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职院校“以生为本”助力大学生就业
——以广东工贸职业技术学院日语专业为例

2023-01-08王燕玲刘婵

智库时代 2022年29期
关键词:专业对口以生为本日语

王燕玲 刘婵

(广东工贸职业技术学院)

近年来,整体经济趋势下行,受国际国内经济环境的影响,对外贸易行业不景气,日企、日资业务等都受到了强大的冲击,对于高职院校日语专业学生就业产生了非常大的消极影响。“如何就业”“去哪儿就业”“就什么业”等就业问题是当前日语专业学生急需攻破的重点难点问题。学生一方面喊着就业难,难就业,;另一方面又有业不就,慢就业。原因诸多如:专业不对口、离家远、待遇差、工作累等等,总难找到让自己满意的工作。

如何助力高职院系日语专业大学生就业?大环境而言,外部经济环境紧张局势短期内难以迅速缓解,外部环境的修复假以时日,但是高职院校师生内生就业环境却是可以适时调节的,我们探索了一个以学校为源,以生为本,以学生为中心的就业服务新路径,从人才培养、课程调整、指导服务以及自我提升的角度帮助学生提升内生力,提升就业竞争力,帮助学生把握更多更好的就业机会,促进大学生更高质量地就业。本文以广东工贸职业技术学院2020届和2021届日语专业毕业生的就业数据为基础,对188名日语专业毕业生进行就业调查分析,了解当前日语专业大学生就业状况,剖析存在问题和原因,探索助力日语专业学生顺利就业的新路径。

一、日语专业毕业生就业情况及特点分析

在调查的188名毕业生中,男生人数为34,女生人数为154,男女生比例为1:4.53。女性毕业生的人数仍然占大比例。目前就业的有163人,毕业去向落实率为86.70%,其中:境内升学有39人,占比20.74%,待就业状态有25人,待就业率为13.29%。在已就业的163人中,选择签订就业协议有70人,占总人数42.94%;选择签订劳动合同有22人,占总人数13.49%,还有约32人选择灵活形式,占比为19.63%。

总体就业主要体现以下特点:

(一)就业率相对较低

以广东工贸职业技术学院为例,2020届商务日语专业毕业生初次就业率为70.82%;2021届毕业生初次就业率为78.7%。相对于其他外语类专业:如商务英语就业率为93.66%、旅游英语为92.58%,应用韩语为86.91%,日语专业的就业率相对较低,毕业去向落实难度相对较大。

(二)专业对口率差

相对于英语,其他小语种外语的专业对口率往往较低。根据数据统计,该校2020年日语专业对口率为49.33%,2021年专业对口率也仅为51.24%,相对于其他语言类专业,日语专业毕业生的专业对口率为最低。而专业对口率较高的旅游英语、商务英语;专业对口率超过80%。其他小语种如应用韩语专业对口率也较低,约为50%-60%左右。

受大环境影响,近两年选择出国留学的人数较少,而选择就业从事本专业相关工作的占少数,与日语无关的工作约占一半以上。进一步访谈中了解,主要原因不是学生不想专业对口,而时无法专业对口,“从事日语相关工种的专业性要求高”“还需专业以外的业务知识”“学历”等等卡住了学生的入职门槛,只能不得已谋求其他职业。

(三)就业稳定性弱

灵活就业成就业新形态:爱自由是90后 00后的时代标签,越来越多大学生更愿意选择灵活就业,如:主播、直播带货、微商等,就业门槛低,但是流动性也比较大,这是大学生就业新形态。根据广东生大学生就业创业平台数据统计,2020届商务日语专业灵活就业11人,占比21.15%,2021届高校毕业生灵活就业28人,占比20.58%。

换工作频率高:一年内有过离职的有106人,占比56.38%。其中:任期小于三个月离职的有18人,占比9.57%人,任期3—6个月离职的有31人,占比16.49%,6个月以上离职的有57人,占比30.32%。

从换工作频率和就业形态来看,当前日语专业学生相对其他语言专业就业稳定性较弱,就业现状不容乐观。

二、原因分析

根据以上就业数据分析当前高职院校日语专业就业率低、专业对口率差、就业稳定性弱等突出问题。除了外部经济环境影响就业外,学生的就业素质和能力是影响就业的主要原因,以下从学校方面以及学生自身分析:

学校方面:当前大多数高职院校日语教育存在较大问题,一是人才培养模式缺乏特色,专业方向引导不足,对于学生在专业上的认知和规划较缺乏。二是日语专业课程设置不合理,课程单一,除了日语语言课程外,较少涉及IT、经济法律、影视传媒、外贸跟单等综合业务能力的教学。事实上,用人单位更希望聘用日语基础良好、有一定业务知识能力的综合型人才,这急需课程设置完善和教学师资的均衡。三是专业实训不足,高职日语专业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尚为全面落实。对于学生来说,无论是业务性还是语言性的专业学习,只有通过“教+学+做”一体化实施才能更好地让学生把握知识,懂得在工作中运用。因为专业性的限制,日语专业学生专业性的实习实践机会少,学生实践运用能力弱,这对于学生求职就业选择是不利的。四是就业指导机制不完善,未能很好地结合专业特色和学生特点进行精准指导。当前不少高职院校对于大学生的就业指导不够重视,通常只开展就业课堂、讲座等大众化就业指导,大多由学院辅导员开展教学指导,效果显微。事实上,每一个学生所面对的实际就业困难都可能不一样,专业不一样,不能一概而论。

学生自身方面:实际来看,毕业生就业难主要体现在择业难。而日语专业学生就业难主要原因:第一,个人定位不清晰。盲目跟风,未能给自己一个准确定位,真正做好个人职业生涯规划。事实上,学生自身的职业规划很模糊,对自己、对未来、对职业都没有一个清晰的认知,对未来没有一个明确的谋划。不了解自己,更不了解企业,这对于个人长远发展非常不利。

第二,学而不专,杂而不精。有一部分同学选读日语专业是自愿的,一部分同学是被调剂的,但大部分同学是在零基础的情况下开始学习。在这种情况下,需要学精通语言,除了天赋、语言环境,还需要个人毅力和耐力,多学多练。但对高职院校的学生来说很难做到,除非异常喜欢日语,或者自我目标清晰。事实上,大部分人对自己、对专业都没有清晰的认真,在模糊中度过了三年,毕业的时候发现自己学的语言自己都不好意思端出来用。

第三,眼高手低,习惯了爱自由、习惯了无压力生活,不肯具体执行小的细节;不愿意受辛苦委屈,想不干就不干,离职换岗成本低,生活无压力。毕业生在没有明确目标的前提下,更容易对工作产生动摇之心,尝试不到半个月重来的大有人在。高职院校毕业生高离职率是很多用人单位所忌惮的,这也容易让学生自己处境陷于尴尬。

三、对策建议

高职院校大学生就业工作实质是人的工作,应当从人的本质出发,以生为本,进一步疏导大学生的思想、素质和能力问题,从而实现人的就业观念和行动转变,其宗旨是关心学生、激励学生、发展学生,实现学生的价值,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能动性。文章提出“以生为本”理念正是基于这种对学生的关怀,通过对学生进行清晰的目标定位、学习指导和就业服务,不断提升学生的就业素质和业务能力,争取在就业竞争中处于优势地位。

(一)明确定位,加强人才培养方案的制定

以生为本是教学的根本,也是人才培育的关键。根据市场需求的转变适时调整修订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就日语专业而言,单纯的专业语言不足以应对复合型岗位人才需求。当前一些本科类日语专业在人才培养过程中,根据自身实际情况制定具有自身特色的教育模式,较有代表性的如中日育人理念交叉试教育模式;具有专业方向的人才培养模式;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订单班复合型人才培养模式等等,与时俱进制定“语言技能+人文素养+专业方向”的复合型人才培养方案可以参考,帮助学生既提高人文社会科学素养,又要培养岗位业务能力,综合素质能力得到了较大提升的情况下,学生在就业是就能够被认可或更加灵活地选择就业模式。

当前,部分高职院校正在探索新型人才培养模式,或参考本科类的日语专业培养模式,或高本联合培养,设置如电竞方向、经贸日语、翻译日语、旅游日语等,这是一种好的导向,日趋成熟。如果这些方向都可根据学生自身实际去选择,将能够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在很大程度上帮助学生做好专业引导,让学生目标明确的前提下去学习日语和掌握业务知识。学校方面便是要结合自身实际,突出专业办学特色,打造好的环境和师资力量,目标是培养方向明确、语言精通、业务能力强的复合型人才,增强就业竞争力。

(二)以市场为导向,实现多元化课程设置

要与市场紧密结合,在课程设置上做到与时俱进,适时调整。结合“语言+人文素养+业务方向”的人才培养方向,锁定方向,增强师资力量,加强日语听说读写课程训练,开拓创新相关方向性课程,增加业务拓展课,旅游方向可增加导游实务、旅游文化、出境旅游业务等旅游相关课程;经贸日语可增设如跨文化交际、市场营销、国际贸易、商务谈判等相关课程。但如果没有方向性的增设课程,针对性不强,学习过于分散,长远来看也不利于学生的专业知识积累。此外,人文素养方面,将美学、计算机运用、礼仪沟通、中日文化对比、党史国史等通识课程纳入必修课,为学生扩大知识面、开阔视野提供足够的选修课,实现课程多元化设置,以适应复杂的就业环境需求。

此外,注重学生的专业实践能力,适当加大实践教学学时比例,要体现职业教育的特点;加强校企合作模式创新,开启校中企订单班、创新班等校企协同育人模式,尽可能多渠道地为学生提供实习实践的机会,实现“教+学+做”一体化教学,不断加强学生所学知识的实践运用,提前感知市场,将所学的语言能力和专业知识运用于实践,为将来求职就业做好铺垫。

(三)构建“政校企家生”五位一体就业联动机制

就业工作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教育主管部门、高职院校、企业、家庭、学生就业联动,在“生——校——政——企——家”之间架起一座桥梁,联动互通,内外整合,资源对接,帮助毕业生精准择业、顺利就业。加强家校联动,获得家庭方面的资源、物资和精神支持很重要,更具有针对性和有效性,可以有效促进毕业生顺利就业。

就业服务工作不是一次性工作,有一定的延续性和技巧性,高职院校可根据院校特色成立专门的就业联席部门,对外承接政策的落实执行和资源对接、工作协同;对内联络学校就业部门、助学中心、心理咨询、二级学院等相关部门,在各执行主体之间协调配合,为学生获得包括:职业技能培训、职业咨询、心理援助、经济援助、政策法律援助等方面的专业指导和帮助。该就业联席部门在具体运行中,一是要加强就业服务队伍建设,紧密对接市场,不断提高服务质量和创新服务方式;加强师资配备和师资水平,专人专职专管,统筹兼顾,以实现各个环节的对接和信息资源共享,有效帮助学生就业或择业;二是以生为本,及时了解就业动态和困难,根据日语专业特色和学生实际需求,加强输出和跟踪,实现就业指导和帮扶的专业化,专员化,系统化、规范化和全程化实施。

(四)强化就业服务的针对性和个性化

就业服务说到底是做人的工作,要结合学生的专业特点和实际需求,以市场为导向,以学生为中心,针对学生的特点和就业问题类别,分类分层实施就业服务和职业指导,特别是对于就业困难学生要建立一人一台账,实时跟进和指导,如:对于心理困难类别的就业困难群体,要加强积极心理引导,及时有效实施就业心理援助;对大学生劳动法律疑惑和权益受损的学生进行专业法律咨询服务和法律帮助;对于因家庭原因或其他原因造成自身就业求职过程中的生活困难学生提供一定的经济支持;对于日语能力等级考试难的学生提供专业性的学习指导;求职过程中的简历指导以及面试指导一对一等。

学校在为大学生做好就业服务指导的同时,要引导学生端正择业观念,精准定位,打好基础,扩展知识面,鼓励学生多方面提升自我就业能力和就业竞争力,结合专业方向,发挥自身优势,充分把握就业的主动性,通过自身的积极努力提升职业技能和就业竞争力,为求职就业、提高就业质量和工作满意度奠定良好的基础。

【相关链接】

广东工贸职业技术学院是广东省人民政府直属的全日制普通高等职业院校,是广东省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广东省18所全国一流高职院校建设单位之一。

广东工贸职业技术学院的前身是冶金工业部于1957年创办的广东省冶金工业学校,1984年9月21日划转给中国有色金属工业总公司并更名为广州有色金属工业学校,1999年3月31日划归广东省人民政府管理,1999年10月7日与民办南华工商学院合并办学,2002年5月14日经广东省人民政府批准,设立广东工贸职业技术学院。

截至2018年6月,学院有专任教师640人,其中具有高级职称教师176人,具有博士、硕士以上学位教师461人,由企业技术骨干、企业行业专家担任的兼职教师536人,广东省高职教育优秀教学团队建设项目5个,青年珠江学者1人、广东省高等职业教育专业领军人才2人、广东省高层次技能型兼职教师23人、广东省高等职业青年优秀教师培养对象2人、南粤优秀教师5人、南粤优秀教育工作者2人。

猜你喜欢

专业对口以生为本日语
从推量助动词看日语表达的暧昧性
明朝日语学习研究
教师资格证考试浅议
面向专业对口度的高职服装专业实践教学改革研究
“生本教育”理念下高中有效体育教学模式探索
论强化基础 突出能力 塑造品格的职教语文教学新模式
浅谈初中班主任如何“以生为本”做好班级管理工作
高校应用型专业人才培养中的社会化机制研究
日常日语
看漫画,学日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