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旧动能转化背景下高职院校产学研协同培育路径研究
——以汽车产业发展为例

2023-01-06孙静霞

黑龙江科学 2022年1期
关键词:产学研协同汽车

孙静霞

(山东交通职业学院车辆工程系,山东 潍坊 261206)

新旧动能转换背景下,区域经济的创新发展已越来越依靠企业联盟和科技创新,因此当前许多地方高职院校把服务于地方经济的发展和高校自身的发展定位联系在一起,协同培养适合于区域经济的高层次技术技能人才。目前,各地产学研之间的关系并不密切,部分地方高校专业设置与区域经济需求契合度不高,产学研合作深度及层次有限,高校教师实践经验相对较弱。学科专业群应与当地汽车产业集群协同创新,使学科与产业在相互合作中结成联盟,通过各种方式吸引企业、研究机构充分参与到学校的人才培养工作中,高校及科研机构也要参与到企业技术创新中,创新产学研协同发展,达到培养人才、创新技术、推动经济共同发展等目的。

1 成立产学研协同发展联盟,建立产学研协同运行机制

成立专门的产学研协同发展联盟,由产学研各机构人员构成,建立健全产学研协同发展规章制度,约束限定各方权利与义务,制定创新协同发展机制,辐射带动区域经济发展,完善技术服务激励机制,促进产学研快速共融。产学研协同发展联盟共同商讨当前汽车产业发展新形势、企业发展需求和人才供给需求,指导高校专业调整及设置,完善人才培养方案,促进科研机构和高校深入融入企业,引导企业技术创新,形成产业导向性组织,将科技成果应用于区域产业,促进区域经济发展。应建立健全协同学科集群与产业集群的规章制度,使各个主体都能积极参与其中,在协同育人的实践中进行约束、监督。应制定协同育人激励政策,建立健全企业、高校、研究院互利共赢的制度体系,明确各方的责任与义务。

2 构建产学研一体化信息平台,促进信息共享

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构建产学研一体化信息共享平台,充分发挥网络优势,通过信息共享平台及时汇总各方发布的信息,方便查询汽车产业需求,随时反馈用户信息,促进产学研各方信息对接。汽车企业应及时与高校就人才培养进行有效沟通,发布人才需求,参与高校人才培养全过程,及时反馈用人情况,以便学校优化培养模式。汽车企业遇到技术瓶颈,高校及科研机构可针对性协作开发,利用协同创新平台进行技术创新。普通汽车用户也可通过一体化信息平台对使用汽车进行反馈,反馈汽车使用中的缺点与不足,利于汽车企业进行技术改进与完善。搭建产学研信息共享平台能够提高信息的时效性和透明度,增加激励措施,加大宣传力度,充分发挥各方优势。

3 协同各方利益,创新终身育人培养模式

创新协同育人模式,探索教学-实习-再教育三段式终身育人模式。第一阶段(教学阶段):根据地方产业集群的汽车企业需求,培养掌握最新技术、动手能力较强的“订单式”技术技能人才,实现学生到员工的顺利过渡;第二阶段(实习阶段):毕业学生深入企业进行顶岗、跟岗实习,真正适应岗位工作,变成企业需求的职业人;第三阶段(再教育阶段):分为两种模式,其一,技术技能更新教育,通过校企合作先培养高校骨干培训师,再由高校骨干培训师对地方汽车企业进行成熟技术的推广普及,培训企业技术骨干,实现新技术的快速普及。其二,创新技术推进教育,深入校企合作,协同企业实现技术改革,协助企业打破技术瓶颈,提升企业未来竞争潜力。

山东省新旧动能转换重大工程明确指出,打造现代汽车产业化基地,加快推动新能源汽车、智能网联汽车的技术创新与应用。专业发展要精准对接区域产业集群及中小企业集群,主动对接地方产业岗位发展需求,进一步优化专业布局,调整专业设置和培养目标,精准培养知识融合、能力耦合的复合型地方技术技能人才。按照培养标准,紧跟岗位链延伸和服务品质提升的理念,完善和调整满足企业发展需求的教学内容,优化适应学分制教学管理的课程体系,主要包括四大模块:(1)素质教育和专业基础模块,以提高人文素养,夯实专业基础;(2)随时更新新技术的专业核心模块,使学生具备完整的、先进的专业知识,提高动手能力;(3)满足职业迁移的知识拓展模块,以拓展学生的就业渠道和职业发展广度;(4)提高实践能力的职业实践模块,将创新创业适当纳入课程体系,提高学生的创新应用能力。

对接山东省新旧动能转换和交通强省建设,实现产学研协同培育。由高校教师引领学生发展方向,组建一支专兼结合、素质过硬、技术水平高的师资队伍。专职教师要有过硬的实践操作能力作为支撑,激励专职教师主动参与企业工作和产学研合作项目。可以按一定标准从企业中选用管理和技术人员担任学校实践环节中的指导教师,拓宽校企合作方式。

要完善人才培养评价机制,健全评价体系,既要考查学生理论知识的完整性、动手实操能力的专业性,又要考查毕业生的实用性、与企业的匹配度、对社会的贡献度。多元化的人才培养评价体系要贯穿整个人才培养过程及学生毕业后的职业迁移,人才评价的效果也该由高校、企业、科研机构共同确定。

4 建立科学技术创新服务体系,提升社会服务能力

随着产学研合作模式的进一步升级,产学研用之间的关系越来越密切,以企业和学校培养基地为依托,充分发挥各自优势,促使汽车企业与高校能够及时就人才培养进行有效沟通,联合培养创新型技术技能人才。同时,联合成立市场需求研究库,联合企业、科研机构进行汽车技术创新研究,为市场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理论支撑。要完善技术服务机制,发挥汽车维修技术高水平专业群学科专长,依托汽车智能技术研发中心、汽车节能工程技术研发中心、山东综合交通协同创新与公共实训平台,加强与中小微汽车企业的合作,服务于微企业技术研发和产品升级,提升地方中小企业的品质与内涵,并完善技术服务激励机制,吸纳更多教师参与科技创新与技术服务,形成科技服务集聚效应,提高科技创新和技术服务能力。

要完善与国内外大型汽车企业的合作政策,校企共建,资源共享,打造集人才培养、生产服务、科学研究等于一体的综合交通运输公共实训基地,培养服务于区域经济发展的第三产业人才。需拓展社会服务项目,依托山东综合交通协同创新与公共实训平台、高水平职业教育实训基地,面向各类院校、企事业单位、社会团体和周边社区,开展社会培训、技能实训、技能鉴定、技能竞赛、就业服务。

5 结语

通过创新产学研协同培育路径,吸引企业、研究机构充分参与到学校的人才培养工作中,提高汽车产业人才培养质量,创新技术,推动经济共同发展。

猜你喜欢

产学研协同汽车
精益求精产学研 继往开来朝阳人
输入受限下多无人机三维协同路径跟踪控制
家校社协同育人 共赢美好未来
推行产学研一体化基地建设
基于“产学研”协同创新的针织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探索
“四化”协同才有出路
汽车的“出卖”
京津冀协同发展
汽车们的喜怒哀乐
产学研协同创新伙伴关系模糊综合评价模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