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唯物史观视域中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决议》的四个“庄严宣告”

2023-01-05

湖南第一师范学院学报 2022年1期
关键词:决议道路中国共产党

王 宁

(南京师范大学 马克思主义学院,江苏 南京 210023)

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简称《决议》)是一篇闪耀着马克思主义光辉的纲领性文献,更是新时代中国共产党人的政治宣言。在这篇政治宣言中作出了四个“庄严宣告”:一是“实践充分证明,历史和人民选择了中国共产党,没有中国共产党领导,民族独立、人民解放是不可能实现的。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以英勇顽强的奋斗向世界庄严宣告,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中华民族任人宰割、饱受欺凌的时代一去不复返了,中国发展从此开启了新纪元”[1]8-9(以下简称第一个“庄严宣告”)。二是“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以顽强的奋斗向世界庄严宣告,中国人民不但善于破坏一个旧世界、也善于建设一个新世界,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只有社会主义才能发展中国”[1]14(以下简称第二个“庄严宣告”)。三是“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以顽强的奋斗向世界庄严宣告,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中国前途命运的关键一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指引中国社会发展繁荣的正确道路,中国大踏步赶上了时代”[1]23(以下简称第三个“庄严宣告”)。四是“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以顽强的奋斗向世界庄严宣告,中华民族迎来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1]61-62(以下简称第四个“庄严宣告”)。

正如毛泽东所指出的:“唯物史观是吾党哲学的根据”[2]。唯物史观是指导中国共产党把握历史、进行伟大社会实践的重要哲学理论。而四个“庄严宣告”作为中国共产党在新时代的政治宣言,其内在深刻的理论基础就是唯物史观。从唯物史观来审视,四个“庄严宣告”体现了对历史发展普遍规律的遵循,彰显了人民群众的社会历史主体地位,蕴含着对社会基本矛盾的准确把握,是经过百年实践充分予以证明的真理,具有深远的世界历史意义。

一、历史发展规律:体现了历史发展普遍规律与中国特殊国情的结合

从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取得的伟大成就从而作出的第一个“庄严宣告”,到进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取得的伟大成就而作出的第四个“庄严宣告”,都是经过历史的淘洗而得出的宝贵历史经验。四个“庄严宣告”的内容是从社会历史发展的普遍规律中得出的,而不是凭空而来,充分体现了对社会历史发展普遍规律的遵循和与中国特殊国情的结合。

要深刻理解四个“庄严宣告”与历史发展普遍规律的关系,就需要对历史发展普遍规律本身加以全面准确的理解。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认为,规律是社会历史发展过程中内在的、本质的联系。因此,社会历史发展的普遍规律必然包含了对社会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的深刻揭示。马克思在1881年给查苏利奇的复信草稿中提出了成熟的人类社会形态依次演进的思想,认为原始社会形态、阶级社会形态和共产主义社会形态的依次演进是社会历史发展的普遍规律。就是说,人类社会形态的依次演进揭示了人类社会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和总趋势,是人与自然界的关系和人与人之间关系的演变所决定的。四个“庄严宣告”正是准确把握不同历史阶段社会内在生产力与生产关系变动规律而促进社会历史向前发展的生动诠释。第一个“庄严宣告”昭示了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所取得的伟大成就,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实现了民族独立与人民解放,使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推翻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这也意味着“中华民族任人宰割、饱受欺凌的时代一去不复返了”[1]9,中国发展从此开启了一个新纪元。第二个“庄严宣告”昭示了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所取得的伟大成就,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在中国大地建立起了社会主义制度,在打破一个旧世界之后又建立起了一个社会主义的新世界,这是对人类社会历史发展必然趋势的顺应与遵循。第三个“庄严宣告”昭示了改革开放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所取得的伟大成就,十一届三中全会作出了改革开放的伟大决策,从此中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迈入了一个新的历史阶段,现代化是人类经济社会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中国走上了发展繁荣的正确道路。第四个“庄严宣告”昭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所取得的伟大成就,中华民族实现了从站起来到富起来再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成功走出了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创造了人类文明新形态。历史发展的基本趋势是前途光明的,四个“庄严宣告”充分体现了对社会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的遵循与顺应,宣示着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的历史担当与强大自信。

社会历史发展普遍规律总是通过具体的条件得以实现的,因为规律本身就是统一性与多样性的辩证统一,社会历史发展普遍规律的实现需要结合具体的社会历史条件,进而表现于不同的具体发展道路之中。这里所说的社会历史条件更多指向的是不同国家的国情。艾思奇在《论中国的特殊性》一文中曾深刻地指出:“正因为要把握特殊,所以我们就尤其要了解一般,坚持一般规律,正因为我们要求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所以就特别要坚持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则和基本方法,正因为我们要具体地应用马克思主义到中国的现实的特殊条件上来,所以我们就尤其要站稳马克思主义的立场”[3]。也就是说,规律的“普遍性”如果离开了特殊性也就不能称之为“特殊性”,“普遍性”往往要通过各种“特殊性”表现出来,也就是社会历史发展的普遍规律要结合中国特殊的国情而走出适合中国的道路。四个“庄严宣告”不仅是对马克思主义所揭示的社会历史发展普遍规律的顺应,更充分体现了将社会历史发展普遍规律与中国特殊国情的结合,从而演变成中国特色的革命、建设和改革发展的道路。

中国步入近代以来,面临日益深重的民族危机,鸦片战争打破了长期封闭的中国封建社会,使几千年的封建自然经济解体,中国在受外国资本主义侵略和国内封建势力的双重压迫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这也是近代中国社会最大的国情。此时摆在中国人民面前的有西方资本主义发展道路、改良道路等多种道路,但这些道路都不符合中国国情。在诸多道路都走不通的情况下,终于找到了一条符合社会历史发展普遍规律的道路,即俄国式的道路。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在二十八年的浴血奋斗中,将马克思主义普遍原理与中国革命实际相结合,走出了一条新民主主义革命道路,最终完成了民族独立与人民解放,使中国人民从此站了起来。新中国成立后,以毛泽东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创造性地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明确指出经过新民主主义走向社会主义是中国社会发展的必由之路。毛泽东说:“资本主义道路,也可增产,但时间要长,而且是痛苦的道路。我们不搞资本主义,这是定了的”[4]。中国社会主义道路的确立和发展完全适应了社会历史发展的普遍规律与总趋势,更是根据中国自身国情与特殊社会历史条件所决定的,进而社会主义救了中国,社会主义也发展了中国。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以邓小平、江泽民、胡锦涛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团结带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在坚持马克思主义的前提下,汲取人类社会发展过程中的先进成果,认真总结社会历史发展规律,在充分考虑中国特殊国情的情况下大胆创新,在改革开放的伟大实践中探索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不断推向前进,使中国人民富了起来。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持守正创新,领导全党全国各族人民砥砺前行,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成功推进到新时代,使“中华民族迎来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1]62。

由此可见,正确道路的走出必然要符合社会历史发展的基本规律,更要符合不同的社会历史的具体条件与国情。四个“庄严宣告”是社会历史发展的普遍规律与中国特殊国情的结合,充分体现了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国人民走出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有着光明前景,符合了社会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

二、人民群众主体地位:彰显了人民群众的强大力量与价值旨归

唯物史观认为,人民群众是社会历史的主体,是社会物质财富和社会精神财富的创造者,是推动社会变革的决定力量,也是社会历史发展的根本动力。列宁指出:“劳动群众拥护我们。我们的力量就在这里。全世界共产主义运动不可战胜的根源就在这里”[5]。习近平总书记也一再强调:“历史反复证明,人民群众是历史发展和社会进步的主体力量”“坚持人民主体地位,充分调动人民积极性,始终是我们党立于不败之地的强大根基”[6]。贯穿四个“庄严宣告”始终的都是“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英勇顽强的奋斗”,因为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中国人民是强大的社会历史主体力量,更是推动中国社会历史变革与发展的决定力量。与此同时,四个“庄严宣告”内在也蕴含着人民是其始终的价值旨归。

在近代中国的历史上,中国人民自始至终都拥有着强大的推动力量,但只有中国共产党才真正重视并充分尊重人民群众的主体地位。人民群众曾在鸦片战争之后揭竿而起,以自身行动反对外来侵略,但却被极端守旧势力所镇压,正如胡绳在《从鸦片战争到五四运动》中所指出的,“极端守旧派并不真是相信人民群众的力量,并不真是敢于和能够动员人民群众的力量来反对外国侵略者”[7]。而资产阶级改良派和资产阶级革命派也将社会变革的希望寄托于上层政治势力或各地军阀,甚至是幻想得到外国势力的帮助,并不能看到人民群众所蕴含的伟力,其结果必然是失败的。十月革命作为“庶民的胜利”,特别是经过“五四运动”让中国先进知识分子看到了人民群众的力量,于是在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广泛传播中与工人运动相结合,中国共产党应运而生。中国共产党作为马克思主义的无产阶级政党,深知人民群众的社会主体地位与强大力量,从一成立就深深地懂得“要革命,要进行人民战争,并且要取得胜利,就必须坚持自力更生的方针,依靠本国人民群众的力量”[8]。以毛泽东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正是紧紧依靠中国最广大人民群众的力量,才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完全胜利,从而“实现了中国从几千年封建专制政治向人民民主的伟大飞跃”[1]8,其背后是第一个“庄严宣告”所揭示的人民群众力量的强大支撑。中国共产党依靠人民群众的强大力量取得国家政权,破坏了一个旧世界,同样也依靠人民群众的力量巩固国家政权,建设一个新世界。中国共产党领导全国各族人民通过三大改造等在中国大地实现了最为广泛而深刻的变革,建立起了社会主义制度,完成了社会主义革命,其背后是第二个“庄严宣告”所揭示的人民群众力量的强大支撑。改革力量的最深厚源泉存在于人民群众之中,因而要充分发挥人民群众的创造力量。改革开放以来,以邓小平、江泽民和胡锦涛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紧紧依靠人民群众的创造力量,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实现了人民生活从温饱不足到总体小康、奔向全面小康的历史性跨越”[1]22,其背后是第三个“庄严宣告”所揭示的人民群众力量的强大支撑。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以“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9]的坚定信念,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砥砺前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成功开启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建设的新征程,其背后是第四个“庄严宣告”所揭示的人民群众力量的强大支撑。

在马克思那里,人民群众既是社会历史的主体,也是价值主体。因此,把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作为价值的最高标准,尊重人民群众的历史主体地位以及价值地位,既内在地包含着尊重社会历史发展规律,也内在地包含着尊重人民群众的利益需求。可以说,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进行伟大实践的百年历史,也是中国人民的利益、意愿和需求不断得到满足的历史。二十八年的浴血奋战是为了让人民“站起来”,实现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让人民从此当家做主;改革开放使人民摆脱贫困,为了让人民尽快富裕起来;站在新时代的历史方位,接续奋斗为了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需要。四个“庄严宣告”充分蕴含着中国共产党“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1]1的初心使命和一切为了人民的根本价值旨归。

三、社会基本矛盾:有对社会基本矛盾的把握和对社会主要矛盾的解决力

社会基本矛盾原理是唯物史观的基本原理,它认为人类社会历史的发展进步是在不断向前的社会矛盾运动中完成的。社会基本矛盾贯彻社会历史发展的始终,规定着社会发展过程的基本性质和基本趋势,而社会主要矛盾作为对社会历史发展起根本推动作用的矛盾也是唯物史观的重要范畴。四个“庄严宣告”虽然昭示的是四个历史时期所取得的“四个伟大成就”,但其伟大成就的取得深层次源于对社会基本矛盾的准确把握,特别是对社会主要矛盾的解决。

马克思在《政治经济学批判序言》中指出:“社会的物质生产力发展到一定阶段,便同它们一直在其中运动的现存生产关系或财产关系(这只是生产关系的法律用语)发生矛盾。于是这些关系便由生产力的发展形式变成生产力的桎梏。那时社会革命的时代就到来了。随着经济基础的变更,全部庞大的上层建筑也或慢或快地发生变革”[10]。近代中国社会作为一个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其内在的生产关系与上层建筑腐朽不堪,已完全不适应近代中国社会的生产力与经济基础的发展要求,甚至严重阻碍了当时社会生产力的发展进步,这也是近代中国社会的基本矛盾。社会基本矛盾决定了社会主要矛盾,即中华民族与帝国主义、封建主义以及官僚资本主义之间的矛盾。想要实现中国近代社会的真正发展,必须打破这“三座大山”,实现这种社会主要矛盾的完全解决。第一个“庄严宣告”体现了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对这种社会主要矛盾的解决,彻底推翻了帝国主义与封建主义在中国的压迫统治,让中国从此“站了起来”。

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以毛泽东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所面临的是判断并解决以公有制为基础的社会形态是否存在社会主要矛盾的问题。毛泽东对此进行了科学的判断,他在1957 年2 月的《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中指出,对立统一规律是普遍存在于自然界、人类社会以及人们思想中的,因此社会主义社会同样存在主要矛盾,“在社会主义社会中,基本的矛盾仍然是生产关系和生产力之间的矛盾,上层建筑和经济基础之间的矛盾。不过社会主义社会的这些矛盾,同旧社会的生产关系和生产力的矛盾、上层建筑和经济基础的矛盾,具有根本不同的性质和情况罢了”[11]。毛泽东关于社会主义社会基本矛盾的思想将唯物史观的基本原理贯穿到底,结合社会主义社会的实践经验丰富发展了社会基本矛盾理论。据此,中共八大对当时中国社会主要矛盾进行了正确的判断,指出:“国内的主要矛盾,已经是人民对于建立先进的工业国的要求同落后的农业国的现实之间的矛盾,已经是人民对于经济文化迅速发展的需要同当前经济文化不能满足人民需要的状况之间的矛盾”[12]。于是,党和国家大力推进工业化建设,提出努力将我国建设成为一个具有现代农业、现代工业、现代国防以及现代科学技术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虽然在这个探索过程中经历了挫折,但为新时期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积累了宝贵经验、理论准备与物质基础,这也正是第二个“庄严宣告”中所指出的“建设新一个世界”与“发展中国”。

改革开放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以邓小平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坚持了毛泽东关于社会主义社会基本矛盾的理论,坚持了中共八大对社会主要矛盾的正确判断,专注于解决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从而据此制定正确的路线方针政策,作出了改革开放的伟大决策,并在以江泽民、胡锦涛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的领导下不断将改革开放推向深入,继续奋斗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继续探索中国建设社会主义的正确道路,解放和发展生产力,使人民摆脱贫困、尽快富裕起来,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充满新的活力的体制保证和快速发展的物质条件”[1]15。走出了第三个“庄严宣告”所说的“指引中国发展繁荣的正确道路”。

党的十八大以来,国内外形势发生深刻复杂的变化,世界面临百年未有之大变局,而“国内改革发展稳定面临不少长期没有解决的深层次矛盾和问题以及新出现的一些矛盾和问题”[1]26,特别是中国社会主要矛盾发生变化,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13]。围绕社会主要矛盾的新变化,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持贯彻新发展理念,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坚持稳中求进的工作总基调不断推进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全面建成小康社会,顺利开启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的新征程,从而使党和国家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历史性变革,这也是第四个“庄严宣告”所揭示的“强起来的伟大飞跃”。

可以看出,四个“庄严宣告”的背后是对社会基本矛盾的准确把握,是对中国不同历史时期的社会主要矛盾的面对和解决。问题是社会主要矛盾的主要表现形式,也是中国共产党百年来所科学认识与把握社会主要矛盾的“靶子”,始终坚持以问题为导向,不断增强问题意识,提高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方法解决问题的能力,面对问题和矛盾主动出击,在面对和解决中国社会主要矛盾的过程中实现了从站起来到富起来再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

四、实践观点:充分证明历史和人民选择了中国共产党的正确性

实践的观点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首要观点和基本范畴,也是唯物史观的重要基石,而实践的观点也始终贯穿于四个“庄严宣告”之中。马克思在《德意志意识形态》中以新的实践唯物主义观点深刻剖析了人的社会历史活动的生成过程,批判了费尔巴哈的唯心主义历史观,“当费尔巴哈是一个唯物主义者的时候,历史在他的视野之外;当他去探讨历史的时候,他不是一个唯物主义者”[14]。马克思从正面表达了唯物史观,深刻揭示了社会历史是人们社会实践活动的产物。四个“庄严宣告”是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百年英勇奋斗的奋斗历程中得出的,经过了实践的充分检验与证明,遵循了中国社会历史发展的实践逻辑。

实践是人们改造客观世界的物质性活动,是检验认识真理性的唯一标准。实践的观点之所以能够贯穿四个“庄严宣告”的始终,主要是通过下述三个方面体现出来的:

一是在实践中开拓创新。邓小平指出:“无论是革命还是建设,都要注意学习和借鉴外国经验。但是,照抄照搬别国经验、别国模式,从来不能取得成功”[15]。一百年来,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在伟大奋斗的实践中不断开拓创新,锐意进取。如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以毛泽东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不照搬照抄俄国革命那样通过首先占领中心城市而取得全国胜利的道路,转而向农村进军,建立农村革命根据地,从而开辟出了一条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正确革命道路。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中国共产党创造性地通过和平赎买的政策顺利完成了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又如改革开放以来,在如何对待计划与市场之间关系的问题上,以邓小平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没有囿于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的某些具体论断,没有照搬照抄别人现有模式,而是立足国情,在实践中进行大胆创新,创立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没有在实践中的开拓创新,是不可能走出自己的道路的,从站起来到富起来再到强起来的三次伟大飞跃正是在不断开拓创新中实现的。

二是经过实践充分证明。实践决定认识,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四个“庄严宣告”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百年奋斗实践得出的结论,经过了实践的充分检验。“实践充分说明,历史和人民选择了中国共产党”[1]8,这是历史和人民的正确选择,如果没有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民族独立与人民解放不可能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伟大成就更不可能取得。中华民族无论是站起来、富起来还是强起来的伟大成就都离不开中国共产党的正确坚强领导,这是历史得出的经验与概括,更是创造新历史的必然。实践充分证明,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国人民选择社会主义道路的正确性,“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1]14;实践充分证明,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国人民选择进行改革开放的正确性,“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一招”[1]23;实践充分证明,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国人民选择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正确性,“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指引中国发展繁荣的正确道路”[1]23。

三是对实践辩证法的运用。在马克思那里,辩证法一开始就是人的实践的活动,特别是以生产劳作作为载体,他指出辩证法的伟大之处,首先在于“黑格尔把人的自我产生看作一个过程,把对象化看作失去对象,看作外化和这种外化的扬弃;因而,他抓住了劳动的本质,把对象性的人、现实的因而是真正的人理解为他自己劳动的结果”[16]205。在这个意义上说,马克思的社会历史辩证法的实质就是“实践辩证法”,而不是黑格尔观念上的辩证法,是在实践过程中通过对各个要素与相互作用之间的联系中得出的,或者说是在实践中升华而出的。如四个“庄严宣告”贯穿始终的是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的英勇顽强的奋斗,这说明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与中国人民的奋斗是不可分割的辩证统一的整体,正因为有了中国共产党的坚强领导,有了中国人民英勇顽强的奋斗,才有百年奋斗重大成就的取得,这也是未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关键保障。在第三个“庄严宣告”中的两个关键词“改革开放”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同样具有辩证统一的内在逻辑,改革开放是走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上的改革开放,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必然是坚持改革开放的正确道路,这二者互为表里,缺一不可,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要前提。以上都充分体现了实践辩证法的智慧,是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实践中锻造出来的。

五、历史辩证视角:展现了中国共产党对时代的准确把握

四个“庄严宣告”是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向世界的庄严宣告,所昭示的“四个伟大成就”不仅是中国的成就,更是对人类文明发展以及世界历史进程的贡献,在世界社会主义发展史上占有重要地位,具有深远的世界历史意义。从历史辩证视角看四个“庄严宣告”既是唯物史观“世界历史”思想的充分体现,更是唯物史观的内在要求,彰显了对时代的准确把握。

关于“世界历史”的思想,最早是由黑格尔提出的,他主要从哲学高度来审视世界历史,指出:“哲学的世界历史不是历史学意义的世界历史,不是先从世界历史做出一些普遍的观察,再从世界历史的内容举例来证明,而是世界历史本身”[17]。但是人类社会历史的运动不是“绝对精神”的自我发展,因此马克思对其“世界历史”思想进行了扬弃。马克思主义的唯物史观认为,在资本主义时代高度发达的生产关系创造了先进的社会生产力,由此形成了普遍的社会交往。所以“各个相互影响的活动范围在这个发展进程中愈来愈扩大,各民族的原始闭关自守状态则由于日益完善的生产方式、交往以及由此自发地发展起来的各民族之间的分工消灭得愈来愈彻底,历史就在愈来愈大的程度上成为全实际的历史”[16]540-541。在人类社会发展过程中,世界历史随着地理大发现以及工业革命的开展逐渐走向一体,世界市场被逐步开拓,各国之间的联系日益密切。“世界历史”的出现让各个国家作为世界体系的组成部分必须将自身的发展纳入到整个世界历史发展过程当中,以人类文明发展史的视野审视自身的发展,特别是要顺应世界历史发展的潮流,准确把握时代发展的脉搏。

中国近代社会以来的发展变迁就是与世界历史的变革紧密相连的,可以说两声炮响深刻影响了中国近代社会的历史进程。马克思曾用生动、感性而鲜明的语言对中国如何被英国殖民扩张的大炮强行拖入世界历史的状况进行了描述:“英国用大炮强迫中国输入名为鸦片的麻醉剂。满族王朝的声威一遇到英国的枪炮就扫地以尽,天朝帝国万事长存的迷信破了产,野蛮的、闭关自守的、与文明世界隔绝的状态被打破,开始同外界发生联系”[18]。从此近代中国被迫纳入世界资本主义体系当中,这也就决定了中国必须进行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而十月革命的炮响再次振醒了中国先进知识分子,看到世界历史的新纪元,即世界无产阶级社会主义革命。中国的革命转向新民主主义革命,进而继续走向社会主义革命,“极大改变了世界政治格局,鼓舞了全世界被压迫民族和被压迫人民争取解放的斗争”[1]8。可见,第一个“庄严宣告”与第二个“庄严宣告”揭示了中国革命的胜利与中国的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在世界历史上具有重要意义。

第三个“庄严宣告”与第四个“庄严宣告”同样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在改革开放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对时代脉搏准确把握的充分彰显。每个社会历史发展阶段都有其各自的时代潮流与时代主题。在“战争与革命”的时代主题下,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国人民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与社会主义革命的胜利。而20 世纪70 年代之后,世界多极化与经济全球化趋势日趋明显,科学技术发展日新月异,信息化社会发展迅速,综合国力的竞争逐渐成为世界各国的战略重点。邓小平敏锐地观察到了世界历史和国际形势的深刻变化,结合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发展,作出了“和平与发展”是当今时代主题的科学判断。据此时代主题的变化以及以往社会主义建设的经验教训,提出了改革开放的国策,也探索出了一条基于“和平与发展”时代主题之上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诚如第三个“庄严宣告”所说,“中国大踏步赶上了时代”。进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国际力量的对比发生深刻调整,国际形势复杂严峻,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更是准确把握时代脉搏,聆听时代声音,坚持与时代发展同步伐,统筹把握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全局和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成功领导中国人民全面建成了小康社会,同时走出了一条“中国式现代化道路,创造了人类文明新形态,拓展了发展中国家走向现代化的途径”[1]64,这意味着在人类文明发展史上也占有重要地位。第四个“庄严宣告”中的三个伟大飞跃深刻影响了世界历史的发展进程。

总之,要深刻认识十九届六中全会审议通过的历史决议中所作出的四个“庄严宣告”,必须通过唯物史观对其加以理解与阐释,坚持从历史发展普遍规律、人民群众主体地位、解决社会基本矛盾、实践的观点以及历史辩证的视角出发,坚持以上五点的辩证统一,从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百年来恢宏的奋斗历程中进行整体把握,从而在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的新的历史征程上进一步增强历史自觉,坚定历史自信,掌握历史主动。

猜你喜欢

决议道路中国共产党
《庆祝中国共产党百年华诞》
一份决议 助力亚运添光彩
坚持中国道路——方向决定道路,道路决定命运
道听途说
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
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颂
三读决议
中国共产党何以拥有强大的群众组织力?
中国共产党100岁啦
我们的道路更宽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