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唐七:四时流转感时惜物

2023-01-05时月

家居廊 2022年12期
关键词:家宴花艺美学

时月

“所谓美的东西,我希望它可以不间断地充盈在自己周身。”

这份追求让唐七从一个资深媒体人转变为一位餐桌造型师、生活美学家。她醉心于花艺、美食、品酒、赏器等这些日常乐事,恰如diptyque的三位创始人室内设计师ChristianeGautrot、画家Desmond Knox-Leet以及剧场总监兼布景设计师Yves Coueslant对美好事物永无止境的探索,他们用一件件充满艺术气息的家居小物给生活带来了新意。60年后,diptyque推出艺术家居系列,是品牌精神的回响,也意在启发每一个平常与不平常的小日子。《ELLEDECORATION家居廊》与diptyque共同合作了《艺术入室》栏目,邀请艺术家探索和分享艺术融入生活中的点滴。这些点滴给平常的小日子注入了最真挚的美感,那是如歌的行板,那些美丽如诗歌般的时光。

妙人妙意妙事,无论远观还是近感,唐七散发出来的美之感染力始终一致。那是“琉璃钟,琥珀浓,小槽酒滴真珠红”的讲究,也是“且将新火试新茶,诗酒趁年华”的惬意与诗意,让人瞧了便也不知不觉留意起了春花秋月,草木枯荣,四时流转。

以花为媒

每隔几年,唐七就会从一个房子辗转至另一个房子,但无论空间原貌如何,她都会进行装修改造。在这个新家,唐七将景观和光线最好的两个空间改造成了“生活的工作场景”:一个是以厨房为中心的开放式餐厨客厅,一个是太阳从南转到西日晒不间断的书房榻榻米工作间。整个家居空间以灰色调为背景,充盈着丰富的花草植物、来自世界各地的器皿、长久陪伴她的家具摆件,连她十七岁的猫在每次搬到新家后都能找到熟悉的位置继续酣然入睡。

生活跟工作紧密相连,唐七甘之如饴,“毕竟,我是做跟美学相关的事情。”作为一名专业的花艺造型师,每时每刻,目之所及,都是她灵感的源泉。一个建筑作品的空间结构,一个图案的局部细节,或是一首曲子的和弦,都可能成为滋养唐七的养分,她会思考并且转化,最终成为她花艺作品中的一个元素,为她所用。

如果把她的家看成一個完全的个人作品,那么犹如玄关处那个用和纸以及蓝丁胶手作而成的墙面装置,或是位于客厅三米餐桌后背景墙上的板岩作品,看似信手偶得,实为唐七的美学集大成者。她的确有一种天赋,能将来源不同、出处迥异的物件,恰如其分地融入到一个体系内,形成一个统一的调性,令人看了还想再看。

以花为媒,是唐七美学的源点。她会跳脱出常规思维,善用非花材,诸如各种各样的叶材、食材甚至石头等材料作为配角,而花之容器也不局限于通常意义上的花器,“一切可以盛水的容器都可以用作花器,我以前在花艺课堂还会用锅子来插花,或者是用盘子,用碗,用杯子。”废旧的搪瓷杯、烧坏的铸铁锅、或是别人不要的陶罐等,这些器皿身上的斑斑旧迹在唐七眼里别有风情。在一个求快求鲜被工业化制品统治的时代环境里,温度感并不易寻,但妙就妙在它不会轻易被风格所局限,好似diptyque的艺术家居系列,“可以很好地跟多种家居风格自然地融进去,不会觉得很突兀,也不会觉得它们很抢戏。”

美得有趣,不简单

旅行是走出去体验另外一种生活,同时这种别处的生活也会反哺你。唐七几乎走遍了世界,现如今家里收集的器皿中百分之八十来自于旅途。她最喜欢逛的是中古店,搬过那么多次家,至今仍保留有十几年前旅行途中在小城市某不知名的中古店淘到的小物件,至于刚工作不久购买的一个斗柜或者一个矮凳依旧伴其左右,同时也在唐七精心浇灌的美学滋养中,被布置陈列得愈发隽永。

唐七家里几乎见不到一件新光锃亮的新物件。当中最有来头的是唐七幼儿园时期的一个铝制小水杯,上面还印有幼儿园的名字。“哪怕以现在的眼光来看,对小朋友来说,它的器形、把手和耐用性都是一流的。”唐七至今还在使用这个小小的水杯,有时用来插花,有时用来点缀,这里包含了唐七个人的情感部分,但在她看来更多的是传承:“美学具有一定的传承性,只不过我们现在生活的节奏很快,人们逐渐忘却了这种美的东西曾经带来的感动。”

diptyque从巴黎第五区圣日尔曼大道34号出发,始终在传承中探索新的美学,创始人们从旅行中获得灵感,在装饰艺术中汲取养分,希望突破单一美学的边界。“两年前diptyque有一个大型展览,他们的展览海报用很多和蜡烛没有关系的物件来做视觉呈现,比如石头、洗脸用的海绵,一两棵菜……大家都觉得好有趣。”唐七在当时与之合作了一个花艺课堂,她便也运用了很多非花材类的东西来做课堂的美学内容,她用石头像搭积木一样把花艺做造型组合,获得了热烈的反馈和好评。

“美其实很简单,但是要美得有趣是很难的。”

家宴,一门生活艺术

唐七在微博和小红书上有一个标签叫家宴,每次更新都会收获很多赞美和讨论。哪怕是在忙碌期,唐七仍保持着平均一周一次或者两周一次的家宴频率。

“布置餐桌是家宴的乐趣之一,我觉得这个过程可以把整个宴请中欢乐的部分延长,把散席后收拾和洗碗这种麻烦的事情暂时忘却掉。”

提前一兩天准备食材这类事情对唐七而言毫无负担,就她主持的家宴而言,食物很重要但仅仅是家宴的一部分而已,重要的是确定家宴的形式。通常她会以颜色系统作为家宴创作的源点,在此色调基础上选配盘子、杯子、碟子,乃至穿什么样的衣服、戴什么样的饰品和用什么样的烛台、点什么香调的蜡烛。慢慢的,整装参加唐七的家宴已成了朋友们心照不宣的一个赴宴仪式。

针对一些团聚性比较强的节日,唐七还会花更多的心思在餐桌艺术上,她会将桌面装饰做得富有仪式感,或者把花艺设计成最后可以拆分带走的形式。唐七关注细节,她认为整体由多个局部组成,如一个diptyque的旋转烛罩所营造的氛围和普通烛罩就是不一样,光影、气味所表达的气氛远大于物件本身的体积大小;同时她还会在意节日餐桌上餐具的图案,除了图案本身传达出来的内容外,不能喧宾夺主,与食物要有一定的结合度,最好能够衬托食物,diptyque的星空画卷冬日限量系列就是一个很好的选择对象,是她的节日家宴会去选用的单品之一。

非必需品带来的安全感

植物欧包图鉴是唐七在春夏之际开始尝试的一个小项目,“天然酵母要花很多的时间来养酵种,然后还要发酵揉面,花了那么多时间如果只是做出一个口感很好但长相平淡的欧包,我就会觉得很无聊。”她开始在欧包上创作与花艺相关的植物花卉肌理,这种创作也给她的花艺作品带来新的视角和尝试,两者相辅相成。

唐七家里随处可见各种烛台和造型各异的蜡烛,阴天不开灯的时候、一个人吃外卖的时候、平常日子里两个人在家的时候,她都会点上一个特定香味的蜡烛。

唐七不喜欢用“仪式感”来称呼这种行为,“如果是要强迫自己去做一件事,那这件事就没有意义。比如点外卖,如果有人觉得拆外卖盒再装到餐盘里是一件麻烦的事情,甚至洗碗是一个痛苦的事情,那就不要去做。”同样的,她也不认同主流概念里的“断舍离”,确切来说,她并不希望“断舍离”变成一种方法论。何必都要空无一物?该扔的东西确实需要扔掉,譬如积累了很多的外卖餐具、外卖包装袋,超过三年没有穿的衣物等等。“对于我而言,无用是非常重要的有用。买一些非必需品,如蜡烛、风铃、小摆件、小雕塑,是确保我能在这个不安的时代获得宁静的方式。”

“每一件物品、每一个形式单一所看对人的影响似乎微不足道,但当这些微不足道不停地汇聚到一起,它便有了海洋一般的力量。”这是来自于日常的美感,这是生活的艺术,这是数红记白,感时惜物,不枉一岁荣枯。

猜你喜欢

家宴花艺美学
仝仺美学馆
新春家宴
盘中的意式美学
新春家宴
黄永川和他的“中华花艺”
百家宴 吃出“家”味道
浅析花艺职业技能竞赛——第44届世界技能大赛花艺项目全国选拔赛引发的思考
我们终究要走的都是一条平凡之路二十二due+due花艺工作室
纯白美学
国际花艺设计师苏丽思 在大自然的无限空间中创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