(3)精心设计任务,找准契合点。课堂是湖湘红色文化融入人文素质类课程的重要阵地。为此,教师们应在充分把握湖湘红色文化丰富内涵的基础上,找准湖湘红色文化与人文素质课程内容的契合处并以其作为切入点,有效将二者融合。比如,在进行《演讲与口才》课程教学时,教师可以让同学们搜集湖湘大地上的革命故事等湖湘红色文化资料,再进行课程演讲;在进行鉴赏类课程时,可以将湖湘红色文化书籍、音乐、影视等引入课堂,提升同学们对湖湘红色经典的感悟;在进行文化类课程教学时,可以在课堂上适当运用湖湘革命人物的先进事迹和故事来启发学生,将革命先贤的思想精神内化成学生们的价值追求。此外,课堂中还可以运用多种资源来增强趣味性,把强制灌输变为熏陶渗透,将湖湘红色文化和人文素质类课程有机融合。

(二)学校方面:完善课程体系,拓宽湖湘红色文化与人文素质类课程的融合渠道

(1)深化课程改革。长期以来,很多高职院校的人才培养定位趋于实践能力化,因此非常注重专业课程的建设而忽视学生人文素养提升的需求,导致高职院校人文素养课程的改革收效颇微。鉴于此,高职院校可以开拓思路,深化人文素养课程的改革,将湖湘红色文化融入到人文素质课程中并与专业教育结合起来,从课程内容、教学方法、课程开发、教学评价、课程考核等各个方面将人文素质类课程建设成合理、系统的带有“地域红色”印记的教学体系,引导学生重视综合素养、能力与思想观念的发展,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对湖湘红色“动于心、化于情”。这样既蕴含了地域特色、达到了服务地方区域经济的要求,又实现了学生人文素养的提升和课程思政的落实。

(2)重视、创新实践教学。仅仅开展理论教学显然无法取得良好的效果,只有将理论教学和实践有机地结合起来,才能更好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与主动性。特别是湖湘大地本来就蕴含了丰富的红色文化资源,在将其融入人文素质类课程时,高职院校可以利用湖湘红色文化为学生设计开展丰富多样的实践活动,积极引导学生到群众中去,通过走访老红军、老革命、老党员,积极参加志愿服务、社会调查、公益活动等,充分运用实践教学这一形式促进学生思想、素质双提升。

(3)充分利用网络资源,延伸教学效果。新冠疫情爆发后,线上教育需求激增,在将湖湘红色文化融入高职人文素质类课程时可以充分运用在线教育这一形式,打造一个带有湖湘红色基因的人文素质课程平台。例如,在课程平台中通过图片、文字、视频等形式展示湖湘红色文化素材,这样学生可以在课外时间通过平台自主开展湖湘红色文化和素质类课程的学习,作为课堂教学的有效补充。

(三)社会参与:实施联动协同,做好湖湘红色文化与人文素质类课程的融合支撑

将湖湘红色文化融入到高职人文素质类课程的过程是一项持续性、系统性的工程,需社会、高校、教师共同合作、参与联动。一是文化部门有丰富的文化资源,而高职院校则有较强的文化活力、最新的研究成果,双方可以共同携手,一起进行文化建设。二是政府、社会、媒体、高职院校等多方积极探寻协同点,实施校地联合,组织学生开展传承湖湘红色基因的人文素质类活动,形成联动协同的教育格局,共同为湖湘红色文化与人文素质类课程的融合保驾护航。

五、结语

湖湘红色文化蕴含着深厚的精神内涵和广博的育人元素,将湖湘红色文化灵活、丰富、创新地与高职人文素质类课程相融合,既能提升红色文化的时代影响,又能创新高职院校人文素质课程思政的有效路径,还可以全方位提升学生素质、深化学生的文化自信。从而引导学生携带红色文化基因从课堂走向社会,真正地将教育落到实处,实现“三全育人”的教育发展总目标。

猜你喜欢

湖湘人文红色
美在山水,魂在人文
最朴素的人文
红色是什么
近代湖湘文化的崛起与启示
红色在哪里?
追忆红色浪漫
咏“湖湘教师写作夏令营”
人文社科
略论湖湘诗歌史上的近现代女诗人—— 《湖南女士诗钞》导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