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共产党统战政策的百年历史演进及其基本经验
2023-01-04刘晓泉龙文祥
刘晓泉 龙文祥
(江西财经大学,江西 南昌 330044)
《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指出,坚持统一战线,是党的百年奋斗十大经验之一。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建立最广泛的统一战线,是党克敌制胜的重要法宝,也是党执政兴国的重要法宝,要始终坚持大团结大联合,最大限度凝聚起共同奋斗的力量。正是因为有中国共产党、中国人民、中华民族一百年来的团结奋斗,我们才能取得一个又一个成就,铸就一个又一个辉煌。新征程上要如何才能最大限度凝聚起共同奋斗的力量呢?除了理论探讨和现状分析之外,也极有必要对党的百年统战工作历史经验进行系统总结。因此,本文拟从政策演变历程、基本历史经验等方面,对党的百年统战政策进行系统梳理和总结,为进一步做好新时代统战工作提供参考和借鉴。
一、中国共产党统战政策的百年演进历程
马克思曾号召“全世界无产者,联合起来!”[1]。这就是“统一战线”理论的源头。而后列宁丰富统一战线的内涵,指出苏维埃政权可与非无产阶级政党建立联盟,要联合贫下中农,要积极拉拢小资产阶级。马克思列宁主义传入中国后,中国共产党将统一战线理论灵活运用到中国的具体实践中,带领中国人民战胜诸多困难。在实践过程中,统一战线也被不断赋予新的时代内涵。
(一)建立民主联合战线
先进的共产主义者在建党之前就已经认识到建立联合战线的重要性。1919 年7 月,毛泽东在《湘江评论》上,号召民众应该进行我们的大联合,去反抗帝国主义和封建军阀。1921 年7 月,中共一大通过《中国共产党第一个纲领》,规定“本党承认苏维埃管理制度,把工农劳动者和士兵组织起来”[2]。如何组织工农劳动者和士兵这一难题摆在了中国共产党面前。早期的党员都是知识分子出身,工人阶级都是穷苦出身。两者之间存在巨大鸿沟,那要如何做才能加强与工人阶级的联系呢?对此,中国共产党通过创办劳动补习学校等方式,给工人普及知识,促进他们自由意识的觉醒,拉近双方的距离。1921 年8 月11 日,中共在上海成立中国劳动组合书记部,又创办《劳动周刊》《工人周刊》等刊物,号召已成立的劳动团体共同进行对资本家的斗争。
1922 年7 月,中共二大通过了《关于“民主的联合战线”的决议案》。《决议案》指出“无产阶级倘还不能够单独革命,扶助民主派对于封建革命也是必要的”[3]138。共产党深刻认识到封建军阀和帝国主义是全国同胞的公共仇敌,只有先把公敌打到,中国人民才能获得自由,才有发展的出路,呼吁中国的各民主派以及社会各团体应该建立一个民主的联合战线,共同向封建军阀发起进攻。在呼吁建立民主联合战线的同时,中国共产党也强调无产阶级与各民主派是合作关系,而不是附属关系,中国共产党是以建设真正的民主国家为职志,在革命斗争中不能忘记自己的阶级属性,要坚持自己的独立组织,号召“全国工人农人在本党旗帜之下去加入此种战争”[3]139。但由于当时中国共产党力量不足,而国民党则是当时中国最大的革命政党,于是在共产国际的多次斡旋下,中国共产党于中共三大正式作出与国民党实行“党内合作”的决定;作为回应,孙中山也积极改组国民党,于国民党一大上正式促成了第一次国共合作。“改组后的国民党已开始成为工人、农民、城市小资产阶级和民族资产阶级的民主革命联盟”[4]。在民主联合战线下,中国革命军势如破竹,迅速捣毁南方军阀,消灭直系、皖系军阀。
(二)建立工农民主统一战线
大革命轰轰烈烈进行的背后也蕴藏着危机。1927 年,以蒋介石和汪精卫为首的国民党右派背叛革命,使中国革命陷入低谷。对此,中国共产党号召“我们无产阶级政党必须坚决的领导工农群众反对这些政府”[5]。革命联合战线虽遭到破坏,可中共领导的中国革命却未终止。农民是在中国各个阶层中人数最多的一个团体,他们深受封建地主的剥削与压迫,骨子里蕴含着磅礴的革命力量。在此认识上,中共六大制定了建立工农民主统一战线的策略,以此领导农民运动与工人运动反抗国民党的反动统治。为了壮大自身武装力量,扩大统一战线,中国共产党还采取了吸收改造绿林武装的措施,成功改造收编了袁文才、王佐这两支绿林武装。同时,在苏区,中国共产党也积极拉拢小资产阶级和知识分子,取消苛捐杂税,保护商人贸易,积极吸引知识分子参加革命。在党的领导下,反抗国民党反动统治的力量不断壮大,红色政权日益稳固。
1935 年,国内战争形势发生重大变化,日本制造华北事变,民族危机警钟再次敲响。危急存亡之秋,共产党号召全国同胞齐心戮力,“组织全中国统一的抗日联军”[6]。同年12 月,瓦窑堡会议确立了建立统一战线的革命策略。为实现此目标,中共中央还做出了更换政权名称的决定,不再是“苏维埃工农共和国”,而是“苏维埃人民共和国”。1936 年5 月,中共中央向南京政府致电,公开放弃反蒋口号,希望国民党尽早停止内战、共同抗日,可蒋介石却一意孤行,要“攘外必先安内”。张学良、杨虎城在多次“苦谏”“哭谏”无果后,被迫采取“兵谏”。在多方势力的协调下,西安事变和平解决,可事后蒋介石却不守承诺,在抗日问题态度上仍然摇摆。对此,党中央与国民党进行了一系列谈判,同时加强党内思想教育工作,减少国共双方的矛盾冲突,“我们要用尽一切方法至少争取到消灭赤白对立的残痕,建立起真正的和平统一局面,使特区与非特区之间的人民与军人相互往来无阻”[7]。
(三)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七七事变”次日,中国共产党号召全体同胞“筑成民族统一战线的坚固长城,抵抗日寇的侵掠”[8]。我们党为了早日实现第二次国共合作,以坚持独立性为原则,对国民党多次退让、妥协和催促,并派出周恩来等人就合作事宜前往庐山与蒋介石谈判。谈判过程中,中国共产党以团结抗战、实行民主政治为主旨,号召发动全民族抗战以收复失地和恢复领土主权完整,召开国民大会以制定宪法与规定救国方针,切实救济灾荒、发展国防经济以改善人民生活。1937年8 月,洛川会议确定了全面抗战的行动路线和工作方针。9 月中旬,国共两党代表又在南京进行了一次会谈,双方就《合作宣言》取得了一致意见。9 月23日,蒋介石公开发表谈话,指出团结起来、一致抗日是十分必要的,第二次国共合作正式建立。
社会各阶层紧紧嵌入在以国共合作为中心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中,全民族配合战斗,成功把日本拉入持久战中。中国共产党紧紧依靠群众,抗击日本侵略者,开辟并不断扩大抗日根据地。在根据地内,中国共产党实行“减租减息”政策,缓和地主与农民间的矛盾,团结地主阶级;建立“三三制”政权,让积极的各抗日阶层共同参与政权建设,团结一切抗日的爱国人士。中国共产党还注重团结教育界的力量,对在教育界推广统一战线做出指示,要求同教育界的小派别、小团体以至个人建立统一战线,以此来推广新民主义教育,击破敌伪的奴化教育和国民党顽固派的教育统制政策。组建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过程是艰辛的,之后的维护更是不易。全民族的抗战正如火如荼地进行,国民党右派却不断制造摩擦,甚至发动“皖南事变”,抗日民族统一战线面临着即将破裂的风险。对此,我们党坚持“有理、有利、有节”的原则,揭露谴责蒋介石的反动行为,努力克服国民党当局制造的反共摩擦,巩固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团结一切抗日力量,保障全民族抗战的顺利推进。
(四)建立人民民主统一战线
抗战胜利后,中国共产党多次致电蒋介石,希望与国民党及其他民主党派共同商讨建立一个统一的联合政府。迫于国内外的压力,蒋介石反客为主,向延安连发三封急报,邀请毛泽东到重庆谈判,试图把握主动权。为了民族大义,毛泽东等人不顾个人安危,坦然前往重庆。在长达一个多月的谈判后,双方最终签订《双十协定》,迎来了短暂的和平期。尽管中国共产党做出诸多让步,可国民党最终还是违背全国人民需要和平的时代诉求,于1946 年6 月公然撕毁协定,掀起内战。面对国民党的不断进攻,中国共产党予以反击,号召“组织全民族的统一战线,反对蒋介石的卖国内战独裁”[9]162。在这一思想指导下,中国共产党重新划分农村的阶级成分,坚持团结全体中农,有区别地去对待富农和地主,“对富农只能采取征收其多余财产的办法”[9]174,对地主也分配一定的土地,通过劳动去改造他们。保护和领导工商业者、知识分子、开明绅士,积极争取他们来建设解放区。与此相反,国民党迫害民主人士,为获得美国支持,不惜出卖国家利益。人民群众逐渐看清国民党的反动性质,不断自觉加入到人民民主统一战线中来,国共力量发生巨大反转,加速了蒋介石反动政府的灭亡。
新中国成立后,我们党继续发展人民民主统一战线。1950 年春,全国首次统战工作会议在北京召开。会上,李维汉着重分析了人民民主统一战线的新形势与新任务,要求密切团结各界爱国分子,巩固人民民主专政。周恩来进一步指出处理好阶级关系、党派关系、民族关系、上下关系是维护人民民主统一战线的关键,“统一战线的最重要的武器就是批评和自我批评”[10]。此外,毛泽东、刘少奇、周恩来等人多次提及要加强党对统一战线的领导工作,发挥统一战线的积极作用,“这样的统一战线应当继续下去……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就是它的最好组织形式”[11]。在党的高度重视下,统战工作会议逐渐制度化,人民民主统一战线越加巩固,为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持。
(五)建立最广泛的爱国统一战线
十一届三中全会后,统一战线工作进入了一个新阶段。“我国的统一战线已经成为工人阶级领导的、工农联盟为基础的社会主义劳动者和拥护社会主义的爱国者的广泛联盟”[12]。时代赋予使命,实现四个现代化、统一祖国是新阶段的主要任务,而实现这一目标的关键就是要牢牢把握统一战线。对此,邓小平强调要拓宽思维,扩大联合范围,调动一切可以为社会主义现代化服务的积极因素。随着国际形势的变化,在国际范围上还逐渐形成了一条反霸权主义的统一战线,中国奉行和平共处的原则,积极倡导反霸权,赢得了国际上广泛的认同。20 世纪末至21 世纪初,统一战线发挥重要作用,社会主义事业蓬勃发展,市场经济体系逐渐建立,出现私营企业主等新的社会阶层人士,他们也成为统一战线的工作对象。党和政府不断完善落实统战政策,密切了党群关系、民族关系,有力地推进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发展。
进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积极发展最广泛的爱国统一战线,出台了首部关于统一战线工作的党内法规,使统战工作更加制度化。新时代统一战线已经发展成为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包括全体社会主义劳动者、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拥护社会主义的爱国者、拥护祖国统一和致力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爱国者的广泛的爱国统一战线。人民政协也被赋予了更为重大的责任与使命,立足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个共同的思想政治基础上,各界人士积极建言献策,寻找最大“公约数”。新时代的统战工作不仅重视团结国内力量,还重视团结海外的爱国力量,注重内引外联,传播好中国声音,引导更多的力量支持中国建设。习近平总书记在去年“七一”重要讲话中强调,“以史为鉴、开创未来,必须加强中华儿女大团结”[13]。新时代统一战线使我国内外关系更加和谐,社会空前团结。在海内外中华儿女的勠力齐心下,中华民族攻坚克难,如期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迈向第二个改革奋斗目标新征程。
二、中国共产党统战政策百年演进的基本经验
回顾党的百年奋斗史,可以发现中国共产党之所以能创造一个又一个的奇迹,就是因为她紧紧抓住民心,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在构建统一战线的过程中,党也曾遇到诸多艰难险阻,但始终坚持迎难而上,带领中国人民不断巩固和发展统一战线。中国共产党百年统战政策探索,为我们当前进一步做好统战工作留下了宝贵的历史经验,展望新征程,我们要将统一战线的作用发挥到最大化。
(一)坚持党对统一战线的领导
要真正发挥统一战线的法宝作用,还得看谁来领导。实践证明,党的领导是统一战线的生命线。国民大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倡导并建立了国民革命联合战线,但由于现实原因把领导权让给了国民党,可国民党在取得一定成功后,其右派就背叛革命,致使革命任务未能完成。有鉴于此,在此后的革命、建设事业中,中国共产党牢牢把握领导权。统一战线一直都是党的重点工作,百年来,党已经把统一战线深入贯彻到所领导的工作的各个方面。党的百年历史证明,中国共产党“能”。正是有了中国共产党的坚强领导,建立和巩固统一战线,最大限度地团结全国各族人民,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才能取得成功,人民才能幸福,国家才能富强。新征程上,必须始终坚持党对统一战线的集中统一领导,举全民族之力,朝复兴之路前行。只有在党的带领下,中国才能“形成海内外全体中华儿女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的动局面”[13]。
(二)坚持人民利益至上的原则
统一战线是由最广泛的人民群众组成的,只有坚持人民利益至上,协调保障好所有人的利益,才能使统一战线愈加牢不可破。中国共产党一直在为保障中国人民的利益而努力奋斗着。第一次国共合作,牺牲自己利益,以个人名义加入国民党的方式进行合作,就是为了早日打倒军阀统治,将人民从封建桎梏中解放出来。全民抗战时期,抑制强烈的阶级仇恨,和平解决西安事变,促成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建立,为的就是争取抗日战争的胜利,实现民族独立、人民解放。进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后,政府实施一系列改革经济、统筹城乡发展的战略,脱贫路上绝不落下任何一个人,不断缩小城乡差距,保障人民利益最大化,让更多的人享受改革发展带来的红利。在新征程上,我们依然要高度重视人民利益,坚定共同富裕的奋斗目标,让人民自发团结起来,紧紧围绕在党的周围,共同出力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
(三)坚持大团结大联合的主题
中国共产党的统战政策随着形势的变化而做出调整,深入拓宽统一战线的对象范畴,将农民、工人、知识分子、私营企业主……都纳入团结范畴。坚持大团结大联合就要坚决反对“关门主义”、“宗派主义”,敢于打破旧观念,接受新事物,发扬民主精神,最大限度地团结各方力量,支持国家建设。新时代要灵活运用统一战线,目光不局限于一家一国,我们要放眼看世界,每一个认同中国、认同中华民族的人都是可以团结的对象,要以胸怀天下的气魄去最大限度地凝聚共同奋斗的力量。只要海内外中华儿女共结一颗中国心,就没有什么困难能够难倒中国。统一战线是中国共产党与各界爱国人士共同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中国的爱国联盟,是所有爱国人士的共同心血。强国之路离不开大团结大联合,每一个中华儿女都应心连心、手牵手,努力维护好巩固好这个爱国联盟,与祖国共进退。
(四)坚持一致性和多样性相统一
在统战政策的百年探索实践中,中国共产党一方面坚持一致性,始终以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为共同目标;另一方面坚持多样性,充分发扬民主、聆听群众的心声,以海纳百川的胸怀去包容差异、真正做到求同存异。这是我们党百年统战工作经验和规律的科学总结。在新的征程上,我们要牢记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 周年大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必须“坚持一致性和多样性统一”[13],汇聚起实现民族复兴的磅礴力量!在求同存异的过程中,立场必须要鲜明,多样性要围绕一致性来展开,不能偏离主题。对于民族伟大复兴有利的多样性,我们要给予肯定和支持。对于偏离主路线的言论,我们必须积极加以反驳和思想引领。复兴之路上,我们要时刻谨记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是中华民族之所愿,充分发挥民主与团结的精神,携手海内外中华儿女,共圆民族复兴中国梦。