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德国、日本本科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目标与启示

2023-01-04吕全国

襄阳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22年6期
关键词:技术型技能型大学

吕全国

(湖北职业技术学院,湖北 孝感 432000)

在高等教育普及化以及加快构建服务全产业链职业教育体系的时代背景下,我国开始发展本科职业教育。截至目前,我国已有30多所高校进行本科职业教育试点,其中“合并转办”成为当下发展本科职业教育的主要形式。按照党和国家提出的“到2025年,职业本科教育招生规模不低于高等职业教育招生规模的10%”的目标任务,未来我国本科职业教育将实现快速发展。

人才培养是本科职业教育的根本任务,而人才培养目标规定着人才培养的标准、规格、质量和水平,是构建人才培养模式的基础和先导。因此,确立科学合理的人才培养目标,是发展本科职业教育的第一要务。

目前,我国本科职业教育尚处于起步阶段,在国内既没有现成的经验可循,也没有成熟的模式照搬。而德国、日本等发达国家从20世纪60年代就开始发展本科职业教育,形成了比较系统的经验和成熟的模式。我国本科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目标的确立,必须结合本国实际,借鉴发达国家有益经验,着力彰显以下特征。

一、职业性

德国、日本等发达国家本科职业教育的人才培养目标具有鲜明的职业性导向。应用科技大学是德国开展本科职业教育的高校,至今已有50多年的历史。其本科职业教育坚持以市场职业岗位需求为导向,通过必备的理论基础教育和充分的企业实践教育,培养某一领域从事独立职业活动的高级技术人才。[1]虽然其办学层次已提升至硕士,但是仍然坚守职业教育办学方向。其专业设置以市场需求为导向,紧密结合地方经济特色,突出实用性,如布伦瑞克/沃尔芬比特应用技术大学,不仅将校区设在大众汽车公司总部沃尔夫斯堡,而且开设了多个与汽车相关的专业。其课程设置重视学生未来的职业需求,强调“专业性教育”和“未来职业倾向”双重导向。本科4年期间,有两个学期实习,每学年还会安排1~2周的教学实践周。其专业教师必须具有5年以上本专业实践经验,实训教师必须是从技术员学校或师傅学校毕业的,具有5年以上实践经验,兼职教师必须为一线技术专家和能工巧匠,校内教师每4年有半年的企业实践。[1]

在日本,开展本科职业教育的学校类型有专门职业大学、专门职短期大学、技术科学大学等。专门职业大学注重培养学生从事某种专门性职业的实践能力和应用能力,其课程设置突出实践性,开设基础课程、职业专门课程、延展课程、综合课程四类课程,职业专门课程在整个课程体系中学分占比达60%。[2]专门职短期大学注重培养高度实践能力和丰富创造力的职业专门人才,重视实习环节,1/3的课程是实习课程,大量教学过程被安排在企业进行,培养出来的学生实战能力强,能在生产现场发挥领军人物作用。[3]技术科学大学是同时举办本科职业教育和研究生教育的高等职业院校。坚持以工科人才培养为主的办学方针,专业设置与现代工业技术紧密相联,注重与企业深度合作,本科高年级学生到生产现场进行长时间实务训练,培养学生解决实际工程问题的能力。[4]

我国普通本科教育有着悠久的办学历史,其重视学术、学科、学历的办学思想和人才培养模式在我国根深蒂固、影响深远。为避免本科职业教育走上普通本科教育的道路,我国本科职业教育必须坚持职业教育定位、属性和特色,确立人才培养目标的职业性导向,坚持面向市场、服务发展、促进就业的办学方向,突出应用性、实用性,加强校企合作育人,建设“高标准”教师准入机制,确保其不脱离职业教育轨道。

二、技术性

日本、德国等发达国家本科职业教育以技术教育为根本,注重培养技术性人才。日本建立了由高等专门学校教育、技术科学大学本科教育和技术科学大学研究生教育组成的技术教育体系,其技术教育在世界上堪称典范。日本高等专门学校主要培养“实践型”技术人才,这类人才主要在中小企业全面负责技术工作,或在大企业中辅助高级技术人员开展工作。

日本技术科学大学扮演着“高专后”技术教育的角色,承担着将高等专门学校毕业生培养成更高层次、更高水平的技术人才的职责使命。发展40多年来,始终坚持培养技术人才的办学方向,并将培养“指导型高级技术型人才”作为人才培养目标。[5]进入21世纪以来,为了有效应对新技术、新经济、全球化发展带来的挑战,技术科学大学重新定位了人才培养目标,将培养“指导型”技术人才转变为培养“引领型”技术人才。如丰桥技术科学大学和长冈技术科学大学都明确提出培养具有较强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国际感知能力的引领型技术人才;不断提升人才培养规格,积极培养具有国际视野以及高精尖技术驾驭能力的人才;着力发展研究生教育,实行本科和研究生贯通培养的人才培养模式。[6]此外,技术科学大学还在专业设置、课程体系、培养模式、师资队伍等方面进行了一系列改革,增设了技术科学创新专业和新型课程,优化了教师队伍结构,吸收外籍教师及企业优秀人员来校任教,加强国际交流合作,提升了学生的国际活动力。

德国应用科技大学通过对学生进行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的高等工程和技术教育,培养能解决生产中实际问题的中高级专业技术人才。[7]

目前,我国无论是在国家层面,还是在学校层面,大多都把“高层次技术技能人才”作为本科职业教育的人才培养目标。《本科层次职业学校设置标准(试行)》(教发〔2021〕1号)中指出,本科职业教育要“培养国家和区域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高层次技术技能人才”。在我国30多所本科职业学校中,绝大多数学校都把“高层次技术技能人才”或“高层次技术技能型人才”作为人才培养目标。高等教育培养的人才分为学术型、工程型、技术型和技能型四大类。[7]普通高等教育主要培养学术型和工程型人才,其中研究型高校主要培养学术型人才,应用型高校主要培养应用型人才。高等职业教育主要培养技能型和技术型人才。技能型和技术型是两种不同的人才类型。技能型人才主要从事一线操作,负责将具体方案、计划转化为物质形态的生产产品;技术型人才则是将设计、规划或决策转化为具体方案、计划或操作流程,并组织实施和指导生产实践。[8]

目前提出的“高层次技术技能人才”是一个比较模糊的人才培养目标,它把技术型与技能型两种不同的人才类型混在一起作为本科职业教育阶段的人才培养目标,显然是不合理的。

在我国,“高层次技能型人才”是专科高职的人才培养目标。国家文件及重要会议对专科高职的人才培养目标有过多种表述,如“高技能人才”、“高素质技能型专门人才”、“高端技能型专门人才”、“发展型、复合型和创新型的技术技能人才”等。[9]尽管表述不一致,但培养高层次技能型人才始终是贯穿其中的一条主线。

本科职业教育处于整个职业教育人才培养过程的中间阶段,本科职业教育之前的中等职教是培养技能型人才的,专科高职虽然定位于培养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但实际上仍然是以培养高层次技能型人才为主。因此,为了彰显本科职业教育与专科高职和应用型本科差异、向上延伸职业技术人才链、补齐技术人才短板,从本科职业教育阶段开始,我国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类型应由“技能型”转向“技术型”,着力培养从事比较复杂、系统的技术实践活动的人才。

三、层次性

德国、日本等国的本科职业教育一般存在于不同类别的高等学校之中,而且几乎所有学校类型都能开展本科层次职业教育。德国的本科职业教育是根据学校是否开设了双元制课程、双元制课程的学时以及学生最终所修学分来决定。[10]德国能提供双元制课程且能够颁发学士学位的主要有应用科技大学、双元制大学、职业学院。日本开展本科职业教育的学校类型主要有专门职大学、专门职短期大学、高等专门学校的“专攻科”、技术科学大学。

无论是日本,还是德国,本科层次职业学校以及本科阶段职业教育的人才培养层级一般都定位于“中级”,如日本短期大学的“专攻科”以及高等专门学校的人才培养目标均为“实践型中级技术型人才”。虽然德国应用科技大学和日本技术科学大学的人才培养层级都定位于“高级”,如应用科技大学、技术科学大学的人才培养目标分别为“高级技术人才”和“指导型高级技术型人才”,但这些都不是本科阶段的人才培养目标,而是研究生阶段的人才培养目标。因为德国应用科技大学、日本技术科学大学既有本科职业教育,又有更高层次的研究生教育,并且这些学校都采取“本科—硕士”一贯制人才培养模式。因此,“高级技术人才”“指导型高级技术型人才”实际上分别是应用科技大学和技术科学大学研究生阶段的人才培养目标。[10]

职业技术人才的培养是一个系统连贯的过程,整个培养过程分为中职、高职、本科职业教育、专业硕士、专业博士等不同阶段,不同阶段分别对应“初级—中级—高级”人才链的不同层级。在构建“中职—高职—职业本科—专业硕士—专业博士”一体化的职业教育人才培养体系中,本科职业教育主要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

目前,我国本科职业教育人才培养层次定位过高,几乎所有本科职业学校都把“高层次”作为人才培养目标的重要特征。本科职业教育处于整个职业技术教育体系的中间层级,并没有到达职业技术教育的顶层,向上还有硕士、博士层次,其培养的人才自然也没有达到高层次的程度。因此,将本科职业教育的人才培养目标定位于培养中级技术人才是比较恰当的。至于培养高层次职业技术人才,则是本科职业教育之后的专业硕士、专业博士阶段人才培养目标。

四、复合性

德国、日本等发达国家的本科职业教育在人才培养上体现出宽基础、重理论、综合性、多样化特征,注重培养复合型技术人才。德国应用科技大学虽然以培养应用型职业技术人才为己任,但它并未因此而忽视理论教学和通识教育。应用科技大学坚持把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放在同等重要的地位,其课程设置在强调专业性的同时,还会融合通识课程,以专业课程为载体,培养学生创造、开发、组织、跨岗位工作能力以及可持续发展能力。[11]

日本在本科层次职业教育专业设置上数量较少,整合性较强。技术科学大学采取横跨不同领域的学科专业设置,注重培养学生跨领域复合型的技术研发能力,促进教师开展跨专业教学和科研,培养具有创造性的复合型技术人才。办学层次提升至硕士以后,注重培养学生技学力、指导力、战略性、国际化四大素养。[12]采用本、硕贯通的培养模式,人才培养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1~2学年,学习理论基础课;第2阶段为3~4学年,学习通识教育课、外语、专业课程,以及5个月的实务训练。[10]日本高等专门学校,强调培养学生基础学习能力、实践应用能力、沟通交流能力、自主思考能力等核心素养。[12]

当前,新一轮科技革命表现出多学科、多技术领域相互渗透、交叉融合的特征,对跨越多个专业领域的综合型专门技术人才提出了新的需求,客观上要求打破学科、专业的界限,进行跨学科的知识重组,实施跨专业领域人才培养。

我国本科职业教育发展必须紧跟时代发展的步伐,加强对学生职业通用能力的培养,重视人才能力素质结构的复合性,注重专业教育与人文教育的贯通融合、本专业与关联专业的渗透融合,注重关联专业知识和技术的教育,加强信息时代通用的技术能力培养。[13]

猜你喜欢

技术型技能型大学
“留白”是个大学问
《大学》
供给侧改革驱动下高职院校培养技能型人才的措施分析
48岁的她,跨越千里再读大学
新时代高职技能型人才工匠精神培育路径探究
大学求学的遗憾
打造辽西技术型标杆案例 锦州城南新区7.2.4全景声影院
高端技能型人才培养“三问”
独立学院在城乡规划应用技术型人才培养中的创新分析
大型国有企业技术型员工激励制度的建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