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卖火柴的小女孩》中的“蒙太奇”艺术

2023-01-05周语嫣

语文教学与研究(综合天地) 2022年12期
关键词:蒙太奇安徒生火柴

《卖火柴的小女孩》这篇童话讲述了一个家境贫寒的小女孩在圣诞夜卖火柴并最终冻死街头的悲惨故事。这个在圣诞节气氛烘托下更显得饥寒交迫、懂事又可怜的小女孩,在下着雪的寒冷夜晚里一根火柴都没有卖出去,她只能蜷缩在墙角靠着点燃一根根火柴获取一点点可怜的温暖,火柴短暂的光亮为小女孩带去了心灵的慰藉。随着一根根火柴的点燃,她从火柴的火焰当中看到了大火炉、看到了丰盛的晚餐、看到了圣诞树、看到了最疼爱她的奶奶,这四次火柴点燃时,小女孩所看到的幻象就像是一幅幅绘本图画一样,具有类似“蒙太奇”的艺术效果。“蒙太奇”在电影艺术中较为常见,但安徒生却在《卖火柴的小女孩》中通过多幅画面场景的描写实现了强烈的“蒙太奇”艺术效果。

《卖火柴的小女孩》并不是一个典型意义上童话作品,虽然文章的主人公是儿童,作者语言的使用也是童话的写作风格,但在思想主题上却具有讽刺性与批判性。安徒生借助于强烈对比手法的使用,表达了自己对于小女孩不幸生活的同情,深刻揭露了资本主义社会下底层劳动人民的悲惨生活。全文最为核心的部分就是作者以小女孩的观察视角,对于火柴燃起时的四幅幻想画面的描绘,这四幅画面代表着小女孩的希望与憧憬,与火柴熄灭后的现实世界形成了鲜明的对比。这种充满画面感的“图景式”的写作方法,塑造了一种在文学作品中比较少见的“蒙太奇”艺术效果。[1]

“蒙太奇”原本是一个建筑学上的术语,具有“构成”与“装配”的意思,后来“蒙太奇”以“剪辑”的意思被广泛使用在电影当中,作为电影的基础性理论为电影艺术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蒙太奇既是一种思想,同时还是一种技术,它最大的作用就是通过镜头或场景的组接完成故事的讲解,升华出作品中的主题思想。另外,电影艺术与文学艺术有着天生紧密的联系,很多电影都是根据文学作品改编而来,因此可以说文学是电影的基础。所以,蒙太奇这种艺术手法在文学作品中也经常出现。比如在安徒生的童话《卖火柴的小女孩》中,作者就大量使用蒙太奇艺术,让童话内容更加生动,获得不一样的阅读体验。蒙太奇作为一种手法,可以应用在很多场景之中,比如对人物形象的塑造、在时空的转换上、在现实与梦境的组合上都可以使用该技巧,带来意想不到的艺术效果。

一、人物形象描写中的“蒙太奇”

童话文学作品中的人物形象一般是以儿童为主,《卖火柴的小女孩》就以儿童的视角与语言风格塑造了“小女孩”这一人物形象。安徒生并没有为这个“小女孩”取名字,一方面是因为这篇童话的故事原型本就是安徒生在意大利参加活动时偶然的遭遇,另一方面是因为安徒生将这个“小女孩”作为资本主义黑暗社会环境下所有不幸儿童的缩影与代表,在“小女孩”这一人物形象的塑造中,作者同样使用了具有蒙太奇效果的写作手法。

在小女孩的第一次出场时,安徒生用环境和刻画和小女孩的衣着描写,形成了“衣着”与“环境”蒙太奇效果。作者首先在文章的开头刻画了恶劣的自然环境,在大年夜这一天里,天已经快黑了,天气因为下着雪而格外的寒冷,可谓是又冷又黑。接下来作者对小女孩的衣着进行了描写,在如此恶劣的自然环境之中这个小女孩打着赤脚,也没有戴着帽子,一眼就可以看出她的穷苦家境,接下来作者详细讲述了小女孩在这么冷的天气里打着赤脚的原因。原来小女孩出门时穿着她妈妈的大拖鞋,可是一只拖鞋在过马路时跑掉了怎么也找不到,另外一只被淘气的一个男孩抢走了,屋漏偏逢连夜雨,在如此寒冷的环境中老天连一双不合脚的拖鞋都不留给小女孩。基于此,“拖鞋”与“脚”又形成了对比强烈的蒙太奇效果。本就是不合脚的拖鞋寓意着小女孩在圣诞夜卖火柴承担着她这个年龄阶段本不该承受的重担,被冻的青一块红一块的稚嫩小脚这这样展现在读者面前,在强烈的对比之下引起读者的无限同情。

另外,安徒生对于小女孩金黄色头发的描写也与其现状处境形成了蒙太奇的效果。安徒生使用了白描的手法刻画了雪花落在小女孩头发上时的美丽图画,可小女孩却是又冷又饿,哆哆嗦嗦往前走,显得如此的孤独与可怜,代表着真善美的金黄色头发和代表着假、恶、丑的自然环境、生存现状、社会环境再次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在文章的结尾处,作者对小女孩被冻死的结局进行描写时,又使用了这种蒙太奇式的写作手法。在作者的描写中,小女孩安静坐在墙角,两腮通红,嘴上还带着一抹微笑,如果不知道的还以为是一幅美妙的画面,可是小女孩的结局却是死亡,她被冻死在了大年夜里,“笑”与“死”所形成的蒙太奇效果深深刺痛着每一个读者。这幅蒙太奇的画卷分明在向读者控诉这个“生不如死”的世界,小女孩曾经也在这个悲惨的世界中奋力求存,但是求而不得,只有唯一的死亡才使得她得到宁静而安详。

二、时间设置上的“蒙太奇”

《卖火柴的小女孩》的故事发生的时间是圣诞夜,也就是外国人的除夕夜。在中国人的观念里,这是一个阖家团圆、辞旧迎新的盛大节日,此时全家人应该围坐在一起,其乐融融共同渡过。但是故事中小女孩的圣诞夜却显得格外冷清,甚至是悲惨。圣诞夜里,当其他人家都在享受团圆和温暖的时候,小女孩独自在飘着鹅毛大雪的冰天雪地里,靠划一根火柴取暖,在这样到处充满着节日气氛的时间节点上,作者将小女孩的悲惨遭遇与富足人家的欢度节日形成了鲜明的对比,给读者的心灵、思想上形成了强烈的情感冲击,凸显了蒙太奇的时间设置在这个故事中的重要作用。

安徒生在这个故事的描写中对于时间的词语使用的很少,只是简单的一笔带过。比如文章中的“中午了”“天渐渐黑了”,一方面这些时间性词语交代了故事发生的背景,一方面推進了故事情节的发展,可就是这样轻描淡写的时间叙述方式,反而更能引起读者的关注,抓住读者的内心。从清晨到日暮,小女孩在冰冷的街头没有售卖出一盒火柴,安徒生仅用寥寥数语就将小女孩艰难困苦的生活境地展现的直接了当,也成功引发起了读者的怜爱之心。小女孩没有卖出火柴担心父亲责骂的内心焦急,也使得读者的内心为之牵动。读者也希望小女孩能卖出火柴,快点回到家里与亲人团聚,这种情感的交融与共鸣体现了这篇童话故事具有极为强大的艺术感染力和表现力,但是作者使用的时间蒙太奇,将这种希望幻灭的绝望一步步加深,制造出了强烈的压迫感和紧迫感。

文章的最后一个时间节点是“新年的早晨”。在传统观念中,新年第一天应该象征着新的希望、寓意着崭新世界到来,但故事中的结局却是一个事与愿违的悲剧,在新年的第一天里,小女孩告别了年幼生命中所不能承受的无穷无尽的痛苦,以生命的结束告别了痛苦的生活。冷漠的世界、冷漠的他人在圣诞夜里,都不曾注意到这个可怜孩子悲惨的命运,当人们发现她时也只是不痒不痛的猜测“她可能是太冷了,想要点燃火柴取暖”。对于小女孩来说,新年并没有新的希望,小女孩的离世也好似没有惊起任何波澜,一切又好像回到了原点。故事中小女孩在圣诞夜被冻死的悲情遭遇与“新年”的节日气氛形成了鲜明的对比,表达了作者对当时的黑暗社会环境与人情冷漠麻木的强烈讽刺与控诉。

三、空间设置上的“蒙太奇”

文学作品当中,往往会具有多重空间上的设置,这些空间或为作者写作时当下的空间,或为作者回忆中过往的空间,或为故事主人公所处的空间。[2]《卖火柴的小女孩》中具有以下几个空间上的设置。第一个是故事所发生的真实的现实空间;第二个小女孩视角中的现实空间;第三个是小女孩视角中的幻象空间。这三个空间上的设置相互穿插与交融,形成了在空间设置上独特的蒙太奇效果。

真实的现实空间与小女孩视角中的现实空间的对比所形成的蒙太奇。在故事所发生的真实的现实空间里,天上下着雪格外的寒冷,同时又是在夜晚形成了又黑又冷的真实现实空间,而在小女孩视角中的现实空间里,她隔着玻璃窗看到了美味的糖果、香气四溢的烧鹅和漂亮的圣诞树,这是小女孩做梦都想要的幸福场景。作者在这两个空间中使用了“玻璃窗”这个道具作为间隔,将现实空间中人的凌冽寒风与玻璃窗内的温暖幸福形成了鲜明的对比,而卖不掉火柴担心父亲打骂的描述隔绝了小女孩实现愿望的通道。这组蒙太奇的使用一方面展现了小女孩内心美好愿望与现实贫困生活的矛盾,一方面给读者造成了强烈的视角冲击和心理冲击。如果这样的描写还不能引起读者的情感共鸣与思考,安徒生接下来的蒙太奇使用则更为深入,作者不仅仅描写了视觉的感官,又在描述中加入了听觉、味觉的感官体验。

小女孩看着房间内温馨的灯光、温暖的炉火,闻到了街道上飘荡的烧鹅的味道,听到了别人家欢乐的笑声。需要尤其注意的是,安徒生在进行“温暖空间”的塑造时,没有使用与真实现实空间描述相同的客观视角,而是选择了使用小女孩的观察视角。这样的描写一方面增强了现实“寒冷空间”与小女孩视角的“温暖”空间的对比,一方面借由这种对比突出了小女孩对于美好生活的向往和对现实生活的痛苦绝望,要不然后文中的小女孩在火柴的火光中看到奶奶也不会心生幸福,也不会在冻死的过程中充满了笑容与解脱。

小女孩视角中的现实空间与小女孩视角中的幻象空间的对比所形成的蒙太奇。虽然这两处空间的描绘都使用了小女孩的观察视角,但两者是存在本质的区别的。小女孩视角中的现实空间所关注的是别人家在圣诞夜欢度节日的幸福生活,这也是小女孩幻象空间塑造的基础,可怜的饥寒交迫的小女孩也只有在火柴划过之后的幻象空间里才能实现自己的美好愿望,这也正是这篇童话隐藏在节日气氛与美好生活愿望之下的痛苦与绝望的最佳展现。

四、现实生活与美好幻想相互剪接的蒙太奇

《卖火柴的小女孩》这篇童话描写的最为出彩,最为吸引读者的部分,无疑是小女孩点燃火柴时充满温暖與希望的幻象的描写,在这篇童话故事中,“火柴”与“玻璃窗”一样都是一个重要的道具。[3]首先“火柴”是小女孩出售的商品,它代表着小女孩家境贫寒的生活环境;其次“火柴”是引起小女孩幻象的一个导火索;最后,火柴是小女孩理想的符号化象征。在“火柴”这一道具的媒介作用下,小女孩在现实生活中的悲惨遭遇和其在火光中的幻象形成了“现实生活”与“美好幻想”相互剪接的蒙太奇效果。

火柴划过燃起微弱的火苗,可就是这样微不足道的火光却成为了小女孩最后的温暖与慰藉。刚开始的时候小女孩只是尝试性的,小心翼翼的点燃了一根火柴,可这微弱的火光却成为了小女孩眼中温暖的火炉,可是这火炉的温暖稍纵即逝,因为火柴很快就熄灭了,读者跟随小女孩的视角经历了从希望升起到希望破灭的过程。接着小女孩不断点燃身边的火柴,由此也带来一次又一次的希望,她看到了自己想要的东西,看到了疼爱自己的奶奶,这些虚幻的东西与残酷的现实形成鲜明的对比,凸显出蒙太奇的梦幻效果。

受到火柴幻象的启发,小女孩开始不停点燃火柴,她心中对美好生活的祈愿都展现在了美好的幻想当中。“现实生活”与“美好幻想”相互剪接的蒙太奇效果也更为凸显,随着一根根火柴的点燃,她从火柴的火焰当中看到了大火炉、看到了丰盛的晚餐、看到了圣诞树、看到了最疼爱她的奶奶,随着小女孩越来越快地擦亮火柴,我们也越来越深地陷入幻想的乌托邦中。

如果这篇童话故事就停留在小女孩的幻想当中,也不失为一个童话般的美好结局。可是作者却将残酷的现实打碎了呈现给读者,这个卖火柴的小女孩就死在新年第一天的清晨里。安徒生巧妙地将美好的幻想世界延续到现实,但把幻想的主体“小女孩”驱逐出这个空间,让人们又一次感受到现实的残酷,我们不得不和作者一样,希望小女孩永远留在没有寒冷和饥饿的世界里。

电影艺术与文学艺术的交融会带来意想不到的艺术效果,尤其是童话这样的文学体裁,其本身就充满了梦幻色彩,有很多场景的转换,巧用蒙太奇等艺术,可以让这些场景转换更流畅,时空交叠更清晰,并且更好完成虚实结合,强化读者对文本的理解。在童话《卖火柴的小女孩》中,安徒生使用了多种蒙太奇技巧,让该童话更加具有场景感和画面感,更好传递出童话中的人文关怀和普世价值,让该童话成为世界经典,为他们的成长提供更多的营养。

参考文献:

[1]刘璐.由《卖火柴的小女孩》引发的思考[J].语文天地,2021(09):39-40.

[2]路云霞,王雪丽.从细节处品读“爱”——《卖火柴的小女孩》重读[J].今古文创,2021(47):16-17.

[3]周佩君,画龙点睛、聚焦想象,彰显神奇——《卖火柴的小女孩》文本解读与设计[J].湖南教育(B版),2021(04):51-53.

周语嫣,浙江省杭州市萧山区南都小学教师。

猜你喜欢

蒙太奇安徒生火柴
错位蒙太奇
安徒生的世界
跳高者
历史文献纪录片中蒙太奇的运用
蒙太奇艺术表现手法在影视编导中的应用实践
从叙事的角度谈平行蒙太奇与交叉蒙太奇
火柴变变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