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装配式建筑工程管理的影响因素与对策

2023-01-08上海建科工程项目管理有限公司上海200032

建设监理 2022年4期
关键词:构配件装配式建筑工程

姜 青(上海建科工程项目管理有限公司, 上海 200032)

0 引 言

装配式建筑是一种新型的建筑结构构造形式,因具有施工方便、工期短等优点而得到业内高度重视,成为建筑业发展的主流内容。装配式建筑的出现,将现场作业转变成工厂作业,省略了较多步骤和流程,节省了更多的施工时间,避免了现场作业中的资源浪费。总而言之,装配式建筑不仅可以优化社会资源配置,增强社会生产力,还可以推动整个建筑业的良性发展。但是,装配式建筑工程中仍存在一些影响施工的因素,还需进一步管理和控制,以提高工程质量,减少问题的产生。

结合工程项目设计目标与要求,应预先在工厂中对工程结构所需的各个构件实行集中化、规模化与标准化制定,之后在施工现场按照一定的标准规范加以装配,形成完整的工程结构。对于装配式建筑来说,各结构构件的生产品质决定了整个工程结构的安全稳定性。与此同时,在装配式建筑施工过程中,相关人员必须做好节资节能工作,以实现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的最大化。

在传统建筑工程施工过程中,不仅会消耗大量的施工材料,还会造成严重的扬尘污染、光污染和噪声污染,对周围居民正常的生产、生活造成了极大的影响。装配式建筑的结构构件都是预先由工厂批量加工改造的,具有低能耗、轻污染的特点,不仅可以节省大量工程材料,减轻环境污染,还不会对周边居民的生产、生活造成不利影响。

对于传统的建筑工程施工来说,人力资源成本在整个工程造价体系中占据着绝大的比重,因此节约人力资源成本也成为了一项压缩工程造价的关键举措,而装配式建筑使用的结构构件都是预先由工厂批量化加工生产的,可以节省大量的人力资源成本,有效避免施工安全问题。与此同时,材料加工、半成品制造及工程施工的协同运转,可以在很大程度上缩短工期,节省时间成本。另外,装配式建筑还可以促进建筑内部多样化功能的有机整合,推动建筑施工有序开展,进而扩大建筑企业经济效益的增长空间,实现经济效益的最大化。

1 装配式建筑工程管理的影响因素

1.1 前期准备的影响

在前期准备环节,要求相关人员具备较好的预见性,能够结合现有政策及现场实况,制定科学有效的作业方案,保证资源的合理利用和配件间的科学搭配。前期准备的不充分将会增加装配式建筑工程管理的难度,并且会大大地削弱其管理的有效性。另外,只有将质量规划与施工方案紧密联系在一起,才能真正地促进工程作业有序落实,实现最终建设目标。为此,需要在前期准备阶段实行合理分析和控制,注重各项资料的准确性。

1.2 构配件管理的影响

装配式建筑工程开展前,要先在工厂完成构配件的加工制作;之后运送到施工现场直接安装,完成工程整体结构建设。构配件质量是装配式建筑工程质量的主要影响因素,应在其制作、运输和使用过程中开展质量管理,注重质量检查,以符合工程的质量要求。目前在构配件管理过程中,经常会因表面化问题的出现而使得构配件质量不达标,很多检测人员因此而将重点放在了对构配件表面的检测上,注重外观的完整性与否、有无破损或变形情况,却往往忽略了构配件的形状、尺寸结构及制作精度等。这会造成了构配件在装配中存在较大偏差,无法满足装配式建筑工程的要求,而这时再重新制作就会导致工期延误并造成一定的损失,影响整个工程的质量。构配件一般与施工现场有一定的距离,其装卸和运送必须执行严格的成品保护措施,现场构配件存放场地必须做到标准化设置。

1.3 人的因素的影响

与传统建筑工程管理不同,装配式建筑工程管理对构配件有较高要求,对管理和施工人员也要求必须具备过硬的综合素质。但是,结合目前资料分析来看,管理人员在落实管理工作时,并未考虑到装配式建筑工程的特征,仍在采用传统的建筑管理模式和方法,编制的管理内容与实际情况存在较大偏差,难以发挥管理的功效;在出现问题后也无法及时予以解决和处理,影响了装配式建筑工程的整体效果。

此外,管理理念和方法落后,管理技术不科学,也会导致装配式建筑工程最终的建设效果与设计内容存在较大差异、可利用价值不高的问题。施工管理人员的素质水平低,也会对装配式建筑工程管理制度的落实以及装配式建筑工程的顺利开展造成非常大的不利影响。

1.4 协同管理的影响

装配式建筑的优点较多,其建筑工程质量和使用寿命也能够得到保障,但相应地对于其工程管理的要求也比较高。除要做好装配式建筑工程各环节的监督和控制工作外,还要加强各环节作业的协调性,加大部门之间的协作力度及资源的调配。这就需要施工单位树立协同管理理念,合理规划作业内容,加大协作力度;同时注重构配件与建筑质量、设计方案与图纸之间的协调,为后续实际施工提供专业指导。值得注意的是,施工企业需要选择专业素质较高的技术人员来对具体的施工内容加以管理,提高现场施工质量,保证在装配式建筑工程的每一个环节都能够做到高效施工。

2 装配式建筑工程的管理策略

由上文可知,装配式建筑工程管理的影响因素不是唯一的。对此,施工单位有必要采取一系列对应的强化管理措施,加大工程管理力度,提高工程管理水平,充分发挥工程管理的优势作用,进而凸显装配式建筑的整体价值。下面以某混合型公共商业服务建筑工程(以下简称“该工程”)为例,围绕如何完善装配式建筑的工程管理展开系统探究。

该工程建筑面积约15.8万m2,总投资近47.2亿元。受自然环境、社会环境及工程筹备等因素的影响,工期较为紧张,施工单位必须在八个月内交付竣工。为满足工期进度及质量安全要求,施工单位选择采用装配式施工工艺,并着重加强了工程管理。

2.1 创新施工模式

该工程选择工程总承包施工模式,全面推行“五位一体化”管理模式,实现标准化设计,规模化、批量化、集中化生产,装配式施工。与此同时,合理利用数据分析技术、计算机信息技术以及BIM技术,最大程度地提高施工效率、缩短工期,压缩人力、物力与资金成本,充分展现出装配式建筑与信息化管理的优势作用。

2.2 创新管理理念

装配式建筑工程管理中,管理人员的作用极其重要,无论是管理方案的编制还是工作的落实,都需要专业管理人员的参与方能实现。为此,管理人员自身应具备较为先进的管理理念和意识,了解我国现阶段装配式建筑工程的发展现状,并根据现有经验进行管理理念的创新和变革;熟悉和掌握规范性文件中的内容,引入先进经验和技术,从发展的角度看待装配式建筑工程管理,转变传统的思维理念。施工单位可让装配式建筑工程管理人员学习《关于明确装配式混凝土结构建筑工程施工现场质量监督工作要点的通知》,并在管理工作的落实过程中给予专业指导和帮助,以达到管理理念创新的目的,提升工程的管理水平。

2.3 对预制构配件进行全过程管理

装配式建筑工程建设中所需的预制构配件的数量和种类多且繁杂,是决定装配式建筑工程质量的关键要素。在其加工生产过程中,应加大质量管理的力度,尽可能地实现全过程管理和控制,确保其各项指标参数完全符合工程建设的要求,从而确保工程质量,减少不必要的资金损耗。在预制构配件全过程管理中,应重点关注四部分内容。

一是设计阶段的管理。在设计环节,需采用BIM技术来实现装配式建筑结构及内部空间装饰、电气、暖通、给排水、消防等的设计工作,并借助三维图形显示判断设计的合理性,及时找出存在的问题并加以解决,为工作作业的落实提供科学指导;基于构建的建筑信息模型,绘制各个构配件的生产图纸,在图纸中对构配件的外轮廓及节点构造、配筋、预留预埋、吊点等关键部位做出标注,从而促进装配施工的顺利开展;对于加工生产的预制构配件要予以清晰标注,便于后期管理,以免因混乱导致构配件参数出现误差。

二是运输阶段的管理。预制构配件制作完成后,按照方案要求,按顺序运输到现场安装;运输过程中须采取保护措施,规避磕碰带来的影响;装配作业开始前应开展细致检查,合格后方可应用到实际作业中。

三是装配环节的监督和管理。装配施工前,检查预制构配件的质量及参数,之后按照图纸及方案要求逐步开展装配作业,以此促进整体结构施工的顺利推进。

四是在装配过程中,要对预制构配件之间的匹配度严格把关;一旦出现问题或偏差情况须立即上报并予以解决,以免影响工程的进度和质量,带来成本损耗。

2.4 精细化管理

在前期准备环节实行精细化管理,考虑可能出现的各种问题,制定合理的管控方案,推动装配式建筑工程的顺利进行,减少问题的产生。针对施工阶段的精细化管理,应注意以下几点。首先,开展图纸审核和修正工作。积极与技术人员配合,对图纸内容展开对比分析,参照现场具体情况,找出其中的缺陷和漏洞;借助BIM技术开展碰撞检查,进一步分析图纸设计的合理与否,为后续的加工制作及工程作业提供依据和帮助,减少问题的产生。其次,按照确定的图纸编制施工方案,明确工序流程。尤其要对其中存在的交叉作业进行细致分析,保证工序的合理,减少问题的产生;在开展施工作业前要进行技术交底,安排专业监管人员负责现场指导。最后,落实应急管理。装配式建筑工程施工过程中可能会存在突发状况,面对突发状况,事前必须有完善的应急预案,以减少问题扩散的可能,从而确保工程的综合效益。

2.5 强化协同管理

装配式建筑工程是由众多环节共同作用形成的,每个环节都有其管理部门。若想保证各环节的作业质量,需要加强和做好部门之间的协调工作,做到信息实时共享,提高沟通交流效率,从而推动作业的顺利进行,提高管理水平。

具体来说,在初期阶段,总承包企业应结合现场情况制定合理的管控制度及方案,详细标注针对各种可能存在的问题的注意事项,并将该制度下发,让各部门了解现场管理要求及要点,严格执行制度内容,做到现场的协同管控;在施工过程中,应用先进技术,实现科学化管理,如引入二维码技术,将构配件管理要点以二维码的形式展现出来,扫码后可具体了解作业信息,减少因文件制度下发不到位、掌握不清晰而带来的问题;在验收环节,各部门应履行自身职责,开展资料的收集、汇总和提交工作,为验收工作提供科学保障。

3 管理效果

首先,从组织效果而言,基于总承包模式,该工程所包含的设计、生产和施工等环节实现了积极联动,彼此之间有序且良好地进行了配合。

其次,从经济效果而言,借助BIM技术,该工程最终选择的设计方案具有较高的可行性与经济性,能够为企业带来较大的经济效益。同时,通过采取科学的成本核算与施工管理对策,该工程实现了对采购工作的优化,切实降低了工程材料的成本支出。例如,外幕墙选择的是当地的莫高金材料,覆盖面积约13万m2;室内装饰则选择的是莫玉煌材料,覆盖面积约8万m2,如此一来,就为工程的材料支出节省了约400万元。

再次,从质量效果而言,该工程采用标准化设计的方法,将此前的梁截面从42种减少至28种;将柱截面从38种减少至22种。一方面极大地节省了材料支出,另一方面也为施工难度的降低起到了重要作用,进一步缩短了工程工期。

最后,从文明施工效果而言,该工程具有较好的环保效益。在工程施工时对施工设备进行了最大化的利用,有效减少了参与工程建设的人员数量,同时也减轻了施工人员的工作压力,减少了废弃物的排放量。

4 结 语

通过以上分析可知,与传统建筑相比,预制装配式建筑的自重较低,大大降低了施工中地基的承载压力,保证了建筑的整体质量。同时,预制装配式建筑是通过构件的组合来实现结构施工要求的,在一定程度上简化了施工程序,降低了施工难度。因此,在未来的工程施工中,建筑单位应积极采用装配式建筑,并通过管理模式和管理手段的创新,有效处理工程管理的影响因素,确保装配式建筑工程的整体建设效果,更好地进行技术的推广与应用。

猜你喜欢

构配件装配式建筑工程
装配式建筑设计中BIM技术的应用
建筑工程技术管理模式创新探索
装配式EPC总承包项目管理
装配式建筑施工过程中的质量控制措施
造价预结算在建筑工程中的审核方式及应用实践
装配式建筑EPC总承包管理模式研究
建筑工程预结算审核中常见问题分析与处理
装修一体化装配式建造技术研究
隔震技术在建筑工程中的应用及发展趋势
于发布《工业化建筑标准化部品和构配件产品目录(第一批)》的通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