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有企业财务风险管理问题及对策研究
2023-01-08张先燕
■张先燕
(云南省烟草公司德宏州公司)
国有企业是我国国民经济中的主导力量,是国民经济的重要支柱。特别是在灾难面前,国企就彰显了巨大的优势和国家力量。促进国有企业健康可持续的发展就显得尤为重要。国有企业防范和化解风险的能力关系到国有企业的生存和发展。但现在部分国有企业财务风险防范能力还有待进一步增强,财务风险防范体系有待进一步完善。
1 国有企业财务风险管理的重要性
在生产经营中,企业总会遇到各种风险,大致可以分为市场风险、战略风险、经营风险、财务风险等。这几种风险间的关系并不是平列的,其中财务风险是各种风险的具体而集中的体现,财务风险一旦成为现实,对企业的存在和发展会产生极大危害。
财务风险管理就不是一个简单的具体环节,而关涉整个资金运动过程。财务风险管理是经营者对其理财过程中存在的各种风险进行识别、度量和分析评价。并适时采取及时有效的方法进行防范和控制,以经济合理可行的方法进行处理,以保障理财活动安全正常开展,保障其经济利益免受损失的管理过程。财务管理涉及主要关涉企业的筹资、投资、资金结构,财务风险管理包含对这三个环节风险的管理、控制,且需要提升对财务风险的识别、计量、控制能力,不仅准确评估财务风险,还能通过准确计量、预测风险,采取合适措施控制、防范财务风险。
我国是社会主义国家,公有制经济是主体。国有企业的生产经营状况,不仅事关本企业员工的利益,还涉及国民经济的总体稳定发展与全体公民的总体利益。相较多数私有资本企业,国有企业一般规模较大,组织架构复杂,其财务管理中涉及的问题也较多较复杂,面对的财务风险因此更多、更大。风险是现实存在的,但不能无视其威胁,而需要通过加强财务风险控制,为企业创造一个相对安全稳定的生产经营环境,这不仅有利于企业全面、经济和有效的防范风险,也有利于实现企业资金的安全和完整,可以使风险控制在可接受范围内,以期提高国有企业稳定、健康、可持续发展。
2 国有企业财务风险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国有企业规模大,覆盖的行业、区域广,相应的内部管理机制也各具特殊性,相互间协作的程度也各自不同,因此出现财务风险的方式也各有不同。为了应对财务风险,国有企业需要设置专门的财务管理部门,细化分工与职责,同时强调各岗位的总体性,形成总体防范财务风险的机制,有效、积极抑制、应对财务风险。但是,当前的国有企业中,财务风险管理工作尚不完善、成熟,尽管存在相应部门,但仍存在诸多不足之处。
2.1 资产框架不完善
由于国有企业的性质,大多数企业规模较大,公司治理结构较为复杂,因此其财务管理工作表现出鲜明的系统性,较单一的私有资本企业更为多元、复杂,工作难度系数也相对更高。国有企业财务管理工作的特点,要求财务管理人员需要以风险防范、抑制为基础,从国企总体、持续发展的视角,进一步深化、完善管理策略,不断完善企业的资产框架。现实中,相当数量的国有企业资产框架不够完善,导致企业经营质量、效率不甚理想,实质资产比重较低,非盈利资产比重过高。国有企业需要承担相应社会责任,但现实的市场环境给国有企业的压力较大。与此同时,非营利性资源难以获得充分使用,新产品的研发、生产、营销无法顺利、迅速展开。此外,有些国有企业的设备、设施较为陈旧,无法跟上市场的要求,导致这些企业债务问题严重。尽管许多优惠政策相继出台,使融资方式越发丰富、多样,但相当数量的国有企业自身实力仍显不足,不仅融资渠道单一,未能充分利用丰富的融资方式,由此导致资金困境与矛盾:不仅融资途径、规模存在瓶颈,债务问题也愈益严重。
2.2 对财务管理的重视程度不足
随着市场环境的演变,国有企业也顺应市场对企业发展的要求,不断提升经营管理水平,尤其是合理防范财务风险,建立了较为现代的财务风险管理机制。但是,财务风险管理的完善,不是一蹴而就的。从国有企业财务风险的现实情况而言,实际工作质量、效率都难称完善。在很多国有企业中,财务管理人员对工作的重要程度还很不够,不仅对工作内容、权限缺乏全面、深刻的理解,由此导致工作主观能动性不足,工作质量与效率自然缺乏足够的保障。从市场的长期演变趋势及其对国有企业的要求来看,国有企业财务管理工作的提升速度不够,管理机制尚未够明确、有效地建立起来。国有企业因此面临较大的财产损失以及资金压力,最终滋生了诸多的财务管理风险,自身的稳定运作以及发展受到了阻碍。面对这一局面,作为财务风险防范的先决条件,必须使国有企业的上级管理机构以及企业内的决策、管理层充分重视财务管理及风险防范,并展开于财务风险防范工作的具体工作中。
2.3 内部财会工作存在缺陷
财会工作是财务管理具体体现,其质量与效率的好坏,直接影响到国有企业资金循环能否顺利进行,以及财务风险管理是否有效。从现实情况来看,不少国有企业在这方面存在缺陷。首先,财会工作人员数量有限,投入不足,未能高标准、严要求,明确财会工作的分工与岗位职责,导致相当数量违纪、违规现象的存在。其次,财会工作分工架构不严谨,导致会计信息失真,难以提供真实、可靠的财会信息。再次,部分财会人员仅从个别领导的要求出发,未能从总体认识自己的工作职责与工作重要性,使财会工作运作质量不足。最后,部分工作人员未能严格按照操作规程工作,导致诸多核算失误出现,使企业无法准确地对自身财务实施管理。
3 国有企业财务风险管理问题的成因
对国有企业财务风险管理问题的概括,并不能让我们直接给出完善这项工作的主张。因为这些问题的存在,仍有其各方面的成因。
3.1 风险管理意识淡薄,资金存在安全隐患
企业财务人员缺乏风险意识,对财务风险的客观性认识不足,认为确保管好资金就没有财务风险了。忽视了对企业财务风险的预测和预警,决策等各环节风险的管理,导致企业在突发事件发生时,应变能力不足,带来财务风险。财务人员职业道德和职业判断能力也在一定程度上对财务风险产生影响。出现苗头性问题时,没有足够的警惕和风险意识,导致问题爆发才被发现。
由于风险意识淡薄,资金在寻找投资机会时,一味追求效益,无视资金安全。或者,在没有很好的投资机会时,没有在保证安全的前提下,让资金产生最大效益。在确定企业资金的投资方向时,无前期规划和论证,没有在着眼利润的同时控制风险,导致风险增加,资金安全没有保障。
3.2 内部监督机构形同虚设,监管不到位
内部监督包括不相容职务之间的互相控制、内审机构的监督以及纪检等其他部门的合力监督。制度上不相容职务分离但实际工作中会有怕麻烦导致实际执行背离职务职责或形式上虽然职责分离但实际工作中未按要求执行到位。内审机构独立性较弱,有些单位的机构设置,内审与财务没有分开,且接受财务的管理。导致内审机构发现问题不敢反映,不能反映。纪检监察等其他监督部门由于是多年同事,讲情面做人情。导致各种监督机制不到位,形同虚设。
3.3 预算管理不科学,没有发挥实效
实际工作中部分人员预算编制能力较弱,预算编制局限于归类加总,管理粗放,企业没有进行定额管理或者定额制定不科学,编制出来的预算与实际工作相分离,没有办法进行后续的分析比较。一些财务人员身兼数职,既要制定预算,又要参与财务管理其他工作,预算编制之前又没有进行充分研究和分析,造成仅仅完成预算编制的局面,导致预算流于形式。
预算分解下达不合理,权责分工不明确,经营过程中,各部门实际执行情况无法与预算相对比。部分企业没有注重对信息化技术手段的运用,导致预算管理水平低下。导致预算编制及执行力都较弱,没有发挥预算的作用。
3.4 财务人员专业素质有待提高,影响财务风险管理效果
企业中的各项工作,无论技术如何发展,最终都是由专职工作人员完成的。对于财务风险管理而言,财务人员的素质技能,是制约这项工作效果的核心要素。在部分国有企业中,财务人员综合素质和专业技术水平尚显不足,表现为对自己工作重要性认识不足,对经营活动过程中数据不敏感,对出现风险的相关信息的分析和处理不到位,导致风险在初期没有被发现和重视。较好的风险管理体系,由于执行人员的素质不匹配,最终制约了风险管理的效果。
4 国有企业财务风险管理问题的完善策略
在财务风险管理中,不仅要强化专职人员重视程度,深化其对国有企业性质、职能以及财务风险管理的认识、理解,更要通过完善财务管理工作机制,与其认识相统一。这样,才能使认识与现实矛盾统一起来,充分完善国有企业的财务风险管理工作。
4.1 强化权力制约,完善决策机制
国有企业的资金首先风险控制是第一位的,要确保资金的保值增值,要严格审批资金投资。防控资金出问题,首先权力要进行分散与制约,加强对资金审批权限的约束,防范单位领导参与或者授意违规操作。其次,必须规范领导行为,提高资金管理使用过程中的透明度和公开性,防范职权滥用。对于有富余资金的企业,还要考虑怎样使资金收益达到最大化,这也要加强关注的风险点。不同利率存款的组合,不同银行的选取要充分调研,在充分测算的同时引入竞争机制,提高收益并保证资金安全。最后,在决策时,末尾表态,集体决策等权力制约的制度要落到实处。
4.2 强化监督检查,形成监督闭环
在形成比较完善的财务管理和会计制度体系的基础上,首先加强财务自我管控,不相容职务相分离的基础上,定期换岗轮岗,不定期检查抽查。以确保财务人员内部形成一个小监督闭环。其次,强化内审机构的独立性,人员、经费、机构的独立以最大限度的发挥内审的排雷监督作用。内审人员可以在第二个层面控制企业的风险,可以走到业务的前端,做到在招投标、供应商选择的时候就控制住财务风险。最后,纪检监察等其他监督部门联合起来的大监督格局可以不定期的进行业务链的整体监督,包括对领导和决策层的监督检查,避免出现决策者失控的状态。
4.3 强化预算考核,增强预算约束
首先,预算执行部门提出预算调整申请,预算管理部门要经充分的调查、分析、论证,再报预算管理委员会审批后调整下达,从而达到预算执行始终受预算指标的控制。其次,要设置预警提示,对经济业务事项执行进行事中提醒,以达到提高预算执行的有效性和准确性的目的。年终,要对预算执行进行分析,包括完成情况、差异分析,并查找原因,调整对策及建议,提出解决措施。最后,对预算执行中发现的问题,要及时针对不同的问题查找原因并采取合理措施控制和干预,以使预算更科学合理。
4.4 提高全员的财务风险管理意识
财务管理的各个环节都可能存在财务风险,各个细小的环节的工作失误都可能给企业带来财务风险,所以要提高财务人员的风险意识,强化其素质。提高财务人员的主观判断分析能力,普及法律知识,具备过硬的职业道德。此外,企业不能仅是财务人员具备财务风险意识,应积极动员全员参与,将财务风险防范意识深入到每个员工心中,形成全员参与防控的局面。企业应通过定期和不定期的培训,增强全员的财务风险意识,了解财务风险的重要性及其特点,掌握财务风险的防范措施与应对策略。以达到全员在互相配合协调工作的同时,大家也互相监督和牵制,提高企业的竞争力。
建立有效的激励机制,鼓励财务人员持续不断的学习,多关注最新的政策规定,跟上政策变更的步伐。不仅会干财务工作,还要熟悉业务,把财务前移于业务,成为业财融合的行家里手。增强财务人员责任意识、规矩意识,防范主观故意产生的风险,做到讲程序守规矩。
5 总 结
企业管理过程中,财务管理范围较广,为保证企业资金安全,实现企业长期稳定发展,降低企业财务风险就要不断建立和完善各种监督机制,不仅对资金收入支出的环节进行监督管理,对于支出前和收入前的企业经营环节也要进行有效监管,才能使国有企业收益最大化,避免出现违反规章制度及法律法规的各种行为。面对当前信息技术日新月异,企业还要结合自身特点与云计算、大数据等高科技紧密结合,更精准的掌握各方面的相关信息和数据,提升财务信息化水平,提高风险应对能力,促使国有企业资金保值增值,不断发展壮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