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习近平关于人民民主重要论述的科学构成

2023-01-08李合亮马池春

中共中央党校学报 2022年2期
关键词:协商全过程民主

李合亮 马池春

人民民主是社会主义的生命,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生命,没有人民民主就没有社会主义,更没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时代是思想之母,实践是理论之源。“一切划时代的体系的真正的内容都是由于产生这些体系的那个时期的需要而形成起来的。”[1]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不断深化对民主政治发展规律的认识,就人民民主作出了系列重要论述,科学回答了新时代发展和扩大人民民主依靠谁、为了谁这一根本问题,深刻阐释了新时代发展和扩大人民民主举什么旗、走什么路,全面解析了新时代发展和扩大人民民主特色是什么、优势在哪里,系统提出了新时代发展和扩大人民民主的基本方略,实现了马克思主义民主学说理论逻辑、中国社会发展历史逻辑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实践逻辑的辩证统一,是新时代发展和扩大人民民主的重大理念创新。

一、人民至上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根本价值取向

“一个政党,一个政权,其前途和命运最终取决于人心向背。”[2]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对人民群众主体地位更加重视,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创造性地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人民群众观,科学回答了新时代发展和扩大人民民主依靠谁、为了谁这一根本问题,进一步凸显了人民民主的人民性底色,为新时代发展和扩大人民民主奠定了基石。

(一)人民群众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的力量源泉

人民性是马克思主义政党的基本属性,是无产阶级政党区别于资产阶级政党的根本标志。马克思曾指出,“历史活动是群众的活动”[3]。毛泽东也鲜明指出:“人民,只有人民,才是创造世界历史的动力。”[4]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这既是人民群众推动历史发展的必然结果,也迫切需要人民群众继续迸发时代伟力,创造无愧于时代的伟业。习近平总书记在十八届中央政治局常委同中外记者见面会上指出:“人民是历史的创造者,群众是真正的英雄。人民群众是我们力量的源泉。”[5]这体现出其鲜明的人民立场、人民观点、人民情怀。之后,习近平总书记在不同场合多次阐述如何坚持人民立场、坚持人民观点,如何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并先后推动开展了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三严三实”专题教育、“两学一做”学习教育、“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党史学习教育,从理论和实践层面系统性、创造性地回答了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什么要依靠人民群众以及如何依靠人民群众这一重大问题,形成了“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这一人民群众观。

相信群众、依靠群众、为了群众是习近平总书记人民群众观的核心要义。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国人民是“具有伟大创造精神的人民”“具有伟大奋斗精神的人民”“具有伟大团结精神的人民”“具有伟大梦想精神的人民”[6]。这昭示着人民群众才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力量源泉,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必须要紧紧依靠人民群众。新时代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是中国共产党的奋斗目标,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不懈追求。在这一实践过程中,民主政治是关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成败最关键、最核心的问题,因为“以什么样的思路来谋划和推进中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在国家政治生活中具有管根本、管全局、管长远的作用。”[7]历史和实践证明,只有坚持和发展人民民主,保证人民当家作主,才能唤醒蕴藏在人民群众中的历史伟力,才能使人民群众真正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的力量源泉。习近平总书记朴素的人民群众观是对马克思主义群众观的坚持、丰富、完善和发展,更是新时代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根本方法论,为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提供了内在支撑和实践遵循,为发展和扩大人民民主奠定了基石。

(二)实现人民当家作主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根本要求

马克思、恩格斯说过:“民主是什么呢?它必须具备一定的意义,否则它就不能存在。因此全部问题在于确定民主的真正意义。”[8]民主自产生之日起,就不是抽象的而是具体的,不是绝对的而是相对的。民主的实现形式也不是随意的、偶然的,而是深深根植于历史、影响着现在、面向着未来。马克思、恩格斯在《共产党宣言》中指出:“工人革命的第一步就是使无产阶级上升为统治阶级,争得民主。”[9]这里的“民主”便意指人民当家作主。社会主义中国“人民是我们党的工作的最高裁决者和最终评判者”[10]。这就要求我们党在领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过程中必须紧紧依靠人民群众,保证人民当家作主,“让人民来评判我们的工作”[11]。

习近平总书记洞察到民主的真谛,并深刻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亿万人民自己的事业,所以必须发挥人民主人翁精神,更好保证人民当家作主。”[12]而“保证和支持人民当家作主不是一句口号、不是一句空话,必须落实到国家政治生活和社会生活之中”[13]。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坚持人民立场,立足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着眼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着力推进民主政治建设,取得了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巨大成就。从党内民主到社会民主,从国家民主到基层民主,从程序民主到实质民主,从形式民主到实体民主,新时代人民民主的生动实践在世界范围内彰显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巨大优越性,并且这一不断扩大的人民民主已经成为区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理论与其他民主政治理论的主要标准。人民民主之所以行得通,本质上是因为它是“人民的民主”。相信人民、依靠人民、为了人民,这是其最根本要求,否则人民民主就是狭隘的、虚伪的、无效的。习近平总书记的人民群众观为新时代人民民主在理论和实践上取得的巨大成功提供了先决条件,真正意义上匡扶了民主的真正价值,使人民群众通过人民民主找准了定位,校准了航向,努力践行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力量源泉的责任与使命。人民民主由此也成为世界民主万花筒中最广泛、最真实、最管用的民主。

二、实现人民当家作主必须走中国式民主新道路

实现人民当家作主必须要走中国式民主新道路,人民民主是具有显著制度优势和治理效能的中国式民主。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政治制度是用来调节政治关系、建立政治秩序、推动国家发展、维护国家稳定的,不可能脱离特定社会政治条件来抽象评判,不可能千篇一律、归于一尊。”[14]民主是具体的、历史的,是建立在特定的社会经济基础之上的上层建筑。选择什么样的民主政治道路是关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兴衰成败第一位的问题。中国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有自己的特殊国情,在民主制度和民主形式的选择上必须与国情相适应。中国式民主是区别于其他民主类型的新型民主,是对人民民主的集成化表达,具有十分丰富的理论意蕴和实践内涵。

(一)人民民主是适应中国国情的中国式民主

对一个国家而言,选择什么样的民主政治道路,既不可避免地接受着这个国家历史文化土壤的滋养,也深受这个国家所处的时空环境的影响,更直接关乎这个国家的未来走向和人民福祉。所以,一个国家选择什么样的民主制度和民主形式并不是随意的,而是由不同国家的不同国情所决定。这就意味着不同国家在民主制度和民主形式的选择上应该是多样的、差异化的。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强调:“设计和发展国家政治制度,必须注重历史和现实、理论和实践、形式和内容有机统一。”[15]近代以来,中华民族积贫积弱、任人宰割、饱受屈辱,从那时起,道路选择问题便成为决定中华民族前途命运的最根本问题,在中国建立什么样的政治制度也成为中国人民面临的历史性课题。为了探寻中国的出路,“各种主义和思潮都进行过尝试,资本主义道路没有走通,改良主义、自由主义、社会达尔文主义、无政府主义、实用主义、民粹主义、工团主义等也都‘你方唱罢我登场’,但都没能解决中国的前途和命运问题”[16]。原因在于,各种主义和思潮忽视了中国的具体国情,没有真正发现近代中国问题的症结所在,没有找到中国道路的核心“密钥”,只是照搬照抄其他国家的民主制度和民主形式,奉行简单的“拿来主义”,寄希望在民主政治建设上实现“飞来峰”,其结果必然是竹篮打水一场空。而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彻底改变了这一局面,翻开了中国民主政治建设的崭新一页。

新中国成立后,中国共产党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深刻总结近代以来中国民主政治建设的经验与教训,坚持“走自己的路”[17],创造性地开辟了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发展道路,真正意义上实现了人民当家作主,人民民主成为社会主义中国在民主政治模式上区别于其他国家的显著标志。“鞋子合不合脚,自己穿了才知道。”[18]诚如习近平总书记所指出:“一个国家是不是民主,应该由这个国家的人民来评判,而不应该由外部少数人指手画脚来评判。”[19]“实现民主政治的形式是丰富多彩的,不能拘泥于刻板的模式。实践充分证明,中国式民主在中国行得通、很管用。”[20]以人民民主为内核的中国式民主是经过长期发展、渐进改进而形成的,是内生于中国的民主,是符合中国实际的民主,是中国共产党贡献给中华民族和世界人民的民主方案和民主智慧,是对世界民主模式的有益补充,拓展了民主的内涵和外延,丰富了民主的实现形式,推动了人类政治文明的发展。回顾百年征程,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国人民开辟了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崭新道路,实现了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确立了社会主义制度,持续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并在新时代向着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目标坚定前行。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因为中国共产党找到了解决中国道路问题的真正“密钥”——马克思主义,并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在民主政治建设上高举人民民主旗帜,真正走上了中国式民主政治发展道路。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人民民主不断扩大,人民民主的形式日益丰富,领域越发广泛,程序更加完善,技术更加成熟,优势更加明显,中国式民主在新时代迸发出无限生机与活力。

(二)中国共产党领导是中国式民主的根本要求

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是中国式民主区别于其他民主模式的最根本特征,是走中国式民主道路的根本要求。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必须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只有实现了三者有机统一的民主政治道路才是真正意义上的中国式民主。中国共产党领导是实现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的根本保证,没有党的领导,中国式民主就不可能是人民的民主,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就会变成一句空话。所以,走中国式民主道路的首要前提就是要毫不动摇地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把党的领导作为实现人民当家作主和推进依法治国的根本保障。对此,习近平总书记一再强调:“我们强调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最根本的是坚持党的领导。”[21]历史和实践不断证明,只有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中国人民才可能真正拥有民主,才可能真正实现当家作主。只有实现了人民当家作主,人民群众才会真正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力量源泉,才能真正为党的领导和依法治国提供最广泛的基础。而依法治国是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式,只有坚持依法治国才能为党的领导和人民当家作主提供法治保障。

“党政军民学,东西南北中,党是领导一切的。”[22]正是由于中国共产党的全方位领导,才加速扩大了人民民主的过程和范围,使人民民主的实践广度和深度都得到了不同程度的提升,进而增进了中国式民主的效率。同时,中国共产党以党内民主示范带动社会民主,将群众路线、民主集中制等原则从政党政治带入国家政治生活和社会生活中,创造性地丰富了中国式民主的内涵,拓展了中国式民主的外延,有效增进了中国式民主的效能,使中国式民主真正成为真实的、广泛的、管用的、人民愿意接受的民主。

(三)用制度体系保证人民当家作主

制度建设是根本性建设,因为制度问题“带有根本性、全局性、稳定性和长期性”[23]。制度体系是保证人民当家作主的决定性因素,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必须要把制度建设摆在首要位置,“国家制度如果不再真正表现人民的意志,那它就变成有名无实的东西了”[24]。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就是要体现人民意志、保障人民权益、激发人民创造活力,用制度体系保证人民当家作主。”[25]用制度体系保证人民当家作主是中国式民主的鲜明理论特质和实践品格。新中国成立后,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建立了符合中国国情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以及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基层群众自治制度,搭建了人民民主的“四梁八柱”,完成了人民当家作主的顶层设计,形成了人民当家作主的完整制度体系,实现了党内民主与人民民主、国家民主与社会民主、形式民主与实体民主、程序民主与实质民主、选举民主与协商民主的有机统一,全方位地保证和实现了人民当家作主。

新时代用制度体系保证人民当家作主具有两层含义:一是推动人民当家作主制度体系更加成熟定型。制度稳则国家稳,制度强则国家强。推动人民当家作主制度体系更加成熟定型是一个动态发展演进的过程,是制度优化、创新、升级和不断丰富的过程,是确保制度行稳致远,实现国家治理体系现代化的必然要求。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实现人民当家作主的根本途径和最高形式。新时代推动人民当家作主制度体系更加成熟定型关键是要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不断巩固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在国家制度体系中的根本地位,为其他各方面制度建设提供根本遵循。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就必须把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起来,为人民当家作主提供根本保障和法律支撑,不断凸显人民当家作主的制度优势。二是把人民当家作主制度优势更好地转化为治理效能。把制度优势转化为治理效能是实现国家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必然要求。评价一项制度成功与否,最根本的标准是该项制度在实践中是否具有治理效能;评价一项制度是否具有优势,关键是看该项制度在实践中能否产生强大的治理效能。人民民主是具有显著制度优势和强大治理效能的中国式民主。新时代用制度体系保证人民当家作主就是要把人民当家作主制度优势持续不断地转化为我们党治国理政的强大效能,“把人民当家作主具体地、现实地体现到党治国理政的政策措施上来,具体地、现实地体现到党和国家机关各个方面各个层级工作上来,具体地、现实地体现到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向往的工作上来”[26]。

三、协商民主是实现人民当家作主的独有形式和独特优势

社会主义协商民主,作为合乎中国国情的特有的一种民主实现形式,解决了“发展人民民主的特色与优势在哪里”这一根本问题,是党领导人民当家作主的重要体现。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深入推进社会主义协商民主建设,协商民主已深深嵌入中国民主政治的全过程,实现了广泛多层制度化发展,凸显了人民民主的独特性和优越性。

(一)协商民主体现了人民民主的真谛

作为人民民主的有效实现形式,“协商民主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中独特的、独有的、独到的民主形式……具有深厚的文化基础、理论基础、实践基础和制度基础”[27]。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系统地、全方位地对社会主义协商民主进行了集中阐述,为新时代推进社会主义协商民主发展提供了方向和指南,进一步丰富和发展了人民民主理论。一般而言,协商民主包括政党协商、人大协商、政府协商、政协协商、人民团体协商、基层协商、社会组织协商等。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独特标识,协商民主就是“有事好商量,众人的事情由众人商量,找到全社会意愿和要求的最大公约数,是人民民主的真谛”[28]。它不仅保证了人民选举投票的权利,更重要的是为人民群众全方位、全过程参与国家政治生活和社会生活提供了现实可行的路径。从协商民主的实践过程来看,它不仅追求结果民主,更追求过程民主,“广泛商量的过程,就是发扬民主、集思广益的过程,就是统一思想、凝聚共识的过程,就是科学决策、民主决策的过程,就是实现人民当家作主的过程”[29]。由此可见,社会主义协商民主是对西方自由民主、选举民主的全面超越,是一种共识型民主,它有效规避了西方自由民主、选举民主造成的社会撕裂和价值冲突,既保证了民主价值理念的伸张,又兼顾了民主的效率,真正使人民民主成为可感知、可参与、可享有的高质量的民主。

社会主义协商民主绝非凭空而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的“和合”文化和民本思想为社会主义协商民主提供了深厚的文化基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为社会主义协商民主提供了可靠的思想基础,长期以来中国在民主政治建设领域的摸索为社会主义协商民主提供了实践基础。但是,社会主义协商民主这一特有形式和独特优势根本上来源于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是中国共产党的群众路线在政治领域的重要体现”[30]。中国共产党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政党,它没有自己的特殊利益,这是中国共产党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中能够始终发挥总揽全局、协调各方领导核心作用的根本原因,这也是推进社会主义协商民主的内在要求和支撑。具体来看,社会主义协商民主的前置条件是相信群众、依靠群众、为了群众,如此才有协商的可能、协商的必要;社会主义协商民主的技术路线是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如此才会是真协商、会协商;社会主义协商民主的目的是集思广益、凝聚共识、民主决策、科学决策,如此才能实现“众人拾柴火焰高”。也就是说,社会主义协商民主天然蕴藏着中国共产党治国理政的基因与特质。没有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就不会有社会主义协商民主,就不可能更好地实现人民当家作主。

(二)推进社会主义协商民主广泛多层制度化发展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对推进新时代社会主义协商民主建设指出了具体方向,提出了具体要求。一是推进社会主义协商民主广泛发展。党的十八大以来,社会主义协商民主的覆盖领域和范围更加全面宽广,政党、人大、政府、政协、社会组织、人民团体、人民群众等各类协商全方位协同发展,协商的主体、内容和方式日益广泛多元,逐步实现了“横向到边”。二是推进社会主义协商民主多层发展。在社会主义民主的推进过程中,国家层面、地方层面、基层层面的协商深入展开,社会主义协商民主呈现多层发展趋势。上至国家大事,下至基层琐事,协商民主在国家政治生活和社会生活的各个层级中都发挥着重要作用,逐步实现了“纵向到底”。三是推进社会主义协商民主制度化发展。社会主义协商民主不是“漫谈”民主,而是一种严肃活泼的政治生活,制度化建设是实现其健康可持续发展的基本保障。当前,社会主义协商民主制度化发展呈现多元路径,既有专门的协商民主制度,诸如政协双周协商座谈会制度、基层民主协商恳谈会制度等,也有嵌入式的协商民主制度,诸如各级党委政府的议事规则等。总体来看,社会主义协商民主过程中的议题设置、参与主体、协商程序、协商过程、结果使用等都在制度化发展过程中得到了规范和保障,逐步实现了“有章可循”。新时代要继续推进社会主义协商民主建设,持续拓展民主协商的主体,拓宽民主协商的渠道,丰富民主协商的内容,规范民主协商的程序,提升民主协商的成效,深化探索新时代人民民主有效实现形式。

四、全过程人民民主开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新境界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在深刻把握民主政治发展规律的基础上提出了“全过程人民民主”的重大理念。这一重大理念是对中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理论探索和实践经验的系统集成,是对社会主义民主政治人民至上价值理念的重申与强化,是新时代走中国式民主道路的必然选择,是社会主义协商民主充分发展的必然结果,是新时代人民民主的新形态。这一重大理论和实践创新彰显了新时代人民民主鲜明的理论品格、实践品格和话语特色,为发展和扩大人民民主提供了科学遵循和具体指导,是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背景下中国向世界传递的一种全新的民主政治话语体系,必将对世界民主政治理论和实践产生积极影响。

(一)人民民主是一种全过程的民主

全过程人民民主具有深刻的理论意蕴和鲜明的实践指向。“民主不是装饰品,不是用来做摆设的,而是要用来解决人民要解决的问题的。”[31]早在2005年,习近平同志在担任浙江省委书记时就借用“驴马理论”隐喻农村基层民主实践中的“半拉子民主”问题,并强调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要全过程发挥作用,不能“选时有民主,选完没民主”[32]。2014年9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成立60周年大会上强调,要“切实防止出现选举时漫天承诺、选举后无人过问的现象”[33]。随后,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成立65周年大会上再次指出:“人民是否享有民主权利,要看人民是否在选举时有投票的权利,也要看人民在日常政治生活中是否有持续参与的权利;要看人民有没有进行民主选举的权利,也要看人民有没有进行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的权利。社会主义民主不仅需要完整的制度程序,而且需要完整的参与实践。”[34]如果“人民只有投票的权利而没有广泛参与的权利,人民只有在投票时被唤醒、投票后就进入休眠期,这样的民主是形式主义的”[35]。2019年11月,习近平总书记在上海考察时深刻指出,“人民民主是一种全过程的民主”[36]。2021年7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强调,要“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37]。2021年10月,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人大工作会议上再次深刻指出:“我国全过程人民民主实现了过程民主和成果民主、程序民主和实质民主、直接民主和间接民主、人民民主和国家意志相统一,是全链条、全方位、全覆盖的民主,是最广泛、最真实、最管用的社会主义民主。”[38]

全过程人民民主是对西方选举民主、间歇性民主等虚假民主的彻底批判与全面超越,突破了资产阶级民主的局限性,深刻揭示了人民民主的性质,是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进程中对民主政治的重大理论和实践创新。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既是新时代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制度的巩固、完善和发展,也是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举措。全过程人民民主的本质仍然是人民民主,只是在新时代背景下对人民民主实现形式和实现程度的完善和提升,是人民民主的持续性扩大,是人民民主理论和实践的不断创新。具体来看,全过程人民民主至少包含以下两层内涵:一是民主制度程序的全过程。民主制度程序的全过程就是要实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制度体系能够覆盖国家政治生活的方方面面,并且要有相应的民主程序来支持和保证人民在国家政治生活中能够实现当家作主,真正实现国家政治生活的全领域、全范围民主。民主制度程序的全过程本质上彰显了国家治理体系的现代化。二是民主参与实践的全过程。民主参与实践的全过程主要是指人民不仅有投票选举的权利,也有参与民主决策、民主管理和民主监督的权利,人民群众真正能够在国家政治生活中实现持续的全周期的民主参与。民主参与实践的全过程本质上彰显了国家治理能力的现代化。

(二)作为一种全新话语体系的全过程人民民主

随着人类社会政治实践的不断发展,民主已经被公认是现代政治文明的结晶和象征。虽然人类对民主道路的探索孜孜不倦,但“政治哲学中最古老而又最新颖的话题无疑是民主,谈论最多分歧最大的话题无疑也是民主,最令人神往而又最使人迷惑的话题无疑还是民主”[39]。时至今日,就连“什么是民主”这样的原生问题仍旧众说纷纭、莫衷一是。出现这些问题的根本原因在于脱离时代、远离实践,抽象地看待民主。而全过程人民民主作为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新的话语体系,一经提出便备受关注和广泛传播,有其科学性与必然性。时代是思想之母,脱离了时代就不可能在民主政治话语体系中占有一席之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全局、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将民主政治话语体系的变革推向了时代的十字路口,全过程人民民主话语体系的形成便与这个大变局时代息息相关。

任何思想和理论的创新总有其源流,马克思主义民主政治学说和绵延数千年的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为全过程人民民主话语体系的形成提供了深厚的理论滋养。实践是理论之源,没有实践,理论就是无本之木、无源之水。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广泛而深刻的民主政治实践不断推动和加速着世界民主政治话语体系的变革。对全过程人民民主进行微观考察,可以发现,政党牵引为全过程人民民主提供了增量赋能,民主与集中的有效调适实现了全过程人民民主的效率增进,法治保障则为全过程人民民主建立了基本防线,最终营造了政党、国家和社会的共生型民主生态,从而彰显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巨大优越性,展现出强大的国家治理效能。新时代发展和扩大人民民主要改变“有理说不出”的话语困境,要“有理说得出”。全过程人民民主既是实践创新,也是理论创新,更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话语体系的创新。作为一种全新的民主政治话语体系,全过程人民民主具有系统性、整体性、协同性、共识性、民族性和开放性等多重特征,释放出强大的价值引领力,为全世界民主政治实践提供了可资借鉴的中国智慧、中国方案。

五、结语

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人民民主的重要论述,具有丰富的科学内涵、深厚的理论意蕴、内在的逻辑理路和鲜明的实践向度,是新时代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的重大理论创新,是一个科学的、系统的、与时俱进的理论体系。这一理论体系从民主价值理念、民主道路选择、民主实现形式和民主制度实践四个方面对新时代发展和扩大人民民主进行了全面阐释,为新时代发展和扩大人民民主提供了根本遵循和科学指南。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对事物的认识是需要一个过程的,而对社会主义这个我们只搞了几十年的东西,我们的认识和把握也还是非常有限的,还需要在实践中不断深化和发展。”[40]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认识亦是如此。新时代发展和扩大人民民主必须要坚持人民至上的根本价值取向,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立根铸魂;必须要坚定不移走中国式民主新道路,不断凸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制度优势和强大治理效能;必须要不断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协商民主这一独有形式和独特优势,全方位彰显人民民主的独特性;必须要深刻把握民主政治发展规律,推进全过程人民民主建设,不断开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新境界。

猜你喜欢

协商全过程民主
土建工程造价全过程控制问题与处理对策
全过程造价控制与管理在工程中的应用
Ese valor llamado democracia
中国式民主
全过程造价管理模式下的工程造价控制分析
完善论与民主工具论
土建工程中全过程造价管理的有效应用
协商民主的生命力在于注重实效
协商民主的实效性
领导干部选拔与协商民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