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项脊轩志》教学研究综述

2023-01-05叶雪竹

语文教学与研究(综合天地) 2022年12期
关键词:项脊轩志项脊轩老妪

《项脊轩志》是明代散文家归有光的一篇借记物以叙事、抒情的散文。归有光的散文长于叙事抒情,以简洁的语言叙述家常生活琐事,寄托真挚的情感,被称为“明文第一”。它入选多个版本教材,深受师生欣赏。

关于《项脊轩志》的研究综述,有两篇论文:李梦月《〈项脊轩志〉研究回顾与教学建议》主要从主题、写作特点、教学设计三个角度进行梳理和回顾,并提出教学建议,有一定的参考价值,但此篇文章是2017年所写,之后的研究还未系统梳理;另有一篇朱婷《〈项脊轩志〉研究综述》,主要从文本解读和有代表性的教法两个角度切入,有参考价值,但比较粗略。因而笔者搜集近年来比较有代表性的学术论文,尤其是一线教师的教学研究成果,从常规探究、灵动课堂、文本联读三个方面进行全面梳理,以期给后来者提供一些借鉴和参考。

一、常規探究

《项脊轩志》作为一篇感人至深的文言文,众多执教者将教学重点放在品鉴细节、探究言文关系以及对写作教学的启示这些常规的环节上。

(一)细节品鉴

众多教师教授《项脊轩志》的过程中,有意引导学生抓住一些细节来串联全篇。

如张盼盼、柳振华《扣住语用情境,探究“老妪”价值——〈项脊轩志〉文本细读新解》首先指出“老妪”在文中不仅指向上下文的关联,还指向语言的外部环境,引导读者在交际情境中,考虑说话人和听话人的作用,进而探究文中说话人“老妪”所具有的语境价值。张以民《老妪:被忽视了数百年的人物形象》探究老妪存在的独特价值,主要分析了作者叙写老妪的原因、老妪的形象特点、作者对老妪的情感态度,从而探究出老妪和其他三位女性一样,身上都闪现着人性的光芒,体现人性美和人情美,值得敬重。陈幽儿《品人于细节处读〈项脊轩志〉》抓住人物——文中的三个女人,分析“她是个怎样的女人”以及作者对她们的情感,就可以将细节串起,从而探究其深沉的情感内蕴。以上三篇文章都是从人物角度解读,主要以被忽视的“老妪”为重点,十分新颖。

有一些论文从文本中的几个关键词入手,去探究作者寄寓其中的情感力量。如程慕宏《咬文嚼字细探究,一字一词总关情——以〈项脊轩志〉片段为例》一文选取回忆三位逝去亲人的小片段探讨作者分别用“泣”“号”以及最后“以景作结”的原因,引导学生体会“要约而写真”之情。如付绍清《咂摸叠词指向,破解情感密码——〈项脊轩志〉细读》选取文中六个叠词“寂寂”“珊珊”“往往”“呱呱”“默默”“亭亭”,探讨每个叠词背后的人生指向,破译每个叠词背后的情感密码。程老师的文章以动词“泣”与“号”区别作为切入点,付老师的文章以叠词为切入点,还有卿青芳《“影”字显露真情密码——〈项脊轩志〉文本细读》从“影”字出发组织教学,用“影”带出“项脊轩”的人和物,重点诠释桂影、象笏影和琵琶影,感悟作者寄寓其中的喜与悲之情。虽然各有不同,但是殊途同归,都是用关键字词来探究作者的悲喜之情。

还有一些教师在执教中去探讨《项脊轩志》的艺术手法,从抒情艺术、记叙技巧、叙事时空特点来探究文本,具有一定的价值。

综上,对文本的细节品鉴主要从人物、关键字词、艺术特色三个角度展开,不同的教学论文呈现不同的姿态,都是执教者在教授过程中辛勤探索的成果,因而都具有重要的教学价值。

(二)文言新探

如林承雄《基于汉字思维的文言文字词教学——以〈项脊轩志〉为例》一文运用汉字思维,点拨学生梳理文言实词词义源流;引导学生探究语词背后的深意;引导学生在辨字析词中扩展词汇量,从而激发学生学习文言文的热情。徐磊《文言文教学如何牵一发而动全身——以〈项脊轩志〉教学为例》重在将文言字词的理解与文章的体会水乳交融,引导学生由“室”与“轩”感知“悲”与“喜”;从“异爨”与“象笏”来体会“泣”与“号”;用“蜀清”“孔明”来砥砺“扬眉”“瞬目”;由“归”与“死”再感受“轩”与“室”,在这些具体字词的疏通中,让学生看到文言所承载的文化,更感受到文章与文学的魅力。朱冠蓉《以文带言,因言悟文——〈项脊轩志〉教学中的“家文化”传承》一文主张以文代言、因言悟文,引导学生领会文章特质、评析鲜活语言基础上,加强对文化的理解和传承,提升整体文化素养。陈礼林《中学文言文教学创新设计的“四一律”——以归有光〈项脊轩志〉教学设计为例》一文强调“四一律”,攻破文言文。这四个教学环节可以适当调节,可以前后穿插,可以专攻其中一个环节,也可以全部覆盖,这样一来,文言文教学不仅有意义而且有意境。林老师和徐老师的文章强调从字词出发,疏通文言与文章的关系;朱老师的文章从文言知识出发,上升到提升文化素养的高度;而陈老师则侧重于文言文常规的教学方法,各有不同,也异彩纷呈。

(三)读写结合

很多一线教师也发现了《项脊轩志》不仅是一篇经典文言文,同时也是一篇很好的写作范本,因而在教学中将读与写结合起来,探究其在写作方面的重要价值。如李宇《〈项脊轩志〉对写作教学的启示》一文针对目前的写作现状,基于语文课程标准的要求,从细节描写、素材选择以及行文方式这三个角度进行解读,挖掘文章内部的写作技巧,并针对中学生写作教学提供一些建议。李鸿杰《“转述的魅力”——〈项脊轩志〉写作手法一探》探究文本的感人力量,则巧妙运用了“转述”,最终可以窥探出“转述”这种写作手法能够使积蓄的情感更饱满。张凤英《从〈项脊轩志〉中学习散文写作的手法》不仅引导学生体会催人泪下的感情,而且让学生通过文本体会散文的创作方法,不能缺少生活的源泉、离不开细节刻画、更不能缺失情感的表达。这三篇文章重点探讨了《项脊轩志》对写作教学的启示,依次是写作技巧、叙述技巧以及散文写作方法的探究,有一定的参考意义。

二、灵动课堂

众多老师对于《项脊轩志》的常规探究主要是细节品鉴、以言带文和读写结合三个方面,而且大部分成果都是2017年以前,随着2017年新课标的颁布,更多的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尝试提升学生核心素养,注重培养学生思维品质,因而出现了更多指向学生自主学习的课例探究。

(一)指向思维能力提升与品质培养

林阿兰《基于思维发展与提升的文言文教学探析——〈项脊轩志〉教学谈》基于核心素养的教学实践,首先对文本提出批判性思考,其次在文本真实性的表述中去探索发现;再次反省建构文本主题的现实性价值;引导学生对附着于文本本身的成见和价值展开思辨,促进思维发展与提升。宋丽《枇杷树:到底是由谁所植——构建“学思辩达”课堂教学的话语体系》首先针对“枇杷树到底是谁种植的”展开讨论,以学激辩,以辩促学;其次探讨枇杷树的意蕴、内涵,以学践行,以行立学;在这样的实践活动中鼓励学生进行创造性思维。郭成波《论“思辨性阅读与表达”能力的培养——以〈项脊轩志〉为例》立足于“思辨性阅读”能力培养,目的在于培养学生实证、推理、批判与发现的能力,引导学生大胆质疑、勇于批评、严密推理。以上三篇文章都是落實学科素养的基础上进行的有益尝试,重在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思维品质,让学生变接受学习为探究学习。

(二)指向真实的情境

孙海莅、李震《体验:驶向彼在的意义之舟——〈项脊轩志〉教学突破》在教学中运用四种方式:反复亲历、情感伴随、涵咏玩味、感触领悟,旨在加强学生对体验教学的认识,从而真正走进归有光的内心世界。孙巧连《“百年老屋,三世情伤”——〈项脊轩志〉任务群设计》探究以积极的语言实践为主线设计综合性的读写任务,利用项脊轩重建计划以读促写,以写带读,读写结合,以素养为导向,以实践活动为主线,让学生置身于真实的语文情境中,通过任务群的层层递进,进行积极的语言理解、运用与表达。以上两篇都侧重设置真实的情境,让学生在真实情境中体验归有光的情感。

(三)指向自主探究

谢慧梅《“大语文”背景下翻转课堂对中学语文阅读教学的“刺激”——以〈项脊轩志〉教学实践为例》实践翻转课堂,把传统教学中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模式,转变为以学生为中心和主体,教师为掌舵人的模式,教师转变传统课堂为“先学后教”,通过课堂探讨感悟文章,将知识内化于心,并学以致用。

以上教学成果,都是在新课标的指引下,以培养学生核心素养为目标的教学尝试,这是将以往传统的讲授式课堂变成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的灵动课堂。

三、文本联读

2017年《新课程标准》明确提出高中语文教学要充分提高学生的核心素养,而其中任务群之一就是群文阅读,这也是众多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普遍尝试,关于《项脊轩志》,很多教师在进行文本联读教学过程中选择的切入角度不同,篇目不同,教学成果各异。

《项脊轩志》选入各个版本教材,编者都有意以“情”编排,这也给教师在授课时提供了教学思路,因而出现众多将至情散文进行文本联读的教学案例。

如龙芙蓉《至情散文群文阅读教学设计——以〈祭十二郎文〉〈项脊轩志〉〈与妻书><在你身边〉为例》在第一、二课时基础上,首先吟咏深情,提升学生的审美鉴赏能力;其次品读至情,让大家分享自己赏析批注的成果;再次倾诉衷肠,让学生将生活中最感人的细节记录下来,一起品味分享,最后,唤醒学生内心的真情,呼吁他们做一个有温度有情怀的人。陈文娟《屑小之中情意长:〈项脊轩志〉微专题教学》一文由“轩”的篆文本义“小”导入,抓住三个“小”镜头(“小鸟啄食”“多置小门”“转述小妹语”),联读归有光的《家谱记》《先妣事略》《寒花葬志》和苏轼《江城子》引导学生更深入理解“屑小”之中绵长的情意。

袁明扬《各承其彩,以情感人——〈陈情表〉与〈项脊轩志〉之比较》主要从身世、写作动机、文章体制三个方面进行比较,李文以铺陈事理打动人,归文以写景状物感人,一个如奔泻之瀑布,一个如涓涓之细流,各呈其彩,各有千秋。

还有一些教学成果以艺术特色为切入点,进行文本联读。如马小凤《深情诵读、对比体验——〈项脊轩志〉与〈祭十二郎文〉的设计与反思》一文在整体品读、质疑探究、学以致用三个环节中,通过对比,引导学生领悟两篇文章叙事与抒情的写作方法,进而体会两篇抒情散文的特色。侯志中《感人至深的叙述力量——以三篇经典课文为例》仔细品读三篇经典作品《背影》《祭十二郎文》《项脊轩志》,探究其中叙述艺术,《背影》形成背景,《祭十二郎文》运用叠加形成叙述张力,《项脊轩志》互相映照构建叙述落差,最终总结出,好的叙述作品是变故事为情节,变凌乱为整体,让叙述有灵魂,让文本有生命。曾超《对比阅读提升语文课堂思维性——〈项脊轩志〉与〈祭十二郎文〉为例》一文将《项脊轩志》和《祭十二郎文》进行对比阅读,提出具体的实施策略,以“叙事抒情”为文本探究主题,选择文本撰写思路、文本语言特征、和文本表现主题三个方向,进行整体设计。以上三篇文章或探究抒情特色,或对比叙述力量,或将叙述抒情合二为一进行综合分析,总之都是教学的新试验。

另有一些教师在教学成果中,直接将核心素养的培养作为切入点,来展开研究,进行联读。

四、总结

每个人对文学作品的理解不同,其呈现在教学过程中的手段必定各异,本文从常规探究、灵动课堂、文本联读三个方面进行梳理。常规探究的教学重点在品鉴细节、探究言文关系以及对写作教学的启示这些常规的环节上;随着2017年新课标的颁布,更多的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尝试提升学生核心素养,注重培养学生思维品质,因而出现了更多指向学生自主学习的课例探究,将其归纳为灵动课堂;最后有很多不同课例的比较探究,以情感为切入点和以核心素养的培养为切入点进行群文阅读。不同的老师,教学手段各异,但是殊途同归,本文旨在为后来授课者和研究者的教学参考。

[本文系江苏省中小学教学研究立项课题“高中语文深度学习的思维模型建构与评估”(课题批准编号:2021JY14-L020)阶段性研究成果。]

叶雪竹,江苏省南京溧水区溧水高级中学教师。

猜你喜欢

项脊轩志项脊轩老妪
《项脊轩志》教学设计
浅谈《项脊轩志》的人性美
老妪老翁
《项脊轩志》细节的秘妙浅析
老妪
An Old Couple
《项脊轩志》教学设计及反思
枇杷树:一个不容忽视的意象
老妪都解未必解——浅谈《观刈麦》中的几组对比、衬托的作用
悲情中亦有壮怀——重读《项脊轩志》有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