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文科建设背景下金融工程专业校企协同育人实践探索*
——以天津财经大学为例

2023-01-08

智库时代 2022年20期
关键词:校企协同育人

周 远

(天津财经大学金融工程系)

一、新文科建设背景下金融工程专业校企协同育人的模式

为贯彻落实《教育部产学合作协同育人项目管理办法》(教高厅〔2020〕1号)文件精神,通过企业支持、高校对接、共建共享的校企协同育人机制,推动高校人才培养改革。深度产教融合是新文科建设的基本内涵和发展趋势,是地方性高校开门办学以对标一流高校建设、一流专业打造的必要环节,高校应积极借助校企协同育人机制构建产教融合生态圈,以塑造具有爱国奋斗精神、顺应时代潮流、能力素养卓越的可持续发展金融工程专业人才。

金融工程专业具有很强的交叉学科特性、综合性和实践性,注重基本技能与综合应用能力两方面实践,要求学生拥有使用数理思维、技术理念和量化方法分析金融问题的素质,具备在金融机构和企业从事投融资决策、量化投资、产品定价、风险管理等工作的能力,这就要求金融工程专业人才培养要与社会需求对接,强化校企合作。天津财经大学金融工程专业确立着力培养以复合型知识结构为基础,富有创新精神,能够运用工程学的思想和技术解决实际金融问题的应用型人才,注重人才培养与社会需求对接,逐步形成“校企对接、课程链接、学研衔接”的多阶递进育人体系。

“校企对接”,即整合金融机构实务部门、投资者教育基地和社会企业单位,构建起具有资源整合价值、专业发展价值、人才培养价值、服务社会价值的多元化、功能化、一体化的多方联动育人主体,实现课程资源共享、优质师资交流、政产学研互动,丰富了金融工程复合型人才培养的知识和能力供给。

“课程链接”,即以校企共建课程作为实践育人的中心载体和源点,推动人才培养改革创新。在大连商品交易所的支持下,我校金融工程系与一德期货有限公司合作建设高校期货人才培育项目课程《期货交易原理与实务》。共建课程纳入必修课教学计划,每学年春季学期实施,面向金融工程专业本科生开设,计48学时、3学分,由专业教师和聘请生产企业、贸易企业、投资公司、资产管理公司、期货公司的业内专家为学生传授金融衍生品实务知识。

“学研衔接”,即发挥校企共建课程的课中、课后全链条育人功能和辐射示范带动作用,调动提升学生学以致用和研究创新能力,形成“以点带面”的实践育人良好氛围。校企双方依托共建课程的师资团队和授课内容,积极整合校内校外资源,构建由虚拟仿真实验项目操作、量化交易、专业实习、学科竞赛、论文写作指导、创新创业训练项目、调研考察、暑期夏令营活动等环节组成的多阶递进实践育人体系。

通过打造师生广泛参与、校企深度协同的实践育人体系,形成“理论与实践并重、实践反哺人才培养”的育人模式,建立系统性、持续性和规范化的校企联合培养机制,学生实践能力显著提升。将行业对人才培养的需求引入教学过程,实现行业专家深度参与专业人才培养,推动金融工程专业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改革,在“双师”结构师资队伍建设、校企共建课程开发、实践基地建立、创新创业教育支持等方面搭建金融工程专业校企协同育人的机制框架。

当前,澳大利亚的“TAFE”是世界上比较成功的校企协同育人模式,它是由政府主导、企业密切合作,具有统一的教育和培训标准,体现“能力本位”。美国通过国家合作委员会、教育协会、高校和企业层层对接,上下联动,突出实践评价。国内高校主要通过产业学院和专业共建模式实施校企合作,一些职业教育院校基于工程教育OBE和CDIO模式,实施包括仿真实训、岗位操作、就业实习的UBL人才培养模式。当前,校企协同育人存在制度建设不够完善、校企共建课程开发不足、企业参与积极性不高等问题。构建系统性、持续性和规范化的校企协同育人机制,有助于解决“老师教为中心”向“知识+思维方式+实践能力”并重的“以学为中心”的学生有志、有智、有质学习的转变;解决行业专家流于讲座报告等形式浅度参与课程建设,课程内容对标职业需求和企业实际不充分,校企协同育人的持续性和系统性有所欠缺的问题;解决校内师资队伍缺乏行业实践经验、专业知识传授与学生实践能力培养的匹配程度不紧密,挖掘专业课程的全链条实践育人功能不充分的问题;解决信息技术与课程教学的深度融合不足,“沉浸式”现场体验教学使用有限的问题。

二、天津财经大学金融工程专业校企协同育人的具体实践

(一)紧密对接行业需求,动态调整课程内容

校企双方签署共建课程开展合作协议,聘请从业5年以上、具有扎实市场理论基础和丰富实践经验的期货公司、生产贸易企业、资产管理公司等业内专家,为学生讲授期货期权品种及交易规则、套期保值、大宗商品投资及产业分析方法、量化投资、私募业务等金融衍生品知识。授课内容坚持以面向行业实际需求为导向,兼顾基础性与扩展性,共建课程开展四期以来,每期都会动态调整授课师资和内容编排,其中业内专家的授课时数比例不低于75%。共建课程设置“大连商品交易所高校期货人才奖学金”,对成绩优秀学生予以奖励。

金融工程专业携手社会价值理念一致的优质企业,坚持“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的理念,构建多层次课堂模式,给予学生个性化发展的空间和条件,做实产学合作,除大连商品交易所、一德期货有限公司外,还与安信证券、华泰证券、平安保险等金融机构双向强化实践教学环节,推广“一德模式”,保持教学改革尤其是实践育人的持续性和创新性。

(二)强化校企深度合作,注重实践能力培养

为延伸和拓展共建课程的学习效果,充分发挥课中和课后的全链条育人功能,打造校企深度协同实践育人模式,校企双方基于共建课程的开展确立了一系列后续合作机制。

第一,举办暑期夏令营活动。作为高校期货人才培育项目课程的延伸,金融工程系联合一德期货有限公司举办暑期夏令营活动,邀请获得校企共建课程奖学金的学员和有意向从事衍生品工作的学生到一德期货公司总部参加。在夏令营实践活动中,聘请业内知名专家和产业资深人士授课,组织丰富的参观考察调研活动,并安排公司高管集体面试环节,提供产业研究、合规法务、数据分析、量化分析、客户服务、新媒体运营、客户经理等实习岗位。

第二,指导学生调研写作和创新创业训练项目。学生通过公司提供的账号参与期货期权量化交易,就共建课程学习中遇到的问题到公司参加调研。校企双方联合指导学生申报国家级和天津市级创新创业训练项目、毕业论文写作、“博才笃学秉梦前行”金融职通车职场精英挑战赛等。

第三,辅导参加学科竞赛。借助共建课程讲授的衍生品知识,授课业内专家和专业教师指导课程学员参加“郑商所杯”全国大学生金融模拟交易大赛、“中金所杯”全国大学生期货知识大赛、全国大学生金融科技创新能力大赛、全国大学生量化投资交易大赛等学科竞赛。

(三)注重信息技术应用,夯实共建共享机制

当前的人才培养应主动适应信息化革命给育人工作带来的挑战,并充分利用与此相伴而生的红利。金融工程专业秉承理论与实践素养双提升的育人理念,利用慕课等线上平台和虚拟仿真实验项目实现师生、生生线上线下的双向互动,从而有效提升共建课程的育人效果。推动信息技术与共建课程教学深度融合,疫情常态化防控期间利用公司设计的专业软件开展线上授课,依托软件的大数据分析实现学习全过程管理和学情调查反馈。利用行业智慧型软件开展在线授课,实现学生学习痕迹化管理和过程质量评价。根据共建课程实验环节安排和提高学生量化投资实践能力,校企双方共同开发具有开放性、兼容性和前瞻性的量化交易虚拟仿真实验教学平台,设计操作验证型和综合设计型的实验模块,构建从点到面、从基础到前沿、从传授知识到实践创新能力培养的实践教学格局,并将其应用到线上线下混合式一流课程建设和纳入校企双方共同编写的专业教材中。

(四)实施多元教学手段,突出现场体验教学

共建课程采取业内专家案例教学、模拟交易、仿真训练、参观考察等多种方式开展,暑期夏令营也安排丰富的调研考察活动。加强案例式、研讨式等授课手段的使用,开发合作式学习方式,调动学生上课积极性,启发学生思考,提升自主学习能力。注重学生学习过程评价,在共建课程上引入闭卷考试与小组讨论、专业教师与实践导师面试、撰写课程论文和调研报告等方式进行多方位测试,建立由规范学术论文、案例研究、调研分析等多种形式构成的课程考核评价体系。通过在期货交易所指定交割仓库、投资者教育基地、金融博物馆等现场的“沉浸式”体验授课,有助于学生加深对金融衍生品交易与应用的理解,有力推动衍生品投资教育纳入国民教育体系。

三、我校金融工程专业校企协同育人实践取得的效果

(一)教学内容方法高效改进,学生实践能力显著提升

金融工程系与一德期货有限公司按照育人主体多方联动和育人载体协同推进的建设原则,有效整合校内校外资源,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加强产教融合,以提升学生实践能力为核心,形成以共建课程《期货交易原理与实务》为核心的辐射带动多层次实践环节联动的校企协同育人体系。遵循合作共赢和共建共享原则,校企双方深入合作建设课程,并以共建课程为载体建立了涵盖夏令营、调研实习、学科竞赛、创新创业训练项目等环节构成的校企协同实践育人体系,有效延伸和拓展了共建课程的实践育人效能,实现专业人才培养、学生能力提升和社会获取人才“三赢”的良性循环格局,促进了校企合作的持续性和系统化。

共建课程的教学计划、教学大纲于2019年写入金融工程专业的人才培养方案,弥补了专业课缺少持续性、前瞻性、创新性行业渗透的不足,不再是“一位老师一堂课”,多元化的讲授团队、线上线下混合模式、课堂教学和现场教学的应用,凸显理论与实务并重开放性人才培养的力行践行。共建课程讲师来自期货行业、生产企业、贸易企业、投资公司、资产管理公司等多领域资深专家,课程内容不仅包含期货交易原理,更涵盖了法律法规、宏观经济、交易技术和策略、黑色金属、农产品、化工品等专业知识,为学生展现了各类金融市场参与者在服务实体经济中所扮演的不同角色,正确认识期货市场功能,树立风险管理意识,推进多维度、立体化、高阶性教育教学方法。校企共建课程开展以来,专业本科生在市级创新创业训练项目立项1项,在“郑商所杯”全国大学生金融模拟交易大赛、全国能源经济大学生学术创意大赛荣获全国一等奖,在全国大学生金融科技创新能力大赛荣获全国二等奖。

(二)践行思政教育共建共享,诚信清廉注满校园

基于课程共建的良性循环和效应溢出,遵循“以学生为中心”的培养理念,共同探讨如何在第一课堂思政育人的创新方法,以支部共建(如联合主题党日活动)、双师共学、行业精英现身说法的方式,共同开展本科生层面的清廉教育,共筑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借助公司实习基地、投资者教育基地、金融博物馆、期货交割仓库等资源,大力开展“沉浸式”体验教学、全方位实践育人,有力提升了共建课程的实施效果和学生金融素养及实践创新能力。

(三)产学协同效果被广泛宣传,社会效益高度彰显

通过共建课程实施,可以传授衍生品专业知识、培育学生合规操作、风险意识和实践能力,有助于拓展期货市场投资者教育方式,进一步推动投资者教育纳入国民教育体系,已有毕业生从事金融衍生品行业工作并成为业务骨干和优秀管理人员。校企共建课程《期货交易原理与实务》被《期货日报网》刊发宣传报道,被中国期货业协会作为先进典型向国内高校推广。大连商品期货交易所到学院调研课程运行情况,与学生座谈,高度评价共建课程质量。教育部本科审核教学评估专家团队在我校评估期间,专门到一德期货有限公司调研考察,对共建课程给予充分肯定,并鼓励继续发掘课堂外的教学创新模式。2019年一德期货教育团队受聘金融工程系本科校外指导组,为学生科研组开展专题讲座、竞赛辅导、就业导航、廉洁教育等;2021年共建课程讲师团队核心成员受聘金融专业硕士校外导师。

(四)共建虚拟仿真实验教学平台,助力兄弟高校同向同行

校企双方共同开发量化交易虚拟仿真实验教学平台,融入了共建课程的期货市场元素,同一德期货及业内专家共同设计实验教学环节,并与国内多所高校的金融学类专业签署共享使用协议,推广至多所高校的金融学类专业共享使用,助力高校对实验教学平台反馈颇高。

校企协同育人的核心是实践育人,这对专业课程选择、授课内容设计、业内专家聘请、学生参与方式等提出了较高要求,特别要注重协同育人的系统性和持续性,重视发挥校企共建课程的功能延伸和示范带动作用。未来天津财经大学金融工程专业将通过学情调查、跟踪访谈等方式完善校企协同育人的实施,梳理总结校企共建课程的建设经验,加强“沉浸式”现场体验教学手段的使用,吸纳更多课程纳入校企共建轨道,巩固深化校企合作关系,持续推动专业建设和学科发展。

猜你喜欢

校企协同育人
文化育人的多维审视
输入受限下多无人机三维协同路径跟踪控制
育人铸魂守初心 赓续前行谱新篇
家校社协同育人 共赢美好未来
立足“农”字做文章 校企合作风生水起
校企合作的电子商务课程教学模式
蜀道难:车与路的协同进化
“四化”协同才有出路
一个平台 四项合作 多方共赢——“政府搭台、校企唱戏”之校企深度合作的模式探索
校企合作五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