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破立之间:研究生综合评价改革的探索与实践*

2023-01-08郭子钰叶贝贝严圆格

智库时代 2022年20期
关键词:研究生素质改革

郭子钰 叶贝贝 严圆格

(浙江工业大学化学工程学院)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要完善立德树人体制机制,扭转不科学的教育评价导向,坚决克服唯分数、唯升学、唯文凭、唯论文、唯帽子的顽瘴痼疾,提高教育治理能力和水平,加快推进教育现代化、建设教育强国、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就必须破解教育评价改革这个难题。2021年4月19日,习近平考察清华大学,透露出教育的风向标:重视美育、聚焦创新、关注体育、立德树人。①

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是当前教育肩负的重要使命,高校及二级学院如何“破五唯”;如何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实现“五育并举”;如何激发创新活力,是我们必须深入思考和积极践行的时代命题。回答这个命题,必须牢牢把握时代脉搏,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总体方案》等文件精神,将党和国家对人才培养的需要学懂弄通做实。习近平对研究生教育工作作出重要指示,强调研究生教育在培养创新人才、提高创新能力、服务经济社会发展、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方面具有重要作用[1]。我们认为,对研究生的综合评价改革,就是要“破”唯一性、“立”多元化;就是要把研究和创新作为衡量研究生素质的基本指标,切实增强研究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

一、文献综述

在“五育并举”的时代背景下,继《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意见》《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质量提升工程实施纲要》等指导性文件之后,2020年10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了《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总体方案》,《总体方案》开宗明义地指出,“教育评价事关教育发展方向,有什么样的评价指挥棒,就有什么样的办学导向”[2]。深化学生综合评价改革作为其重要组成部分,自然成为关注焦点。由此,学术界、各部门、各高校开启了与学生综合评价改革相关的理论研究、实践探索的热潮。

(一)研究生综合评价改革的理论指导研究

与研究生综合评价改革相关的理论研究方兴未艾,现有文献多集中在政策解读、理念指导等层面,具体包括如下三个方面:一是立足立德树人。从基本内涵看,“立德树人”至少包括4个方面的内容,即有德行、有才学、有根基、有格局[3]。二是围绕“破五唯”目标。“破五唯”是教育评价改革的关键任务和重中之重,对整个教育系统尤其是高等教育领域具有重要示范作用。高等教育工作者必须以深化教育评价改革为牵引和切入点,开拓我国高等教育改革创新发展新局面[4]。三是关注评价办法。深化教育评价改革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各方通力配合、协同推进。“各个学校、各级教育主管部门尤其是广大的教育工作者需要深刻理解领会《总体方案》精神,结合各自的工作实践,不断摸索完善各个领域不同主体对象的评价办法,形成可操作的规章制度与细则。”[5]

(二)研究生综合评价改革的实践探索研究

实践探索研究主要集中在指标体系建构、考核平台建设等方面。有学者结合研究生培养机制改革,在重点考核论文发表、科研获奖、科研鉴定、专利、竞赛获奖等的基础上,加入参加学术活动、担任学生干部、参与公益事业等指标,同时参考导师、党支部评价,修订、完善研究生奖学金评奖体系,制定研究生评价体系模型,发挥导向作用,建立科学、合理的多元化研究生评价体系[6]。除了微观的指标研究,有学者坚持以问题为导向,在文献查阅、问卷调查和专家访谈的基础上,构建思想道德素质、专业素质、身心健康素质、人文素质、能力素质等五维结构的在校研究生综合质量评价体系[7],这样就把视角聚焦在中观层面。

(三)研究现状述评

综合研究现状,我们发现当前关于研究生综合评价改革的研究一是顶层设计多,落地实践少;二是落地实践的路径探索研究较为久远,难以满足当前时代发展需要;三是尚有研究生综合评价改革的实践案例个性化较强,缺乏更广阔的应用空间。基于此,浙江工业大学化学工程学院在当前时代需求下和现有理论指导下开展研究生综合评价改革的探索与实践,正当其时。

二、研究生综合评价改革的举措

(一)五育并举助力研究生全面发展

浙江工业大学化学工程学院全面推进研究生综合评价制度的供给侧改革,牢牢抓住研究生综合素质测评这个“牛鼻子”,相继发布研究生综合素质测评实施细则、学业奖学金、国家奖学金和荣誉称号评定办法等4项文件,形成了以研究生综合素质测评办法为牵引的制度体系,为研究生综合评价改革奠定制度基础。

在研究生综合素质测评实施细则中,学院以促进研究生全面发展为核心,将以往只测评“德智体”的做法改革为把“德智体美劳”纳入综合素质测评体系。这一体系基于德育铸魂、智育固本、体育强身、美育怡情、劳育筑基的原则,明确划分德育、智育、体育、美育、劳育五个模块,每个模块依据实际情况分别设基础性素质分和发展性素质分,基础性素质分体现共性,发展性素质分凸显个性,同时注重将做优结果评价和强化过程评价相结合,以量化指标引导研究生实现全面发展。

例如在智育模块中,基于学院事业发展的目标导向,将第五轮学科评估中重点关注的指标——研究生参加国际会议、做口头报告的情况纳入“国际化交流”类目。在劳育模块中,学院深入学习贯彻《大中小学劳动教育指导纲要(试行)》文件精神,将研究生寝室卫生分纳入劳育基础性素质分,使研究生巩固良好日常生活劳动习惯,将寝室成为学生成长的重要阵地,促进学生文明习惯的养成和综合素质的提升,培养学生“一屋不扫何以扫天下”的胸襟。同时将志愿服务、综合劳动、社会实践、实训活动等纳入劳育发展性素质分,达到强化服务性劳动、培育研究生创造性劳动能力的良好效果。

学院在全面深化制度改革的同时,协同推进课程改革、科研运行方式改革和教学组织方式改革,着力构建“卓越化工”一体化育人体系。以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为核心,深入打造思想引领、发展支持、管理服务三大育人平台,实现价值传递、能力传递、情感传递,促进学生立大志、明大德、成大才、担大任、有大爱。

(二)创新导向英雄不问出处

时任教育部部长陈宝生在2019年全国教育工作会议上表示,要把教育评价改革作为“最硬的一仗”来推进[8]。扭转不科学的教育评价导向,克服唯分数、唯升学、唯文凭、唯论文、唯帽子的顽瘴痼疾,是当前教育评价指挥棒方面存在的根本问题,也是当前教育改革中最难啃的“硬骨头”。

如何在研究生综合评价中着重培养学生的学术志趣、科学精神和学术能力,浙江工业大学化学工程学院从高级职称评审中的“代表作制度”“标志性成果”等要素中汲取灵感,在研究生奖学金评价体系中探索“创新答辩”制,开展“创新之星”评选。“创新之星”不唯论文,激励创新,倡导“英雄不问出处”,鼓励研究生在基础研究和工程应用领域勇于突破、敢于实践。“创新之星”把有没有解决实际问题,有没有开拓知识边界作为评价标准,研究生的研究成果不以期刊分区和影响因子论“英雄”,研究生可以用一句话总结自己的创新点,通过现场答辩、专家评审等环节获评“创新之星”荣誉称号,从而直接获得研究生一等学业奖学金的评定资格,实现对研究生的多元评价。

获评“创新之星”荣誉称号的研究生通过“创新之星论坛”进行宣传推广,为研究生搭建了展示自我的舞台,强化了榜样教育的引导力。“创新之星”的定性评价打破了研究生综合素质测评定量评价的唯一性,两者共同构成了研究生综合评价的一体两面。

(三)建设纵向团队加强组织保障

学院持续深化以导师、课题组为单位的纵向团队建设,打造了58支纵向团队,岗位实现“纵向到底”,人员管理全面覆盖,将管理与服务直达学院最小单元。通过发布《化学工程学院优秀纵向团队评比实施办法》,以组织建设、科技创新、作用发挥、风采展示为抓手,对各团队的推优入党、科技竞赛、科研创新、学科评估、就业满意度调研、疫情防控等方面的工作开展量化和质性相结合、过程和结果相结合的评比,通过经费资助鼓励团队向好向上良性发展,培养以老带新、研本互动的思维,营造团队合作、共谋创新的氛围。

教育部在2019年发布的《关于深化本科教育教学改革 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意见》中明确指出:“支持学生早进课题、早进实验室、早进团队,以高水平科学研究提高学生创新和实践能力。”学院每年研究生招生人数超过600人,研本比达1.2:1,依托化学工程与技术A类学科的独特优势,学院立志于打造“大团队”,成就“大科研”。通过在研究生综合素质测评实施细则的课外科技立项、学术科技竞赛类目中进行“团队成员中本科生占比达20%及以上,按系数1.1进行加分”的设定,引导研究生踊跃吸纳本科生加入团队。研究生指导本科生开展文献阅读、课题研究等工作,本科生协助研究生推进文献梳理、基础实验操作,围绕研本互动这一主线,最大程度发挥传帮带作用,在互带互促中营造“乐研、好研”的科研氛围。

(四)构建荣誉体系推进榜样教育

总书记强调,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对科学知识和优秀人才的需要,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为迫切。如何让优秀人才脱颖而出,最大程度上发挥人才作为“领头雁”的引领力,就要以榜样教育和氛围营造为推动,以网络育人和典礼仪式教育为抓手,提升育人工作实效,真正做到“让有信仰的人讲信仰”“让有创新的人讲创新”“让有奉献的人讲奉献”。

浙江工业大学化学工程学院在研究生榜样教育领域继续深耕,构建“二三四五”研究生荣誉体系。“两种类型”是指涵盖先进个人和卓越团队的评选对象;“三个层次”指向选拔机制,包括年级挖掘、学院选拔、全员培育;“四个环节”展现选拔过程,即对标上级、完善机制,挖掘亮点、精心培育,推进评选、提升实效,加强宣传、经验推广,最终实现成长成才效能提升、学风建设效能提升、科研氛围营造提升、榜样教育效能提升、育人工作效能提升的“五个提升”。

榜样教育的推动需要充分发挥网络育人手段,如通过公众号平台,开辟专栏对获得荣誉称号的研究生进行专题推送宣传。同时要注意工作协同,充分挖掘校友资源,积极加强校企合作,聘请企业导师讲述创业故事;充分挖掘科研资源,积极利用学科优势,邀请科学家讲述科研故事。让广大研究生在前辈“艰苦创业、开拓创新、争创一流”的事业中受到文化浸润,汲取精神力量。榜样教育的推动离不开“仪式感”。通过搭建“研究生人物盛典”平台,扎实推进荣誉体系落地落实,在典礼仪式中表彰在科技创新、社会工作、志愿服务、文体活动等方面表现突出的团队和个人。利用“硕博论坛”、各类分享会、主题党课、新生始业教育平台,让优秀研究生走上讲台成为“主讲人”,增强荣誉感和获得感,让全体研究生激发不懈向上的精神力量,营造出团结、勤奋、钻研、奉献的良好氛围,榜样教育的引导力得到进一步强化。

三、结论与讨论

浙江工业大学化学工程学院将研究生综合评价改革工作做在时代脉动的节点上,在改革研究生综合评价的顶层设计中,寻找“破”“立”之间平衡点,结合学院的院本导向和院本特色,寻求继承与创新的最大公约数。

通过探索与实践,在全国研究生教育工作会议、《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总体方案》、总书记在清华大学考察时的重要讲话精神的指导下,在现有研究的基础上,形成一套以研究生综合素质测评实施细则为核心的制度体系,构建了一个真正实现“五育并举”“聚焦创新”的研究生综合评价体系。微观层面来看,对引领研究生个人全面发展、成长成才大有裨益;中观层面来看,为研究生综合评价改革提供了行之有效的高校二级学院的实施方案;宏观层面来看,对高校培养造就大批德才兼备的高层次人才,适应党和国家事业发展需要至关重要。

开展“创新之星”评选工作,破除“五唯”壁垒,涌现一批先锋学子,研究生的学术志趣、科学精神和学术能力显著提升,创新活力大大激发,在实现对研究生多元评价的同时,形成了独具特色的品牌文化。持续深化以导师、课题组为单位的“一纵到底”纵向团队建设,通过评选“优秀纵向团队”,培养“乐研,好研”的氛围,大力推进了研究型学院的建设。构建研究生荣誉体系,充分挖掘网络育人资源,开展典礼仪式教育,着力发挥榜样教育效能。

本文是基于浙江工业大学化学工程学院的个案考察,从“对人的评价”转变为“为了人的评价”,将“改革学生评价,促进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落在实处是一个需要长期聚焦和研究的命题,需要在更广阔的理论和实践空间中寻求更多的、更优化的解决方案。

【注释】

1.人民网.习近平在清华大学考察[DB/OL].http://tv.people.com.cn/n1/2021/0419/c141029-32081775.html,2021-4-19.

猜你喜欢

研究生素质改革
工艺美术教育审美素质的培养
改革之路
高铁乘务员的素质要求及其养成
蔡智及其研究生作品选登
沈铭存研究生作品选
改革备忘
改革创新(二)
提高自身综合素质,用好“变”的态度
瞧,那些改革推手
幸福院里出了个研究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