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娄底市产业转型升级示范区建设中的科技创新瓶颈问题探究

2023-01-07王晓军

中阿科技论坛(中英文) 2022年8期
关键词:娄底市资源型产业结构

王晓军

(湖南人文科技学院商学院,湖南 娄底 417000)

产业转型升级是经济发展新常态下资源型城市转方式、优结构、促动能的重要举措。《“十四五”支持老工业城市和资源型城市产业转型升级示范区高质量发展实施方案》提出,要加快产业结构调整,培育资源型区域发展新动能,完善以科技创新和体制机制创新为引领的产业转型升级动力机制。2017年和2019年国家分两批设立了20个产业转型升级示范区,娄底市与株洲市、湘潭市首批成功入列。近年来,娄底市在产业转型升级领域开展了大量工作,在一定程度上改善了区域要素配置,优化了区域发展环境,提升了区域产业层次和规模,带动了区域经济增长[1]。但是,受资源型城市路径依赖,娄底市产业转型升级面临内生动力不足、平台支撑不强、特色产业集群不突出等重点问题,严重制约其产业高端化、集聚化和智能化发展。积极探索适应本地实际、突出产业特色的产业转型升级创新路径,是经济发展新常态下娄底市加快产业转型升级和城市转型发展的现实课题。

1 娄底市产业转型升级示范区建设的成效

1.1 产业结构更加合理,产业升级进展迅速

娄底市作为典型的资源型城市,近年来以产业结构调整为重点,以“三一重工”“华菱钢铁”等为牵引,做优做强工程机械和钢铁新材等先进制造业产业,在产业转型升级方面取得了较好的成效,娄底市三次产业占比从2017年的14.0 : 46.9 : 39.1调整为2021年的11.2 : 39.6 : 49.2,2021年三次产业对全市经济增长贡献率分别为14.2%、30.2%和55.6%,产业链由以制造为中心向以服务为中心转变,产业结构由传统生产制造阶段向服务解决方案阶段转型。2016—2021年,娄底市通过大力推进传统产业改造升级,加快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强化工业新兴优势产业链强链补链延链,产业升级取得良好进展,产业结构高级化指数从1.09到1.24,产业升级效果逐步显现。

1.2 规模工业增长迅速,行业结构得到优化

娄底市大力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转方式调结构,“三去一降一补”取得明显成效,工业结构持续优化,规模工业增长迅速。2016—2021年娄底市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保持了持续快速增长,年均增速达7.3%。娄底市工业内部结构得到改善,其中,医药制造业、专用设备制造业、通用设备制造业等技术密集型产业发展良好,规模工业增加值保持较快增速;煤炭开采、化学原料和化学制品、有色金属冶炼等高污染高能耗型产业去产能效果明显,规模工业增加值持续下降。

1.3 高新技术产业发展迅猛,绿色发展趋势持续增强

2019年以来,娄底市先后出台加快推进工业新兴优势产业链发展,推进产业项目建设实施方案,着力打造10条工业新兴优势产业链,高新技术产业得到蓬勃发展。到2021年,娄底市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达400.6亿元,比去年增长23.6%,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提升到21.9%;全市专利授权2 897件,增长12.7%,其中发明专利授权215件,增长56.9%。同时,娄底市在转型升级中坚持集约节约和循环利用,推动节能减排降耗,重点清理整顿了高耗能、高排放企业,环境治理成效显著,娄底市万元GDP能耗下降明显,能源消费总量增速趋于下降。

2 娄底市产业转型升级的主要掣肘

资源型城市产业转型升级离不开科技创新和制度创新,创新驱动是资源型城市疏解低端产能,发展新兴产业和接续替代产业,促进产业链向高技术、高附加值转变和延伸的核心[2],资金和人才是资源型城市创新生态系统的重要驱动因素[3]。娄底市产业转型升级示范区建设受地方政府财力限制、企业创新主体作用不充分、创新人才不足等多种因素制约,创新驱动明显不足。

2.1 地方政府服务和引导产业转型升级不足

2.1.1 地方财政收入较低,产业转型升级的财政驱动不足

资源型城市在转型发展期特别需要在尊重市场对资源配置的决定性作用的基础上,充分发挥地方政府在统筹协调、规划引导、财税支持、制度创新、公共服务方面的作用[4]。财政依存度(财政收入占GDP的比重)是衡量地方经济发展质量和地方产业结构的一个重要指标。2016—2021年娄底市地方财政收入总量不断增加,增速基本上高于同期全省增速,但地方财政收入占GDP比重持续偏低,处于4.5%~5.0%之间,与全省有比较大的差距(同期湖南省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占GDP比重为7.0%~8.7%之间)。一方面说明娄底市经济质量不高,产业结构层次低,高附加值、高利润率产业和精深加工产品少;另一方面也说明娄底市地方政府财源有限,依靠地方政府调动资源推动产业结构转型升级的能力不足。

2.1.2 政府财政科技支出少,产业转型升级的科技创新支撑弱

地方财政科技支出对技术创新起着良好的支持作用,是地方经济长期发展的主要直接驱动力[3]。地方政府财政科技支出的增加,可以促进地区的专利申请授权量和技术市场成交额[5],完善创新基础设施,搭建创新平台,引导投资集聚,提升地区创新水平[6]。2017年以来,娄底市地方财政科技支出每年保持37%以上的增长速度,其中2018年增速达114.6%;占市公共财政预算支出的比重也保持明显的增长趋势,从2016年的0.27%增加到2020年的1.58%。但与全省其他城市比较,娄底市财政科技支出占比远低于全省同期平均水平,显示娄底市财政支持科技创新的投入过低,财政支出引导和支持科技创新的动力不足,从而导致娄底市科技创新基础设施和创新平台建设滞后,制约了地区产业转型升级的发展。

2.2 企业推动产业转型升级的创新主体动能较弱

2.2.1 企业研发投入低,企业创新主体地位体现不充分

研发投入强度是衡量一个地区创新能力和综合竞争力的重要指标。娄底市企业研发投入长期处于较低水平,2020年娄底市研发投入强度仅为1.79%,而同期湖南省研发投入强度为2.15%,低研发投入严重影响娄底经济的可持续发展。研发人员是企业开展科技活动的主要力量,决定着企业创新活动的质量。娄底企业研发人员投入不足,超过80%的研发人员集中在高新技术企业,小微型高新技术企业研发人员较少,没有从根本上解决娄底研发创新人才匮乏的问题。研发人员投入偏低引致全市自主创新乏力,难以有效提升产业创新能力。

2.2.2 科技创新成果少,创新动能不足

整体来看,近年来娄底市专利申请和专利授权数量虽然出现了稳步增长的趋势,但与全省比较,娄底市专利申请和专利授权数量少,增长缓慢,占比较低。到2020年,娄底市专利申请数量为5 588件,仅占湖南省专利申请数量的4.07%;专利授权数量为2 571件,仅占湖南省专利授权数量的4.67%,反映出全市产业自主创新能力偏低。

2.3 人力资本驱动产业转型升级的根本保障偏弱

2.3.1 较低产业结构层次伴随着较高抚养比,产业转型升级负担很重

娄底市作为年轻的地级市,产业结构与全国比较还存在较大差距,第一产业占比偏高,第二产业占比偏重,第三产业发展不足,产业结构转型升级任重道远。同时,娄底的人口结构无法为娄底产业结构转型升级提供良好支撑。第七次人口普查数据显示,娄底市15~59岁人口占比仅为58.18%,湖南省占比为60.60%,而全国占比为63.35%,娄底市劳动年龄人口比重比全省低2.42个百分点,比全国低5.17个百分点,这意味着娄底市较低的产业结构层次伴随着较高的人口抚养比,年富力强的劳动力偏少,“未富先老”的现象在娄底这一资源型城市体现得较为明显。

2.3.2 较低的人力资本储备,产业转型升级人才驱动不足

从人口质量来看,第七次人口普查数据显示,我国每10万人中拥有大学(大专及以上)文化程度的达15 467人,湖南省只有12 239人,不到全国平均水平的80%;全国拥有高中(含中专)以上文化程度的为30 555人,而湖南省只有30 015人,也略低于全国平均水平;从平均受教育年限来看,全国15岁及以上人口的平均受教育年限为9.91年,湖南省只为9.88年,娄底市仅为9.70年,同样低于全国平均水平。这意味着在我国人口红利消失以及传统产业比较优势弱化的情况下,须要通过提升人力资本水平来带动劳动生产率的提高和产业转型升级,助推经济高质量发展。

3 娄底市产业转型升级示范区建设的创新路径

3.1 创新地方政府服务和引导产业转型升级的手段和方式

3.1.1 加大财政科技投入,发挥财政支出在科技创新中的牵引作用

财政科技支出能通过促进企业发明专利产出和引导城市投资集聚,有效提升城市创新水平[7]。娄底市财政科技投入基础弱、创新平台等基础设施建设底子薄,在保持合理支出强度的情况下,急需转变思路,将支持科技创新摆在公共财政的重要位置,优化财政支出结构,压缩一般性支出,持续加大财政科技投入力度,大幅度提高财政科技支出比重,创新财政支持科技创新的激励方式,加强财政科技支出效果的动态监管,聚焦构建娄底新发展格局的重点领域和战略性新兴产业,更好地发挥财政支出对科技创新的牵引作用,以财政科技投入引导和激励企业科技创新,驱动产业向高端化、绿色化、智能化、融合化方向发展。

3.1.2 设立地方政府引导基金,驱动产业转型升级

实践表明,地方政府引导基金通过发挥财政资金的杠杆引导作用,带动投资机构和社会资本参与,盘活存量资源,引导资金规模和投向,吸引金融资本和社会资本投入到当地主导产业、战略性新兴产业企业和科技创新型企业,促进技术创新和技术产业化,推动传统产业向智能制造转变,从而实现地方政府对产业转型升级发展的宏观调控。娄底市政府可以借鉴各地政府引导基金运营的成功经验,选择合适的产业、遴选合格的投资机构、建立科学的基金投资运行管理监督及退出机制,正确发挥好市场的决定性作用和政府的引导作用,真正实现筑巢引凤、推动产业转型升级的长久目标。

3.2 发挥企业创新主体作用,夯实产业转型升级的微观基础

3.2.1 引导企业增加研发投入,以科技创新提升产业链层级

技术创新驱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是我国经济持续发展的客观要求,也是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最优选择。已有研究表明,我国的创新数量对产业结构转型升级有显著的促进作用[8]。面对近年来各类要素资源成本上升这一实际情况,娄底应该充分发挥企业的科技创新主体作用,以产业结构优化升级为抓手,以技术引进和自主创新相结合,加强节能减排技术和关键核心技术研发投入,着力提高能源资源的节约集约利用水平,减少资源消耗与生态破坏,以技术创新激发企业的发展活力,带动产业整体效率提升和产业链提质升级。

3.2.2 营造良好的科技创新环境,激发企业创新活力

科技创新的高投入、高风险、长周期、高不确定性以及正外部性特征,使得创新活动离不开政府的政策支持和制度规范。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指出要推动政府职能从研发管理向创新服务转变。娄底市政府部门一方面要大力宣传和有效贯彻国家有关研发奖励和税收优惠政策,完善政府研发补贴方式,加强科技创新成果保护,降低企业创新研发活动的制度性成本,增强企业创新研发能力,有效带动产业结构转型升级。另一方面,要完善研发金融服务和投融资体系,解决高新技术企业融资难题,增强企业创新内生动力。引导企业加大研发投入,切实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

3.3 实施创新人才驱动战略,筑牢产业转型升级的根本

3.3.1 加强创新型高技能人才引进

人才是支撑创新发展的第一资源,创新型人才是产业转型升级的关键因素。娄底市应大力实施新时代创新人才行动计划,以新兴产业发展为突破口,以高层次创新科技人才和紧缺人才引进为重点,广泛吸引各类创新人才。市政府应发挥创新人才引进的引导作用,调研摸排产业转型升级对各类创新人才的需求,推进人才发展的体制机制改革和政策创新。加强招才引智工作平台打造,建立人才供需信息库,对我市产业转型升级急需的高层次人才和稀缺人才,通过海外人才工作站和国内第三方专业人才服务机构实施招才引智,通过人才交流会、人才招聘会、项目科研成果推介会、项目对接会等多种平台广揽各类人才来娄底市创新创业。

3.3.2 创新人才培养方式,多措并举改革创新人才培养机制

产业转型升级离不开人才的转型。大城市人才竞争激烈、内卷严重,一些有经验有实力的人才有“回流”到中小城市的想法,他们是娄底市值得争取的对象。另外,为了满足产业转型升级对技能型人才的需求,娄底市应加大职业技能培训力度,构建职业技能培训体系,鼓励多主体参与职业技能人才培养。同时,切实加大校地校企合作,依托本地高校和本地职业院校培养适应产业转型升级需要的高素质人才。通过校地校企合作,不仅可以提高人才的产业适用性,也为人才毕业后留在本地打下基础。

4 结论

资源型城市作为国民经济发展过程中一类重要而特殊的城市群体,多年来形成的资源路径依赖使资源型城市在产业转型升级过程中面临动力和能力的双重不足,产业转型升级示范区建设作为国家推动资源型城市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战略,离不开地方政府和市场主体的协同创新驱动。资源型城市一方面需要充分调动企业的创新主体动能,扎实推进市场主体升级,充分发挥市场主体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另一方面需要更好发挥地方政府的创新引导作用,推进有为政府和有效市场建设。同时,还需要切实发挥创新人才的核心支撑作用,促进人才、资金、政策等的创新生态良性循环,推动资源型城市高质量发展。

猜你喜欢

娄底市资源型产业结构
才艺大展示
綦江:资源型城市创新升级
娄底市翻译协会简介
税收政策对东营市产业结构升级的作用及意义
娄底市召开中小学多媒体教室全覆盖攻坚行动专题会议
资源型城市——湖南涟源市,未来可期
整车、动力电池产业结构将调整
山西资源型经济转型将有大动作
山西资源型经济转型发展示范区“两大目标“”六大任务”
——图解《关于支持山西省进一步深化改革促进资源型经济转型发展的意见》
基于Shift-share的成渝产业结构效益与竞争力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