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短视频热现象下搭建研究生网络思想政治教育阵地研究*

2023-01-08李鹏飞

智库时代 2022年29期
关键词:研究生思政思想

李鹏飞

(江苏师范大学地理测绘与城乡规划学院)

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在京发布第47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网络视频用户规模达9.27亿,其中短视频用户规模为8.73亿,较2020年3月增长1.00亿,占网民整体的88.3%,大学生用户占据了很大一部分[1]。短视频的崛起为大学生提供了全新的网络参与方式,也相应地带来了一些网络忧患。因此,研究短视频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运用,将传统思政教育优势和新媒体新技术相结合,充分发挥短视频自身的优势,积极引领学生进行网络创作,做好新时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新课题的研究。

一、短视频平台在研究生中使用现状

根据对江苏某大学的调查数据,通过网络平台上对不同年级的研究生发放了调查问卷,发出问卷共500份,实际收回468份,其中男生163人,约占35%,女生305人,约占65%。进行统计分析,从下载过“抖音、快手”等短视频APP的426人,比例高达91%,其中通过微信、微博、QQ等各类APP观看过短视频的463人,比例高达99%。从短视频时长,“最近一周,观看各类短视频的时间”,平均每天观看时间超过1小时不足2小时的361人,占比为77%,观看时间在2小时以上的107人,占比为23%。从下载情况、使用情况,在研究生群体中的使用占有率还是很高。从内容来看,平台推送什么,我就看什么,漫无目的,随意观看的249人,占比为53%,选择关注主播,具有一定目的性的观看的149人。占比为32%,具有针对性的观看纪录片、生活常识和技能等方面的内容有98人,占比为21%。

通过不同维度的统计分析,并结合QyestMobile发布的《2020年中国移动互联网年度报告》短视频的用户时长、用户次数、新增、留存等指标显示,短视频已成为学生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在新时代背景下,基于短视频内在的特性、研究生群体的特征,渴望多元化、追求个性的诉求和心理上的需求,显得依托短视频对研究生的思想、学习、工作、生活、心理和行为上积极引导尤为重要[2]。

二、短视频在大学生中风行的动因探析

当代大学生是互联网的原住民,是新鲜事物的开拓者和追求者。而研究生主要是以科研学习为主,大多数时间以实验室、自习室等为主要“革命根据地”,这样的学习压力让他们做足了科研的 “冷板凳”,但是也要有适当的“热生活”才能释放科研带来的压力,缓解心情、调整良好的学习状态。除了常规的室外活动,短视频这样具有短时间获取琐碎愉快、知识特点的产品自然而然地成为了他们的第一选择,研究生自然也就成为短视频产品的忠实拥趸者。

(一)“情景式”体验,创新研究生的学习场景

科研学习是研究生的第一要务和根本任务。从博客热浪到微博的异军突起,从微信公众号的火爆,到抖音、快手、哔哩哔哩等短视频的流行,不断创新着互联网媒介载体呈现的新形态。短视频为研究生带来了全新的学习场景,也契合新时代这个年龄段学生的学习需求。当代的他们更加追求“视觉效果”,享受互动、体验带来的感受,在学习思维上更加青睐现代化,短视频的兴起改变了以往的传播模式,改变了由以往文字为主的叙述到以动态为主的“情景式”体验模式,短视频的可视化属性丰富了他们的视觉感受和心理上的需求如短视频UP主善于将数据可视化分享独有的心得体会,减轻了用户的理解过程,提升了用户吸纳的成效,这种形式深受独宠。短视频平台的信息传播广泛、内容多元化的优势,有利于学生充分运用碎片化的时间关注热点知识。此外,短视频的“短”、内容的“新”、传播的“快”,增强了吸引学生的魅力,不断抓住他们的注意力,让研究生具有“情景式”的学习体验,创新学习方式。

(二)“个性化”表达,迎合研究生的表达诉求

根据用户画像显示,短视频的主力军是24岁以下,且接受过高等教育的青年。留意校园一角,无论食堂、操场、校园道路上,随处可见正在捧着手机刷短视频、拍短视频的大学生,这也印证了短视频对大学生的魅力。在文化多元化的时代涌潮中,作为“后浪”的他们,更加追求个性化、自我化。短视频的异军兴起,符合时代发展的趋势,满足学生学习、生活的个性化诉求,为当代大学生的标新立异提供了新渠道、新方向。同时短视频的便捷化属性、低门槛特征,用户不受身份限制的使用。极大地调动了同学们在科研学习之外的时间,在短视频平台打造的网络世界尽情的创作、模仿,实现解压、释压的目的。当下热门短视频App产品,如抖音、快手都自带强大的美颜、滤镜、模拟场景等属性,为同学们的个性化创作提供了丰富的素材。

三、短视频繁荣的背后研究生思政教育的隐忧

短视频以势不可挡的态势正深刻影响着高校的日常教育教学活动、日常管理活动、学生文化建设和校园生活环境。但在向着美好愿景发展的同时,出现了乱象丛生的现象,而这些都会成为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隐患。

(一)“刷屏成瘾”:显露科研隐患

Fastdata基数发布的2020年中国短视频行业分析报告显示,2020年短视频市场规模达到1408.03亿元,同比增长速率在70%。用户每日登陆短视频App超30亿次,用户平均每日观看短视频时长超过三小时。由此看来,绝大多数在短视频上花费大量的时间,而大学生又是短视频用户的主力军,必然也是时间积累的主要贡献者。短视频平台的精心设计,如同赌场内没有钟表一样,模糊了时间观念,加上部分同学的时间观念不强、自控力差以及对新鲜事物的好奇心,难以主动停下“刷屏”的脚步,沉溺在虚拟的网络世界,以为5分钟,实际2小时的现象在短视频平台上频频发生,从而浪费了大量做学术的时间,荒废了实验室时光,影响科研成果和目标追求。

(二)“茧房效应”:引发认知局限

短视频平台基于“算法推荐”和“精准定位”,并依托用户的兴趣点和浏览痕迹内容进行相关或相似推送,这一举措精准掐中了用户的“七寸”,增强了用户的黏性,同时也带来了一定的负面效果,加速了茧房的形成,引发了用户的认知局限和思维禁锢。美国学者桑斯坦的《信息乌托邦》中指出。在信息茧房中,“我们只能听到我们所选择的和愉悦我们东西的领域”[3]。当学生在无意识的情况下浏览或观看了类似标签的信息,平台将根据体验者的爱好等影响因子为依据,进行类似的推送,产生大量的相似、同质化的作品,大大缩减了当代大学生的创新意识和积极开拓未知领域的精神。此外,在固化的模式中,很难“刷”到对自身发展有利的信息,只会加速信息形成“茧房”,引发思维固化。

(三)“沉迷虚妄”:消磨奋斗意志

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和社会的不断转型对当下的研究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生活的快节奏、父母的高期待、学习的高强度都在有形无形的不断施压。而具有琳琅满目、变幻无穷的短视频给他们精神上带来了强烈的视觉感官的刺激,犹如在生活中发现了世外桃源短暂的逃避现实,忘却压力。这种精神“鸦片”不断地吞噬着他们的意志和热情,不少学生因欠缺自控力,易沉溺虚拟网络,逐渐丧失了职业发展的目标和拼搏的动力。短视频的爆炸式的崛起产生了不小的网络亚文化对新时代大学生具有不容小觑的连锁反应,成为他们逃避现实、排忧解难的突破口。一些网红的出现引起了部分大学生的模仿和盲目推崇。有调查研究显示,近50%的95后将网红、主播等网络职业作为“最向往的新兴职业”[4]。这样的择业选择间接折射出,部分同学为虚拟的光鲜和自由,把功利、拜金、享乐主义作为人生信条。对虚妄的精神愉悦的沉迷正一步一步地吞噬做科研的时间,也冲掉了本该在现实生活中奋斗的大好时光。甚至引起理想信念和价值追求淡薄,社会责任感的弱化。

四、以短视频为载体搭建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阵地

面对短视频热现象时代的诸多机遇和挑战,高校思想教育工作者应站在高处、谋在新处、干在实处,主抓重点、突破壁垒、与时俱进,有效依托短视频平台为载体开展网络思想政治教育,以围绕学生、关注学生、服务学生为目标,做学生喜欢、感兴趣的思政工作,加大引导力、活力和影响力。

(一)深耕价值引领,打造主流思想“主阵地”

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从根本上就是做人的工作,“人在哪,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就要做到哪”。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运用新媒体新技术让教育工作活起来,将思想政治教育的传统优势与新技术高度融合,加大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时代影响力”[5]。面对短视频带来的冲击,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应反应迅速,建立教育网络阵地,弘扬网络思政教育主旋律,传播正能量,引领导向鲜明的价值观。以短视频平台为载体,加大对短视频平台思政教育的投入,指定具体部门牵头负责,整合现有的教育教学资源,协调团委、学工等机关部门共同参与,着力抓好网络内容建设。以学生为主体,把想要传授、传播的观念,以学生喜爱的、易于接受的形式呈现出来;现阶段,需将新媒体新技术与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有效融合起来,建立本校短视频传播阵地,培养专门的制作技术团队,将国家新闻、社会发展、高校文化相结合,积极利用短视频传播,如“热烈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神州十二号”实时动态、“教师节”等重要时间节点都可以依托短视频平台潜移默化地让同学们对祖国的热爱、对社会的关怀、对学校的关心产生共鸣。同时要激励学生成为网络阵地的守门人,由于短视频门槛低、信息冗杂,高校可以开设专门的选修课程,引导学生进行网络创作,形成传播正能量的氛围,实现教育和自我教育相结合的目的。

(二)推进方法创新,开创思政教育“新天地”

短视频的“热”,高校应积极响应做好思想政治教育的号召:“因事而化、因时而进、因势而新”,发挥短视频的线上优势和技术的创新,积极开拓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新”。一是要改变思政教育思维方式,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者要以敏锐的嗅觉开拓新领域的思政教育模块,把准学生的思想脉搏,用学生推崇的方式开创思政教育,真正地走进学生的“朋友圈”,做他们成长路上的“知心人”和“陪伴者”。二是创新教学模式,加强显性教育与隐性教育相结合,把短视频平台引进第一课堂,打造凝聚知识、观点、思想的线上平台,积极鼓励任课老师、学工团队、学生骨干等群体围绕时政热点、科研、生活碎片等制作成具有权威性、愉悦性于一体的系列“微课堂”,以生动、轻松的形式破解短视频引发的“茧房”,提升学生的认知和学习获得感。三是更新工作方法。以研究生年龄、思想、心理需求为依据,依托短视频新技术优势来创新表达方式,在内容选材、编排、叙述上下功夫,以他们熟悉的话语形式生产出作品,开创具有口碑的“食粮”,充分开拓好短视频这片教育沃土,让短视频平台成为辅助网络思政教育的“新天地”。

(三)整合教育资源,构筑融合发展“新格局”

整合教育资源,构筑网络思想政治教育融合发展势在必行。一是加强整体谋划,高校应加大推动新媒体理念在思想政治教育中的运用,从长远发展的战略性角度思考思政建设的全局规划和系统设计,拔高校园融媒体建设的站位,探索教育融合的组织框架和机制体制,用心、用情、用力打造立体化的育人模式。二是构建清晰的传播矩阵,整合校园官方微信、微博、抖音、新闻客户端等新兴平台,构建以学校为主平台、学院二级分平台和学生个人平台的三级传播局面,以立体化、多层次的传播方式,加强主流思想意识的影响力。三是将课堂与课外相结合、线上与线下相结合,找准传统媒体和新兴平台优势的结合点,寻找创新发展和教育转型的“突破口”,加强传统模式与新兴媒介在整合发展中相辅相成、互相成就,合力打造网络思政教育的“折射圈”。

(四)健全制度建设,筑牢网络文明“防线”

网络不是非法之地,短视频平台已经深入到绝大多数同学的日常生活,其内容的审查是发展的一大痛点,应摒弃功利化的思想,加强审核力度,严查带有低俗、拜金等具有负能量导向的内容。一是建立上下齐抓共管、多方位联合的监管机制,从技术层面围剿住打擦边球短视频的出现,勇于肩负民族复兴的使命,传递社会思想、如加强实名认证功能,对研究生同学们多推送与国家时事政治、科学文化、生活趣事等健康的、正能量的内容,既有利于愉悦心情、放松心情,又有利于营造良好的网络环境。二是增强时间限制的提醒,学生进入平台后,时间限制功能将实时记录,并标明推销广告视频,让学生快速识别信息,避免陷入“陷阱”,二是要加大对负能量、打擦边球视频的处罚,紧绷网络思想意识的安全弦,守住道德底线和法律红线。提高学生的网络修养教育,培养出校园遵纪守法好网民,积极引导学生参与网络文化作品,紧跟时代步伐,传播正能量。创新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路径,加强与学生网络平台的互动,依托网络新媒体新技术做好学生的思想教育、学习指导、生活辅导和心理帮扶等工作。

猜你喜欢

研究生思政思想
思想之光照耀奋进之路
思政课只不过是一门“副课”?
思想与“剑”
关于国企党建与思政宣传有效结合的探讨
思政课“需求侧”
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的思想永远不能丢
“思想是什么”
思政课“进化”——西安交大:思政课是门艺术
蔡智及其研究生作品选登
沈铭存研究生作品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