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泥塑教学活动中的有效指导策略

2023-01-05福建省莆田市涵江区江口中心幼儿园关华香

黑河教育 2022年8期
关键词:泥塑泥巴泥土

福建省莆田市涵江区江口中心幼儿园 关华香

儿童教育家陈鹤琴强调:“活的教育、活的题材,要到田间去。”我园依山傍海,是一所城乡结合的乡镇中心幼儿园,自然资源尤为丰富。随处可见且品种多样的泥巴资源为游戏提供了丰富的素材。《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指出,城乡各类幼儿园应从实际出发,因地制宜地实施素质教育,利用本土的自然条件,拓宽幼儿的视野,让幼儿走进自然,提升幼儿对自然的感知能力。

一、遵循幼儿的天性,了解泥巴的特性

幼儿的天性就是渴望与大自然亲近,多贴近大自然可以让幼儿保持一种自由的心态。泥土来源于大自然,有着不同的质地、重量和黏度。玩泥是幼儿的天性,符合幼儿的身心年龄特点。我们引导幼儿通过观察泥土——认识泥土——了解泥土——玩转泥土等活动,引发幼儿对泥土的感知与体验,随着年龄增长,经验也越来越丰富,通过多种感官的刺激,了解泥土的属性。我们带领孩子来到幼儿园旁的农田地里与泥土近距离接触,有些幼儿迫不及待地蹲下身挖泥,有些幼儿双手捧起泥巴,闻一闻泥土到底是什么气味,有些幼儿脱下鞋子踩在泥土里……我们还将海边的海泥和山上的红泥带到幼儿园,幼儿在看一看、说一说、玩一玩的过程中发现了泥土的多种特性。为了进一步让幼儿认识干泥与湿泥的不同特性,我们在幼儿园创设了“泥巴工坊”,让幼儿通过摸、搓、捏、压、印等,感知泥土的粗糙与细腻、松散与粘稠,引导幼儿在干泥里加入适量的水,体验泥土吸水后会变软,在搅拌的过程中,幼儿了解了适合塑形的泥土所需要的水量。幼儿通过自己的观察探索,发现泥的许多有趣的变化,享受玩泥的快乐。

二、创设宽松自由的环境,促进幼儿发展

(一)宽松物质环境的创设

《纲要》指出,环境是重要的教育资源,应通过环境的创设和利用,有效地促进幼儿的发展。第一,为了让幼儿能更好地创作,我们利用互联网引导幼儿先欣赏民间艺术家的泥塑作品图片。第二,在“泥巴工坊”中陈列各种各样的泥塑作品,有教师制作的作品,有幼儿制作的作品,也有家长制作的手工艺品。第三,幼儿带来自己周边熟悉的土壤(红泥、田泥、海泥等)和各种材料(废旧物品、自然物、泥塑工具等),并把这些材料分类摆放在适宜收纳和方便取放的区域。第四,在构建环境时,以低结构材料为主,可变性的材料会不断吸引幼儿,多层次的材料能满足全体幼儿的需求。引导幼儿自主选择材料,轻松自由的环境能激起幼儿创作的灵感,引发幼儿的游戏行为。

(二)自由心理环境的营造

《纲要》指出,教师的态度和管理方式应有助于形成安全、温馨的心理环境。在活动中规则越少,氛围越宽松,幼儿的游戏性越强。教师在玩泥游戏之前给予幼儿充分的自主活动空间,幼儿游戏的情绪会更加放松,玩得更加尽兴,游戏内容会更具创造性,能挖掘出玩泥的兴趣。教师若是指导过多,或是未适当介入,不利于幼儿玩泥的表现。在“泥巴工坊”刚开始的时候,大部分的幼儿基本上是各玩各的:有的在摔泥巴,有的在和泥,有的在做汽车,还有的几名幼儿围在一起玩泥,但他们之间几乎没有什么交流。这样玩了一会儿后,有的幼儿拿着一块圆板走了过来,他走到正在用铲子挖泥的幼儿旁边,把他挖出来的泥土放在圆板上,他们交流了几句,开始一起玩,我悄悄地走过去,小声地问:“你们这是在做什么呢?”“我们在做蛋糕呀。”“老师,你要吃蛋糕吗?”我笑着回答:“好啊,等你们做好了叫我啊!”他俩高兴地答应着,开始分头行动,还找来了小石子、树叶、花等装饰品来装扮他们的蛋糕。我用赞许的目光看着他们,为他们竖起了大拇指,他们的脸上露出了甜甜的微笑。在玩泥的过程中,尊重和相信幼儿,学会放手,这是在自主游戏活动中教师应具备的重要素质,教师在游戏中只需适当介入,不需要有太多的限制,要创设宽松、自由的环境和氛围,满足幼儿自主游戏的需求。

三、多种教学形式支持泥塑活动的开展

(一)以绘本的形式熟悉泥巴

对泥巴特性的了解是游戏的目标,也是游戏水平的体现。在游戏过程中会不断加深对泥巴可塑性、可变性等特性的认识,掌握后能够利用这些特性更深入地开展游戏。在利用绘本《小泥人》开展探究活动时,能启发幼儿如何将水加入干泥巴中,用力搅拌,使劲捏,制作成泥塑作品,感受水加少了泥巴会干,一直往下掉,水加多了泥巴会稀,黏黏糊糊。知道运用摔、捏、团等技能玩转泥巴。在“泥巴工坊”中用泥巴进行塑形时,幼儿通过多次实践,体验泥巴的含水量不同而发生的形变,亲手感受泥巴的可塑性,尝试创作体验玩泥的乐趣。

(二)增加辅助材料提升幼儿的创作水平

第一,突破思维的局限,适时增加辅助材料。在玩泥的过程中,若不提供工具,幼儿大多会选择进行挖坑或堆土堆等个体游戏。如果提供工具,则建构性的活动比较多。泥工工具、各类低结构材料、容器等可以引发角色游戏、塑形游戏以及摔泥巴、和泥巴、抹泥巴等游戏;小铁锹、铲子、小推车等工具可以引发铲、挖、运土等游戏;还有的同样是铺平道路,有的幼儿会用瓶瓶罐罐滚压,有的幼儿会把一块木板放在泥土上,用力压出一条道路……户外环境中的树枝、落叶、小草、石头等自然材料与泥巴结合,也会引发非常有意思的活动。幼儿选择、运用辅助材料与玩具,体现了幼儿的游戏兴趣和游戏水平,教师可以通过材料推介和交流分享等方式提升幼儿的游戏能力,游戏后的交流分享等活动可以引发幼儿更加丰富的游戏内容。在游戏中,对于泥土和其他的自然物(水、石头、树枝、树叶、小草)配合的游戏,幼儿的游戏兴趣很高,游戏形式丰富。

第二,满足幼儿的创作需求,应从了解幼儿的创作特点开始。有的幼儿利用工具进行角色扮演,爸爸妈妈、建筑师、拉泥工人等,通过将角色渗入游戏,生动有趣地将规则隐藏在角色中,在幼儿游戏时帮助幼儿建立规则意识,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角色将现实与想象结合在一起,既真实又有假设的空间,两者巧妙结合能满足幼儿的创作需求。

第三,引入生活资源,助推幼儿创作热情。在《美丽的田野》游戏中,幼儿当农民,教师发令后,每组幼儿迅速挖水渠,把泥土搬运到“水渠边”,并砌整齐,比比谁的水渠长。可以一人挖、一人砌,也可以两人挖,用哪种形式都可以。游戏应贴近幼儿的生活,感知日常生活中的所见所闻,结合自身经验加以表现。幼儿通过自身的生活经验创作出新的游戏主题,比如在“玩转泥巴”活动中开展水和泥土结合的活动中发现干泥和湿泥的区別,在操作湿泥时幼儿很投入,用湿泥做各种造型,并结合一些自然物、颜料等辅助材料对原有的泥塑作品进行装饰和美化。

(三)运用有效的评价保持幼儿的活动积极性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综合采用观察、发现、分析、研究的方法去解决问题。当一名幼儿和泥的时候水倒太多了,导致泥巴太稀了,教师一直在观察,为幼儿捏着一把汗。看到幼儿一次次失败后,教师没有冲上前去“帮助”和“指导”,而是要耐心地等待幼儿自己发现问题,自己积累经验,最终获得成功。可想而知,如果没有教师的尊重与信任,没有教师的等待与放手,没有平时工作中教师为幼儿营造的宽松、自主的环境,幼儿就不会有宝贵的探索与尝试的机会,也不会有最终获得成功后的兴奋与快乐。教师可以根据幼儿的情绪和表情的变化,判断是否需要介入。在幼儿尝试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教师要用心观察幼儿的探索与尝试,发现幼儿解决问题的方式与方法,必要时给予指导与肯定。

在幼儿园的户外自主游戏活动中,泥巴游戏是最受幼儿喜欢的活动。泥巴自身所特有的质朴、自然、多变等特性,给予幼儿感官上丰富的刺激和奇妙的体验,在共同游戏的过程中,增进幼儿与同伴的交流与合作,让幼儿在游戏中放松身心,愉悦心情。

猜你喜欢

泥塑泥巴泥土
泥塑玩具
多彩泥塑
泥塑师
民间美术——泥塑
小泥巴变变变
泥土
泥巴怪
翻开一块泥土
泥土中的功臣
翻看一块泥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