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动社会组织参与社区养老服务
2023-01-08刘燕飞蔡胜男杨凯栋
■文/刘燕飞 蔡胜男 杨凯栋
“七普”数据显示,我国60 岁及以上人口有2.6 亿人,占比高达18.7%,其中,65 岁及以上人口1.9 亿人,占比13.5%。老龄化进程的加速对我国社会养老服务体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笔者走访了内蒙古自治区乌海市乌达区一些老龄化程度相对较高的社区,其引进专业社会组织提供养老服务的实践,不仅有利于优化社区养老服务格局、推动基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也有利于缓解政府养老压力、更加精准地为老年人提供服务。
现实困境
以乌海市乌达区Y 社区为例,社区常住人口7100人,其中老年人1893人,占人口总数近30%,足见服务需求群体人数之庞大。Y 社区引进了社会组织为老年人提供服务,社区老年人以居家养老为主,以打电话或者网上订购的方式选择服务类型,由照护师上门服务,服务结束后社会组织相关人员会进行电话回访了解服务情况。笔者经过实地调研走访,发现社区在引进社会组织参与养老服务过程中不同程度地存在一些问题。
专业人才匮乏。身体有疾病的老年人生活存在困难,部分老年人生活基本无法自理,很多情况需要照护人员具有一定的专业能力,如专业护理技能、基本急救能力和相对专业的心理辅导能力,以满足不同老年群体服务需要。而笔者在与Y 社区志愿者访谈过程中了解到,专业护理人士在社会组织中极其匮乏,并不能很好地为老年人排忧解难。
服务内容单一。Y 社区引进的社会组织只能提供最基本的养老服务,如:助餐、健康监测、洗发理发、擦玻璃、助洁,最多会为有需求的老年人提供生日祝福等服务。而且照护师一般在规定时间段内完成“规定动作”后便离开,老年人缺少全天候的居家照护以及心理上、情感上的交流与关怀。
服务经费不足。社区引进的社会组织一般是以营利为目的,不同的服务项目会收取不同的费用,并非所有老年人都有充足的养老金去支付养老服务费用。目前政府购买的居家养老服务因经费有限,不能实现老年人全面覆盖。
破解之道
为破解上述难题,笔者建议通过以下几个途径促进社会组织良性有序参与养老服务,发挥社会组织特别是公益性社会组织“政府助手”作用,在政府支持下积极为老年人提供养老服务。
争取政策支持。发展养老服务以适应群众多元化需求,亟须社会组织和各界人士的广泛参与和积极配合。政府可在制度保障、税费、土地、融资等方面对社会组织提供支持,更好地为社区老年人提供多元化、差异化、便捷化的养老服务。
注重人才培养。首先,提升现有工作人员的专业水平。通过聘请专业人士为导师,对相关工作进行系统培训,不断提升照护师专业素养。其次,建立健全奖励机制。如举办一些专业技能比赛,提升工作人员学习相关专业知识的积极性,鼓励工作人员考取相关专业资格证。再次,积极对接高校。建立校企合作机制,将社会组织作为学生的实习基地,一方面可促进照护师专业素养的提升,另一方面也能增加相关专业学生的实践经历,有助于培养更多有理论、有经验、有情怀的专业人才。
拓宽合作渠道。一是与公益性组织开展合作。部分关怀性、日常性的工作由公益性组织负责定期执行,专业性、细致化的工作由社会组织承接,既减少了老年人的经济负担,又降低了社会组织员工的工作强度,还能提升社会组织的社会认可度。若政府能提供专项资金,为经济困难、家庭情况特殊的老年人购买部分服务,对于提升特殊老年群体生活质量将起到良好效果。二是深挖社区资源,加强邻里互助合作。基层党组织和社区工作人员要贴近居民,积极掌握和挖掘现有资源,依托“互联网+公共服务平台”,实现线上线下养老资源的整合,充分发挥党员模范带头作用,调动邻里群众互助力量。在此基础上,联合社会组织设计合理化、精细化的服务清单,增加满足老年人娱乐性需求的服务项目,如在社区开办老年人交谊舞、象棋、书法、绘画等兴趣班,鼓励老年人走出家门认识朋友,既有利于老年人的身心健康,也能逐步实现老年人服务项目全覆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