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畜禽产品中氟喹诺酮类药物残留检测进展

2023-01-05冯腾垒高景报赵永坡

今日畜牧兽医 2022年2期
关键词:沙星类化合物喹诺酮

冯腾垒, 宋 瑞, 高景报, 刘 洋, 许 宁, 赵永坡, 谢 亮

(1. 石家庄市畜产品和兽药饲料质量检测中心 050041; 2. 河北省农业农村厅 050000;3. 河北省农业技术推广总站 050000; 4. 石家庄市农林科学研究院 050000; 5. 新乐市农业农村局 050000)

氟喹诺酮类药物是人工合成的第三代抗菌药物,此类药物价格低廉、抗菌作用强,因而被广泛用于治疗畜禽动物的细菌感染疾病[1-3]。常见的氟喹诺酮类药物有诺氟沙星、氧氟沙星、环丙沙星、沙拉沙星等[4]。但当人体食用含有该类药物的畜禽产品后,会引发人体内分泌系统紊乱、神经系统损伤及诱发体内细菌产生耐药性[5],因此国家已规定了畜禽产品中氟喹诺酮类化合物的最高残留限量。但是由于部分从业人员对兽药残留限量的认识不足,甚至一味儿追求经济利益,存在不规范使用该类药物,甚至在动物饲养、饲料中大量使用,使得畜禽产品中氟喹诺酮类化合物残留限量超标[6],对人类身体健康造成严重危害。因此,建立高效、灵敏的方法来检测畜禽产品中氟喹诺酮类药物变得十分重要。近年来,针对畜禽产品中氟喹诺酮类药物的残留检测方法主要有高效液相-质谱联用法[7]、酶联免疫吸附法[8]、分子印迹技术法[9]、高效液相色谱法[10]等。本文阐述了近年来氟喹诺酮类药物的残留检测进展,并为今后该类化合物的检测发展做了展望。

1 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

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以液体作为流动相,利用高压输液泵,将具有不同极性的单一溶剂或混合溶剂等流动相泵入装有固定相的色谱柱中,依据极性不同将各组分在色谱柱内分离后,随后进入检测器进行检测分析,从而实现对样品的检测。近年来又有厂家开发提供更大压力的液相色谱系统,使用更高的压力,更小的流速,使得检测时间大大缩短,而更小的色谱柱粒径,提高了柱效,改善了峰的分离度。该方法检测速度快、灵敏性好、应用范围广,因此被广泛应用于药品分析、兽药残留检测中。

陈蔷[11]等利用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建立了对鸡蛋中4种氟喹诺酮类化合物的残留检测方法。该方法采用正己烷脱脂,利用C18固相萃取柱净化,反相高效液相色谱分离后,进入荧光检测器测定。该方法中达氟沙星的检测限达到 1μg/kg。平均回收率达到82.2%~101.3%。刘媛[12]等利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同时检测鸡蛋中 4 种氟喹诺酮类药物。该方法以乙腈-0.05mol/L磷酸/三乙胺缓冲液(pH 2.4)(19∶81)作为流动相,并采用荧光检测器,来检测鸡蛋中的4种氟喹诺酮类化合物。该方法中达诺沙星的最低检出限为2ug/kg,环丙沙星、沙拉沙星/恩诺沙星的最低检出限为10ug/kg,环丙沙星、恩诺沙星、沙拉沙星在2.5~500ug/l, 达诺沙星在 0.5~100ug/l线性范围良好,且鸡蛋中 4 种氟喹诺酮类化合物的加标回收率为 78.1% ~95.7%。陈小红[13]等建立了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鸡蛋中氟喹诺酮类药物残留检测的方法,该方法采用荧光检测器检测,外标法定量,该方法表明鸡蛋中4 种氟喹诺酮类残留药物能在 15 min内得到有效分离,且达氟沙星检测限达到2ug/kg,回收率高。

2 液相色谱-质谱联用法(LC-MS)

液相色谱-质谱联用法(LC-MS)检测化合物残留是将样品在液相色谱柱中分离后,随后进入质谱系统中,将目标化合物分子离子化后,通过测量各种离子峰的强度,从而实现检测化合物分析方法。

肖英平[14]等建立了高效液相色谱-质谱检测原料乳中的氟喹诺酮类化合物残留的检测方法,该方法采集了120份原料乳,结果表明,19种氟喹诺酮类化合物残留的的检出限达到0.05~0.25ug/L,回收率在88.2%~109.2%。该方法分离效果好、准确性高。杨朝琳[15]等建立了利用液相色谱-质谱联用法来分析测定鸡蛋样品中氟喹诺酮类化合物残留的方法。该方法利用磷酸-乙腈提取、离心后,经流动相分离,采用电喷雾离子源,多反应监测模式,进行定量分析检测。该方法对8种氟喹诺酮类化合物在浓度为2~50ug/kg之间,线性范围良好,线性系数均大于0.9956,8种氟喹诺酮类4化合物残留的检出限达到0.0005 ~0.22ug/kg,回收率为65.4%~119.6%。该方法优化了前处理程序,不使用固相萃取柱,并通过基质加标消除基质效应,具有经济可靠、灵敏性高等优点。宋伟[16]等建立了利用超高效液相色谱-质谱法测定鸡肉中4种氟喹诺酮类化合物的检测分析方法,该方法用乙腈提取,并辅助以高速冷冻离心,用流动相溶解后,再用乙腈饱和正己烷除脂,最后将样品用超高效液相-质谱联用议进行定量分析检测。该方法结果表明,喹诺酮类化合物检出限为0.1ug/kg,定量限达到0.5ug/kg,方法回收率为81.5%~97.6%,该方法简便、准确度高,可作为鸡肉中4种氟喹诺酮类化合物的残留检测方法。曹惠[17]等建立了同位素稀释-固相萃取-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来检测畜禽肉产品中四类兽药残留的方法,该方法以乙腈和0.1%甲酸水溶液为流动相,梯度洗脱,在电喷雾正离子多反应监测模式下,进行定量分析测量。利用该方法测定的氟喹诺酮类化合物在在5~200ug/L浓度范围内,氟喹诺酮类化合物的线性相关系数均大于0.99,方法检出限在0.5~2.0ug/kg,定量限在2.0~6.5ug/kg,该方法经济、高效、准确度高,适用于检测畜禽产品中氟喹诺酮类化合物的快速检测和确证。

3 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

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是一种免疫测定方法,其是依靠抗原和抗体的特异性反应,具有针对性强、高效、快捷、耗费低等优点,在兽药残留检测方面应用广泛。李燕君[18]等建立了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牛奶中6种氟喹诺酮类化合物的残留检测方法,该方法在 20℃~25℃下进行,结果表明,本方法建立的酶联免疫吸附法的最低检测限达到1.48ug/L,50% 抑制浓度的范围在 0.254~0.361ug/L; 方法回收率达到84.58%~115.92%,此方法高速灵敏、精密度高、准确性好,适用于牛奶中氟喹诺酮类化合物的残留检测分析。李建鲲[19]等建立了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了鸡蛋中的氟喹诺酮类化合物的残留检测分析,结果表明,氟喹诺酮类化合物在 0~8.ng/g范围内 ,线性关系良好,线性相关系数 r 为 0.997 6,50%抑制浓度在0.306~0.351 ng/g,回收率达到90.0%~102.0%,最低检测限达到 3.2 ng/g,用该方法检测鸡蛋中氟喹诺酮类药物灵敏性强、精密度高,检测结果可靠,适用于在鸡蛋中检测该类化合物。

4 分子印迹技术方法(MIT)

分子印迹技术(MIT) 指的是通过制备某种对目标化合物具备高度选择性的物质,从而达到目标化合物分离的目的,该方法能从复杂的基质样品中选择性分离目标化合物。由于氟喹诺酮类化合物大多具有氢键,易于形成分子印迹聚合物,因此分子印迹技术被广泛用于测定畜禽产品中氟喹诺酮类化合物的测定方法。

吕运开[20]等利用水相系统,制备出诺氟沙星印迹溶胶—凝胶材料,并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检测分析鱼样品中的氟喹诺酮化合物残留,该方法分离效果好、准确度高。结果表明,鱼样品中的氟喹诺酮类化合物回收率在88.46%~98.24%,回收率高。杜丽丽等利用加替沙星为模板,并结合分子印迹技术,制备出新型的印迹聚合物,该聚合物具有高度识别性,以此作为填充材料,利用液相色谱法,检测牛奶样品中氟喹诺酮类化合物。利用该方法检测牛奶中的加替沙星,其回收率达到79.87%,具有潜在应用价值。

本文论述了近几年畜禽产品中氟喹诺酮类化合物残留检测技术的研究进展,大多具有高选择性、灵敏度强、准确度高等优点,但所需操作复杂、样品前处理繁琐等缺点,因此还需进一步开发新型检测氟喹诺酮类化合物的检测方法,以检测畜禽产品中残留的氟喹诺酮类药物。

猜你喜欢

沙星类化合物喹诺酮
喹诺酮类抗菌药应关注哪些特殊的不良反应?
手性磷酰胺类化合物不对称催化合成α-芳基丙醇类化合物
麻疯树叶中3个新的糖苷类化合物
盐酸安妥沙星片中右旋安妥沙星的测定*
喹诺酮类抗菌药的不良反应及临床合理用药分析
喹诺酮类抗菌药的不良反应及临床合理用药评价
西他沙星在幽门螺杆菌根除治疗中的应用进展*
氟喹诺酮类抗生素不良反应药学研究
1,3,4-噻二唑取代的氮唑类化合物的合成及体外抗真菌活性
替米考星与喹诺酮类药物联合用药技术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