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如何做好农村中小学预算的编制

2023-01-04韦丽罗城仫佬族自治县教育局

环球市场 2022年35期
关键词:预算编制农村学校

韦丽 罗城仫佬族自治县教育局

据《中国教育概况——2020年全国教育事业发展情况》报告内容显示:2020年我国义务教育阶段在校生15639.5万人,其中农村在校生9533.4万人,农村在校生占比达到了60%以上。为了提高农村学生素质,提升教学质量,改善学校办学条件,促进城乡义务教育均衡发展,从中央到地方各级财政对教育的投入逐年增长。农村中小学校的正常运转依靠财政全额拨款来保障,由此要求各学校加强对财政资金的预算管理,不断加强对财政投入经费合理使用的探索,寻找财政资金合理使用的对策与措施,促进我国农村基础教育工作良性发展意义重大。

一、农村中小学预算编制概述

在我国农村广大中小学教学中,为了更好地优化义务教育,增强教育效果,实现对义务教育经费的合理利用,要求不断加强对教育经费预算的有效编制与管理。我国义务教育阶段经费管理中,应当严格遵照相关预算编制与管理流程,收集预算基础资料,核实预算相关数据文件,核对项目数据文件的真实性、全面性,保障教育经费有效落实。广大农村中小学校应严格落实教育部针对中小学预算管理工作的指导思想,优化预算编制流程,增强预算编制工作的透明度。

中小学编制全面预算按照权责发生制的会计制度进行。按照《政府会计制度》的要求,设置相应的会计管理科目,包括预付账款、待摊费用、应收账款、预提费用等,将时间因素考虑在内。使得财务预算编制能够真实反映出当前学校的财务状况[1]。

二、农村中小学预算编制要求

根据《中小学校财务制度》相关规定,学校预算编制应当坚持量入为出、收支平衡、统筹兼顾、保证重点、勤俭节约和讲求绩效的原则,不得编制赤字预算。学校综合考虑学校维持正常运转和发展的基本需要,参考以前年度的预算执行情况,结合近几年实际取得的收入并考虑增收减收因素,以及以前年度结转和结余情况,积极稳妥地逐项测算编制收入预算。不夸大或隐瞒收入,各项收入全部纳入预算管理。充分考虑学校教学活动以及其他教学辅助活动的开展情况,分轻重缓急编制支出预算,科学合理地安排各项支出,为教育事业的发展提供全面的资金支持。增强预算管理的透明性与公开性,确保预算资金及时拨付。要在学校内部成立专门的预算编制领导小组,明确预算编制中的工作职责。在预算编制过程中,要求充分查阅相关资料、本校基本信息、以往年度预算执行情况等,结合学校实际情况、教学工作开展的需要编制本校预算草案,将预算控制在合理的范围之内。要求中小学预算管理各项开支能够符合国家相关规定,保证收入来源可靠,加强财政资金管理,为财政资金提供各项政策支持[2]。

针对政府采购预算,结合学校各部门资产配置、使用及损坏情况,合理确定采购需求,根据可用财力编制采购预算,无预算不予以采购。在预算管理过程中,加强支出预算执行管理,做到基本支出、项目支出不混用,公用经费、人员经费不混用。项目支出应当按照规定专款专用,不得挤占和挪用,确保农村中小学预算编制符合我国义务教育阶段的资金使用需求。

三、如何做好农村中小学预算的编制

(一)获得小学领导层的支持与配合

过去,学校领导管理的重点主要放在教学管理上,在实行全面预算绩效管理的背景下,学校领导要转变思想观念,提高思想认识,将学校全部业务纳入预算绩效管理中。学校领导要积极、深度地参与预算编制工作,避免预算编制流于形式。在学校领导层的参与之下,成立预算编制小组、预算执行监督小组,实现对预算管理工作的全面监督。发挥学校领导在预算编制中的领导与协调作用,对预算编制工作进行统一管理与规划。中小学预算编制工作一般在上年度11月份开始,在学校内部成立预算编制领导小组,校长担任组长,对各项预算编制工作进行统筹管理。结合本校在校生人数、教职工人数等,编制本年度教育经费预算草案。在预算编制中要求充分发挥学校各个部门的参与积极性,制定本部门预算管理计划。财务部门统一汇总各个部门的预算编制结果,并上报给预算编制领导小组。领导小组结合各个部门具体工作开展需要,与本校整体经费相结合,结合总体发展规划,运用量入为出、合理高效、收支平衡的管理原则,对预算编制结果进行审核、上报、确认与执行[3]。

(二)联合运用零基预算与全面预算

在农村中小学预算编制工作开展过程中联合全面预算机制与零基预算方式。

从收入与支出两个层面进行预算管理,结合实际预算情况制定支出项目,在一定的学年期间将全部收入纳入预算,学年年末结余为零。农村地区中小学收入预算主要包括事业收入、公共财政预算收入,政府性基金收入等。在编制财务预算中,要求学校实际支出与各个项目相结合,保证各项支出稳健有序推进。保证预算支出项目合理且精准统计,促进预算管理项目顺利推进。

农村中小学基本支出预算主要包括教职工基本工资、津补贴及奖金、离退休经费、助学金发放、社会保障缴费、医疗费与住房补贴等经费。此类支出项目预算,由学校行政部门核实单位在职人员及退休人员家庭情况,为人员支出明细管理提供依据。在全面预算的基础上对各项零基支出进行管理,农村中小学项目支出包括学校公用经费支出与专项支出。学校公用经费是根据在校学生人数按照一定补助标准拨款。日常教学活动开支,结合财政经费以及学生人数进行,测算出办公费、水电费、差旅费等各项支出,要求能够保障学校正常运转开销。教师培训费用按照年度公用经费5%预算。专项支出预算主要为学校专用设备的购置与更换、图书资料费用、交通工具费用、校舍维修改造费用等,运用零基预算进行编制,指的是不结合上一年度的预算项目,而是按照专项项目轻重缓急等,编制项目预算。将收入与支出项目进行具体化管理,要求财务数据中详细列明负责部门、负责人员以及时间等相关信息[4]。

(三)优化预算编制流程

为实现对预算的有效利用,在农村中小学优化预算编制流程。由县级教育部门编制某中小学预算建议数值,同时中小学编制预算年度预案,将结果报送教育行政部门,教育行政部门结合财政预算以及该学校的实际情况与财政资金予以调整,给出建议。县级财政部门与县级人民政府相结合,对预算数量予以管理与控制。县级行政部门向中小学布置年度预算管理草案。要求中小学呈送的预算编制报表类目齐全、数据资料完整,财务数据真实、全面,并保留全部的会计基础凭证,归档备查,接受上级部门的监督。汇总各个中小学编制的预算管理草案,由同级财政部门进行审核管理。县级财政部门对各项数据信息进行汇总分析,制定财务管理预算草案,并报由县级人民代表大会审议,在一个月内批复预算管理草案,将预算结果转达至各个中小学[5]。

(四)预算编制中联合绩效考核机制

为了实现对预算项目的有效管理,在农村中小学预算编制中融入绩效考核机制,以此促进预算管理工作的有效执行。对相关预算管理项目构建明确的跟踪、记录、考评机制。要求广泛收集预算执行中的相关数据,对农村中小学预算执行相关部门与人员的工作进行综合考评,纳入人员绩效考评管理机制之中。针对学校预算编制工作与执行工作建立奖惩管理制度。在保证中小学教学质量与相关工作正常开展的基础上,若能够降低费用使用,缩减开支,则在考核中予以鼓励与提倡。加强对相关费用支出管理的考核,如加强对“三公经费”考核与管理,判断该经费数值是否有所增加,找出与往年相比费用增加的原因,并对此提出相应的优化措施,将其纳入对预算编制的考核管理活动之中,促进中小学相关人员优化工作,减少不必要的项目开支,利用绩效考核达到这一目标,有效发挥预算绩效考核机制在农村中小学管理中的作用。

(五)优化信息反馈机制

在预算编制工作完成之后,其中可能存在一些不合理的成分,包括与学校实际教学活动开展情况相脱离等,建立健全针对编制预算的信息反馈渠道与机制。推进学校预算公开工作,使得相关部门与人员能够了解预算管理中的相关信息,并与自身的实际工作相结合,从而就预算编制与执行提出自己的观点与意见,增强预算编制与执行的可行性。使得预算在具体执行过程中能够结合当前实际工作现状提出来自基层的观点与看法,增强预算执行的灵活性。同时在农村中小学预算编制中,应当充分参考多项因素,包括以往预算执行情况,增强预算编制的合理性,并促进预算执行。重点参考上一年、过去几年预算执行情况,综合分析当时预算执行情况,实现对相关预算信息的全面分析,以此优化下一年度预算工作[6]。

(六)实现决策和程序的透明性

预算编制过程中,通过建立科学合理的预算支出定额标准体系,得以实现预算资金分配的标准化、科学化,减少预算资金分配的主观随意性,预算分配更加规范透明。支出定额标准有文件明确规定的,依据文件执行;无文件依据的,根据学校实际情况确定并报上级主管部门经批准后执行。支出定额标准一经制定要严格执行,主动接受学校教职工的监督。

(七)提高全员参与预算编制的积极性

为了增强中小学预算编制的科学性与合理性,引导中小学全部成员参与到预算编制活动之中,对各项预算进行整体管理与筹划,以此促进学校全面发展。为此构建全员参与机制,使得充分了解广大师生对学校建设与发展的意见。充分掌握中小学发展中存在的问题,融入学校预算编制之中,服务于学校的长期发展。由此在学校内部构建民主理财的氛围,构建全员参与机制,对预算执行活动进行民主决策,将预算编制与执行落实到实践活动之中,增强预算编制的合理性,实现对学校资金的合理管理与筹划。

(八)建立完善的经费监督机制

目前,我县已经初步完成预算管理一体化的建设,所有预算单位均已上线一体化系统。在预算编制过程中,运用系统化思维和信息化手段,全面提升预算管理规范化、科学化和标准化水平。应当充分利用一体化系统实时记录和动态反映资金拨付、使用情况,建立和完善全覆盖、全链条的资金监督机制,促进中小学校预算管理工作的优化,并对预算执行情况进一步强化与监督。预算执行过程中要讲求绩效、追踪问责,“谁花钱、谁负责”。在加快预算执行、规范资金使用的基础上,不断提高资金使用效益,切实做到“花钱必问效、无效必问责”。结合学校预算管理一体化系统,建立学校网络数据模块,公布学校管理中的相关数据,包括各项资金使用情况等,由此增强财政资金使用效果[7]。增强各项预算指标制定的执行性与合理性,与学校教学活动以及相关活动开展情况相结合,更好地促进学校建设与发展。将财政工资统一发放、固定资产管理、公务卡管理等系统数据与一体化系统数据对接,通过预算管理一体化系统,实现对不同预算管理内容的分析,监督预算执行情况。

四、结语

在全面现代化教育工作的推行之下,我国基础教育阶段不断发展,在我国广大农村中小学管理活动中,为了优化教育机制,增强教学活动效果,应当不断加强对教育经费的有效利用,不断优化预算编制与管理,增强财政资金利用效果,更好地促进学校健康发展与持续发展。由此在农村广大中小学管理过程中,应当优化预算编制与执行工作,在学校各项活动开展过程中,践行开源节流理念,实现对相关资源的合理配置与管理,以此提升农村中小学教育水平。

猜你喜欢

预算编制农村学校
农村积分制治理何以成功
“煤超疯”不消停 今冬农村取暖怎么办
新旧公路工程概算预算编制办法对比与分析
企业预算编制中存在的问题以及对策分析
工程项目管理中的工程预算编制及其控制
事业单位政府采购预算编制与执行管理
学校推介
在农村采访中的那些事
赞农村“五老”
I’m not going back to school!我不回学校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