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有企业会计基础工作的规范化建设路径探索
2023-01-05王茜茜
王茜茜
(唐山高速公路集团有限公司国省干线分公司,河北 唐山 063000)
一、简析会计基础工作及其规范化内容
会计基础工作是指国有企业进行会计管理和会计核算等一系列会计工作的总称,其工作内容广泛,主要包括原始凭证、基础资料设计、记账凭证制单、审核以及整理会计信息档案、编制账簿报表、制定核算流程、完善计量管理等整个会计工作,为会计主体提供所需的财务信息,以满足国有企业发展需求。会计基础工作规范化是在会计基础工作的基础上,根据程序化、标准化、模式化的管理流程,规范会计基础工作,进而推动会计工作有序开展[1]。
会计基础工作规范化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第一,规范会计机构和会计人员。国有企业结合经济业务需求,合理设置从事会计工作、办理会计事项的内部职能部门,遵循精简高效、内部牵制的原则,合理配置会计人员,确保会计人员可依法、依规履行自身的职责权限。第二,规范会计核算。国有企业在遵循国家相关会计制度的基础上,进一步加强对款项收付的规范工作,健全内部控制与管理制度,避免出现利润虚增或隐瞒利润,同时应遵守真实性、可比性、一致性等原则,保证会计信息的真实、可靠、有效,从而为国有企业各项业务的有序开展提供条件。第三,规范会计凭证、账簿、报表等内容。首先,会计凭证是记录国有企业经济业务、明确经济责任的书面证明材料,会计人员在填制会计凭证过程中要严格规范咨询行为。其次,会计账簿的制定可结合国有企业实际经济业务进行设置,避免重复入账与随意涂改。最后,财务报表能够反映国企一定时期内的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会计人员要保证报表数字与账簿内容的一致性。第四,规范会计信息化。国有企业会计基础工作的开展也需立足信息化背景,合理选择会计软件,加强对会计人员的专项培训,以提高会计基础工作效率。
二、国有企业会计基础工作规范化建设的重要性
第一,提高会计核算质量与效率。信息化时代,会计技术手段和方法都得到了优化创新发展,国有企业会计基础工作也逐步朝着会计信息化方向发展,其已逐步取代传统手工记账的工作模式,这既能降低会计人员的工作压力,提高会计核算效率,又能避免因手工记账而出现失误等现象,提高会计核算质量[2]。国有企业推动会计基础工作规范化建设,不仅可以实现会计数据信息实时共享,还能保证会计资料的完整性与有效性,确保报表数据真实可靠。另外,会计基础工作的规范化建设还能进一步细化完善国有企业的会计工作,实现岗位职责分工明确,从而推动会计工作有序开展,进而增强国有企业会计管理质量与效率。
第二,规范会计人员工作行为。受国有企业自身性质影响,部分会计人员在工作过程中的责任意识相对薄弱,不能严格规范和约束自身行为,无法保证报表数据的真实有效性。国有企业加强会计基础工作规范化建设,强调精细化管理模式的应用,细化完善会计制度规范,提高各个环节的规范程度与考核力度,严格落实审批程序,重视发挥各部门的监督职能,能够有效规范会计人员行为,从根本上避免甚至杜绝出现资金滥用、数据虚假等违法违规行为,尤其是责任问责机制的落实,可以在出现问题的第一时间锁定责任人,使其及时纠正错误,主动学习新知识,提高自身综合素养,进而推动国有企业会计工作有序开展。
第三,提升国企综合管理水平。会计基础工作的开展直接关乎国有企业的发展前景。在国有企业深化改革的新时期,通过建立健全会计制度、加强会计核算管理力度、确保会计档案信息清晰完整等工作的有序开展,强调会计基础工作的规范化建设,能够帮助国有企业会计人员与管理人员明确各项资金流向,有助于实现各项资源合理配置,减少资源浪费,增强国有企业经济实力,提升国有企业综合管理水平。另外,会计基础工作的规范化建设可以为内外部审计工作的开展提供更加系统、全面、真实、客观、有效的数据支撑,既能节约大量的人、财、物资源,又能营造良好的工作环境,有效维护国有企业对外形象。
三、国有企业会计基础工作规范化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其原因
(一)国有企业会计基础工作规范化建设存在的问题
第一,人员配备不合理。国有企业各项经济业务的有序开展以及资源合理配置都离不开会计基础工作的规范化建设。当前国有企业的会计业务较多、工作量繁重,而人员配置不合理问题,导致部分会计机构存在一人多岗等不良现象,不仅会使会计人员自身无法明确职责权限与工作内容,还会在遇到问题时出现相互推脱的现象,影响责任认定。另外,各部门之间的工作协调性较差,存在信息传递滞后性,也会影响会计基础工作的有序推进,造成会计工作质量低下。
第二,会计核算不准确。会计核算是会计基础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国有企业现有的会计制度不健全,忽视会计内部审计工作的开展,存在会计凭证填制审核不严的问题,就不能严格规范会计人员行为,出现账实、账表不相符的现象,影响会计资料真实性。另外,会计岗位设置过程中不遵循内部牵制原则,存在记账凭证制单、记账、复核同为一人的现象,在会计人员职业素养较低的背景下,为应付审计工作,就会出现虚报、瞒报等违法违规行为。
第三,档案管理不规范。通常情况下,会计基础工作中的档案管理主要包括会计凭证、账簿、报表等核算资料,其真实地记录反映着国有企业的经济业务。当前国有企业不重视会计档案资料的保管,既没有及时移交档案部门,又没有编制会计档案保管和移交清册,忽视合同、票据存根、附表等资料的管理与存放,甚至存在隐藏和销毁会计资料的违法违规行为,就会导致档案资料因保管不当而出现损毁、丢失等现象,无法为后续审核提供客观、真实的数据资料[3]。
(二)国有企业会计基础工作规范化建设存在问题的原因
第一,对会计基础工作的重视程度不足。国有企业管理人员对会计基础工作的重视程度不足,其更加关注会计信息质量,忽视会计基础工作,甚至将会计核算当做应付检查的工具,不仅会由于缺乏会计基础工作相关管理制度与流程体系,导致会计基础工作的开展存在随意性与滞后性,影响会计信息利用率,还会由于忽视会计人员培训与考核,使会计人员的工作能力与职业素养较低,无法及时发现会计信息中潜藏的问题与风险,很难推进会计基础工作规范化建设。
第二,国有企业内部控制制度有待完善。内部控制制度是保证会计基础工作规范化建设的重要依据,而国有企业在内部控制制度的建设上有待完善,存在审批制度、出入库管理、资产清查制度等制度缺失,无法有效支撑会计人员开展工作。另外,部分国有企业的相关制度较为健全,但其内部监督力度与执行力度不足,无法根据自身经济业务开展实际进行会计基础工作,导致相关制度流于形式,就会造成国有企业资产流失、资源浪费、管理混乱等不良现象。
第三,会计人员专业技术水平有待提高。在会计电算化朝着会计信息化方向发展的新时期,国有企业忽视会计人员专业技术水平的提高,不仅会造成信息化资源浪费,增加管理成本,还会降低会计工作质量与效率,无法保证会计信息的真实有效性。另外,受国有企业性质影响,其本身的工作环境相对轻松,会计人员缺乏主观能动性与工作积极性,缺乏主动学习新知识、新文化、新技术的理念与思想,便会由于会计人员思维固化而阻碍会计基础工作规范化建设进程。
四、国有企业会计基础工作规范化建设的路径
(一)提高对会计基础工作的重视程度
会计基础工作的规范化建设对提高会计信息质量、增强经济管理水平都具有重要的保障与推动作用。在深化会计制度改革的大环境背景下,国有企业要加快构建规范化的会计基础工作模式,就要提高对会计基础工作的重视程度,确保各部门都能正确认识会计基础工作的重要性,并大力配合会计部门开展业务。
首先,国有企业管理人员要提高自身对会计基础工作规范化建设的重视程度,并将会计基础工作规范化建设列入日常管理工作,既要增强自身的法治意识,明确自身对会计工作所承担的法律责任,以确保会计信息的真实完整,又要通过多种渠道做好会计基础工作规范化建设的宣传教育工作,充分发挥自上而下的影响效能,提高全体人员的重视程度[4]。其次,国有企业要加强会计人员自身的职业素养,确保其明确自身工作的重要性,以秉持认真谨慎的工作态度,保证会计基础工作开展质量,提高会计凭证、账簿、报表等内容规范化。最后,国有企业要做好各部门联动工作,加强其他部门对会计工作的重视程度,使其主动配合会计业务,保证原始凭证的规范化与实效性,更好地推动会计基础工作规范化建设。
(二)建立健全国有企业内部管理制度
在国有企业深化改革的新时期,国有企业需要结合社会经济发展状况,明确自身的经济业务和发展战略,并在已有管理体系的基础上,进一步建立健全国有企业内部管理制度,强化内部会计监督,定期开展内部审核与监督,以降低国有企业会计基础工作中发生问题与潜在风险的概率,保证会计信息真实、准确、有效,进而提高国有企业内控水平以及财务管理水平,确保会计基础工作质量,以充分利用各种资源,达到有效管理的经营目标,推动国有企业稳健发展。
国有企业在建立内部管理制度的过程中,要优先保证会计人员明确自身的岗位职责与权限,确保其能够严格规范自身行为,切实履行国家宏观政策以及国有企业相关的财务制度,增强会计工作有效性,保障会计工作质量。另外,国有企业要建立健全责任问责机制,合理设置绩效考核与奖惩机制,并通过设立专门的内部审计机构,从多层次监督国有企业内部管理制度的推动落实情况,着力解决国有企业会计基础工作中存在的问题,以实现会计基础工作规范化建设。
(三)构建高素质、高水平的会计团队
会计工作本身的技术含量较高,其对会计人员的知识储备、政策解析能力、工作能力、职业素养等都提出了较高要求。因此,国有企业在推动会计基础工作规范化建设的过程中,要加大对现有会计人员的培训力度。一方面,国有企业要定期开展现有会计人员的专业知识培训工作,既可通过集体大规模培训的方式强化会计人员的专业能力,又可组织会计人员到同类型单位进行交换学习与沟通交流,以创新现有会计基础工作模式。另一方面,国有企业要加强会计人员的职业素养培训力度,既要引导会计人员深入解读国家相关政策,又要做好思想道德教育,强化会计人员岗位责任感,使其始终秉持公正、客观、严谨的工作态度,加强构建高素质、高水平的会计团队,提高会计基础工作规范化建设效率[5]。
另外,国有企业在健全内部管理机制的同时要严格落实能进能出、能上能下的管理理念,既要对内做好现有会计人员的绩效考核与培训工作,又要对外做好岗位招聘工作,并合理设定相应的岗位职责与薪酬比例,以积极吸引更多高素质、高技术的优秀人才加入到国有企业会计基础工作的建设过程中,补充国有企业现有的会计人才队伍,从而为会计基础工作的规范化建设提供创新思路。
(四)增强信息技术应用程度
信息化背景下,国有企业要正确认识先进信息技术在会计基础工作开展过程中发挥的重要作用,并能加大对信息技术基础设施的资金投入力度,做好会计系统信息化建设,将会计基础工作的开展与财务管理系统功能有机融合,以加深会计管理内部系统关联度,提升会计核算信息化水平,进一步优化账务处理流程,减少不必要的资源浪费和时间成本,同时增加会计基础工作的公开透明度,以高效发挥多方主体监督职能,推动会计基础工作朝着规范化建设方向持续发展。
首先,国有企业在增强信息技术应用程度的过程中,要强调数据模式的统一化与规范化,以加强数据信息共享效率,提高收支结算运行效率。其次,国有企业还要依托自身的经济业务,联合财务系统,组建涉及预算、合同、资产、采购等全流程的规范化业务管理体系,推动会计基础工作朝着信息化方向发展。最后,国有企业要重点关注信息安全问题,既要合理设置不同会计人员的职责权限,又要定期安排专业人员进行后台系统维护,进而保证会计信息安全性。
(五)完善外部会计监督管理制度
国有企业会计基础工作规范化建设不仅需要内部管理机制的控制与约束,更离不开外部监督管理制度的推动与落实,以通过发挥多方主体力量,全方位、多角度监督国有企业经济业务及其会计信息的真实、准确、可靠[6]。通常情况下,国有企业外部会计监督管理制度主要包括政府监督和社会监督两部分。
一方面,政府要充分发挥自身统筹协调的职能优势,既要督促国有企业严格贯彻落实国家宏观政策,及时完成会计制度更新优化,又要通过国家审计、税务、保险、银行等多种渠道,做好长时间跟踪监督,并加大违法违纪行为的监督处罚力度,以提高国有企业重视程度。另一方面,社会监督包括民间审计和社会舆论监督两部分,其中民间审计可通过审核国有企业资产负债表、损益表等财务报表,出具客观真实地审计报告,进而揭露不良行为,而社会舆论监督是通过发挥社会民众的监督职能,使其从社会道德、文化品德、职业道德等精神文化层面影响国有企业会计人员行为,督促国有企业会计基础工作朝着规范化方向发展。
五、结束语
在国有企业深化改革新时期,为提高国有企业会计基础工作规范化建设,实现资源合理配置以及国有资产保值增值,国有企业要提高对会计基础工作的重视程度,并立足国家宏观政策,结合自身经济业务发展需求,建立健全国有企业内部管理制度,从而为会计基础工作规范化建设提供统一、规范、标准的制度保障。另外,国有企业要重视构建高素质、高水平的会计团队,既要做好高端人才的引进工作,又要对内做好现有会计人员的培训工作,保证其能够积极学习先进的信息技术,增强信息技术在会计基础工作中的应用程度,发挥会计信息化优势,保证会计核算质量与效率。同时,国有企业还要完善外部会计监督管理制度,形成多主体的监督管理体系,进一步规范会计人员工作行为,保证基础会计工作的有序开展,以提高会计工作的整体水平,推动国有企业经济业务有序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