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百年党史历程中的毛泽东体育思想及其启示

2023-01-05熊明亮

湖南第一师范学院学报 2022年1期
关键词:体育事业中国共产党思想

熊明亮,祝 娅

(1.湖南第一师范学院 学生工作处,湖南 长沙 410205;2.湖南第一师范学院 体育学院,湖南 长沙 410205)

《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指出:“中国共产党自一九二一年成立以来,始终把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作为自己的初心使命,始终坚持共产主义理想和社会主义信念,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为争取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和实现国家富强、人民幸福而不懈奋斗”[1]。历史是最好的营养剂,中国共产党历来善于从历史经验中汲取成长的养分和前进的动力。自1921 年以来,中国体育事业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践行初心使命,不断创造着新的奇迹,走出了一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体育发展道路。回望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体育事业实现蓬勃发展的百年历史,毛泽东体育思想熠熠生辉。毛泽东体育思想是毛泽东和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劳动人民在长期体育实践中形成的智慧结晶,也是毛泽东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中国共产党成立百年之际,结合党史学习教育,认真研读中国体育发展史,重温《体育之研究》,梳理百年党史中毛泽东体育思想的演进历程,深入挖掘毛泽东体育思想的实践经验并汲取智慧,有利于中国共产党人牢记初心和使命,进一步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四个自信”,对于推动新时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体育强国建设有重大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一、中国共产党百年历程中的毛泽东体育思想

毛泽东体育思想是毛泽东在辩证唯物观的指导下,对体育的功能、影响等因素进行分析并结合自身多年的体育实践而形成的思想观念。同时,它也是毛泽东及中国共产党人将马克思主义同中国体育实践结合起来的产物,它的发展、完善与中国共产党的发展历程息息相关。

根据毛泽东体育思想在不同历史时期表现出的特点,不同学者对于毛泽东体育思想形成过程和时期划分有不同的认识。通过对毛泽东体育著作的研读和分析以及结合当时的具体实践,毛泽东体育思想可以划分为建党初期、革命战争时期、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三个阶段。

(一)建党初期毛泽东体育思想的初步形成(1921 年—1927 年)

近代中国的内忧外患让整个国家处于风雨飘摇之中,民族危机空前严重,形势岌岌可危。在民族存亡危难之际,一些先进的知识分子率先觉醒,主张通过发展体育来“强身强种”“救国救民”[2]。在这群先进知识分子的推动下,近代中国出现了许多先进的体育思想:国民体育思想、民主与科学体育思想、自然体育思想、实用主义体育思想等等,这些思想共同绘就了该时期体育思想的恢弘画卷。爱国青年和先进知识分子云集的中国共产党在这场思想演进中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早在中国共产党成立之初,追求真理的中国共产党人就以救国救民为己任,极力倡导民主与科学的体育思想[3]。他们以体育为号召,高举民主和科学的旗帜,反对封建思想的束缚,试图探索救亡图存的新出路。

中国共产党早期代表性人物毛泽东是提倡用科学观点研究和发展体育的杰出代表,他和陈独秀、恽代英等人以笔为剑均不同程度地批判了当时社会普遍“重文轻武”的封建思想及旧式学校教育对学生的束缚的现象,发出了强健体魄、振兴中华的强烈召唤,启发民众重新思考体育的重要性。

毛泽东的体育思想萌芽较早,这一萌芽期可以追溯到他的青少年时期。少年时期的毛泽东得了几次重病,身体羸弱,正因为如此,还在东山小学求学的他就已经开始意识到健康对于人生和事业的重要性,并决心要心力和体力并重,努力做到能文能武,日常十分注重锻炼身体。在湖南第一师范学习期间,毛泽东对体育有了新的思考和认为,并在《新青年》杂志上发表了《体育之研究》一文。在这篇文章中,毛泽东从体育的概念、功效、体育与教育的关系以及锻炼身体的方法与要求等八个方面系统地论述了体育,强调了体育锻炼的重要性。他认为,体育是养生之道,可以“使人身心并完”,具有“强筋骨、增知识、调感情、强意志”的功效。他还提出了“体育于吾人实占第一之位置”“小学之时,宜专注重于身体之发育,而知识之增进、道德之养成次之;中学及中学以上宜三育并重”[4]等体育教育观点,这些思想为其体育思想的基本形成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中国共产党成立后,毛泽东开始运用辩证唯物主义世界观和方法论研究体育问题,在批判吸收中西方文化的基础上,对中西方体育思想与体育实践进行了科学的扬弃,提出体育可以强身卫体育、救国救民的思想。由此可见,毛泽东体育思想在中国共产党成立初期已基本形成。

(二)中国革命战争时期毛泽东体育思想的成熟(1927 年—1949 年)

1927 年至1949 年,中国社会先后经历了土地革命战争、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三个历史时期。这一期间,毛泽东逐渐成为革命领袖,登上历史和政治的舞台。在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指导下,毛泽东高度重视体育在革命活动中的作用,并把发展体育作为党的一项重要任务,创造性地同中国的革命实践联系起来,充分发挥了体育为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的政治、军事斗争服务的作用。

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在革命活动之余开始思考如何发挥体育武装人民、为革命服务的作用。1931 年,毛泽东、朱德等在瑞金建立中央革命根据地时提出“发展赤色体育运动,养成工农群众的集团精神与强健体格”[5]。在这一方针的指导下,有效地团结起了革命根据地的工农群众,为革命斗争赢得了群众基础。遵义会议后,毛泽东在吸取党早期革命正反两面经验教训的基础上,创造性地把马克思主义同中国革命实践结合起来,推动了马克思主义理论在体育领域的中国化。毛泽东认为,体育运动作为一种文化活动,不仅是增强人民体质、团结动员群众的重要途径,也是军队训练、提高军事作战能力的有效方式,应在工农群众和人民军队中广泛开展起来,为抗战服务。这突显了毛泽东以体育运动团结动员群众抗战的体育思想。1938 年,毛泽东在《论新阶段》一文中提出“伟大的抗战必须有伟大的抗战教育运动与之相配合”,号召开展包括体育运动在内的各种运动,激发了军民参与体育活动的热情[6]。随后,他要求全党“努力学习军事体育来武装我们的手足”[7]。这体现了毛泽东把开展体育运动作为军队训练、提高军事战斗能力的体育思想。1942 年,毛泽东又提出了“锻炼身体,好打日本”口号,进一步明确了体育运动是武装人民的方式,是为革命服务的思想[8]。解放战争时期,在毛泽东“应利用作战间隙着重练兵”的指示下,军队和民兵在休整时经常性地开展以投弹、刺杀、射击、夺枪、摔跤等为主的军事体育活动[9]。这些军事体育活动的开展不仅增强了军队和民兵的身体素质,也训练出了具有过硬杀敌本领的战斗队伍。正是在这样的情况下,毛泽东体育思想在革命战争时期得到了充分的发展,并成为了中国共产党领导下体育工作的指导思想。

(三)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毛泽东体育思想的发展(1949 年以后)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中国的体育事业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开始沿着社会主义道路蓬勃发展。毛泽东作为国家的最高领导人,高度重视人民,特别是青少年群体的健康问题。1950 年,他多次指示教育部门及教育工作者要把青少年的健康问题摆在教育工作的首要位置,积极引导青年学生进行体育锻炼。他还指出了革命和健康的关系,没有强健的体魄就不配谈革命。1952 年,毛泽东在号召全国青年做到“身体好,学习好,工作好”[10]的同时,也为体育工作题写了“发展体育运动,增强人民体质”的光辉题词,有力地推动了我国体育事业的发展。毛泽东指出,体育关乎一个人的健康,关乎一个政党、一个民族、一个国家的未来。1954年,党中央明确指出,增强人民体质是体育运动的根本任务[11]。由此可见,毛泽东一直坚持“体育于吾人实占第一位”的体育思想,并把发展体育作为了提高广大人民群众身体素质的重要途径。此外,毛泽东还把体育作为推动劳动生产、外交等工作的有效方式,充分发挥了体育为社会主义建设服务的作用。1956 年2 月,毛泽东接见南斯拉夫青年足球队时说:“我们缺点很多,经济不行,文化也落后,体育也不发达。过去制度不好,封建制度,半殖民地国家,还受帝国主义侵略。现在来重新建设经济,发展文化体育”[12]。1957 年2 月,毛泽东在《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问题》中指出:“我们的教育方针,应该使受教育者在德育、智育、体育几方面都得到发展,成为有社会主义觉悟的、有文化的劳动者”[12]。1959 年,毛泽东提出不管从事何种职业的人都需要做一些劳动来强身健体。1960 年,毛泽东关于卫生工作的指示:“凡能做到的,都要提倡做体操,打球类,跑跑步,爬山,游水,打太极拳及各种的体育运动”[12]。1971 年,毛泽东运用“乒乓外交”成功地打破了国际上对新中国的封锁,在全球范围内造成了强烈的轰动效应,被誉为“小球转动大球”。毛泽东体育思想在这一时期逐步完善成熟,并成为了社会主义体育事业建设的指导性思想。

二、毛泽东体育思想与中国的革命、建设和改革事业

毛泽东将马克思主义唯物辩证法与中国现实国情相结合,领导广大劳动人民进行革命斗争。同时,他不断挖掘体育中与中国革命、建设事业的契合点,主张通过体育来塑造人们强健的体魄和不屈的精神。它是一套建立在马克思主义哲学基础上的理论体系,具有明显的先进性和科学性。毛泽东体育思想蕴含的理论魅力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事业取得辉煌成就的过程中体现得淋漓尽致。

(一)毛泽东体育思想对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促进

毛泽东体育思想主要从个人人格完善变为改善民族文化素质和身体素质,从个人意志、精神的锻炼到唤起民众,从磨炼意志到直接为战争服务,加速了中国革命战争的胜利进程。

革命战争时期,体育运动是资产阶级用于训练帝国主义军队干部,扩大政治影响力及制造利润的工具。中国的无产阶级群体根本没有享受教育和体育的权利,健康状况十分堪忧。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根据当时中国的社会状况及工农群众占全国人口的绝大多数的实际,提出了“发展赤色体育运动”这一具有中国特色的体育工作方针,并把体育作为了革命斗争中极其重要的一条革命战线[13]。

在马克思主义的影响下,毛泽东认为革命战争是为人民利益而战的战争,要时刻注重调动和保持广大人民群众长期支持革命的积极性。因此,毛泽东在领导人民“武装夺取政权”的过程中始终坚持走群众路线,保持军民的“鱼水关系”,并通过发展“赤色体育”逐步创建起了中国工农群众的体育事业。《青年实话》曾报道:各地工农群众参与赛跑、游泳、打篮球、踢足球、打乒乓球等体育活动,体育健儿一天天多起来。当时工农群众参加体育运动的热情可见一斑。随着“赤色体育”的发展,中国共产党在革命斗争中顺利地团结起了各个阶层群众的力量,结成了最广泛的统一战线。此外,根据革命工作的需要,毛泽东提出“锻炼工农阶级铁的筋骨,战胜一切敌人”“锻炼体魄,好打日本”等,体现了体育军事化的特点[14]。通过开展军事体育运动,锻炼了军人的体魄,养成了军队的坚忍耐劳顽强性,提高了他们的军事技术,造就了拥有铁一般强健体魄且作战能力强劲的革命队伍,粉碎了敌人一次又一次的围剿,最终取得了革命战争的伟大胜利,完成了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的历史任务。

由此可见,这一时期毛泽东关于密切联系群众,发挥体育团结动员群众作用的体育思想,既增强了人民群众的身体素质,也为革命斗争赢得了最广泛的群众基础,最大限度地孤立和打击了敌人。毛泽东关于强筋骨强意志,发挥体育战事训练作用的体育思想,既丰富了军队的文化生活,也提高了军队的作战能力,还为革命储备了人才。然而,无论是团结动员群众还是战事训练均是武装人民,为革命服务的。

(二)毛泽东体育思想对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推进

毛泽东体育思想推进体育与社会制度、生产和经济发展的联系,坚持“增强人民体质”和意志锻炼的同时向体育的认知价值和道德价值、政治价值转变。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摆在中国面前的是复杂的国际形势和艰巨的社会主义国家建设任务。然而,当时国民体质整体偏差,无法满足进一步稳固政权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实际需求。改善人民健康状况,增强人民体质仍然是党的重要政治任务。因此,毛泽东等党和国家领导人在进行经济和国防建设规划时,把体育列入了社会主义革命的重点发展事业之一,确定了群众体育工作发展的主要方向,同时提出了“发展体育运动,增强人民体质”的群众体育工作方针。后来,在借鉴苏联经验的基础上,国家实行“劳卫制”。全国的工人、农民和机关职员都纷纷响应“劳卫制”,积极参与体育运动。群众体育事业的发展,有效改善了人民群众的身体素质,为社会主义建设输送了一批身体素质合格的劳动者,提高了社会生产效率,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

经受了战火洗礼的毛泽东在建国后提出了“体育和军事训练结合”的军事体育思想,要求全军经常性地开展体育活动。抗美援朝战争期间,开展体育运动仍然提高军事技能的重要方式。毛泽东认为,体育比赛可以进强各国人民之间的友谊,振奋国民的民族精神,并提出了“友谊第一,比赛第二”的外交体育思想。在多次国际比赛中,中国运动员均取得了优异的成绩,树立了中国的国际形象,展示了民族精神。毛泽东的“乒乓外交”不仅打开了国际交往的大门,提升了中国的国际地位,也对世界格局也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从增强人民体质到提升劳动生产能力、发展生产力,再从提高军事技术水平到进行国际交往,树立国家形象、体现民族精神,这一时期,体育工作任务和功能呈现出了明显的多维化特点,也体现出了毛泽东关于体育为发展生产力、建设社会主义国家和巩固国防发展服务的体育思想。

(三)毛泽东体育思想对社会主义改革和现代化建设的影响

毛泽东体育思想,在社会主义改革和现代化建设体育事业中,当代体育工作者更加需要解放思想,更新观念,深入推进国家体育制定改革,建设体育强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梦。

改革开放后,党和国家的几代领导人继承并发展了毛泽东体育思想,充分结合当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状况和发展趋向,不断促进群众体育、学校体育、竞技体育、体育外交等多方面的繁荣发展,引领中国完成由“体育大国”到“体育强国”的历史性转变。

一直以来,群众体育改革事业都以毛泽东“发展体育运动,增强人民体质”的体育思想为主要指导思想。从1978 年提出调动一切积极因素推动体育社会化改革,到1995 年实施《全民健身计划纲要》和2008 年北京奥运会成功举办,再到《健康中国2030 规划纲要》的颁布,体现了群众体育事业从“为人民服务”到“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路,也还原了群众体育事业在毛泽东体育思想的指引下实现从“社会化”到“国家战略”变革的过程。

毛泽东“健康第一,学习第二”的体育思想始终贯穿学校体育改革事业。从1979 年明确学校体育的目标为“指导学生锻炼身体,增强体质”,到1999 年指出“学校体育要树立健康第一的思想,加强体育工作”,再到2019 年实施学校固本行动,学校体育在毛泽东体育思想的指引下实现了从“体质教育”到“健身育人”的变革。

毛泽东关于“友谊第一,比赛第二”的体育思想是推进竞技体育改革事业和体育外交的指导思想。从1979 年创立“奥运模式”解决海峡两岸问题,到1984 年奥运金牌突破零,再到获得2022 年冬奥会举办权,竞技体育在毛泽东体育思想的指引下实现了从“优先发展”到“多元治理”的变革。体育外交是新时代中国特色大国外交十分重要的一部分,中国通过体育向世界传达了和平发展的意愿,也为体育事业的发展赢得了更为广阔的空间和舞台。

三、毛泽东体育思想的百年实践启示

毛泽东体育思想是在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历史过程中逐步形成、发展并完善成熟的,它指引着中国共产党人科学解答了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中有关体育的重大实践难题,也为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体育事业的发展提供了许多重要实践启示。

(一)发展体育事业必须坚持党的初心与使命

毛泽东“强身健体,救国救民”的思想展示了我党不忘本质。不同性质的党有不同的初心和使命,我们党之所以有这样的初心和使命是因为我们党是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同时也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就是党的性质在中国历史实践中的体现。

毛泽东“体育武装人民,团结动员群众抗战”思想彰显了我党不忘本来。我们党诞生于危难之中,生长于艰难之中,发展于斗争之中,在革命年代通过体育艰苦奋斗和浴血奋战,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一定要增强忧患意识,保持艰苦奋斗的本色,发扬斗争精神,在革命年代通过体育发扬。

毛泽东“发展体育运动,增强人体质”思想彰显了我党不忘本原。我们党来自于人民,依靠人民、为了人民这样的初心和使命是我们党与生俱来的。

因此我们急需借助毛泽东体育思想实践经验,对我国群众体育事业发展的问题与现状加以甄别,并从终极目标与价值目标层面进行遴选与批判,以扭转当今群众体育事业的局面,破除近乎“精英主义”式的发展模式与路径。

(二)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体育发展道路

从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到改革开放后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时期,中国体育事业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走出了一条符合中国国情、具有中国特色的发展之路。这是中国体育事业在发展中呈现出的最大的特点[15]。在早期革命中,尚处于幼年时期的中国共产党未能将马克思主义与中国的革命实际正确地、全面地结合起来,走了一些弯路。这说明,中国社会各项事业的顺利开展必须充分地将马克思主义理论与中国国情结合,走出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发展道路。毛泽东体育思想是马克思主义理论在体育领域中国化的代表性成果之一。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发展起来的赤色体育就是一种与中国文化传统及当时所处的时代进程高度相关的体育形态。这一体育形态自诞生之日起就具有鲜明的革命性,且与中国的实际十分契合,成为了革命事业发展的助推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由于中国的经济、政治和文化发展极不平衡,中国体育事业的发展经历了不少挫折,但沿着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前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以来,中国共产党以人民为中心,把满足广大人民群众的实际需求作为体育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坚持办人民满意的体育,不断开创体育事业新局面,中国体育事业展现出了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鲜明的“中国特色”,中国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接近实现“体育强国”的目标。

(三)发展体育事业必须坚持注入中华民族精神

建党百年来,中国共产党人坚持传承和发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中华民族精神,为亿万中华儿女注入了强烈的家国情怀,构建起了各民族同胞共同的精神家园,凝聚起了最广泛群众的力量,在可歌可泣的革命斗争中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中华民族精神不仅是中华民族凝聚力和战斗力的源泉,也是助推体育事业发展的重要精神力量。可以说,中国体育事业在每一个阶段的发展都与民族精神的注入密切相关。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赤色体育不仅恰如其分地诠释了这一时期的毛泽东体育思想,还塑造出了以“锻炼筋骨、保家卫国”为核心内容的红色体育精神[16]。红色体育精神激励着全国各族人民团结一心、同舟共济,在革命中形成了勇往直前、无坚不摧的力量,是革命取得胜利的强大精神动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时期,在传承和发扬红色体育精神的基础上,形成了以“为国争光、无私奉献、顽强拼搏”等为主要内容的中国体育精神。在中国体育精神的引领下,中国体育事业不断创造出新的奇迹。毫无疑问,民族精神为体育事业的发展注入了无限生机和活力,而体育事业的发展则进一步丰富强化了民族精神。这是坚持传承和发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中华民族精神而形成的良性循环。

对于个人而言,体育锻炼是求个人生存和发展;是扬民族之尊严,激民族之血气的武器;更具有保家卫国的功效。让民众生通过体育运动既能达到强身健体,又能培育民众集体主义精神与爱国主义精神。激励民众为国家繁荣富强锤炼坚强意志,为实现中华民族复兴梦坚定信心。

(四)坚持体育发展为党和国家发展建设中心任务服务

毛泽东体育思想在不同的历史时期有不同的诠释方式和表现形式,但均具有为党和国家发展建设中心任务服务的特征。在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早期,体育是思想进步人士唤起民众、实现救国救民理想的重要途径,服务于救亡图存这一中心任务。随着革命进入战争阶段,体育成为了提高国民身体素质、团结动员群众、开展军事训练和培养革命人才的重要方式,体育活动配合革命战争中心任务在工农群众和军队中有计划、有组织地开展,体现出武装人民、为革命服务的特征。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体育事业紧紧围绕社会主义经济、政治和文化建设布局,主要为发展社会生产力、建设社会主义国家、巩固国防和外交等服务。从新民主主义革命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毛泽东体育思想持续为党和国家的发展贡献着体育智慧。

毛泽东体育精神凝聚一种“斗争”精神。当前我党面临新的斗争形式:领土争端、反腐败斗争、意识形态斗争、争夺市场、能源竞争等。这些斗争事关我党危亡,需我党以自我改革的精神面貌,不畏困难,敢于亮剑的斗争精神。

可见,中国体育事业只有融入到了党和国家发展建设的中心任务当中,才能持续焕发出持久的生命力,才能真正实现长期繁荣。

结语

毛泽东体育思想凝结了中国共产党人践行初心和使命的体育智慧,它深刻地影响着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事业,至今仍闪耀着经世不朽的思想光辉,彰显出历久弥新的强大生命力和战斗力。当前,中国正面临着复杂的国际国内形势,我们一定要不忘初心,牢记使命,认真总结毛泽东体育思想的百年实践经验,积极探索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中的体育实践,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贡献更多体育智慧。

猜你喜欢

体育事业中国共产党思想
《庆祝中国共产党百年华诞》
思想之光照耀奋进之路
北京冬奥会“备战办”模式对河北体育事业发展的启示
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颂
中国共产党何以拥有强大的群众组织力?
“十三五”成绩单
——示范区建设中的云南体育事业
广西体育事业发展实力的区域差异及协调发展策略研究
中国共产党100岁啦
思想与“剑”
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的思想永远不能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