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本书阅读教学的核心问题及破解路径
2023-01-05周冠宇
如何贯彻与落实整本书阅读教学的目标与内容,大家莫衷一是、模棱两可。观察当前的整本书阅读教学现状,总体印象仍处于“教师理解的课程”层面,缺乏一定的科学性审视和专业性考量。就比如进入统编高中语文教材体系之中的《红楼梦》,竟被广大老师们教出“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的感觉。作为课程限定的教学内容,理应存在一定的教学共识。为此,我们要对整本书阅读教学的核心问题进行概览式的梳理和总结,然后基于《红楼梦》整本书阅读教学详述破解对策和基本路径,以期为我国高中整本书阅读教学改革提供一些参考和启示。
一、整本书阅读教学的核心问题
通过现实的课堂观察和一些教学设计文本的审读,我们发现当前高中语文整本书阅读教学主要存在如下三个方面的问题。
(一)整本书阅读教学目标定位模糊
整本书阅读教学目标定位模糊主要是没有弄清兩个问题。第一,何为整本书阅读教学?第二,整本书阅读教学的独到之处是什么?面对第一个问题,需要正确理解“整本书”这个概念。所谓“整本书”,主要是指一本完整的书。它既可以是论述严谨的学术专著,也可以是主题鲜明、意蕴深广的文学作品(如小说),还可以是内容相关而篇章独立的集册。反观我国古代语文教育,根本上来说就是整本书阅读教育。因此,整本书阅读教学旨在围绕或聚焦“整本书”来展开阅读教学,它不仅是一种具体的阅读教学形式,而且也是一种传统的阅读教学理念。面对第二个问题,需要从两个层面来思考。第一个层面是它首先是一种阅读教学,那么阅读能力或阅读素养的提高与发展就应当是其实践的主要目标。或者说,整本书阅读教学目标与语文课程中的阅读学习领域的目标是内在一致的关系。第二个层面是它又不同于一般的阅读教学形式。传统语文教学以单篇文本阅读学习为主,而整本书阅读教学是依托“整本书”来进行教与学的,相较于单篇文本,整本书阅读教学主题更丰富,内容更完整,思维更复杂,相应要匹配的学习时间也相对较长,是一个系统性的具有微课程性质的教学规划。所以整本书阅读教学应服务于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发展,目标定位一方面是积累语识,另一方面是抓住语用。
(二)整本书阅读教学设计结构混乱
一本书往往包含很多内容,比如一部长篇小说,其内容有故事情节方面的,也有人物形象方面的,还有主题思想方面的。这也就说明,整本书阅读教学很繁杂,需要教师进行科学审视和专业设计。需要重点思考:哪些内容是重要的?这些重要的内容中,哪些是能教的,哪些是不需要教的?在需要教的这些内容里,哪些是需要先教的,哪些是需要后教的?必须要想清楚这些问题后,教师才能进行符合教材编写意图和语文课标要求的教学设计。从目前的课堂观察和教学案例来看,广大教师在设计整本书阅读教学时,主要将焦点放在了“任务”和“活动”上。然而也是在这两个方面出现很多问题。比如所设计的“任务”,没有层次性,没有遵循先易后难、循序渐进的学习规律。再比如所设计的“活动”,与整本书阅读内容不相对应,偏离了既定的目标方向。还有混淆了“任务”与“活动”的区别与联系,没有整体统筹好两者之间的关系及其具体设计。因为以上种种,也就造成了整本书阅读教学设计在结构上显得十分混乱。对此,必须要有所重视和完善。
(三)整本书阅读教学实践逻辑不清
设计结构混乱往往会造成实践逻辑不清的问题。整本书阅读教学在实践逻辑方面主要有两大问题。第一,有“教学”无“评价”。也就是说,很多老师布置了一大堆学习任务,设计了一系列学习活动,可是当这些任务和活动实施结束后,往往看不见教师对学生学习过程和学习结果的细致评析。即使有评价,大多数情况下也只是粗略地对学生学习结果进行了标准化的或者非对即错的判断式评价。显然,这样的评价效益是有效的,并没有发挥评价维持和促进学习的功能和效用。第二,只“评价”外在行为,却忽略了内在心理。也就是说,教师即使对学生学习结果进行了评价,但往往只关注外在的学习行为方面的评价,而恰恰忽视了更为重要的内在心理层面的评价。整本书阅读教学评价更多地聚焦在学生对内容、情节、主题等细节的把握上,指向显在目标的达成。因为这种评价可以“看得见”,所谓更受青睐。而指向隐性目标的心理层面的评价,如对作品的理解和感受、对学习的心得和体会等关注不够。
二、整本书阅读教学的破解路径
语文课程具有一定的时空性特征,即要求师生在有限的时间、固定的场域内达成相应的课程与教学目标。时空性特征又决定了语文教学实践的专业性诉求,即科学有效地传递相应的课程与教学内容。因此内嵌于课程体系中的整本书阅读教学,就不能信马由缰、异想天开地设计。为此,结合《红楼梦》整本书阅读教学提出一套可资借鉴的实施路径和相应的教学策略。
(一)精准把握整本书阅读教学起点
精准把握整本书阅读教学起点,关键在于两点。第一,研读语文统编教材;第二,对接高中语文新课标。整本书阅读相较于单篇阅读,意义不需赘言,价值无需多说。但整本书的内涵深广,可提取作为教学内容的点太多。为此要站立于课程链条上,结合课标和教材去审视、研判它的教学起点,比如教材规定《红楼梦》阅读可抓住人物关系、人物形象、生活习俗、诗词歌赋、人物命运、思想主题六个方面来设计,而高中语文新课标也相应地要求通过长篇小说学习帮助学生开拓阅读视野、建构阅读经验、养成阅读习惯、改进阅读方法等。因此,教学设计或活动方案要根据教材提示的六个方面去落实课标所强调的学习目标。换言之,基于课标和聚焦教材,应成为设计语文整本书阅读教学设计的逻辑起点。
(二)明确持守整本书阅读教学要点
明确持守整本书阅读教学要点,关键是要带领学生不但要重视积累语识,而且要关注发展语用。整本书阅读是高中语文课程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既是一种教学形态,也是一种教学目标,即在整本书阅读的过程中学会如何阅读整本书。究其本质,整本书阅读的核心要点是为了促发学生对汉语言文字的理解和运用,对审美情趣和优秀文化的品鉴和体悟。就比如《红楼梦》整本书阅读教学中借助大量的影视作品,以此替代学生对它的感知、赏读、品析,这显然不妥。语文课不是影视赏评课!另外,整本书篇幅往往较长,而课时有限,两者形成错位,造成困境。如将整本书阅读过程局限于简单信息整理、内容概括等学习活动,学生浮光掠影,匆匆而过,并未挖掘到教学文本中最有价值的内容。整本书阅读应在积累相关语识的基础上将教学重点聚焦在强化语感,激发语思,提升语用上,这才是整本书阅读教学的正确打开方式。
(三)合理构建整本书阅读教学支点
合理构建整本书阅读教学支点,一要懂得联通学习任务,二要善于组织学习活动。整本书往往是个全息体,多种事象关系隐藏其内。如《红楼梦》就被人誉为中国古代社会文化百科全书,经史子集多有所涉,人情世故无所不包。为了避免整本书阅读教学过于零散、欠缺结构的问题,需立足整体,提纲挈领地确定教学支点,营建教学脉络。根据学习目标,《红楼梦》整本书阅读教学可以《林黛玉进贾府》和《刘姥姥进大观园》为教学支点,以此为基带动整本书学习。两个故事,不仅人物集中出场,便于梳理人物关系,赏析人物形象,还折射着诸多社会习俗、封建等级思想,更重要的是借助林黛玉之眼和刘姥姥的“三进三出”串起了整本书的内容,并且预示了爱情悲剧和家族衰落的双重思想主题。
(四)恰当设定整本书阅读教学落点
恰当设定整本书阅读教学落点,不仅要领会“学、评”一体的教学设计与实践理念,还要掌握显隐互进的目标评价思想。整本书阅读教学应有明确的学习目标,不能稀里糊涂阅读完就了事。有目标就应该有检测目标的质量标准与评价活动,这是确定教学落点的基本思路。如《红楼梦》阅读教学中,当解读人物性格的学习活动完成之后,应紧跟一个检验学生解读方法掌握情况的评价活动。达到底线标准可以展开后续教学,而若达不到则需要重新调整、再次优化并实施教学。整本书阅读教学前就应让学生充分了解这些评价活动及其相应的质量标准。这样整本书阅读教学才能有的放矢、事半功倍。另因阅读教学目标有显隐之分,达成进度有快慢之别,如技能掌握就是显性的、较快的,而情感熏陶却是隐性的、缓慢的。在设计教学时需清醒认识此点,一方面是兼顾显隐双重目标,另一方面是切勿错位评价,损伤教学积极性。
周冠宇,山东省济南市济阳区第一中学教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