桂台产业合作发展研究
2023-01-05赵梦宁
□文/赵梦宁
(广西师范大学经济管理学院 广西·桂林)
[提要] 桂台产业合作由来已久,成效显著。在“双循环”发展格局下,如何引导台商融入新发展格局,进一步深化桂台产业合作?本文试图从两地的产业结构差异和全球产业价值链分工地位差异做出解读。
2010 年,大陆和台湾地区签署《海峡两岸经济合作框架协议》(ECFA),这标志着两岸经贸合作从此有了制度的依托,也为进一步深化两岸经贸合作奠定了基础。然而,当大陆不断落实惠台利民政策的时候,台民进党当局却妄图开历史的“倒车”,阻挠两岸经贸人文交流,试图让台湾经济与大陆“脱钩”,加之于2018 年开始的中美经贸摩擦,使得两岸经贸关系由于掺杂了政治因素而更加复杂化。
在此背景下,众多学者对促进两岸经贸往来展开大量研究,并提出有针对性的政策建议。王媛媛(2015)回顾自2008 年以来两岸经贸合作的成效,从两岸次区域合作入手,带动整体合作水平上升的政策措施。单玉丽(2016)从中国经济进入新常态角度出发分析新常态的主要特征和趋势,提出着重加强民生消费和新技术产业方面的合作,适应大陆新常态增强创新能力的建议。盛九元(2018)在中美贸易冲突的背景下,得出大陆对台出口与台湾地区对美出口存在正相关性的结论,深化两岸合作势在必行。闫兴(2021)在分析台湾地区五大优势发展产业后提出营造良好营商环境、推动重点新兴产业对接和完善交流机制的合作路径。张冰(2021)基于全球产业链的视角,运用技术复杂度的指标测度浙台两地的产业分工地位和分工形态,以此提出三种产业融合的模式。
总体上来看,主要是以整个大陆层面来分析与台湾地区的合作与发展,但是对于区域经济发展差异较大的具体省份,就需要更具体深入的分析研究。如何利用广西自身的比较优势和后发优势,进一步探索桂台发展路径,本文尝试立足广西的产业结构、产业国际分工地位分析桂台产业合作成效,以期提出更符合桂台特色的产业合作路径。
一、桂台产业合作取得的成效
(一)桂台两地双边贸易发展趋势向好,合作领域不断扩大。自ECFA 签署以来,两岸贸易往来日益频繁,桂台贸易也随之水涨船高,总体呈现规模相对较小但增长势头强劲的特点。总量上,桂台贸易额从2010 年3.5 亿美元增长到2020 年的25.5 亿多美元,年均增长高达90%。桂台直接贸易占广西对外总贸易的比重也在持续增长,到2020 年占比已超过7%,且随着桂台两地近年投入建设的产业园区建成使用、物流基础设施的完善,桂台经贸往来的增长势头将继续增强。虽然桂台经贸往来受2016 年民进党阻挠两岸交流的影响,两岸经济制度化协商停摆,双方贸易额骤然下降,降幅达53%。但是,随着中央和广西区政府的一系列鼓励政策措施的出台,桂台双方地方性民间综合交流增多,此后几年双方经贸往来稳步发展。截至2020 年末,台商在桂投资项目达1,909 项,实际利用台资70多亿美元,主要涉及建设劳动密集型产业产业链、传统农业向特色农业技术改造升级、特色旅游项目开发投入、产业园区建设、服务业开拓等。
(二)合作机制不断完善,合作交流持续加强。为吸进鼓励台商来桂投资,广西结合自身特色相继出台一系列惠台利民政策,为桂台合作奠定制度基础,为台胞来桂投资打造良好的营商环境,展现了广西对台商来桂投资发展的鼓励与支持,增强了台企来桂投资的信心,推动了桂台两地经济融合发展。
同时,桂台合作交流得以全面推进,从2005 年开始每年举办的桂台经贸文化论坛已经成为桂台合作的特色平台和常态机制,有力地促进了桂台合作的制度化、常态化发展,直接促进桂台经贸文化合作交流,在2020 年的桂台经贸文化论坛上签约意向金额达60 余亿元人民币。此外,“三月三”文化交流活动促进人文交流,而每年都举办多次推介会,研讨桂台经贸文化合作方向、路径和模式,增进桂台交流合作,共享发展机遇。
二、桂台产业合作优势互补分析
(一)产业结构发展阶段互补。为分析桂台两地的产业结构差异,我们对两地2009 年以来的一二三产业各自占比进行了测算。从结果来看,台湾地区已经进入后工业化时期,农业占台湾生产总值仅为1.6%左右;第二产业占比从2008 年金融危机后的30.5%开始回流,到2019 年达到了35.61%;第三产业占台湾地区生产总值的60%以上,是台湾地区经济的主导。而反观广西,其农业在2019 年仅占生产总值的16%,第三产业占比刚过50%。这表明,广西产业结构与台湾地区有着高度的互补性。根据“雁形阵理论”,广西具有承接台湾地区产业转移的基础和能力,通过产业转移也可推动台湾产业的转型和升级,提升其在国际市场上的产业竞争力。具体来说,在第一产业方面,广西气候温和,农林牧渔发展较为协调,2020 年农业产值突破3,500 亿元人民币,市场供给较大,但广西大部分地区仍为传统农业,存在着农业生产效率较低,在特色农业、农旅融合等方面发展相对落后以及农业品牌建设不足等问题。而台湾地区已经处于工业化后期阶段,农业产业占其经济总产值已经不足2%,农业生产转向高效、现代化、规模化方向发展,农业生产率水平一直位居世界前列。在第二产业方面,桂台两地内部结构梯度互补,广西的主导产业为食品产业、石油化工、汽车以及机械产业;而台湾地区的制造业发展水平已达到较高水平,一些传统产业,如石油化工、机械制造等产业已逐步向岛外转移,岛内转向更高技术和知识密集型产业,如半导体制造、生物工程等。从产业梯度角度看,目前台湾地区向外转移的产业与广西正积极发展的产业多有重合,积极承接台内向外转移的产业有助于广西产业更快更好地发展。在第三产业构成上,桂台也存在较大差距,双方在养生健康产业和旅游开发方面已取得显著成效,但是生产型服务业如金融、物流等方面合作水平还较低。台湾地区的服务业发展已经相当完善,但面临着市场趋于饱和与要素的边生产率较低困境,桂台合作也将为台湾地区的技术、资本、先进管理经验的输出提供了一个收益更高的市场。
(二)全球价值链分工地位互补。为判断一国或地区在全球价值链中的分工地位,本文根据Hausmann et al(2007)和Rodrik(2006)提出的出口复杂度指标来度量。
从度量结果来看,广西的出口技术复杂度指标一直呈上升态势,说明广西在全球价值链中的分工地位在逐步上升。然而,与大陆其他30 个省(区、市)的横向对比分析发现,广西出口的基础复杂度近10 年在大陆31 个省(区、市)中的排名几乎没有变化,仅从26 位上升到了24 位,出口技术复杂度年均增长仅为6%,说明广西在生产能力和技术创新能力的提升方面还很弱,在全球产业价值链的中的分工地位长期处于下端。广西在全球产业价值链长期以来处于较低端,而台湾地区处在价值链的中高端,这为桂台产业合作,共同打造产业链打下基础。台湾地区与广西的产业合作具备垂直产业分工兼顾水平特征的分工体系,相对于广东、浙江等主要对台贸易省份,他们已在大部分产业领先于台湾地区,多数产业存在相互竞争的关系。广西可利用与台湾地区价值链分工的不同,积极承接台商的产业转移和东部沿海台商的转移。
三、桂台两地产业合作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产业合作多处于国际价值链低端,产业竞争力不强。从地区总值来看,广西在全国的排名一直维持在25 名左右,在全国处于中下水平。而从广西对台出口的主要产业技术复杂度来看,第六类化学工业类,在大陆的排名从2010 年的排名第一,而后持续下滑,到2018 年已经下降到了17 名,化工作为广西的传统优势产业地位正在逐步下降。主要原因是广西传统化工的生产技术低下、高耗能、高污染的传统粗放型增长方式,由于技术落后、资金不足等原因转型困难,产业发展受限;第九类木制品,广西对台的出口技术复杂度一直保持第一,但是此类产业属于轻加工行业,所生产的产品本身技术含量较低,广西的第一的技术复杂度主要得益于广西丰富的农林资源,通过简单加工或者原料直接出口到台湾地区;第十五类金属器具呈现出先降低后提高的态势,2018 年时排名全国第七位;第十六类机械器具类,近10 年缓慢提高,从2010 年的第29 位提升到了2018 年的第24 位。总体来看,桂台产业合作主要集中在产业链产中阶段,处于“微笑曲线”的中端,低技术含量、低附加值,而在高附加值的产品研发设计与产后品牌建设营销的合作比较薄弱,产业多是劳动密集型产业,多处在全球价值链低端。
(二)台商投资产业分布过于集中,产业扩散效应不强。虽然桂台产业合作是基于两地资源互补、产业结构互补、价值链地位互补等客观条件的相对较佳选择,但两地合作的领域仍然过窄,台商投资主要分布于农业、健康产业、轻加工等行业,且在部分行业出现了过度投资、重复投资、资源利用效率低等不良现象。同时,台商在桂的投资呈现出数量多、规模小的特点,到2020 年末,台商在桂投资项目达1,909 项,实际利用台资70 多亿美元,平均下来每项投资仅367 万美元,这使得其投资的各类行业均难以成长为主导产业,且各笔投资之间缺乏紧密的产业关联性和扩散性。
(三)现代服务产业合作进展缓慢,制约第一、第二产业的进一步发展。总体上看,目前台商在桂投资仍然集中在农业和第二产业中的劳动密集型产业,虽然第三产业也有发展但是基本集中在旅游业,近年来有向养老健康产业发展趋势。当下的经济体系中现代服务业对于整个区域的产业布局和产业结构变革与演进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是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必由之路。由于金融、电信、流通等领域的开放度一直较低,准入限制较多,影响了台商投资规模的扩大,而广西自身财政和经济水平的限制,吸引其他方面的资金又不足,导致现代服务业相对于其他对台贸易的省份相对落后。
四、桂台产业合作路径优化与政策建议
(一)科学选择主导产业,促进产业布局合理化。从广西整体范围看,对台产业合作在个别地区、局部领域存在产业同质化现象,投资过度集中,区域性分工协作机制有待完善。针对全区各地市的现有工业基础和资源禀赋等优势,立足全区整体视角,统筹规划了各区的市级对台融合发展产业和重点行业,并予以适当的配套产业政策支持,以带动不同行业的台湾地区投资资金在该区范围内科学布局,并建立了各具特色的地方性对台优势特色产业融合发展聚集区。另外,引导台商向已有产业园区集聚,充分发挥海峡两岸合作区与中国-东盟自贸区与海峡两岸产业合作区独特优势与政策创新,促进两区资源流动,协同带动,提升产业集群的核心竞争力。
(二)打造民间交流新平台,促进桂台人文交融。两岸经贸往来和人文交流受一定的政治因素影响,而政治的不稳定性主要来自台湾地区方面,通过加强台商之间的民间交流,绕过台湾当局,以减少台湾当局政策对桂台经贸往来的影响。具体来看,应从以下三个方面促进桂台人文交流:(1)落实政策保障。结合广西自身特色和发展情况出台相应的惠台利民政策,保障台商台资在桂的权益,发挥好服务型政府的功能,优化营商环境,积极帮助解决台商的困难,对台服务工作增质升效,展现广西的态度。(2)以经济合作拉动人文交流,以人文交流稳定经贸合作。桂台产业合作表面看是物质的联系,但也受情感等主观因素影响。通过举办如“壮族三月三”、经贸文化推介会等活动,共同推动桂台各民族民众之间的文化交流和往来,强化桂台文化交流对台湾同胞的吸引力和感召力,强化台湾同胞的文化认同、民族认同、国家认同。(3)完善民间交流平台。通过对台交流基地、两岸青年就业创业基地等的建设为台湾地区人才到桂发展拓展渠道、建立机制、搭建平台,吸引台胞来桂就学、就业、创业,共享广西的发展机遇。
(三)优化技术密集型产业链分工合作,稳步推进现代服务业发展。在国家“双循环”的新发展格局背景下,积极引导台商融入新发展格局,开拓大陆广大内需市场,同时立足广西,进一步开拓东盟市场,以广袤市场需求促进台资技术引进与开发,激励台资参与广西本地产业链建设和优化升级,提高内部市场合作层次,利用双方在产业价值链上的分工地位互补,鼓励共同开发核心技术,建设具有自主研发创新能力和自主核心技术区域产业链分工体系,提升桂台双方产业价值链地位,逐步摆脱发达国家的控制。在新一代数字经济、智能制造、大健康产业等产业方面结合广西已有基础进一步深化对台合作,以台湾地区拥有资金丰厚、技术领先、人力资本高等优势,结合广西具有的资源与要素比较优势和区位优势,有机结合中国-东盟自贸区与海峡两岸产业合作区独特优势与政策创新,加快广西承接东部沿海台商转移,发挥要素驱动优势,形成产业集聚区,促进现代服务业发展壮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