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职学校“家校企社”四方协同共育的路径
2023-01-05黑龙江省黑河市职业技术教育中心学校朱秀梅
黑龙江省黑河市职业技术教育中心学校 朱秀梅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办好教育事业,家庭、学校、政府、社会都有责任”。“家校企社”四方协同育人,具有时代性、必要性、可行性,符合中职学校的全面发展要求和教育教学规律。积极推动“家校企社”协同育人体系建设,形成以学校教育为主阵地、家庭教育为基础、企业教育为职业素养提升、社会教育为延伸的协同育人模式,建立高水平“家校企社”合力育人体系,全面助力教育高质量发展。
一、搭建家校合作桥梁,协同共育促成长
中职学校经常与家长沟通、协调、商议,搭建家校合作的桥梁,针对每名学生的个性因材施教,鼓励家长积极参与到协同共育促中职生成长的教育中。家长在推进“家校企社”协同育人过程发挥重要作用,家长是配合者、参与者和渗透着。
(一)实现走“千家”访“万户”家访活动,家校合作促成长
家庭是人生的第一所学校,青少年问题多起源于家庭,显示在学校,延续到企业,危害在社会。学校、家庭和社会以不同的空间和时间占据了青少年的整个生活,“构建‘家校企社合育’的良性教育生态体系,是人民对优质教育的向往,也是时代的要求。”家访是实现家校共育非常好的路径,家访前,各班主任必须认真分析学情,带着问题明确走访任务,这样大大提高了家访的实效性、针对性和全面性。家访中,教师向家长传递学校的关爱,宣传国家、学校资助政策、疫情防控要求、学生心理变化等内容,进一步了解学生的需求及家长对教育的期待,推动家校共育,总结科学的家庭教育建议,鼓励学生励志成长,为将来发展打下良好基础。通过家访,形成学校与校外辅导员、家庭、社区、企业等协同构建整体的德育网络,与家长达成育人共识,与家长共研教子良方,协同育人、跟踪培养,形成工作合力,营造和谐浓郁的家校育人氛围,实现全员、全程、全方位育人。
(二)创办家长学校,教师家长协同育人,凝聚教育合力
中职学校建立家长学校非常必要,通过开设家长讲堂、组织家长培训、对家长进行心理辅导、召开家长会等形式,定期组织“家校企社”交流活动,让父母深刻认识到:父母的价值观念、心理素质等直接影响孩子的人格发展,影响孩子对问题的看法,影响孩子的人生观世界观的形成,直接决定孩子的奋斗目标价值取向。只有家校企社高度重视并合作,才能实现全方位育人,有效提高合作效能。
(三)邀请家长进校园,家校携手促成长
为进一步发挥家长在家校协同共育中的作用,努力构建德、智、体、美、劳、技全面发展素质教育,让家长零距离感受中职学校全新的教育教学理念,学校采用“校园开放日、家长开放日、家长进课堂”等活动,邀请家长走进学校,进入课堂,走进实验室,现场观摩教学,和学生一起上课,零距离感受课堂魅力,了解孩子在校的真实学习情况。活动的目的是为了加强学校、教师和家长之间的沟通,让家长了解职业学校同基础教育培养的方式、目标有何不同,更加注重孩子的动手能力,培养孩子对所学专业技能产生浓厚的兴趣,达到知识、德育、技能多方共赢,同时,调动家长参与学校管理的积极性,吸纳家长的合理化建议,进一步改进学校的教育教学工作,提高我校教学质量和管理水平。
二、建立校企合作机制,形成校企合作共育模式
建立校企合作机制,积极推行“政府主导、企业参与、学校自主、适应需求”的办学模式,建立学校与企业合作机制,行业企业等广泛参与的管理体制,形成“人才共育、过程共管、成果共享、责任共担”的校企合作长效机制。
(一)带领学生深入企业参观实习,了解企业对人才的需求标准
为加深学生对专业认同感及对行业产业的综合认知,推动学生积极参与顶岗实习,进一步增进学校与企业的交流,学校定期带领学生深入企业参观实习。如护理专业的学生深入黑河第一人民医院、二院参观实习,在医院护理部负责人的带领下,深入了解医院的文化、管理模式、经营理念等,实地体验医院的工作环境。学校在学生管理中注入企业管理粘合剂,对学生树立规范意识,提高学生的专业素养与实践能力。
(二)邀请企业专家到校授课,培养学生的职业道德素养
学校始终紧密结合行业和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需求设置专业,强化教育教学改革,深化校企合作,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提升毕业生的职业能力和综合素质,促进毕业生高质量就业。企业专家一直从事一线技术指导工作,具有丰富的企业实践经历。邀请企业专家到校授课,教学中,他们不仅传授专业的技能及企业宝贵的经验,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吃苦耐劳、爱岗敬业、勇于创新的精神。企业专家讲课过程中以学生为主体,开拓思维积极创新,充分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突破了学生技能的培养,重点培养了学生的综合职业能力。坚持理论联系实际的教学理念,高度重视实践教学环节,积极探索实践教学新模式。学生在实践工作中能结合所学的知识不断提高独立思考能力,综合分析能力;中职学校和企业之间加强合作,有利于将知识转化为生产力,培养学生的职业道德素养,树立职业理想。
(三)与企业建立师徒结对,增强学生的职业能力
企业师傅负责指导学生职业技能和培养职业精神。学校开展与企业双方现代学徒制育人,解决职业学校教师技能不强的问题,建立与企业师傅结对以培养适合企业需求的中职学生为目标,以提升中职学生的整体素质为导向,探索学生深入企业求技能。企业师傅深入课堂教知识的路径,学生与企业师傅进行沟通交流,一对一进行结对学习,企业师傅全程参与中职学生的人才培养,达到校企协同育人的目的,有利于企业参与校企合作的积极性,使企业在校企合作中得到实惠,也有利于职业学校引进现代企业先进的教学理念、管理水平、教学水平和教学环境,符合职业教育发展的规律和特点。
三、结合社区的实际特点,建立校社合作长效机制
中职学校的建设需要社会的大力支持。社区作为公共文化服务的主阵地,社会各部门、各单位应当定期开展“家校企社”协同育人活动,提升家长、师生、企业乃至全民的科学文化素养。
(一)定期组织学生深入社区实践,调查社区急需紧缺人才
参加社会实践是中职学生校外教育的一个重要方面,也是中职学生自我能力培养的一个重要方式。组织学生深入社区实践,帮助社区工作者统计社区老年人比重、低保残疾人的生活状态等,并服务孤独老人,一对一帮护,调查社区急需紧缺人才等工作。学生参与社会实践,从中体会到人生的道理,对未来的人生规划也有了清晰和务实地把握,组织沟通能力也得到锻炼,更加关注社会热点,对一些问题有了更加深入的思考和认识,也开始意识到自身的责任感,在以后的生活中尽自己最大的力量帮助他人,奉献社会,传递社会正能量。
(二)号召学生参加志愿者活动,锻炼中职生意志品质
今年疫情期间,学校积极组织护理专业的学生参加志愿者活动,协助当地相关部门到社区、街道、小区帮助发放物资、采集核酸、入户调查、外来人口跟踪监测排查、资料收集整理等相关工作;部分志愿者参与到基层卫生院门诊预诊分检工作或其他防疫工作,减轻基层医务人员工作量。学生志愿者们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切实做好疫情防控工作,展示新时代青年的使命担当。同时也锻炼了中职生的意志品质。
(三)组织中职生深入社会锻炼,用在学校学到的技能服务社会
中职学校定期组织中职生深入社会锻炼,用在学校、企业学到的技能服务社会,既锻炼了学生的能力,也让学生有价值感,还能解决社区人手不足的问题。
教育是一个系统工程,离不开家庭、学校、企业和社会的共同努力。家庭、学校、企业、社会四方要素相互联系、相互作用,在一定条件下形成合作、协同、互补的“合力效应”,增强了该系统的教育功能,这种现象称为“家校企社”协同育人,四方合作既培养出高素质技能人才,又为地方经济发展作出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