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川西高原冰雪与彩林旅游产品组团式开发及其提质增效策略※
——以达古雪山风景名胜区为例

2023-01-07王世金杨子松马兴刚黄仕海

四川旅游学院学报 2022年5期
关键词:冰川雪山冰雪

王世金 杨子松 马兴刚 冯 琳 黄仕海 张 伏

(1.中国科学院西北生态环境资源研究院/玉龙雪山冰冻圈与可持续发展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甘肃 兰州 730000; 2.阿坝师范学院,四川 汶川623002; 3.达古冰川风景名胜区管理局,四川 黑水 624000)

川西高原位于四川省西部,是青藏高原东南缘和横断山脉的组成部分。行政区划包括甘孜藏族自治州和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该区全年气温较高,四季变化明显,是大陆季风气候与高原季风气候的过渡带,植被类型包括山地暖温带针阔叶混交林、亚高山寒温带暗针叶林、高山亚寒带灌丛草甸等。同时,该区域分布有大量的现代冰川和积雪景观,因临近川渝客源市场,当前海螺沟冰川、燕子沟冰川、达古冰川、雪宝顶冰川、太子岭滑雪场、毕棚沟滑雪场、鹧鸪山滑雪场已开发为较为知名的冰雪旅游目的地。川西高原范围内世界自然遗产6处、国家级风景名胜区5处、国家4A级景区15处、国家级自然保护区13处、国家森林公园7处、国家地质公园2处。[1]

冰雪、海洋与森林资源被世界旅游组织认定为未来重点开发的三大旅游资源。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建设美丽中国,推动绿色发展,发展和生态是须臾不能松劲的两件大事。冰雪资源和彩林资源是川西高原乃至中国西部的重要资源禀赋,是未来旅游发展的基础所在,也无疑将成为践行生态文明和生态发展的重要驱动因素,并有望得以快速发展。川西高原拥有丰富的冰雪与森林资源,且当前也具有一定的冰雪—生态旅游开发基础。其中,阿坝州达古冰川和甘孜州海螺沟冰川在21世纪初便开始了冰川—生态旅游的早期开发。贡嘎雪山和达古雪山也有大量的冰雪资源,是中国最东缘的现代冰川分布区,也是我国西部距中心城市最近、可进入性最强的现代冰川之一。同时,秋末冬初,川西高原漫山遍野层林尽染,彩林美不胜收。彩林的形成需多种树种的组合,而非胡杨、红叶景观。彩林因其独特的叶片形态、多样的季相变化和丰富的树种构成成为川西高原独特的森林景观。由于特殊的地形地貌和气候条件,阿坝州和甘孜州彩林资源尤为丰富,九寨沟、稻城亚丁、新都桥、理县、黑水、金川等多地彩林景观享誉四川。

随着全球气候变暖,如同其他区域冰川一样,川西高原现代冰川正在并将持续处于后退、变薄、变小趋势,这必将危及冰雪自然景观,甚至造成一些冰雪旅游资源的消失和冰川美感和旅游体验的降低。同时,尽管冰川景观是阿坝州、甘孜州重要的区域品牌,但其开发程度较低,冰川旅游发展较慢,产品同质化严重,淡旺季客流量差异显著,且尚未统筹区域内其他优势资源。另一方面,彩林是川西高原各地共有的景观资源,但存在区内和区外彩林旅游形象竞争(同质化开发)现象(如光雾山、米亚罗、卧龙、黑水、奶子沟等地彩林),旅游形象竞争意味着旅游地的竞争,亟须通过与其他旅游资源的组团式开发,规避旅游地出现“形象遮蔽”效应[2]。与此同时,川西高原旅游也受到滇西北玉龙雪山、梅里雪山和川北大巴山、川西南大凉山生态旅游的冲击与影响。基于此,本研究以达古雪山为例,系统分析了达古雪山冰川、彩林资源本底及其影响因素,揭示了当前冰雪与彩林旅游开发现存问题,提出了未来一定时期冰雪旅游与彩林旅游组团式开发策略。本研究旨在统筹川西高原冰雪景观、彩林资源及其文化资源,促进区域全域旅游和全季旅游进程,进而提升该区旅游竞争力。该研究对于川西高原冰雪旅游与彩林组团式开发具有一定的理论价值,也是当前和未来川西高原全域和全季旅游发展的重要方向。

1 达古雪山旅游概况

达古雪山位于横断山中段,川西北高原岷山与邛崃山交汇处,青藏高原向四川盆地过渡地带,四川省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中部黑水县境内,是川西高原的典型代表区域。其中,黑水县平均海拔高度2 300 m,多年来年平均气温为17℃左右,年平均降雨量约621 mm,降水季节分布不均衡,主要集中在夏季,秋季为连绵阴雨。达古雪山海拔高差突出,光、热、水等条件在垂直和水平分布上发生明显差异,形成垂直气候,并相应分布完整的垂直植被带,自下而上依次是落叶阔叶林、针阔混交林、亚高山暗针叶林、高山针叶林、高山灌丛、高山草甸、高山流石滩、高山冻土冰雪区。高山与河谷地带之间年平均气温差值达20℃,为黑水县彩林景观的形成创造了有利的气候条件。

达古雪山景区毗邻黄龙、九寨沟和卧龙自然保护区,紧邻奶子沟、卡龙沟、色尔古藏寨、雅克夏森林公园、三奥雪山景区,地理位置极其优越。达古雪山景区游览规划面积为210 km2,旅游核心面积为119 km2,景区内可开发的旅游资源包括现代冰川、彩林、藏民风俗、红色文化等。其中,彩林主要分布于景区及景区周边奶子沟和卡龙沟,秋季变色植物种属繁多,且呈现出有规律的垂直分布。彩林面积之大、色彩之丰富,堪称川西高原之最。近年来,黑水县在旅游形象塑造方面很注重突出自己的核心和特色,“冰川彩林”已经成为黑水旅游第一品牌。“最美秋季在川西,最美川西看黑水”是黑水县最为响亮的旅游口号。自2010年以来,达古冰川已发展成为中国第三大冰川旅游目的地,黑水县已成功举办20届国际冰川彩林节,借助冰川彩林旅游,在不同程度上推动了黑水县旅游产业的快速发展。景区旅游人数已从2010年的6 000人增加到2020年的22.07万人次,增长了36.8倍(数据由达古冰川风景名胜区管理局提供),其冰川彩林旅游形象在四川省内已初具知名度。

2 冰川与彩林旅游资源现状

2.1 冰川分布及其演变

冰川是地球上由降雪或其他固态降水积累、演化形成的处于流动状态的冰体。川西高原现存现代冰川611条,面积549.12 km2,冰储量约35.02 km3,该区冰川均属海洋性冰川。其中,达古冰山有现代冰川13条,冰川面积4.32 km2,冰川冰储量约0.131 9 km3。按冰川形态类型,达古雪山的现代冰川可分为冰斗冰川、冰斗—悬冰川和悬冰川,冰川规模不大,均为中、小规模类型冰川。其中,悬冰川数量最多有7条,冰斗冰川和冰斗—悬冰川各有3条。1975年,冰川总面积6.841 6 km2。2019年,冰川面积缩小至1.75 km2。最近的45年中,达古冰川经历了快速的消退变化,面积缩减了近75%。从冰川的退缩规模占总面积的比例来看,北坡和西北、西南、南坡等退缩面积占该坡向上冰川总面积的比重最大。相对地,东部、东北部及东南部3个方向却是冰川面积减少最小的几个方向。

冰川旅游是指以冰川资源(现代冰川、冰川遗迹资源)作为吸引物和载体,开展冰川观光、探险、科考、科普教育与康体健身等活动的一种旅游类型。冰川旅游目的地是具有良好的冰川资源条件、可达性和旅游配套设施能够满足游客观光、休憩、康体、娱乐等需求,并吸引游客驻足、停留的地方,而不是简单的冰川资源所在地[3]。川西高原海螺沟冰川、达古冰川、雪宝顶冰川、燕子沟冰川已不同程度进行了旅游开发。其中,达古雪山规模最大冰川为17号冰川,已成为较为著名的冰川旅游目的地,距雪宝顶冰川直线距离110 km,它们同属岷江流域冰川区,也处于我国现代冰川最东分布区。

2.2 彩林空间分布及其体量

彩林是指那些自然界中存在或经人工栽培选育,其叶片在整个生长季节或生长季节的某些阶段表现出与自然绿色明显不同的色彩、有较高观赏价值植物的总称。可被旅游开发的彩林则是指相对成片集中分布、具有很高观赏游览价值的彩叶森林景观。它由优美的秋色叶树种组成,在外观上色彩丰富,给人以强烈的视觉冲击,达到精神上的满足和愉悦。人们对植物色彩感知最为强烈的颜色是红色,其余依次为黄、白、蓝、绿等色。

色彩是彩叶植物观赏性的重要表现形式。气温、光照、温湿度、土壤条件等环境变化对叶片色素组成也具有重要影响,可促使植物叶颜色产生变化。彩林并非单指红色,亦囊括有其他非绿色之彩叶树种。川西高原彩林主要树种包括四川红杉(四川落叶松)、枫香、槭树、红枫、黄栌、红桦、白桦、糙皮桦、矮桦、四川落叶松、银杏等。

3 冰雪—彩林旅游开发存在问题

3.1 旅游产品同质化严重

达古冰川主要旅游活动还停留在观赏冰川,其旅游资源使用率较低,游客重游率低。而就观赏冰川而言,作为一个“小冰川”,其与玉龙雪山、海螺沟景区冰川相比并不具备优势。同时,川西高原其他区域彩林与达古雪山具有同质性。未来达古雪山景区深度挖掘冰雪资源与彩林资源的组合式开发潜力,将体现出自身的不可代替性优势。

3.2 淡旺季过于明显

目前,达古雪山景区主要以冰川为切入点进行旅游宣传,同时还有部分彩林的介绍。达古冰川景区在2017年之前7、8、10、11月份游客量可占到全年游客量的75%,2018年开始占比逐步下降,2020年为60%,表明景区已经注意到景区淡旺季过于明显,采取了部分措施吸引游客在淡季来观赏,且初具成效。根据马蜂窝网统计的2020年冬季四川省内热门旅游目的地关注度榜单,达古冰川位居第一,同样说明景区在不断提升其淡季游客吸引力。

3.3 中远域客源较少

达古冰川景区客源市场空间分布不均,地理集中度高、吸引半径小,主要为近域客源,且以川渝两省近域客源为主,缺乏中远域客源,且客源市场年际变动较小,核心市场不变,重要市场数量在增加。例如,景区客源空间分布主要受距离影响,客源集中分布于川渝及其周边,占国内客源78%以上,其余省份客源比重较小。景区过分依靠川渝近域客源市场显然不利于旅游的稳定发展[4]。

3.4 冰川退缩严重,影响旅游体验

随着全球变暖的加速,达古冰川在过去几十年里迅速萎缩。在未来几十年的暖干气候条件下,冰川加速消融态势将加剧,这将严重影响游客观赏冰川的旅游体验感。可以预见的是,冰川将在未来几十年内以灾难性方式融化并最终消失,这对达古冰川旅游的可持续性是一个巨大的挑战。尽管当前采用了一些纺织材料进行减缓冰川消融试验研究,但对于保护整条冰川和旅游开发而言,其效果和措施微乎其微。

3.5 缺乏冰川—彩林科普

冰川、彩林资源调查、观测及相关研究是旅游保护性开发的基础,更是深化旅游层次、完善解说科普体系的基础。当前,景区现代冰川、古冰川地质遗迹、彩林解说牌(形成及演化机理、现状)和知识体系仍显不足。例如,尽管游客对冰川充满好奇,但对冰川及相关现象识别和理解能力有限,因此才频发“未见到冰川”“冰川就是黑石头”“冰川表面需要清洗”的误解或错觉。同时,纺织材料减缓冰川消融试验需谨慎,这将助推或强化普通游客对以上问题的误解或错觉,或致使未来游客锐减,且存在很大的潜在风险。

3.6 达古雪山形成全域旅游难度较大

达古雪山乃至整个川西高原一样,山大沟深,冰雪资源在中高山区,彩林及其人文景观资源在低山区或沟域区。川西高原受山地地形阻隔影响,旅游目的地组团之间协作紧密程度差异明显,总体呈现东强西弱,东西递进,南北并起变化的规律。例如,三奥雪山、达古冰川、东措日月海、打古河、卡龙沟景区分属不同海拔梯度,其景观各有特色,但相互间无道路相通,致使很难形成全域旅游。

3.7 缺乏专业化解说,影响科普旅游

旅游解说系统是旅游地众多要素中重要的组成部分,承担着传播有关自然环境、历史文化和社会发展方面知识的作用。解说系统主要由游客中心、标识牌示、电子解说资源、宣传印刷及音像制品和讲解人员构成。达古冰川景区解说系统仅由部分指示牌构成,没有充分利用电子解说资源,也未聘请专业解说人员,不能有效地引导游客开展冰雪、彩林生态旅游活动。景区应积极配备专业解说人员或解说系统,突出或提升冰川、彩林形成、变化及其影响因素的科普、环境教育功能。

4 未来提质增效策略

4.1 加大冰雪—彩林旅游资源的开发力度,提升其节事活动优势

尽管川西高原已开发有多处冰雪、彩林旅游目的地,但对比丰富而多样的景观资源,其开发力度仍显滞后。对于冰川旅游目的地,需增设冰川科普馆,加大和提升其科普内涵和功能。对于积雪旅游目的地,川西高原开发滞后,仅分布有几处雪场,未来应对接北京冬奥会冰雪产业,使其进入冰雪旅游快车道。一方面,提升现有雪场的等级规模,以容纳更多的客流量。另一方面,在积雪资源丰富地区,增加简易的戏雪区,让普通大众近距离体验赏雪、戏雪、娱雪的乐趣。对于彩林旅游目的地,需采取多种措施提升其景观质量。例如,通过原生植被的移植或栽种,尽可能避免彩林景观丰富度较高区域出现裸露土地。同时,要规范重要彩林区建筑等基础设施色调,切实融入藏羌建筑文化元素,避免出现对彩林的“色彩污染”,尽可能体现原始的田园风光。

“冰川彩林”已经成为黑水旅游的第一品牌。黑水县的旅游资源优势体现在天然生态的环境上有冰川胜地,亚洲最大的彩林区,藏羌交融的风情,百年红色文化等,“最美秋季在川西,最美川西看黑水”的旅游宣传主题已深入人心,这也成为黑水县一张响亮名片。为了延长节事活动寿命,增加节事活动内容,可以融入康养、体验,突出黑水县旅游地的竞争优势,才能在日益激烈的竞争中吸引游客。

4.2 明确冰雪—彩林形象定位,强化差异化的营销推介策略

旅游淡季客源问题是川西高原全域、全季旅游的瓶颈,亟须通过明确各地冰雪—彩林形象定位,凸显各地形象差异,加大对川渝乃至中远域客源市场的推介和营销力度。川西高原各地旅游形象定位要基于科学研究和景观特性,忽略科学性,会产生吹嘘的开发和营销行为;过于强调科学研究,则会使原本独特的景观特性无法发挥自身的最大潜力。如何统筹冰雪、彩林景观的科学性和通俗性,需要避免过去偏重科学性、景观性的两个极端,通过科学认知,发掘川西高原各地冰雪、彩林资源的垄断性、典型性、代表性、稀有性、功能性、文化性、历史性等内容[5],以提升其景观内涵,发挥其最大的旅游收益。

例如,冰川是达古雪山最具有吸引力和竞争力的垄断性旅游资源,彩林则是景区重要的本底资源,其冰川彩林的有机结合是区别于川西高原其他区域旅游形象的立足之本,须给予足够重视。在旅游宣传时,首先要明确达古雪山冰川彩林的品牌形象,突出冰雪和彩林原生态环境两个特色,在此基础上弘扬嘉绒藏族文化和红色文化。当然,达古冰川自身定位的明确需要相关科研工作的开展作为支撑,否则对游客提出的冰川方面问题底气不足。强化宣传是提高达古雪山冰川彩林旅游形象知名度的有效途径,需加强宣传投入,采用多元宣传途径。达古雪山景区客源主要以近域市场为主,核心市场为四川省和重庆市。这两个客源地的特点是与旅游地距离近,旅游花费相对较小,有文化认同感。对这两个市场持续宣传,巩固原有客源市场,在此基础上增加营销活动的种类,拓宽游客层次,提高游客重游率。长三角、珠三角远域客源市场旅游资源与达古雪山差异性更为显著,冰雪、彩林和人文资源对其吸引力更大,在营销上应加大冰川彩林旅游目的地的推介和营销。

达古雪山景区淡旺季明显,可在旅游淡季加大营销力度,制定合理门票折扣政策,刺激弱消费旅游群体出游;旅游旺季制定高于淡季的门票价来减弱旅游需求,并引导游客将旅游活动调整到淡季进行,达到游客量分流,缩短淡旺季客流量差异,提高旅游设施淡季利用率的目的。

4.3 依托时令气候条件,打造川西高原四季旅游产品

多样而富集的气候资源是川西旅游产业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川西高原旅游产业空间布局受气候要素影响显著,淡旺季十分明显。冬季白雪皑皑、银装素裹,春季山花烂漫、积雪消融,夏季流水潺潺、草木葱茏,秋季层林尽染、五彩缤纷。不同季节的旅游资源对游客具有不同吸引力。川西高原冰雪资源富集,彩林游览面积大,持续时间长,观赏性强。通过冰雪旅游与彩林旅游的有机结合,可实现川西高原四季旅游形式的形成。

以达古雪山为例,12月至翌年4月,达古雪山积雪期在120日左右,该时段也是开展冰雪旅游的最佳时期,可在达古雪山山麓修建简易嬉雪区,与达古冰川一起,形成川西高原冰雪体育、冰雪运动与冰雪旅游示范区。3—5月冰雪旅游季转为冰雪旅游+赏花旅游季,期间春季赏花游产品丰富多彩,大规模产品如杜鹃花、杏花、桃花等。6—8月,万物复苏,草长莺飞,是夏季避暑度假旅游旺季,冰川、草原、森林、花海等旅游产品吸引众多游客。该时期避暑度假旅游可与康养产业相结合,充分利用景区舒适气候条件,给游客以体验冰川、云海、日出、彩霞、星空漫天多产品的度假体验,同时积极培育康养产业,如医疗康养、森林康养、山地康养等。9—12月,季相变化,五彩纷呈,该时期是彩林季节,达古冰川核心区彩林绵延千里,彩林层次感强,颜色五彩缤纷,游客可以观看到漫天红叶组合形成的五彩画卷。同时,该区藏族民众每年举办多声部民歌、卡斯达温舞蹈表演等活动,届时游客白天可以登临山顶欣赏冰川,晚上入住藏族古村落,体验嘉绒藏族民俗和饮食生活文化。如此,增加了旅游文化,同时也增加了旅游收入,解决藏族群众的就业问题。

达古雪山景区可利用丰富的冰雪资源和彩林资源,通过时令旅游,结合当地嘉绒藏族文化景观,可推动景区四季、全时旅游的发展。针对客源季节分布不均的情况,制定不同季节旅游特色产品营销方案,增强其淡季游客吸引力。同时,需要大力发展冰川彩林观光、野外露营、绘画摄影、农家体验相结合的多旅游发展模式,在促进时令旅游产品就地转化为旅游消费产品的同时,不断丰富达古雪山旅游业态。同时,依托九寨沟嫩恩桑措(神仙池)、四姑娘山、黄龙、九寨沟、黑水达古冰川国家地质公园、汶川映秀、泸定海螺沟、九龙伍须海、道孚墨石公园和稻城亚丁研学旅行实践基地,积极推进川西高原四季研学旅游模式。

4.4 突出文化内涵,文旅融合,提升区域旅游竞争力

文化是旅游之魂,旅游是文化的表现形式,二者相互交融,密不可分。川西高原需根据区域地貌、文化差异、自身特点开发差异化旅游产品模式,深入开发适合不同消费层次的差异化旅游产品,避免同质化竞争。特色化的区域文化不仅可以提升区域旅游文化含量,同时可以提高区域旅游文化的内涵和品位。川西高原历史文化悠久,民族文化、宗教文化、红色文化灿烂多姿。该区是中国第二大藏区、最大的彝族聚居区和唯一羌族聚居区。其中,嘉绒文化、羌族文化、河曲马黄河草原文化、康巴文化、大禹文化是其典型文化代表。另外,川西高原是红军长征途中许多重大事件、转折性事件的发生地,是红军长征活动时间最长、召开的重要会议最多、面临的条件最苦的地区。爬雪山(夹金山)、过草地,强渡大渡河、飞夺泸定桥、巧渡金沙江、会师懋功、两河口会议、毛儿盖会议、芦花会议、四渡赤水是其典型案例。长征途中红军仅在阿坝州便翻越了八座雪山。其中,达古雪山所属黑水县则有红军三进三出黑水,三次翻越雪山的红色文化。

未来川西高原各地区应将重点放在文旅融合建设上面,积极将各地文化融入冰雪旅游产品、彩林旅游产品及其相应的旅游线路之中,统筹推进历史文化、民族文化和红色文化的建设、传承和发扬,培育和打造特色文旅融合产品。例如,黑水县依托传统歌舞“卡斯达温”“圈德迪”“沙尔普吉”、黑水锅庄、羊茸精品名宿等文化资源,极力显现民族文化的独特风貌。松潘县重点突出羌族多声部民歌、回族花灯舞、藏族迪厦、汉族春牛舞等传统歌舞项目,扩大以“羌族多声部”为代表的民族歌舞的传播力。茂县应做强以羌族瓦尔俄足节、羌笛演奏及制作技艺为代表的文旅品牌。汶川则需重点培育以释比唱经、羌族刺绣、羌族羊皮鼓舞、羌族推杆、藏族编织挑花刺绣为代表的特色品牌。理县以民居碉楼及村寨布局、传统羌族歌舞与藏族歌舞“博巴森根”为特色,凸显不同村寨的文化品牌(1)参见四川省文化和旅游厅关于征求《关于加强国家级羌族文化生态保护区建设的实施意见(征求意见稿)》意见的公告。。以上文化资源各具特色,各地应该积极将其融入时令旅游、休闲度假、康养旅游、研学旅游、乡村旅游等旅游形态,以彰显特色,提升区域旅游竞争力。

4.5 整合资源,强化跨区域合作,推进川西地区全域旅游进程

资源整合,区域协作是旅游发展提升旅游地竞争力的有效途径。当前,达古雪山景区旅游产品以冰川、彩林单一的观光旅游为主,游客滞留时间短,游客消费水平低。未来需发掘多样化的特色旅游产品和旅游活动,以满足游客的多样性消费需求。对于达古雪山景区而言,未来需加强与大九寨旅游集团的合作,融入大九黄旅游环线。大九寨旅游集团包括九寨沟、黄龙自然保护区、四姑娘山风景区、卧龙大熊猫保护区、达古冰川景区、古尔沟景区。加强与大九黄旅游环线各景点的合作,构建冰川游、彩林游、草地游、藏羌民俗游等一系列旅游路线的开发模式,谋求旅游的区域联合,借助其他几个成熟景区的知名度提升自己,突出达古雪山自身特色。还可以利用各景区旅游资源、客源市场的协同性,产生共性资源与市场叠加作用,丰富旅游内容,构建信息共享机制,发挥整体优势,协作销售,提高整体价值和效益,增加旅游地的发展和竞争力,拓展其客源。

5 结语

《四川省“十三五”旅游业发展规划》认为“旅游+第一产业”大有发展前途,应着力打造四川花卉(果类)、红叶、大熊猫和森林文化四大生态旅游系列节会品牌。十四五时期,川西高原区域应继续立足实际、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冰天雪地也是金山银山”“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等重要思想,充分发挥川西高原冰雪、彩林旅游垄断性资源,通过“九寨沟旅游圈”“大熊猫及羌族文化旅游圈”“大草原冰川旅游圈”“环贡嘎山旅游圈”“亚丁香格里拉旅游圈”“德格康巴旅游圈”六大旅游功能圈,积极推进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甘孜藏族自治州“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建设进程。针对达古雪山景区而言,应依据时令旅游特点,在不同季节开发不同的旅游产品,积极发挥达古冰川、彩林资源禀赋优势,制定详细的冰川、彩林旅游发展规划,高度融入羌族文化、嘉绒藏族文化特色,充分发挥达古冰川是中国距中心城市最近、可进入性最强的现代冰川之一的优势,最终以形成冰川彩林为龙头的生态旅游产品体系。

猜你喜欢

冰川雪山冰雪
逐梦的“冰雪一代”
拥抱冰雪向未来
点燃“冰雪”
为什么冰川会到处走?
冰川会发出声音吗?
雪山历险记
雪山历险记
冰川
冰雪幽默来袭
冰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