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郑州商城夯土城墙遗址的价值呈现与可持续保护传承设计研究

2023-01-04钟舸

世界建筑 2022年12期
关键词:商城城墙郑州

钟舸

夯土城墙遗址的保护与展示一直是我国土遗址保护的重点和难点,其中既涉及土遗址本体抵御各类自然和人为侵害的脆弱性,更面临其难以满足一般意义上的大众观赏性。对于位于荒原或远郊田野中的夯土城墙遗址,通过合理的保护措施实现遗址本体的安全和可持续维护,并保护和呈现遗址的真实性,是遗产保护的基本和核心目标。但对于大量位于现代城市建成区,甚至位于大城市中心区的夯土城墙遗址,其形象展示和环境品质问题亟待解决。其中不仅有土遗址的本体保护技术性问题,也有遗址与周边现代城市环境在道路、排水、竖向等市政基础设施的技术性衔接问题,更涉及遗址面向现代化城市的环境塑造和形象展示。遗址的环境塑造和形象展示已不再仅仅是实现遗址保护范围的绿化景观环境提升,也涉及遗址本体及其保护空间如何有机整合到城市的绿化开放空间系统,乃至影响到城市或其局部片区的整体功能和空间格局,更涉及遗址所蕴含的珍贵历史文化内涵和信息如何向城市、向全社会清晰表述,其重要的历史文化价值如何真实呈现和得到准确认知。

从这个意义上讲,城市中心地区夯土城墙遗址的价值呈现,已成为遗产保护的核心问题,并成为遗产融入城市历史文化保护体系、融入城市整体文化空间格局的关键。同时,土遗址的价值呈现又成为遗产本体保护的重要视角,推动遗产的永续保护和传承,实现我国当前在历史文化保护领域提出的“让历史文化遗产在有效利用中成为城市和乡村的特色标识和公众的时代记忆,让历史文化和现代生活融为一体,实现永续传承”[1]。

清华大学历史城市保护团队1994年在朱自煊先生的带领下,通过1994年版的郑州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开始参与郑州商城遗址的保护工作。经过近30年持续不断的研究设计工作,完成了包括《郑州商城遗址保护规划》(2009)在内的一系列遗产保护规划、遗址保护展示设计、相关片区的城市设计和详细规划等20多个项目。近期与郑州大学合作完成了郑州商城东南城垣遗址保护与环境保护提升工程,遗址环境得到了较大改善,遗址本体保护也再次得到强化。更重要的是,郑州商城遗址的长期保护研究实践,对遗址价值呈现的理念和技术方法进行了大量的探索,通过相关思想的梳理和结果呈现,可以对土遗址保护中保护展示的价值呈现问题,乃至对本体保护等相关问题有所启发。

1 郑州商城遗址在郑州中心城区的区位关系,来源:郑州商代都城遗址保护规划,2009,底图显示2006年的城市形态

2 郑州商城东城垣遗址保护规划,来源:郑州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1994

3 郑州商城历史文化保护展示区规划总平面来源:钟舸,郑州总体城市设计,2002

1 郑州商城遗址及其前期保护规划实践探索概述

郑州商城遗址位于郑州城市中心区(图1),是我国夏商周时期最重要的古城遗址之一,也是至今发现的同一时期最大城址,据认为是商朝第一个都城——商汤亳都遗址,始建距今约3600年。遗址最初发现于1955年,内容包括城垣遗址、宫殿区遗址、居住聚落遗址、墓葬区、手工作坊遗址(冶铜、烧陶、制骨等)、窖藏坑等遗迹类型,其中以周长约7km的(内城)城垣遗址和分布范围巨大的宫殿区遗址保留最为完整,也最具历史文化价值。郑州商城遗址于1961年被国务院公布为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是郑州历史文化名城的核心内容和最重要的支撑1)。

作为我国著名的大型古代土城墙遗址,郑州商城城垣遗址在1994年的郑州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中就得到了重视和体现,在整体保护规划的基础上,针对城垣遗址提出了保持墙体自然形态原貌和道路交叉口节点局部展示的思路(图2)。在2002年郑州中心城区总体城市设计中,郑州商城遗址保护作为重点专项,设计团队提出了沿城垣的郑州商城历史文化保护展示环带概念,凸显了城垣遗址绿带在城市开放空间、文化特色空间塑造中的骨架支撑作用(图3)。

在2003-2005的几年时间里,结合多项针对郑州商城遗址的整体保护整治和城垣遗址景观环境设计,清华大学郑州商城项目团队开展了深入细致的遗址本体现状和商文化内涵研究,提出了包括城墙顶部木栈道、城墙地面基址的红花檵木绿化景观展示、东南城角的郑州商城博物苑概念方案(图4),以及沿城墙绿化带的商文化景观展示节点构想。其中,对于郑州商城遗址的整体性保护展示、用地功能规划等系统性研究,在后续2006-2009年的《郑州商代都城遗址保护规划》中得到提升并最终获得国家文物局审批通过,保护规划于2010年颁布,成为以后十几年中郑州商城遗址保护和各项保护整治项目工作的最重要规划依据(图5)。

在郑州商城遗址保护规划基础上,清华大学团队先后完成了与郑州商城遗址保护相关的多项整体性保护整治规划、城市设计和新发现城墙遗址的保护展示方案设计等,其中2011-2013年基于大遗址研究的郑州商城遗址公园规划及遗址公园南片区详细规划、2012年的郑州商城地区的城市设计,为较大范围的郑州商城文化区概念、周边城市建设的控制和引导、以及后来郑州商城遗址的周边环境提升工程建立了良好基础。

进入21世纪后,各项规划设计陆续开展,郑州市文化局(后成立郑州市文物局)主持开展了针对郑州商城城垣遗址本体的多轮保护修复工程。2004-2010年间,郑州市开展了对城垣遗址本体占压民居,以及两侧各20m保护范围内的大范围拆迁工作(图6),并在2012-2013年以夯土方式进行了局部区段的城墙修复和挡土墙护砌工作。

这一时期的系列规划设计和城垣遗址本体保护工作呈现两个方面的特点。一是从过去在城墙周边运用建筑小品和城市环境艺术传达商文化信息,向城垣遗址本体的修复和城墙形象展示转变;二是从遗址及其周边的文物环境,向更大范围的城市片区扩展,探讨保护规划约束条件下的周边城市更新,同时为城市风貌特色打造和文化产业发展寻找机会。但是,遗址本体保护展示的核心问题仍然没有得到很好的解决:在与周边居民的沟通交流中,“郑州商城?就那个土堆吗?”的表述仍很普遍;以建筑小品遮挡城墙、或者采用夯土墙体修复手段等,在改善遗址本体保护状况的基础上,都展露出对现有自然坍塌风化土体的历史文化价值呈现和景观品质的疑虑(图7)。

2017-2021年,清华大学与郑州大学合作开展的郑州商城东南城垣遗址环境提升规划和工程设计,正是聚焦这一疑虑而展开,针对郑州商城3600年的夯土城垣遗址,其历史沧桑、王城辉煌、特有的审美特质和空间完整性如何呈现,一些关键性思考和具体策略也逐步形成。其核心是针对土遗址特点的文物价值感和珍贵性表述,以及针对城墙防御工程属性的完整性和整体性解读,并在工程实施中得到实践和印证。

4 郑州商城博物苑详细规划总平面,2013

5 郑州商代都城遗址保护规划保护区划,2009

6 郑州商城西南城角遗址拆迁实景俯瞰,2010

7 2004年“商都文化街”的挡墙;2012-2013年南城墙保护性复建区段的夯土挡土墙景观,摄于2017年

2 遗产本体的真实性保护是保护的核心原则和形象展示的基础

郑州商城城垣遗址保护展示基于其内在的价值,包括其蕴含的历史文化、营城技术等核心价值内涵。价值呈现的基础也同样基于对价值及其真实性的深刻认知,这种真实性不仅包括物理空间属性的真实性,也包括文化遗产的初始与后续特征[2]的认知、保护和呈现。对“后续特征”的认知既包括人为的、已进行的城垣遗址本体加固和修复行为,也包括土遗址特有文物属性,即面对风蚀和雨水冲刷的历经岁月的形态演变过程。因此,2017-2021年进行的城垣遗址保护和环境提升工程,通过对既有墙体空洞和坍塌风险修补的最低限度干预(图8、9),践行“尊重原物”的真实性保护原则,实现“延长使用寿命”的目标,而并非要求土遗址本体及其保护壳实现“永恒的存在”。从这个认知和理念延伸开来,土遗址本体外围的夯土保护壳在可控前提下的自然风化和水土流失,以及未来持续的保护修复行为,就是土遗址本体的真实性呈现,也是针对遗产特点的包容性保护理念。同时,郑州商城城垣遗址的本体保护和周边环境提升设计,本质上就是为这种包容性的真实性保护理念提供科学合理的技术性支撑。

3 通过“金丝绒垫”理念彰显土遗址的文物特征,实现遗产的价值感呈现

土遗址的历史沧桑感和遗产珍贵性呈现,一直是郑州商城城垣遗址,也是土遗址类型遗产保护展示的共有难题——针对文物保护,可以严肃表述为如何还遗产以应有尊严;针对城市建设,可以通俗表述为文物的观赏性提升。前期进行的大量商文化城市雕塑和局部区段城墙补筑,都可以认为是一种努力和尝试,不同之处在于二者分别作用于城市空间和遗产本体——新的尝试聚焦在二者之间,并体现在对土遗址文物属性的强化和文物价值感呈现的理念思辨和技术性方案。

这些理念体现在3个方面的思考和论断:(1)文物具有不同于其他城市景观的观赏性问题本质[3],其观赏性的本质在于真实历史文化信息的传递和彰显;(2)遗址具有的特殊可读性,正是遗址历史久远、残存状态带来的真实历史信息隐藏和不完整特点,展示设计中“不言”的解读空间2)是历史文化信息真实性传递的重要保证;(3)遗址是客观存在,也通过人的解读、体验和空间活动而存在,因此,遗址的展示和参观活动是一种跨越时代的交融和对话,这种对话需要特有的空间,这个空间需要有强化的不可逾越边界和强化的差异化形象。

正是由强有力的挡土墙和疏林草地遗产型景观构成的“金丝绒垫”,提供了这样一种对话空间,实现了上述土遗址展示中的真实性历史文化信息传递,也正是真实信息成为遗产价值感呈现的保证。同时,精细化、高品质的环境景观也强化了文物的珍贵属性(图10)。

8 郑州商城—西南城角整治前后(2017与2020年)实景对比

9 西南城角城垣遗址本体保护措施范例

10 西南城垣内侧挡土墙、绿化和直线园路施工完成效果,2020

11 东南城角内侧“去园林化”的疏朗遗址环境,2019

对“不言”的解读具体体现在3个方面:(1)原有紧邻城墙本体的商文化公共艺术品,绝大部分被重新安置到城墙两侧各20m的保护范围之外,使遗址本体成为空间形象和信息传递的主角,最大程度减少冗余和易误读的视觉“讲述”;(2)必要的标识体现为以文字为主导的“文本”特点,而不是视觉形象,即从三维空间的信息传递向一维空间的信息传递转变,保留文字背后更多的信息解读想象空间;(3)紧邻城垣遗址的两侧各20m保护范围采用“去园林化”的景观风格,过于复杂的乔灌花草组织、繁花似锦、四季季相、步移景异等园林化景观,在遗址本体紧邻周边也属于冗余信息源(图11)。

4 基于设计视角和逻辑的郑州商城城垣遗址特征属性认知和空间干预

价值评估是历史文化遗产保护的核心内容,也是保护措施和保护规划制定的基础。内在价值认知和评估针对遗产的历史文化价值、科学价值和艺术审美价值等,是真实性保护的重要依据。在真实性保护基础上,大遗址类型的遗产展示作为对遗产及其周边环境空间的一种设计干预,从设计视角对遗址特征属性认知是准确把握其完整性和整体性、聚焦展示目标、制定空间设计策略的关键。

城垣遗址的特征属性可以从功能、空间和城市3个方面加以认知:从功能角度,城墙和城垣遗址是军事防御工程设施,“工程”属性使其区别于一般意义上的古建筑或其他类型遗址,并具有特有的空间特点和工程审美属性;从空间角度,城垣遗址是巨尺度的构筑物或建筑物,“巨尺度”属性削弱了许多体现亲切宜人、曲径通幽园林设计手法的适用性,甚至转而通过设计强化其本身的“压迫感”;从城市角度,城墙是分隔城与乡,甚至是“国人”与“野人”社会形态的边界或边缘,“边缘”属性贯穿宏观和微观层面。正是通过对“工程” “巨尺度”和“边缘”3种重要的特色属性和空间特征的强化,城垣遗址类型的遗产完整性和整体性得以在设计中实现。

这种整体性包含3个层面:(1)城垣遗址本体的整体性;(2)遗址本体和周边环境的整体性;(3)遗址环境和周边城市环境的整体性。这种基于特征属性和跨尺度整体性的认知,构成设计视角的逻辑体系(图12),并通过微观层面的功能和工程合理性、中观层面以直线园路为骨架的空间形态、以及宏观层面遗址与城市环境的空间对话,以多尺度层次的空间设计语言,实现遗址保护展示的设计干预和空间塑造。具体设计策略从一开始就高度凝练为“护砌” “直园路” “空间风格层次” “继承与延续性”4个方面,下面就前3个方面适当展开。

12 郑州商城城垣遗址:基于设计视角和逻辑的郑州商城城垣遗址特征属性认知和空间干预逻辑框架

13 强化城墙工程属性的直线园路设计草图,2019;建成实景,2020

4.1 设计策略一:护砌——城垣墙体根部的石材护砌与排水设计

郑州商城城垣遗址的土遗址特征及其景观品质通过功能优化和建造工艺合理性加以体现。基于土遗址本体常年风化和水土流失的固有特点,强有力的挡土墙护砌和排水系统设计,特别是经过多轮论证,对夯土、砖砌和条石在本体保护干扰、材料工程属性、文化内涵表达等方面的比较研究,以大规格花岗岩条石建造的挡土墙,起到保护文物本体、保持土体稳定、防止土体无限外延,并预留滑落土体承接平台的作用。花岗岩条石挡土墙不仅实现了阻挡和减缓夯土墙体水土流失的核心功能问题,同时为排水技术处理3)和机电管线通道空间提供了物理实体支撑。更重要的是,城垣遗址空间边界的强化设计和石材厚重感,实现了遗址本体与周边绿地景观环境的衔接,强化了遗址本体的工程类遗址特征,以及不可侵犯的遗产价值感和文物尊严属性,更以一种永恒姿态回应了郑州商城遗址3600年的历史沧桑。

4.2 设计策略二:直园路——沿城垣直线步道为基本骨架的整体园路体系

城垣遗址是具有工程属性的巨尺度人工建筑。除了部分因应特殊山水地理环境条件的曲线形城垣,城墙建设的工程稳定性和施工方式合理性特点,决定了城墙直线形态的主流特点,也成为城垣遗址空间形态内在的本源属性。包括北京天坛和西安唐长安城城墙遗址公园在内的众多文化遗产和遗址公园,其直线形态所蕴含的轴线感和纵深透视空间,成为纪念性和巨构空间尺度的重要设计语言。

2017-2021年,在郑州商城东南城垣遗址环境提升整治中,沿遗址保护范围边界线建设直线园路,代替了原有园林化的曲线园路,不仅是对城垣遗址大型工程属性、线性形态特征和巨构尺度的空间表述,以园路、连续的银杏行道树等形成的复合线性空间,也是将过去仅存在于图面的城垣遗址文物保护范围实体化,景观统一化的强化边缘营造出遗产专属的空间领域。

4.3 设计策略三:空间风格层次——从城垣遗址向外延展的景观空间层次带

郑州商城遗址位于城市中心区的区位环境特点,要求其同时具有为市民提供休闲娱乐活动场所的绿化开放空间属性,这一空间和功能属性在遗址保护范围外侧的空间中得以实现。具体包括3个空间风格层次,即以遗址本体为景观核心、20m文物保护范围内的遗址空间;以慢性绿道串联的园林化景观带,设置配套休憩服务设施,布局大型商文化展示设施,并融入城市绿化开放空间系统;外围靠近城市主干路网一侧的密林绿化隔离空间(图14)。

14 3个景观风格层次带

5 30年研究实践的几点思考

郑州商城遗址是中华文明史上最重要的早期大型城址之一,是我国重要的大遗址之一,大量重要考古发现证明了郑州商城是商代前期的商王都邑,为研究夏商周时期的早期中国历史、中国古代城市的形成与发展提供了重要的实物资料,具有重大的历史文化价值4)。

近30年来,清华大学规划设计团队持续参与了郑州商城遗址保护的大量研究与设计实践,积累了针对遗址保护与发展的许多思考。在国家文物局和郑州市高度重视和巨大的保护、搬迁和环境营造投入之下,2017-2021年开展的东南城垣遗址保护与环境提升工程全面竣工并向社会公众开放。在实现遗址保护展示目标的同时,完善了老城中心区的绿化开放空间系统,为城市增加了新的高品质城市公共空间,为周边市民提供了良好的游览休憩场所,更使郑州商城城垣遗址保护初步实现,得到了建成实际景观效果和社会效益的验证。同时,保护和环境提升项目的顺利实施有效推动了郑州商都历史文化区建设和历史文化名城保护工作,为郑州国家中心城市建设增强了生态、文化支撑,也为我国的大遗址保护和郑州黄河历史文化保护传承弘扬工作进行了有益的探索。

针对郑州商城城垣遗址的持续保护研究和实践,在城市中心区大型土城墙遗址保护展示方法、土遗址价值呈现和景观化提升、遗址保护展示与城市绿地系统和公共服务功能相融合等方面,相关探索、实践和思考都起到了较好的探索和示范意义。聚焦到规划设计,本文中呈现的一些重要思考可以概括为3个方面:(1)历史文化遗产保护展示利用的核心是遗产本身,遗产真实性的认知与保护是是遗产价值感和文物珍贵性呈现的基础;(2)对遗产内在价值的展示既是遗产保护,特别是遗产价值保护的内核之一,也是构建保护传承体系重要的技术桥梁;(3)基于设计视角的遗产特色属性认知是构建遗产从历史保护向人文环境创造延伸的技术途径和重要逻辑环节,遗产保护展示设计的本质是遗产历史属性的挖掘、呈现和强化。□(感谢工作室同仁及郑州大学吕红医教授团队在郑州商城东南城垣遗址保护与环境提升工程中的辛勤付出和创新性工作,以及由此对本论文的实践探索贡献。)

注释

1) 来源:《郑州商代都城遗址保护规划》文本(2009.07.20,钟舸撰写),第2条 郑州商城遗址概述。

2) 来源于维特根斯坦针对绝对真理的“不可言说”观点,体现在其哲学著作《逻辑哲学论》和《哲学调查》中,意在语言、意义和世界的关系。

3) 配合草坡缓冲区—碎石沉沙—纱布过滤—集水井沉沙等多级过滤泥沙系统和有效的排水组织。

4) 根据《郑州商代都城遗址保护规划》文本,第8条 综合价值评估相关文字改写。

猜你喜欢

商城城墙郑州
河南郑州“7·20”特大暴雨灾害的警示及应对
第九届“博博会”将在郑州举办
哥哥从郑州来
哥哥从郑州来
商城
残破的城墙
在城墙上画画
悦居商城
悦居商城shop
650岁的南京城墙申遗进行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