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校计算机教学中互助教学模式的运用探究

2023-01-08王卓王梦琪

智库时代 2022年20期
关键词:教学方式计算机教学模式

王卓 王梦琪

(河南城建学院)

随着我国信息化时代的不断发展,计算机学科已经成为各所高校必不可少的专业科目之一。但高校传统的计算机教学模式已经不能满足学生学习的实际需求,因此,如何优化高校计算机教学模式,提升计算机教学质量与效果是当前各高校面临解决的问题。此外,计算机学科的知识范围广、技术更新快、对学生的实操能力要求高,是一门学习难度较大的专业,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较为死板,进一步增加了学生学习的难度,而互助教学模式较为灵活,可以改善教学氛围,提升学习兴趣,帮助学生更好的收获知识。鉴于此,本文的主要内容是讨论与研究高校计算机教学中互助教学模式的运用方式,以此帮助各高校提升计算机教学质量。

一、互助教学模式的内涵、意义以及基本特征

(一)互助教学模式的基本内涵

互助教学其从字面意思来看就是学生相互帮助共同学习,但其内涵不单单是指学生与学生之间互助教学,还指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互助教学。在高校计算机教学互助教学模式中学生的学习方式更为灵活自由,相较于传统的高校计算机教学课堂,互助教学模式可以让学生在互相帮助和动手实践操作中学习计算机相关知识与技术。与此同时,互助教学模式是指通过划分小组的学习方式展开合作学习,进而帮助学生在小组合作过程中发现自己与他人相比的不足与擅长之处,进而达到取长补短的教育意义,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同时提升计算机教学的学习效果与效率。所以,不难发现互助教学与传统课堂教学模式相比,互助教学模式的最大不同就是在于利用互助学习方式去解决或克服学习困难,并进一步促进学生的合作交流,在合作沟通中提升学生对计算机相关知识的求知欲与学习能动性。总而言之,高校计算机教学采用互助教学模式实质上是在有效落实我国素质教育教学理念,其可以在日常教学中培养学生的道德品质、人生价值观、专业技术水平等多方面的综合素养,进而促进高校学生的全面发展,为社会输送更多优质人才。

(二)互助教学模式的基本特征

高校计算机互助教学模式中教学的主体是学生,教师是辅助学生学习的引导着与帮助者,通过开展互助教学,可以增强学生与学生、学生与教师之间的沟通交流,可以帮助教师更好地获得学情状况,构建灵活、开放的课堂学习氛围,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与动手操作实践能力,让学生在良好的课堂教学氛围中锻炼自己的独立思考与自主学习能力。互助教学模式的基本特征分为三个方面,其一是互动性,互助教学模式在高校实际课堂教学中最常见的体现方式就是以划分学习小组进行自主学习或实际操作的形式进行,所以其大大提高了课堂教学的沟通交流,打破了传统课堂教学的壁垒,给教师与学生之间提供了更好的交流与互动方式。其二是课堂教学成果评价多样化,传统的课堂教学成果评价往往只是以学生的学习与考试成绩两大方向为主,但随着我国高校教育事业的不断发展,我国根据现代学生的学习需求与教师的课堂教学现状提出了“教学评一致性”的全新教育理念与教学方式,所以传统的课堂教学成果评价已经不再适用于当下时代的教育发展需求,而互助教学模式的应用,不仅革新了传统课堂教育模式,还推动了高校课堂教学成果评价的方式与评价内容。互助教学方式使课堂教学的主体回归学生,并以互动性的学习方式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其更侧重于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与能力。因此,其教学理念的转变,使得课堂教学成果评价变得多样化,除学生学习成绩与考试成绩外,其也关注学生的合作意识、沟通交流、动手实践等多方面的综合评价。其三是教学的多样化,互助教学模式不单单只有在课堂教学中划分合作小组这一种学习方式,其实际上为课堂教学模式提供了更多的多样性与可能性,如组织学生参加小组竞赛以及团队比赛等多元化的教学模式。互助教学模式其本质上就是将课堂教学还给学生,让教师能够真正认识到教师自身在课堂教学中的教学身份,以此促进学生更好地全面发展。

二、互助教学模式在高校计算机教学中应用的价值

(一)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

互助教学的核心就是互动式合作教学,其充分应用了社会与集体思维方式进行课堂教学。在高校计算机教学中应用互助教学的模式开展课堂教学,可以帮助学生在合作沟通交流中学习与巩固计算机相关知识,在实际操作中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与动手实践能力,学生在互助教学模式下进行新知识的学习,可以让学生在求知、查错纠错、解决问题等的学习过程中养成独立思考的习惯,进而使学生的思维能力得到提升,不再像传统的课堂教学中多以学生被动式学习为主。

(二)提高学生的学习主动性

计算机教学的最大难点实质上是在于计算机知识体系较为复杂抽象、相关技术的更迭速度快。众所周知,高校计算机教学的知识内容往往很难与最新的技术进行同步教学,这种现象就导致大部分学生在从高校进入社会时,计算机专业技术的能力水平不达标,企业一般都需要耗费大量时间对应届、往届毕业生进行相关技术的培训。所以,从这种普遍现象深入剖析来看,传统高校的计算机课堂教学模式已经不能满足现代社会和企业对用人的需求,而互助教学恰好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传统计算机课堂教学的不足。互助教学模式将高校课堂教学回归学生本身,使学生通过自己的主观意识与行为开展计算机相关知识与技术的学习,让学生在轻松的课堂学习氛围中开展高效学习,这大大提高了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其自主学习能力的提高为学生在进入社会与企业时提供了储备,拥有良好的自主学习能力不仅可以在高校学习时间自主学习新兴计算机技术,还可以在企业的技术培训中减少对新技术的学习难度。

(三)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

互助教学模式可以很好的培养高校学生的合作意识,为高校学生在毕业迈入企业时提供帮助,帮助其可以更好地跟同事或者合作伙伴进行沟通交流。互助教学的意义在于取长补短,高校计算机互助教学模式的应用可以促进学生在互助中全面提升自己,同时也为其他学生提供帮助,这种互动性的合作学习方式也在侧面体现了社会与企业的生存法则。除此之外,素质教育教学理念指出课堂教学的过程应该是教师教学与学生学习两者之间的互动,是沟通、认知、启发以及知识面、思维方式的补充过程,现代高校课堂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正确看待自己与学生的关系,以师生平等的角度与学生之间分享经验、相互思考,这样才能真正落实“以人为本”的素质教育教学理念,使教师与学生都有所提升与进步。总而言之,互助教学模式可以充分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1]。

三、高校计算机教学的现状

(一)学生学习效率低下

随着相关计算机技术在各行各业的广泛应用,计算机相关专业成为新时代下热门的就业方向,这种现象导致高校计算机相关专业的学生数量也逐年递增,但受学生计算机基础水平与学习能力的差异性的影响,部分学生在进入高校计算机课堂学习时学习能力与学习基础较为薄弱,而计算机相关知识与技术的抽象性与学习难度较大,逐渐使学生产生抗拒心理,久而久之影响学生的学习的兴趣与积极性,导致学生的学习效率降低,学习效果也不理想[2]。

(二)学生缺乏主动学习意识

虽然我国大力推广素质教育,对现代课堂的知识教学也累积了一定的教学经验,但受应试教育的影响,高校课堂教学中学生缺乏主动学习意识一直都是现代教育的通病。学生缺乏主动学习意识,不仅仅会导致学生无法获得理想的学习成果,还会在一定程度上制约学生的未来发展。与此同时,随着市场竞争的日益激烈,各企业对人才的要求也逐渐提高,若高校学生缺乏主动学习意识和创新意识,则会导致其制约计算机专业学生在企业中的再次发展[3]。

四、高校计算机教学中互助教学模式的运用策略

(一)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新课改指出课堂教学的主体应该是学生,因此无论是何种课堂教学模式的应用都应该以学生为教学主体开展教学。高校计算机教学中互助教学模式的运用的首要内容就是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在教学设计、教学方法、教学任务、教学活动等课堂教学流程中将教学主体还给学生,教师作为学生学习的引导者与帮助者应在课堂教育中积极引导学生充分发挥自己的学习积极性与主动性[4]。除此之外,教师在开展实际计算机教学前,应充分了解班级内部所有学生的大体学习情况,同时了解每个学生的个性,以此做好因材施教的课堂教学,并要在课前导入与课堂教学的各个环节中积极为高校学生搭建一个良好的学习氛围,坚持“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让学生在平等的师生关系中开展高效学习。另外,高校学生来自不同的生长环境与学习环境,其每个学生的学习能力与学习基础存在差异,所以教师应结合学生的学习情况,从实践角度开展素质教育,逐渐让学生在互助教学模式的课堂中理解计算机学习的意义与价值,进而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与主动性[5]。

(二)采用多元化教学方式

高校计算机教学中互助教学模式的运用需要通过多元化的教学方式进行有效落实。采用多元化教学方式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其一:高校计算机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以采用不同的教学方式开展互助教学模式,如案例教学法、项目实战教学法、知识竞赛教学法等多元化的教学方式,以此打破传统高校课堂的死板教学[6]。其具体方式如在课堂教学预习环节时,通过案例教学法与项目实战教学法融合的教学方式展开计算机相关知识与技术讲解的课堂教学活动,采用划分学习小组的形式让学生进行自主学习与预习,进而让学生明确课堂教学的重难点。其二:高校计算机教师还可以通过组织学生开展计算机互助学习交流大会的形式开展互助教学,由计算机教师选择学习课题与学习内容,同时也采用划分组别的方式让学生与小组成员开展互助学习,共同完成学习的内容。

(三)教师发挥引导作用,优化互助教学流程

在互助式课堂教学模式中,不仅要突出学生是教育主体,还应注重计算机课堂教学中计算机教师的引导教学,只有计算机教师充分发挥其自身的引导作用,才能够做到优化传统课堂教学的助学流程,使得互助式教学模式的应用效果得到最大化提升。因此,计算机教师应在课前准备过程中,必须提前做好课前教学调查,以确保在计算机课堂开课前能够准确获取学生的基本学习情况与计算机学习基础水平,进而才能在了解学生基本信息的基础上,高效设计课堂教学流程。与此同时,计算机教师在发挥其引导作用的同时,要不断丰富其自身的知识储备,提升其教学能力,结合现代化计算机技术与应用的发展趋势,为学生提供最新的计算机知识,计算机教师也可以借助最新的发展趋势为学生设计一些与课本知识内容相关的互助合作话题,促进学生学习兴趣与积极性,进而保障计算机课堂互助教学的顺利进行。除此之外,计算机教师要明确互助教学的主要课堂教学目标,根据学生的学习需求与学习情况,施行因材施教,并在课堂教学中精心设计能够引起学生积极讨论的知识话题,结合课堂动手实践操作完成相对复杂、抽象化的计算机知识重难点的课堂教学,根据学生在实践过程中遇到的问题与操作难点进行教学引导,计算机教师需要注意的是在教学引导的过程中,教师应充分站在学生思考问题的角度,对其进行有效的教学引导,以此才能增加教师与学生之间的沟通交流,使课堂互助式教学能够真正得以落实。例如,计算机教师在教授“word软件应用”时,教师应提前通过调差表或者询问的方式获取学生对word软件的了解与应用情况,进而根据获取的情况量身制定课堂教学设计与教学方案,同时在课堂教学环节中,教师应穿插动手实践环节,对每个重难点知识内容的教学都进行实操训练,对实操环节中出现的问题进行重点讲解,并结合学生的问题思考方式进一步引导学生,最终使计算机互助教学得以顺利进行,提升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与能动性,进而提高计算机课堂教学的效率与效果。

(四)关注教学评价,提升互助教学效率

关注教学评价,提升互助教学效率,首要就是要立足于“教学评一致性”的全面教育理念,教学评价可以促进课堂教学方式的改进,提升学生的学习效率与效果。因此,高校计算机课堂采用互助教学模式时,也应充分应用教学评价,改进教学效果与教学效率。其主要可以通过在课前预习或课后复习的阶段,对计算机专业的学生开展定期的学情调查,获取学生的学习状况与教学意见,以此帮助计算机教师改进课堂教学方法。与此同时,通过教学评价的合理应用,可以更好地体现“以人文本”的教学理念,有效促进计算机教师与学生之间的沟通,这也体现了互助教学的意义。此外,教学评价的应用方式是多样化的,作为计算机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也应积极鼓励学生,培养学生的学习自信心,以此帮助学生克服学习困难,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7]。

五、结束语

综上所述,随着社会对人才需求与要求的进一步转变,我国高校计算机教学已经不能满足现代社会发展。目前,高校计算机教学存在部分不足之处,而互助教学模式的运用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传统的高校课堂教育的不足,提升计算机教学的质量与效果,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不仅如此,高校计算机教学中互助教学模式的运用有利于推动我国“以人为本”的素质教育,其具体可以通过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采用多元化教学方式以及关注教学评价等多个途径展开互助教学模式的运用。

猜你喜欢

教学方式计算机教学模式
群文阅读教学模式探讨
“思”以贯之“学、练、赛、评”教学模式的实践探索
计算机操作系统
优化教学方式 提升初中语文教学质量
高校钢琴教学方式拓展的思考与实践
灵活采用教学方式 提升语文教学效率
以“问题化教学”为导向 有效转变物理教学方式
基于计算机自然语言处理的机器翻译技术应用与简介
计算机多媒体技术应用初探
“认知-迁移”教学模式在高年级阅读教学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