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水雕漆技艺传承与发展探讨
2023-01-05李亚强韩艳慧
□文/李亚强 韩艳慧
(兰州工业学院 甘肃·兰州)
[提要] 雕漆技艺是传统手工技艺的典型代表,2006 年被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天水雕漆历史悠久,在漆器发展史上有着重要地位。本文基于天水雕漆发展及特色,分析雕漆技艺传承发展面临的机遇和挑战,提出从加强雕漆技艺创新、延展雕漆技艺生存空间、多途径广泛宣传、培养雕漆技艺传承人等路径“盘活”天水雕漆技艺。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华文明绵延传承的生动见证。保护好、传承好、利用好非物质文化遗产,对于延续历史文脉、坚定文化自信、推动文明交流互鉴、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具有重要意义。天水雕漆技艺是中国西北地区传统漆器艺术的典型代表,被列入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在国家推进西部大开发形成新格局和甘肃深度融入“一带一路”建设的大环境下,“盘活”天水雕漆技艺,为保护传承这一重要非物质文化遗产,带动地方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一、天水雕漆技艺的传承发展
(一)天水雕漆技艺的历史传承。雕漆是中华民族传统工艺的瑰宝和精华,是中国传统漆器的四大流派之一。甘肃天水历史悠久,雕漆技艺由来已久,在《诗经·秦风》中就有“阪有漆、隰有栗”的最早记载。根据考古发现,春秋战国时期天水就形成了较为发达的漆器艺术,历经秦汉、南北朝,到唐宋时期发展到顶峰。清代,雕填技艺开始传入天水,天水漆艺工匠在原有工艺的基础上,通过对材料和题材的融合创新,逐渐形成独具特色的天水雕漆。在20 世纪初,受资产阶级革命的影响,创办小手工业的风气盛行,天水漆器开始出现规模生产。1916 年,天水道尹张济洪筹款9 万银元,在天水开办陇南工艺厂,生产雕漆工艺品,天水雕漆产品逐渐形成规模。后来由于时局不稳,战乱频繁,天水雕漆发展处于停滞状态。1949 年新中国成立后,天水雕漆迎来了一个全新的发展时期,顺应国家对个体手工业的改造,成立了漆艺合作社,后来改制成立了天水雕漆厂。雕漆厂成立后,工艺、技法不断发展创新,雕漆工艺迎来了发展的巅峰,在全国漆器行业中一度占据重要地位。1973 年,天水雕漆厂制成彩漆平绘“群仙祝寿”12 扇大围屏等漆艺作品,在当时达到行业先进水平。20 世纪90 年代,天水雕漆产品行销全国乃至法国、英国、日本、比利时、加拿大、意大利、新加坡等37 个国家和地区。到20 世纪90 年代末,由于相关产业政策的调整,天水雕漆厂进行改制,一些掌握核心技术的技师纷纷下岗或转行,雕漆产品创新不足,更新换代缓慢,发展日渐不衰退。
(二)天水雕漆的特色。中国雕漆艺术主要聚集于南方和西南地区。天水雕漆在西北地区极具代表性,其工艺、技法及创作上充分体现出西北特色,雕刻填彩技法在全国漆艺中也是独树一帜,造型古朴、大方、雅致,表现出西北的“浑厚”风格。天水雕漆具有漆质坚硬、漆面光亮、工艺精湛、造型奇特、图案古朴,历史文化底蕴深厚,不怕水浸、不变形、不褪色,耐强酸、耐强碱、耐高温等优点及特点。雕漆种类多样,造型丰富,有床榻、屏风、躺椅、茶几、花瓶、餐桌、沙发等十几个种类二百多个样式。采用的装饰多数为石刻镶嵌,用多彩的石料、象牙及玉石等装配雕刻成人物、花鸟、走兽、文物等镶嵌在围屏或桌面上,并交替运用镶银、贴金、印锦、胎花、描金、彩绘等装饰方法使之更显得立体感突出,生动、逼真。另外,也有少量产品为彩漆屏绘和雕填。把历史传统和地域文化融入雕漆是天水雕漆在创作上的一大特色。在装饰创作上参照敦煌壁画、麦积山雕塑、甘肃彩陶以及出土文物的历史文化特点,取其精华创设是天水雕漆的独特艺术风格。在装饰纹样图案方面,多取材于中国古典题材中的传奇故事、人物,兼以花草、鸟兽、山水等。天水历史文化底蕴深厚,当地文人墨客、书画家积极参与雕漆的创作,也为天水雕漆锦上添花,这独具特色的艺术价值和实用价值,使天水雕漆在国内外享有一定的盛誉。
二、天水雕漆技艺发展的机遇
(一)甘肃融入“一带一路”建设为雕漆技艺发展带来机遇。天水素有“羲皇故里”“陇上江南”之美誉,历史上是丝绸之路西出长安的第一重镇,在古丝绸之路中天水发挥了重要的门户和驿站作用。今天天水是“一带一路”上重要节点城市,陇海铁路穿越全境,310 国道、316 国道横贯东西,五条省道辐射南北,是西陇海兰新线经济带甘肃段的东部起点、陇东南经济文化物流中心,重要的地理位置,为天水雕漆走出国门,拓展市场带来良机。2019 年11 月,甘肃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印发了《新时代甘肃融入“一带一路”建设打造文化枢纽技术信息生态“五个制高点”实施方案》,2020 年3 月天水市人民政府印发了《天水市贯彻落实新时代甘肃融入“一带一路”建设打造5 个制高点规划的实施方案》,积极打造“一带一路”文化制高点。依托天水古丝绸之路得天独厚的人文和资源禀赋,在同“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文化交流中,雕漆作为天水代表性的非遗技艺,借此契机加大宣传、展示、推广,使天水雕漆重新走入人们的视线,拓展国内外市场。
(二)日益上升的文化旅游为“盘活”雕漆技艺带来契机。天水历史悠久,文化资源丰富,有伏羲文化、大地湾文化、秦早期文化、麦积山石窟文化和三国古战场文化,这“五大历史文化”和民风民俗文化,推动天水文化旅游业快速发展,独具的羲皇故里全球华人寻根祭祖圣地和陇上江南麦积山国家5A 级旅游景区两大核心品牌,也不断提升了天水的知名度、美誉度及核心竞争力。因此,借助日益上升的文化旅游,深入挖掘天水雕漆技艺历史文化积淀,将“文化+旅游+产业”深度融合,从而实现地方经济发展与雕漆技艺的保护与传承的双赢。
(三)国家对非遗的重视和支持为“盘活”雕漆技艺夯实根基。非遗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我国非常重视非遗保护传承。2005 年,我国进行全国非遗首次普查工作。2018 年,国务院扶贫办和文旅部联合印发《关于支持设立非遗扶贫就业工坊的通知》,正式启动推动非遗扶贫就业工坊,支持各地以传统工艺为重点,支持各类文学艺术创作为载体,依托非遗项目,设立一批特色鲜明、脱贫作用明显的非遗扶贫就业工坊。2021 年8 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进一步加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意见》,再次强调保护好、传承好、利用好非遗的重要意义。这些利好政策对非遗的重视和支持都为“盘活”雕漆技艺提供了可靠的政策扶持通道和传承发展路径。
三、天水雕漆技艺发展中面临的问题
(一)制作工艺繁缛,创新不足。现代天水雕漆在制作和题材选择上依旧沿袭传统,繁缛复杂,颜色也以朱红为大多数,古典庄重,深刻又严肃,这与当下人们的审美与需求之间出现鸿沟,雕漆产品题材、装饰不太符合年轻消费群体的审美需求,加之制作技艺未能紧跟时代步伐在传承中进行创新,使其无法实现可持续发展。
(二)雕漆生存空间狭窄。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大众消费水平不断提高,仅从家具来看,大众已经从单纯地注重实用,逐步转向重装饰、陈设、环保等领域。漆雕原料昂贵、制作工序耗时、复杂,原料采集困难、成本高,加之雕漆从选材、制作到产品出笼,进行销售,基本上都是作坊、工厂、家具市场一条线,生存空间狭窄。
(三)宣传不到位,关注度低。绿色、环保、安全是现代家具发展的主题,雕漆家具从节能、环保上属于聚低碳绿色家具,有广阔的市场空间。但由于天水雕漆工艺发展处于低谷期,没有和时代发展紧密结合,未能更好地感知消费者的需求,满足消费者的多元需求,多渠道、多角度的宣传欠缺,社会对天水雕漆认知度和关注度远远不够,致使产品在国内销量较低。
(四)雕漆技艺传承缺位。雕漆工艺品制作过程枯燥漫长,工作难度大,需要花费大量时间和精力去完成一件作品,很多年轻人不愿意学习、从事这一行业。而且,在雕漆传承人领域,真心热爱这门手艺,能够静心钻研,把传统和现代审美结合,有创意、有想法的雕漆手艺人越来越少。随着雕漆产业的整体滑坡,有专业技术的人才因退休、转行逐渐流失,人才的匮乏造成技艺传承断层,没有新鲜血液注入,这导致雕漆行业缺乏生机,发展举步维艰,出现后继乏人的窘迫局面。
四、“盘活”天水雕漆技艺的有效路径
(一)政府扶持助推雕漆技艺创新。政府在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和传承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应充分利用好国家的政策利好,大力扶持雕漆艺术,发动社会各界力量,通过不同形式和角度支持天水雕漆,从生产、销售、资金、技术、人才培养等方面对雕漆艺术进行“盘活”。根据市场需求,突出地域特色,避免与其他地方雕漆同质化,积极倡导天水雕漆的技艺创新工作。在雕漆艺术研发、设计中把纯艺术品和日常用品分开,注重分类施策,在艺术品的研发设计中讲究精和贵,在手工制作中注重雕漆艺术的精致表现,并以中小型器具为主;在日常用品研发设计中以家具为主,可使用现代电动或气动工具进行操作,应用一些先进技术,提高生产效益,确保产品注重环保、实用美观,真诚服务于大众。
(二)延展雕漆技艺生存空间。非物质文化遗产是几千年来世世代代传承下来的文化精髓,天水历史文化资源丰富,充分挖掘天水文化旅游消费潜力,以文塑旅、以旅彰文,将雕漆艺术有机融入景区、度假村,建设雕漆工艺展示、研学、文创设计区、体验馆,发挥雕漆的传承教育及情感功能,使雕漆真正进入寻常百姓家,业已成为新时代美丽乡村建设的重要内容,也必将在乡村振兴中发挥十分显著的作用。地方政府应在积极推动乡村旅游中,加快雕漆艺术与乡村旅游的融合、高质量发展,不断延展雕漆技艺生存空间。一方面促进文化和旅游的融合,更好地发挥雕漆的文化功能、审美功能、品牌功能等;另一方面通过雕漆技艺的展示体验为乡村旅游注入更加优质、更富吸引力的文化内涵,推动乡村旅游向更高品质发展,更好地助力乡村振兴。
(三)拓宽途径,扩大宣传面。抓住传统媒体和新媒体快速融合发展的大趋势,积极利用微博、微信和抖音、快手、视频号等短视频平台,拓展传播渠道,丰富传播手段。满足不同受众的阅读欣赏习惯,鼓励各类新媒体平台做好策划制作传播工作,争取在各级各类新闻媒体上设立雕漆工艺的专题、专栏,创作雕漆题材纪录片和宣传片,适时推出“网红”代言和电商等网络推销方式,拓宽雕漆产品推广和销售渠道。针对不同群体,充分利用大数据及新媒体形式,制作出活泼新颖的产品,进行精准有效的平台投放,通过数字化传播使广大群众便捷地了解天水雕漆,品味非遗文化之魅力。同时,利用文化馆、图书馆、博物馆、美术馆等公共文化设施开展雕漆工艺的培训、展览、讲座、学术交流等活动,营造了解、体验雕漆技艺的浓厚氛围,为雕漆技艺的传承发展培植良好土壤;在传统节日、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博览会及中国国际非物质文化遗产节上加强雕漆艺术的宣传展示,提高知名度,不断拓展天水雕漆的国内国际市场。
(四)注重雕漆技艺传承人的培养。雕漆的保护不仅是对传统雕漆的一种静态保存,而且是一个不断激活创新的传承过程,而要雕漆技艺传承“活”起来,传承人的培养至关重要。必须要从教育抓起,让雕漆技艺为大众所熟悉,这就需要地方政府、教育部门积极出面支持组织编写出版雕漆艺术通俗读本,在中小学开设雕漆艺术兴趣班,培养青少年对雕漆的兴趣度,并在高职类院校开设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相关专业和雕漆技艺课程,聘请一些雕刻、美术、雕漆艺人到学校授课,建立校企合作项目。同时,引导社会力量参与雕漆技艺的教育培训,广泛开展社会实践和研学活动,从多途径发力,培养雕漆技艺传承人。确保后继有人,传承雕漆技艺,并与时俱进不断创新设计理念,提升雕漆产品竞争力,使雕漆技艺真正“活”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