粤港澳大湾区视域下跨境电商人才培养模式研究
——以汕尾职业技术学院为例
2023-01-04王莉
王 莉
(汕尾职业技术学院 经贸学院,广东 汕尾 516600)
国务院2019年发布的《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明确提出“高等职业学校要培养服务区域发展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重点服务企业特别是中小微企业的技术研发和产品升级,加强社区教育和终身学习服务”。[1]2021年10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推动现代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的意见》,提出优化职业教育供给结构,强调围绕国家重大战略,紧密对接产业升级和技术变革趋势,鼓励学校开设更多紧缺的、符合市场需求的专业,形成紧密对接产业链、创新链的专业体系。优化区域资源配置,推进部省共建职业教育创新发展高地,持续深化职业教育东西部协作。[2]随着“一带一路”建设和粤港澳大湾区融合战略的实施,区域经济和跨境电商飞速发展,跨境电子商务综合试验区在外贸发展中的作用也日益凸显,大湾区对跨境电商人才需求量激增。如何培养符合行业企业需求的跨境电商人才、将跨境电商建成具区域经济特色的专业,解决人才瓶颈问题,已成为高职院校人才培养主要目标之一。
一、汕尾跨境电商业态发展分析
按行政区划汕尾与汕头、梅州、潮州、揭阳同属粤东地区,是广东省人口密度和城镇密度最大的地区,目前各市基本都有自己的特色产业链条,产业集群也基本形成。汕尾地理位置得天独厚,紧邻海洋资源丰富的南海,拥有较长海岸线,分布的海岛数量众多,连接珠三角地区和粤东地区各市,近年来已成为发展潜力最好的地级市。2022年2月,国务院批复汕尾市设立跨境电子商务综合试验区;5月,广东省政府印发了《中国(汕尾)跨境电商综合试验区实施方案》(简称《实施方案》),提出要充分发挥汕尾毗邻港澳台、深汕合作、沿海经济带的重要战略支点城市的优势,构建与汕尾产业相适应的跨境电子商务发展体系和运行机制,打造跨境电子商务全球珠宝首饰出口基地、汕港澳跨境电子商务创新创业基地、深圳汕尾跨境合作园区等,建设立足我国东南沿海、对接港澳台及东南亚、面向全球发展的跨境电子商务交易中心,培育对外贸易和经济发展新动能,提升汕尾对外开放水平,促进汕尾市贸易高质量发展。[3]
(一)立足区域传统特色产业,建设跨境电商产业集群
汕尾传统特色产业有海洋产业(水产养殖)、电子通信业、风电核电能源、服装加工产业、珠宝、特色农业及水果产业、旅游观光等。特色产业群有珠宝加工、服装、旅游、水产养殖等。
1.汕尾市海丰县可塘镇享有“世界珠宝、可塘制造”的名气,广东省珠宝玉石首饰行业协会2015年8月正式发文认定可塘为“中国彩色宝石之都”。依托该地资源优势和品牌影响力,汕尾致力打造“中国珠宝玉石首饰特色产业基地”和珠宝首饰全球跨境进出口产业集群。“互联网+”新媒体营销方式背景下,可塘镇4千多家珠宝加工企业(商户)线上线下联动运营,实现“产-供-销”一体化服务,据资料统计,该镇年加工各种半宝石近5万吨,产量占世界加工总量的70%。淘宝官方直播基地和抖音直播基地落户,珠宝电商销售和直播带货打破了原有的空间和时间上的销售局限,电商领域巨大潜力被挖掘出来。
2.汕尾市海丰县公平镇是服装生产专业镇,拥有古士旗、远东苹果、格莱丹顿等知名品牌,内外贸并举,各类服装远销中东、东南亚、俄罗斯等几十个国家和地区。在产业革命新趋势下,公平镇服装重铸辉煌,将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建设服装产业群,走服装专业园区的模式,并大力推广“直播带货”新业态,推进农村电商发展。
3.汕尾海域辽阔,渔业物产丰富,天然港口亟待扩大开放。汕尾港(2021-2035年)总体规划提出将建设全省一流港口,促进汕尾市进一步实现现代化综合交通运输体系的建设目标,同时也提出将汕尾率先发展成广东沿海港口中“产业支撑、环境友好、安全可靠、可持续发展”的现代化港口。[4]依托现有的汕尾港区、汕尾新港区、海丰港区、陆丰港区、红海湾和碣石湾的丰富海岸线资源以及特色产业基础、先进的海产品加工工艺,优化跨境电商海产品进出口布局和结构,并加快建设跨境电商海产品加工基地。
(二)汕尾跨境电商行业人才需求缺口较大
《“十四五”电子商务发展规划》数据显示:至2025年我国电子商务领域相关从业人数将达到7 000万;跨境电子商务交易额增长至2.5万亿元。未来五年,预计我国电商人才缺口达985万,跨境电商缺口达8 100亿元。[5]
汕尾跨境电商综合试验区项目完全建成后,预估每年为汕尾带来1 000亿元的进口业绩,创造税收50亿元,创造就业岗位超2万个。据统计,今年以来综合试验区已引进跨境电商服务商、生产企业共14家,1至7月跨境电商出口约10.2亿元人民币。跨境电商行业需要业务型人才,涉及网站、平台运营的技术型人才,管理型人才,占比分别在60%、25%和15%。
二、汕尾地区跨境电商专业人才培养现状分析
粤港澳大湾区融合战略影响下,汕尾区域经济开始向涉外型经济发展,跨境电商行业崛起,“汕尾市红海扬帆人才计划”“展翅计划”从政策上给予优惠,动员和吸纳高层次专业人才来汕尾发展,但人才缺口仍然很大。高等院校、高职以及中职院校作为可输出人才的来源之一,要结合跨境电商行业企业的需求和区域经济自身特点,从实际出发,有针对性地进行人才培养,为跨境电商的发展提供基础人才保障机制。跨境电商专业学生既要具备基础商务英语语言技能、跨境电子商务技能和跨文化交际能力,达到在跨境商务情境下开展各种活动,为“跨境”作准备,还要结合区域经济的特点了解行业相关知识,形成专业特色和竞争优势,特别是后疫情时代更好地为区域经济服务。
但目前高职中职院校的跨境电商人才培养和专业建设忽略了行业企业岗位需求,又普遍存在缺失明确界定“区域”概念的现象,导致人才培养存在一些问题。
(一)跨境电商人才培养目标忽略了区域经济发展需求
区域经济是在一定区域内经济发展的内部因素与外部条件相互作用而产生的生产综合体,[6]诸多因素对区域经济运行都有直接或间接的影响。“一带一路”“互联网+”加速把跨境电商模式推向贸易主流,跨境电商人才成为推动区域经济发展的重要动力之一。2019年国家高职增补专业,跨境电商作为独立的专业被列入增补专业目录中,成为超越传统电商的新兴学科。[7]以汕尾职院为例,跨境电商专业是在原有的商务英语、应用英语、国际贸易专业基础上开设的,因缺乏经验,初期在人才培养目标定位、课程设置、专业发展、“产教学研”融合与实训实习基地建设上,忽略了区域经济发展和行业企业需求,导致所培养的跨境电商人才不能满足应用型、复合型需求。
(二)跨境电商专业人才流失
汕尾职院跨境电商专业目前建立的校企合作实践基地和顶岗实习基地70%以上聚焦在城市发展快、就业机会多、企业对人才需求量巨大的地区,如深圳、广州、东莞、惠州、珠三角等,少数建立在汕尾本地区及周边县区。学生实习实践分派在以上城市,开展工作后,毕业大多不会选择留在汕尾,这是人才“主动流失”。再加上毕业生对汕尾区域经济发展状况和产业行企了解甚少,客观上也导致了本地和外地毕业生双流失,行业和企业对跨境电商专业人才接受度和满意度不高,区域经济跨境电商发展所需要的人才缺口仍然巨大。
(三)跨境电商专业课程设置与实际脱轨
仍以汕尾职院为例,跨境电商专业公共基础课和专业课设置的基础通识课程偏多,未能突出技能课程和职业素养课程。目前建设有跨境电商实训室,但学生只是在课堂上简单地模拟跨境电商中的贸易活动;软件平台实训内容多年无升级更新,模拟教学内容与实际工作岗位需求契合度不高,无法适应行业发展和企业岗位的技能要求,从而导致学生不能胜任岗位需求。另外,与学校合作的企业未能真正参与学校跨境电商人才培养方案的制定与执行,课程设置也就无法满足区域特色产业和产品需求,针对区域经济发展需要而设置学习目标、学习领域、学习任务和学习情境的特色课程缺失。
(四)“双师型”跨境电商教师队伍建设滞后
跨境电商专业对教师的知识和技能要求较高,教师具有“外语+电子商务/国际贸易”专业背景较符合教学要求。以汕尾职院跨境电商专业教研室为例,11个专任教师,多为英语语言文学、英语教育、经济学等专业背景,对跨境电商专业领域涉猎较少;对该专业的课程设置、课程要求和人才培养方向把握欠到位,大都通过学习、培训和“帮传带”实现转型,边学边教,只有个别教师有企业实践经验。另外年龄“断层”较突出、中青年“双师型”骨干教师少、职称结构欠合理等,都成为制约跨境电商人才培养的因素。
三、服务汕尾区域经济的跨境电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建议
(一)明确跨境电商市场需求,设定人才培养目标,服务区域经济
人才培养要以服务社会为宗旨,充分考虑区域经济发展的实际需求和对人才的需求,深入开展调研并主动融入地方经济建设,积极向政府部门、商务局或行业协会了解人才缺口和需求状况,掌握区域经济发展综合态势,参考有权威数据资料,有针对性地制定跨境电商人才培养目标。比如打造珠宝首饰全球跨境进出口产业集群,通过汕尾珠宝协会可了解珠宝支柱产业对跨境电商人才的需求方向和数量。
(二)深化校政行企合作,搭建跨境电商人才培养实训基地
校政行企深度合作,齐增合力,整合教育资源,着力创新体制机制,推进“实操+创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跨境电商专业与职业岗位紧密结合,在企业建设实训基地。例如,2021年12月汕尾职院经贸学院赴海丰抖音电商直播基地举行校企产学研合作签约授牌仪式,合作搭建的“直播电商人才培养产教融合实训基地”;2022年5月汕尾市商务局牵头汕尾职业技术学院联合成立中国(汕尾)跨境电商综合试验区跨境电商人才培养基地。另外,邀请企业参与跨境电商专业人才培养与职业核心能力培养方案的制定,结合汕尾区域内行企的需求,开设“跨境电商订单班”就业式教学,与企业实施双元培养合作。
(三)提供就业机会、指导与服务
2021年11月20日第二届汕尾发展大会招商引资、招才引智,撬动千亿产业集群,推动汕尾经济各项事业的发展。粤港澳大湾区融合战略的辐射效应,对大湾区周边城市影响巨大,特别是汕尾跨境电商综合试验区的建设,将有力加快汕尾跨境电商产业发展的步伐。在这样的形势下,高职应积极宣传,主动为区域内跨境电商企业提供服务,吸引企业来校举办招聘会或宣讲会,校企实现双向选择。加强对学生的就业指导与服务,做好毕业生的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引导他们正确认识自己,客观分析大环境、大发展趋势,比较一二线城市就业面临的压力和留在汕尾地区就业的机会与优势,帮助学生选择就业。另外,完善就业信息跟踪,根据学生就业动态定期更新信息,全面掌握学生的就业质量情况和企业对人才的满意程度,也为完善跨境电商人才培养方案提供重要的参考依据。
(四)依托区域经济发展需求,改革跨境电商专业课程设置,开发特色课程
依据区域行业特色和企业岗位设置情况,明确岗位群对跨境电商专业人才的知识、能力和素质要求,开发适合区域经济和行业发展需要的特色课程,确保课程内容选择及开发类型具有针对性。
1.引入专业术语。语言是交际工具,建议跨境电商专业开设以培养应用能力为主的相关语言课程;课堂教学模式以学生实操为主代替以教师讲授为主;考核评价方式也从单一的课程考试为主转向结合岗位评价与社会评价的多种评价方式;课程内容适当渗透相关行业词汇与特定表达用语,比如英语口语课可渗入行业英语词汇;外贸函电课可渗透珠宝交易商务文本与合同的翻译、珠宝参展会特定英语表达方式等。
2.结合真实案例。结合区域特色产业,将相关真实案例及时适量地渗透到课程内容中,纯理论教学。比如外贸单证课程,可引用汕尾可塘珠宝行业进出口真实案例,让学生模拟实操完整的业务流程;商务谈判课程,可选取海丰公平镇服装行业进出口案例,丰富教学内容;跨文化交际课程,可结合汕尾旅游行业资源输入素材,凸显课程特色。
3.凸显实践特色。一方面,以课堂教学为出发点,把教学场所延伸到工作岗位中。与区域内行业企业建立良好的合作关系,定期邀请业界专家来学校做专题讲座或直接参与课堂教学,或将实操性比较强的相关专业课程放到企业岗位中,充分共享资源、互惠双赢。另一方面,把实践教学时长延伸。目前,大多数高职院校的毕业生实习都安排在第六学期,但这不足以令学生的工作实践能力与岗位完全贴合。可以尝试从第三学期开始,每学期安排三四周的跟岗实践工作,由学校和合作企业根据实际需求共同决定学生实践的内容和周期。这样安排,学生不仅可以接受到具有专业技能的行家的教学与指导,同时也给企业提供了参与培养人才的机会,实现优势互补、共同发展。
(五)加强跨境电商师资建设,实施双元培育
师资优劣会影响人才培养质量。根据跨境电商专业自身特点,要求专业教师具备教学技能、英语语言技能、实践操作技能;出台相应的激励机制、建立科学考评体系,安排骨干教师参加教育部规划的跨境电商相关国培、省培、访问学者交流项目;根据实际需求选派教师在毕业生实习期间同时到跨境电商合作企业跟岗实践工作;借助跨境电商产业群聚集优势,邀请行业企业专家兼职授课或做专题讲座等。
四、结束语
粤港澳大湾区背景下,高职院校跨境电商专业人才培养对大湾区跨境电商行业发展有促进作用。准确定位,把握产教融合,利用区域产业创新、转型或升级所蕴含的发展机遇,与行业企业接轨形成多元合力,服务于区域经济发展,给予大湾区更强更优的人才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