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环境下国企内部控制完善策略研究
2023-01-05刘剑男
刘剑男
(海洋化工研究院有限公司,山东 青岛 266000)
互联网技术的不断推广和应用,给我国的实体经济带来了重大的影响,同时也促进了实体经济和网络信息技术的不断融合,进而促进了我国产业结构的升级转型。在市场经济的影响下,国有企业在发展过程中,自身内部控制水平不足的问题也越来越突出,无法有效防范当前发展中潜在的各类风险与隐患,所以需要对这一问题进行深层次地探究来有效提升国有企业内部控制和管理水平,保障国有企业的稳定发展。
一、互联网环境给内部控制体系带来的影响
(一)改变了国企运营管理的环境
国有企业的经营模式和时代的发展有着较为紧密的联系,因此在互联网环境的影响下,国企当前运营管理的环境发生了一定的变化,其内部组织结构的发展也在不断推进。如数据信息逐渐成为了国企运营中的重要资产之一,企业通过ERP、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技术的应用,使信息的收集、整理、分析、处理能力都有所提升,实现了整合信息的目标,为国企的决策提供了可靠的数据支持,便于今后对经营的管理和发展方向等的预测。不仅如此,在互联网的影响之下,国有企业的经营管理和企业文化都迎来了新的发展契机,给现阶段国有企业的内部治理带来了较为深入的影响。
(二)增加了风险因素
互联网技术的应用给现阶段的国有企业带来了一定的发展优势,并且也在不断地促进企业的运行管理模式朝着数字化方向进行持续性地发展。但是由于互联网技术拥有共享性和开放性的特点,在一定程度上导致企业的风险管理面临的挑战越来越大,尤其是数据信息安全性、保密性方面,面临着黑客攻击、病毒侵袭以及非法访问、劫持、修改等问题。现阶段国有企业的内部风险防范措施已经不能应对各类企业管理风险,导致企业的内部控制系统出现明显的安全隐患。
(三)促进了控制活动形式的创新
控制活动是国有企业发展中治理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企业的经营和发展有着一定的作用。互联网技术的广泛应用,给国有企业控制活动的变化带来一定的影响,不仅使国企管理的人工化,逐渐朝着智能化、数字化的方向发展,也使得在这种运行机制中,为企业内控活动的检查与风险预防提供了保障,对于部分部门的工作效率和质量具有显著的推动作用。同时,控制活动的中心也开始出现多样化趋势,从财务端逐渐向业务端延伸。
(四)使信息的传递和沟通更加便捷
现阶段信息的传递和沟通对于一个企业的发展也有着较为积极的影响,毫无疑问,在互联网的影响下,数据信息的传输效率得到了极大提升,且仍旧处于不断发展进步的阶段。另外,现阶段信息化和数字化的发展,也在进一步地推动国有企业信息生成方式的变革和发展。对于国有企业来说,通过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可以实现其信息数据的高效利用,对国有企业治理水平的提升提供了重要的支持条件。
二、互联网环境下国企内部控制存在的问题
(一)信息沟通的渠道不畅通
对国企的内部控制系统进行客观分析,可以发现部分国企没有根据环境的剧烈变化和发展对其内部控制系统进行更新换代。这些国企由于自身的体型较为庞大,而且受到其自身性质的影响,其内部控制系统的更新并不及时,导致国企内部的信息沟通和传递的速度较为有限,从而影响了信息沟通渠道的畅通性。这一情况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国企内部控制系统的稳步提升,同时由于信息沟通的不畅通也对国企的发展有了一定的制约作用。缺乏时效性的消息,已经不具备较大的参考价值,所以就无法依据这些滞后信息来及时调整国企的内部发展战略,从而导致自身的发展受阻。虽然有很多国企已经认识到了内部控制系统对于企业发展的重要影响,设立了独立的内控部门,但是由于传统内控工作未能充分利用信息技术,导致信息沟通不畅通,使得其内控效率和效果大打折扣。
(二)工作人员责任意识有待提高
国企作为我国经济发展中较为特殊和重要的存在,在信息化时代,也不可避免地将各类信息技术应用到了内部控制系统之中,并且在此基础上设置了不同等级的查阅权限。国企内部的工作人员查阅相关信息需要根据自身岗位的实际级别来输入相对应的口令密钥。但是现阶段却存在部分国企员工对于自身工作中的职责和权限并不明确,自身责任意识也不高,很可能在一些工作日常中出现超越权限的违规操作,从而给国企的发展带来较大的损失,不利于国企的长远发展。
(三)人才储备不足,缺乏复合型人才
在互联网时代,企业面临了更大的竞争压力,国企的内部控制系统也在互联网的影响下进行了现代化信息建设,国企员工需要学习更多的信息技术,通过灵活运用各项信息技术来有效提升内部控制的建设。但是就实际发展情况而言,部分国企缺乏内部控制和信息化相结合的管理型人才,人才储备明显不足。这一情况不仅在一定程度上减缓了企业发展的速度,而且由于复合型人才的缺失导致企业在现代化的建设中所遇到的阻碍层出不穷,给国企的发展带来较大的影响。由此可以看出,在互联网背景下,国企的工作人员也需要为了适应现代化的发展,吸收更多的管理理念和信息化技术[1]。
(四)内部审计和控制难度大
在新时代发展背景下,国有企业所面临的经济社会环境发生了重大的变化。信息系统管理和信息技术的应用,给当前企业的内部审计提出了较大的挑战。审计人员要从原先传统的纸质资料开始,逐渐适应电子信息技术和信息系统,审计人员需要学习更多的信息技术,并且将其灵活运用到实际工作中。不仅如此,由于内部审计工作开展的难度较大,导致国有企业内部审计有效性也在明显下降,这是当前内部控制系统发展中所面临的重要问题之一。
三、互联网环境下国企内部控制完善策略
(一)加大培训力度,明确岗位分工及其工作职责
由于当前影响我国内控质量和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是国企内部的工作人员相关意识较为薄弱,因此国企的领导层们需要充分重视这一问题,有效地提升工作人员的责任意识,并开展定期的综合性培训。通过这样的方式,有效地提升工作人员的综合素质和专业水平,满足互联网环境下对国企的工作人员工作能力的要求。此外,需要加强企业文化建设,通过丰富有力的宣传活动,提升工作人员的责任意识和团队凝聚力,提升工作人员的自主学习意识,让其在当前时代发展的需求下,主动地去学习新技能和理念,以此来提升自身的专业能力。另外国企也可以在内部定期举办一些专题讲座和交流会议,让工作人员来对现阶段国企内部控制的发展现状进行相关讨论,并且群策群力为国企的未来发展献计献策。类似活动的举办不仅可以通过讨论交流拉近相互的关系,让工作人员积累更多的工作经验,同时也可以有效地增强国企内部的凝聚力,提升企业竞争力。
工作人员专业素质的缺乏,对自身的权责不够明确和责任意识的缺乏,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国企的稳定发展。所以现阶段就需要通过加大培训力度帮助工作人员进一步明确自身岗位的具体分工状况和自身的工作职责,然后在此基础上建立较为科学的责任制度,有效地提升工作人员的责任意识。另外,财务部门对于任何一个企业的发展来说都是至关重要的,也是企业部门结构中的核心所在,为了有效提升国企的内部控制水平,需要对国企财务部门进行更为细致的岗位职责划分和进一步的人员配置优化。最后,为了进一步保障信息数据的管理安全性,还需要在原有系统模块的基础上升级相关的设计,以便为不同的部门设计相对应的密钥口令,并且不同部门和等级岗位的权限也是有所不同的。总之在新的时代背景下,国企的长远发展需要提升内部控制的水平,需要通过强化培训力度来帮助国企员工们明确自身的职责,强化员工们的责任意识,这是现阶段企业可以长期稳定发展的重要基础条件。
(二)完善内部控制体系
新时代背景下,为了保障国企在市场环境中有较强的市场竞争力,就需要针对性地提高国企内部控制的水平和质量。在这一目标下,需要进一步完善国企现阶段的内部控制体系,为当前相关工作的开展提供重要的技术条件。然后在此基础上,进一步优化和重组国企内部控制的相关流程,使其可以更好地适应现阶段社会对内部控制的各项要求。除此以外,国有企业也需要伴随着时代的发展,更多地利用一些信息技术收集和分析内外部系统,通过对数据的分析来明确当前国企内部控制系统在发展中所存在的相关风险。以这样的方式,进一步完善国企的风险预警机制,让国有企业自身的风险防范能力得到进一步提升,从而更好地面对各种挑战[2]。
(三)加强内部审计
内部审计工作是国有企业内部控制系统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企业的发展中起到相应的监督作用,对国企的发展有着重要的影响。所以在新的时代背景之下,为了提升国有企业的内部控制水平,需要在内部设立一个较为独立的审计部门,通过这样的方式来有效提升内部审计的水平和质量,使其更好地面对当前市场环境对国有企业提出的各项要求。另外在相关审计活动开展的过程中,需要对国有企业的具体运行情况进行相应地考察和审核,不仅包含着内部控制工作的执行情况和审核体系的具体工作情况,同时也要将国企内的软硬件作为重要的审计部分,以此来确保可以对国企的整个内部控制系统进行有效地审计。另外其内部系统也不能一直保持原样,要进行定期地升级和不时地引入一些新的技术和理念,使得其内部系统的水平也得以更好提升。内部审计工作人员需要对系统的数据进行相应地检查和核对工作,确保所录入的各项数据有较高的准确性,可以在国有企业的发展中充分发挥内部审计的作用,对国有企业的稳定发展提供有效的监督和保障作用。
(四)完善信息化数据管理机制
虽然在互联网的影响下,国有企业的内部控制系统得以明显发展,但信息的安全问题又在当前时代发展中尤为突出。所以国有企业的内部控制系统也需要重视信息安全问题,需要进一步完善信息数据的管理机制,提前做好相对应的预测管理系统,以便可以将信息安全中所存在的漏洞进行及时处理。而完善信息输入管理机制,需要在构建相关系统的时候,采用多层防护墙的保护机制和进一步细化系统数据的访问策略。也可以在应用层面和监管层面,通过构建数据开放平台的方式和数据操作纳入统一日志系统的方式,对数据访问进行可追溯来源,进而用这样的方式使得其安全防护等级得到明显的提升。
(五)提高风险控制意识
风险管控意识是国企发展过程中所面临的主要问题之一,而在新时代背景之下,如何进一步强化风险管控和提高抗风险能力,有效避免企业的财务损失,也是当前企业发展的重点之一。所以在互联网的影响之下,国有企业需要进一步提升工作人员和管理层的风险控制意识,认识到风险的内在和外在的主要来源,明确各类风险对企业发展所带来的不利影响。利用互联网技术对可能影响企业发展的各类风险进行相应地判断,提升风险管理控制意识,提升企业评估风险的水平,从而构建一个控制风险的有效体系。以此来有效提升企业的抗风险能力,使其在未来的发展过程中,最大程度上避免因为风险控制意识的缺失对国有企业发展造成的损失。而且需要认识到在互联网的影响下,企业的风险性也在逐步地提升。国有企业为了自身的长远发展,需要融合互联网技术自身的开放性和共享性,构建一个较为完善的风险评估机制,使得企业的风险控制能力得以明显提升。同时也需要在此基础上提出相对应的风险应对系统使得企业的风险控制意识得到明显地提升和发展[3]。
(六)强化信息技术与内控手段的融合
内控工作的重要原则是“预防第一”。传统内控手段方面,通常以检查财务系统输出信息为主要工作,判断财务运行中是否存在错报等问题。但这种方式尚未体现出内控工作的预防性,大多属于事后控制。在互联网环境下,ERP等信息技术在国企的众多运营项目、部门工作中都得到了渗透,也有更多企业以信息技术为中心,使其为决策活动提供了信息支撑,发挥出了内控应有的预防性特征。国企可利用内控软件、支持硬件等对经营活动各核心岗位工作人员的日常操作进行监控,若发生问题或程序存在故障等,软件或硬件便会立即发出提醒,让技术人员或内控部门立即联系工作人员。内控部门为此要设定好岗位职责相关的权限,以便有助于形成岗位间的制衡关系,成为内控管理的有利推手。在具体工作流程中,国企应以信息技术不同类型软件的应用层面为基础,对于国企运营中的重点环节加大风险管理的投入力度,落实各项操作的规范性管理,从而采取更为严格的制度标准规定,用以达到事前预防的目的。这种信息技术的应用方式,能够与国企的经济活动具有更高的契合性,也使得信息技术自身的应用价值、优势得到了充分发挥。
(七)保障国有资产安全性
新时期,要充分利用互联网技术,围绕国有资产保护这一中心,采取多元化途径,有效识别国企内部风险,以及借助外部政策影响等,在综合应用风险管理机制的基础上,依据自身当前的发展运营状况,使用最适宜的内控手段。如利用大数据技术,将经济活动信息进行动态分析,结合以往建立的数据库,高效识别出容易对国有资产产生威胁的风险,做到“防患于未然”。除了内部风险的分析以外,部分信息技术软件也能察觉到外部市场环境发生的变化,有利于国企综合市场发展趋势尽快对当前的发展战略进行合理规划和调整,用以获得更大的市场优势,为提高综合竞争力奠定基础。风险被识别出的时间越早,国企也会拥有更充足的时间制定出针对性措施,可将风险带来的国有资产安全损失降到最小值。
四、结束语
综上可知,在互联网环境和市场经济的影响下,国有企业面临着更大的发展压力。为了保障自身的可持续性发展,需要重视内部控制体系的构建。在具体的措施中,首先需要有效提升工作人员和企业管理层的内部控制意识和风险防范意识,然后在此基础上针对当前国有企业发展中存在不足提出相对应的措施,从而提升国有企业的内部控制水平和质量,促进企业的长期稳定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